突破極限,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2021-02-15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超導研究團隊除了收看國慶70周年慶典外,每天依然到實驗室裡工作。

「下一個可以用來劃分時代的材料,可能就是室溫超導體。」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吳濤眼裡,他們所從事的超導研究充滿魅力。「如果發現室溫超導體,我們出門可以坐上懸浮的超導車,甚至手機、手提電腦充一次電,就能用上好幾個月。」正是帶著這樣的夢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超導研究團隊在這一領域裡已經堅守了20餘年。

超導,是指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臨界溫度,或超導轉變溫度以下時,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在超導研究的歷史上,已經有10人獲得了5次諾貝爾獎,其科學重要性不言而喻。

1911年,荷蘭科學家發現水銀在極低溫條件下的超導性,開闢了科學研究的新領域。1986年,德國科學家與瑞士科學家發現了臨界轉變溫度為35K的銅氧化物超導體。

令科學家困擾的是,超導體的轉變溫度不能超過40K(約零下233攝氏度),這個溫度也被稱為麥克米蘭極限溫度。

40K的極限溫度能否被突破?在兩名歐洲科學家發現以銅為關鍵超導元素的銅氧化物超導體後不久,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團隊將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轉變溫度提高到液氮溫區以上,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溫度,使其成為高溫超導體。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家族有兩個主要缺陷,作為金屬陶瓷材料加工工藝嚴苛,綜合成本高,影響廣泛應用。此外,銅基超導並沒有解決高溫超導電性機理豐富的物理內涵。」吳濤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要揭開高溫超導的原理,廣泛應用,尋找到臨界溫度更高的超導體勢在必行。

鐵基化合物由於其磁性因素,曾一度幾乎被國際物理學界斷言為探索高溫超導體的禁區。

2008年3月,中科大陳仙輝研究組和中科院物理所王楠林研究組同時在鐵基中觀測到了43K和41K的超導轉變溫度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證明了鐵基超導體是高溫超導體。緊接著,中國科學家團隊不僅率先使轉變溫度突破了50K,並發現了一系列50K以上的超導體,也創造了55K的鐵基超導體轉變溫度紀錄,被國際物理學界公認為第二個高溫超導家族。

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之後,全世界科學家對超導材料的探索又一次陷入了迷茫,在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上發表高溫超導論文變得愈發困難。

中科大的超導團隊卻一直堅守著這塊陣地,無數次地製備、觀察、放棄、重新開始……為了撥開超導研究的迷霧,他們提出了「新型二維層狀非常規超導材料」這個新的研究方向。

吳濤告訴記者,由於銅氧和鐵基超導體均為層狀結構,承載超導電性的關鍵結構單元分別是CuO2面和FeAs/Se層,被稱作「超導基元」,目前確認的非常規超導體大都表現出此種結構特點。

「這些材料與通常的超導體在超導機理上有所不同,傳統超導體的機理主要是基於電—聲子相互作用的BCS理論,二維層狀非常規超導材料的超導機理一般被認為不能用BCS理論解釋。」吳濤認為,對銅氧化合物超導體及鐵基超導體的微觀機理的了解,會極大推動凝聚態物理學的新發展;同時,一旦發現更適於應用或具有更高臨界溫度的超導體,便可能像集成電路那樣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

目前,比較公認的超導研究核心重點有兩個:第一個是新型(高轉變溫度)非常規超導材料,第二個是高溫超導(以及非常規超導)的機理問題。

「我們依據二維結構單元與超導電性之間的普適關聯性,以構築二維層狀超導單元為基礎,通過塊層、異質結設計等研究思路來探索非常規超導電性。」吳濤告訴記者,作為國家重大專項,在實施兩年多的時間裡,已經利用電化學插層法成功合成出兩種新的鐵硒基高溫超導材料,並且發現這些新的超導材料具有與銅基高溫超導體相似的超導預配對現象,還發現了二維結構對鐵硒基超導體中高溫超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這些新的發現將為建立普適的高溫超導機理提供關鍵的實驗證據。」吳濤表示,在新的研究方向上,可能有助於發現新的具有超高臨界場和臨界電流密度的實用型超導體。

其實,超導已經開始走進我們的生活。如高溫超導濾波器已被應用於手機和衛星通訊,並明顯改善了通信質量;超導量子幹涉器件(SQUID)裝備在醫療設備上使用,則大大加強了對人體心腦探測檢查的精確度和靈敏度;世界上首個超導示範變電站也已在我國投入電網使用……

在吳濤看來,他們的研究對於國家重點發展的超導量子計算領域或將有推動作用。「它有可能應用到新型低能耗、自糾錯的拓撲量子計算領域。」吳濤說。

目前,超導體還沒有達到所期望的廣泛應用,主要原因是仍有兩個重要問題亟待解決:一是超導應用的經濟性;二是常溫常壓下的超導材料仍未被發現。

因此突破現有超導材料轉變溫度的限制,發現具有更高轉變溫度的新型超導,蘊含著重大科學意義。」吳濤對中國超導研究的未來充滿希望,「超導研究已經紮根於中國,我們期望通過努力,獲得二維非常規超導體新材料探索和機理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繼續保持我們在高溫超導材料探索和相關研究的國際領先地位。」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李俊霞(實習)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超導「小時代」之二十九:高溫超導新通路
    更 重 要 的 是 , 如 果LaO1-xFxFeAs 這類材料屬於傳統的BCS理論描述的常規超導體,那麼人們將預期它會遭遇 40 K的麥克米蘭極限。既然它能如此輕鬆地突破40 K 的「天花板」,必然是一個非常規超導體,而且是「高溫超導體」!新的高溫超導家族,在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研究幾乎陷入絕境之際,就這樣被發現了。如此振奮人心的消息來得如此之快也是超乎想像的。
  • 超導有什麼用?鐵基超導又是什麼?
    由於銅氧化物超導體臨界溫度遠遠突破了40 K的麥克米蘭極限,被人們統稱為「高溫超導體」(這裡的高溫,實際上只是相對金屬合金超導體較低的臨界溫度而言)。2008 年3 月1 日-5 日,活躍在超導研究最前沿的一群中國科學家齊聚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參加 「高溫超導機制研究態勢評估研討會」,探討迷惘的高溫超導研究未來之路,試圖甄別銅基高溫超導研究的突破點。此時,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超導實驗室和極端條件實驗室與遠在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已悄然走在了超導研究變革的前沿。
  • 突破理論預言:「千瘡百孔」的高溫超導薄膜中浮現量子金屬態|Science述評
    ., Science 10.1126/science.aax5798 (2019)) 我們所生活在的物質世界之所以豐富多彩,是與凝聚態物質中多種多樣的相變分不開的。通常,溫度是相變的主要驅動因素,比如水變冰、磁鐵自發磁化、超導等,這些相變統稱為熱力學相變。
  • 高溫超導太赫茲輻射源與檢測器
    作者:王華兵 許偉偉 吳培亨 (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隨著1986 年高溫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高溫超導材料在電子學領域的應用,如高溫超導量子幹涉儀(High-Tc SQUIDs),高溫超導薄膜微波器件以及高溫超導高頻器件等開始得到了廣泛的研究。
  • 世界首臺!設計時速620千米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下線
    世界首臺!設計時速620千米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下線 @新華視點 消息,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自主製造的世界首臺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13日在成都下線啟用,標誌著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
  • 高壓下人類終實現室溫超導,材料曾被中國學者預言
    但作為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從收到這篇論文(8月31日)到接受(9月8日)僅僅用了不到10天時間,可見該成果的裡程碑性意義。實際上,硫化氫H₂S這種著名的臭雞蛋味氣體在高壓下會變身高溫超導體,曾被中國科學家預言。
  • 高溫超導技術在微磁傳感器中的應用與發展
    本文下面分三部分對高溫超導技術在微磁傳感器方面的應用與發展進行闡述。超導量子幹涉儀是基於超導約瑟夫森(Josephson)結效應製作的磁傳感器,因為其極高的探測精度,廣泛用於生物磁測量、無損探傷、軍事探潛等領域,是高溫超導最早走向實用化的領域之一。而高溫超導技術的發展提高了SQUID的工作溫度,另一方面,高溫超導薄膜技術的發展也提高了SQUID 的靈敏度。
  • 2017中國超導應用創新企業排行榜
    7月,中國成功研製ITER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8月中國成功研發基於國產YBCO超導帶材的高溫超導發電機。超導技術的不斷推進大大促進了超導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已有中天科技、百利電氣、永鼎股份等多家國際先進企業進行相關領域研究。 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光電線纜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為了更好更快地發展面向輸電系統應用的超導限流技術,中天科技與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聯合建立「電力超導技術聯合研究開發中心」。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他們將兩層石墨烯堆以1°左右的「魔角」差異疊在一起,並通過門電壓調控載流子濃度,成功實現了能帶半滿填充狀態下的絕緣體,繼而實現1.7 K的超導電性(圖1)。該實驗完美再現了銅氧化物高溫超導中的物理現象——準二維材料體系中載流子濃度調控下的莫特絕緣體,也是第一次在純碳基二維材料中實現超導電性,對高溫超導機理研究乃至量子自旋液體的探索等強關聯電子材料中前沿問題有著重要的啟示[3]。
  • 中國版超級高鐵將採用高溫超導磁浮+真空管技術 探討時速1500可行性
    中國版超級高鐵將採用高溫超導磁浮+真空管技術 探討時速1500可行性「中國版超級高鐵將採用『高溫超導磁懸浮+真空管』技術,目前已著手探討時速1500公裡的可行性。」近日,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張衛華透露,世界上時速最快的真空高溫超導磁懸浮比例模型車試驗線正在成都搭建,預計今年底前將建成並投入試驗測試。
  • 顯微技術揭示高溫超導機理,看看電子如何與振動的原子「起舞」
    近日,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和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在高溫超導領域又有了新發現。
  • 世界首條35千伏公裡級超導電纜,已經落戶中國了
    利用強大的綜合國力,中國近年來建設了很多讓西方國家都感嘆的高端工程,前不久中國又一核心技術獲得突破,世界首條35千伏的公裡級超導電纜,已經正式落戶中國了
  • 高溫超導塗層導體、湧現拓撲物質的掃描隧道顯微技術、MPI和OpenMP、拓撲超導和高溫超導二維材料 | 本周直播物理講座
    573 242會議密碼:0925連結入口:https://meeting.tencent.com/s/PS15sDbK9gML會議直播:https://meeting.tencent.com/l/WescnLRYvMFj摘要:基於薄膜外延和雙軸織構技術發展起來的REBaCuO高溫超導塗層導體
  • 2018中國超導應用創新企業排行榜
    如遇雪災等惡劣天氣,鋪設於地底的超導電纜比普通架空電纜要安全得多。另外,超導電纜在結構上還可以使其磁場集中在電纜內部,防止對環境的電磁汙染。2016年,第二代高溫超導材料生產製造名單中,終於有了中國供應商的身影——上海超導通過與上海交大合作,已經實現了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的量產。
  • 中國電科院主導開發的高溫超導限流器完成併網試驗
    中國電科院主導開發的高溫超導限流器完成併網試驗 發布時間: 2019-12-18   來源:本站編輯  作者:諸嘉慧   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主導,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
  • 超導「小時代」之三十六:壓力山大更超導
    圖1 「壓力山大」的石墨老爸成了金剛石在超導材料研究中,高壓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在高壓下,原材料之間互相接觸緊密,化學反應速度要遠遠大於常壓情況,極大地提高了材料製備的效率。常用的高壓合成方法有很多,比如多面頂高溫高壓合成和高壓反應釜合成等。
  • 高溫超導30年,新技術或將攻破未解之謎
    超導現象是20世紀的重大科學發現,當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臨界溫度時電阻突然消失,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稱為超導體。高溫超導體並不是大多數人認為的幾百幾千度的高溫,只是相對原來超導所需的超低溫高出許多,通常是指在液氮溫度(77 K)以上超導的材料。高溫超導體可用於製造超高效電源線、醫療核磁共振成像設備、粒子加速器和其他設備等。
  • 斯坦福教授:「超導」時代,上海到北京只要兩個小時
    據悉,日本正在研發時速在500-550公裡的商業超導磁懸浮。如果研發成功,按照這個速度,從此上海到北京只需2小時。此外,超導材料在電力、能源、無線通訊、超快電子器件、資源勘探等方面也大有可為。 超導材料雖有著卓越表現,卻在應用層面上停滯不前。用沈志勳的話來說,它的廣泛應用仍卡在「一定溫度」上。30年以前,人們一度認為零下240度是極限。
  • 李言榮院士團隊在《Science》發表研究成果 ,首次在高溫超導中發現量子金屬態
    這是該校首次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在《科學》正刊發表原創成果,這標誌著該團隊在高溫超導量子相變方向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量子材料及量子相變是本世紀凝聚態物理與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儘管實驗上在各種二維超導體系發現了量子金屬態的可能跡象,但受低臨界溫度的制約以及外界高頻噪聲的影響,二維量子金屬態的存在及其形成機制存在著巨大爭議,是幾十年來國際學術界一直懸而未決的重要物理問題。該團隊在「千瘡百孔」的超薄釔鋇銅氧(YBCO)高溫超導薄膜中,首次發現了量子金屬態的存在,實驗證實了高溫超導材料中從超導態到絕緣態的轉變過程中的確存在一個中間量子金屬態,形成了超導—量子金屬—絕緣體相變。
  • 1.13虎哥晚報:遊族回應爭產風波;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試驗線...
    聯想擬科創板融資百億:近5年淨利之和聯想集團昨晚宣布董事會已批准可能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並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申請CDR上市及買賣的初步建議。聯想今日透露,CDR項目初步決定選擇中金作為保薦人。價格將參考當時的市場發行價格,計劃發行10%的股本,按目前9.1港幣的價格計算,融資額預計100億人民幣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