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雷科技Lite」收藏為我的小程序,不再錯過精彩內容
隨著網購的普及與個人快遞需求的增加,收快遞已經成為了大家每天的例行公事。對你我這種上班族來說,我們不可能長時間在家裡等著快遞員派件,
因此快遞櫃成了我們網際網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連快遞員也喜歡上了這個相傳要「取代自己」的派件神器。不過漸漸的,大家對快遞櫃的「怨言」也多了起來。
不少人表示快遞員現在不管家裡有沒有人,快遞都直接往快遞櫃放。有些快遞櫃在取件時還要關注公眾號觀看廣告,
違背了最開始快遞「送貨上門」的初衷。而前段時間豐巢的一則公告,更是引起了全網的關注。先說說豐巢搞了個怎樣的大新聞:4月30日,豐巢快遞櫃正式推出會員服務,普通用戶的快遞可以免費保管12個小時,超時後按時長收費並設有封頂上限,開啟付費會員後快遞可以7天長時間存放。
天下苦快遞櫃久已
其實這也不是快遞櫃第一次在社交媒體上「爆紅「了,早在快遞櫃剛剛面世的時候,就有用戶反映說快遞員在沒有聯繫用戶的情況下擅自將與快的存放在快遞櫃中,
沒有如約」送貨上門,為收件人帶來不便。畢竟我們之所以上網買東西,說到底還是因為不想出門自己提回來。
我們填的收件地址是自己家,不是快遞櫃。快遞員在不聯繫用戶的情況下就直接「入櫃」,雖然自己省事,但
卻將麻煩轉嫁到為快遞付費的消費者頭上。單從這點來看,這種行為本身就算得上是「貨不對板」,沒有契約精神。而且順豐作為快遞業的翹楚,一直
是我們寄送高值快遞時的首選。將快遞倉促放入快遞櫃,用戶無法在籤收前對快遞進行任何檢查,也將部分風險轉嫁到用戶身上。除此之外,豐巢此前就有過多次「為人不齒」的操作。在快遞柜上刊登廣告,要求關注公眾號這種「常規操作」就不多說了,前段時間豐巢還會在櫃門打開前顯示一個巨大的
「打賞碼」——不是付費,是打賞,是自願打賞而不是主動付費。打賞碼就不能關閉嗎?當然可以,在打賞碼下方還有一行灰色的小字,點擊即可跳過「打賞」直接取件,可是豐巢屏幕的顯示效果我們都清楚,在太陽下有多少人能看清並關閉打賞碼?又有多少人看到這個二維碼就
「主動打賞」取件?相信各位心裡有數。
為什麼反應這麼大?
正因豐巢此前種種「攔路要錢」的行為多次引起民憤,因此這次的豐巢收費才如此引人注目。
快遞櫃的誕生是為了方便消費者,受惠群體應該是收件人。但現在快遞員在不事先聯繫的情況下,直接將快遞全數塞進快遞櫃,還要求用戶限時領取,
在我看來根本不是方便收件人的便民措施,反而更像是方便快遞員、為快遞員而設的投遞站點。既然方便的是快遞員,那為什麼不直接找快遞員收費,反而要向收件人收費呢?豐巢「限時、收費、騙打賞,但我知道我是個便民措施」這種做法真的合理,甚至合法嗎?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順豐小哥會把快遞放在快遞櫃,
其他快遞、甚至是郵政的快遞員也會在未聯繫用戶的前提下直接將快遞"入櫃"。而這些快遞櫃除了菜鳥裹裹以外,都會對超時快遞加收"超時費用"。其中格格超過24小時後計費,中郵速易遞超過12小時就開始計費,
這當中的利益輸送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快遞該如何改善?
不過如果仔細分析,不難發現
剛才這些「指控」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快遞員在沒有事先聯繫收件人的情況下擅自將快遞「入櫃」。而事實上順豐也沒有主動要求快遞員這麼做,
絕大多數順豐小哥還是會非常盡責的主動聯繫用戶,並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派送時間。只可惜我們時不時還能碰到那「極少數」不遵守公司規定,只因嫌麻煩而直接「入櫃」的快遞員。所以在我看來,快遞公司
應更好地承擔監管的職責,不應繼續默許快遞員的這種行為。同時作為行業翹楚,順豐也應該為其他快遞從業者做出榜樣,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盈利方式。
菜鳥驛站此前就承諾繼續為用戶提供免費代收服務,有著完整物流體系,還有著優秀口碑的順豐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也應該做得更好。自面世以來,全國快遞櫃的數量一直飛速增長,
但企業完全可以通過更好的收費策略分攤運營成本。比如推行"誰使用,誰繳費"的收費政策,如收件人要求使用快遞櫃,則在取件時收費;如快遞員因超時等因素主動使用快遞櫃,則由快遞員付費。同時因快遞員未能如約完成"投遞"任務,快遞企業也應對客戶進行運費補償。除此之外,
快遞企業也可以推出更精細、更準時的投遞選項,讓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投遞時間,減少空門籤收的機率,做到準時派件。至於未來豐巢會員方案會不會什麼變化,或者說順豐會不會推出保證送貨上門的付費服務,就得看順豐的「求生欲」了。
正門拿快遞,過時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