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團體幹預真的有效果嗎?

2021-02-23 關愛惟士

在世界範圍內,各種針對失智症長輩的團體幹預活動開始被人們實踐和接受。但是為什麼團體幹預會有這樣的效果呢。

今天就和大家從理論方面詳細講解一下團體幹預失智症長輩的科學性。

關愛惟士的團體幹預活動已經在中國進行一年多,從開始的摸索與嘗試到現在形成了各種主題課件的系列專業課。

在過程中,我們的團體小組成員們也曾經見證了很多失智老人參加者從開始的沮喪、消極、易怒、孤獨等狀態,隨著一次次團體活動變得開朗、積極、活躍、快樂。

我們的活動地點也從最早的一個慢慢增加到了目前的每周三個不同地點。並隨著影響的擴大收到了社區養老院的熱情邀請。

但如果不提那些家屬和親身參與者才明顯能感受到的老人情緒變化,僅從學術角度去看,團體活動為什麼會有這麼明顯的效果呢?

那些看上去只是帶著老人一起進行的快樂有趣的活動,其實背後都有團體幹預師們結合失智幹預原理的精心設計哦。

今天,小愛就為大家來講述下有趣的團體幹預為什麼會有這麼明顯的效果。

著名的精神分析和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Eric. H .Ericson)指出,人的發展歷經這八個階段,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相應的核心任務,當任務得到恰當的解決,就會獲得較為完整的同一性。

核心任務處理的不成功或者是失敗,則會出現個人同一性殘缺、不連貫的狀態,處理的成功與失敗即為兩個極點。例如老年期時的最優狀態是自我整合的狀態,最劣的狀態是失望的狀態。核心任務的處理結果會影響人的一生。

老年期,這是獲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階段。如果前面七個階段積極的成分多於消極的成分,就會在老年期匯集成完美感,回顧-生覺得這一輩子過得很有價值,生活得很有意義。相反,如果消極成分多於積極成分,就會產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許多機會,走錯了方向,想要重新開始又感到為時已晚,痛不勝痛,於是產生了一種絕望的感覺,精神萎靡不振,馬馬虎虎混日子。

在失智症長輩團體幹預中十分注重協助老人對自己的一生進行回憶整合,而且儘量回憶積極的事件,避免消極的事件回憶。讓長輩對自己的一生充滿滿足感,從而減輕長輩失落感。同時,團體幹預的療護師也會在活動中對長輩提供持續的情感支持和鼓勵,注重長輩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養,潛移默化的協助長輩進行積極正向的人生整合,完成老年期的核心任務。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了著名的人生回顧理論。該理論認為,有許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個基本人格特徵就是喜歡回顧往事,這種特徵的產生主要源於老年人的一種觀念,認為自己已經日漸暮年,餘日無多,因此在心理上產生「人生回顧過程」。

在對老年人開展個案或團體工作時,恰當地引導老人懷舊和回顧往事,對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極大的幫助。

目前,人生回顧理論是國內失智症團體活動運用的主要理論之一,社會工作者會利用各種圖片或道具(長輩年輕時用過的東西和見過的場景)去引導長輩回顧人生。

在對失智症長輩進行團體幹預時,人生回顧理論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還有助於喚醒失智症長輩的長期記憶,鍛鍊長輩回憶事件的能力。

活動理論開始流行於20世紀50年代,是西方最為流行的和老年及老化現象有關的理論,由凱文(Cavcn)提出。理論認為:

1、活動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動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滿意和更能夠適應社會;

2、老年人應該儘可能長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來取代因喪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從而把自身與社會的距離縮小到最低限度。


活動理論對失智症團體幹預的意義在於,無論從醫學和生物學的角度,還是從日常生活觀察表明,「用進廢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個規律,因此,社會工作者要在態度和價值取向上鼓勵失智症長輩積極參與他們力所能及的一切社會活動。

因為是失智症團體幹預活動,所以失智症長輩在參與活動時可以與其他長輩或長輩家屬進行溝通交流,鼓勵長輩使其提高社交能力。並且,團體幹預中各種各樣的活動可以充分鍛鍊長輩的語言能力,肢體活動能力,精細運動能力等。

回憶和確認療法是情感療法的代表。在回憶療法中,老年患者通過每周1次的小組活動,藉助於老照片、音樂及錄影帶的幫助談論自己過去的經歷或歷史事件,從而增強其正性生活體驗。治療者通過讓患者參與各種小組活動、娛樂活動,如手工製作、遊戲以及音樂療法等來激發患者。這些活動可以刺激患者的神經系統,提高其生活能力。

——《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為的非藥物性護理幹預研究進展》張睿、李崢


非藥物治療包括以下三點:第一點,一般的屯、理幹預及護理,比如多和患者進行交流,減少不好的事情,讓患者想想自己的過去;第二點,患者身體編號的訓練,包括身體素質的訓練,同時也有失智功能的訓練;第三點,音樂治療,這是從國外引進來的新型方法,音樂治療簡單、方便、有效,根據臨床驗證有一定效果,得到了患者家屬的肯定。

——《老年痴呆症非藥物治療的研巧現狀》王玉蓉


根據精神量表MMSE和行為量表BBS及神經精神科問卷NPI量表對16名患者進行實驗研巧,抽取樣本,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並利用觀察、訪談方法分析研究對象,最後得出結論小組工作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有積極影響,治療成效良好,如果能推廣桌面小組方法對阿爾茨海默症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桌面小組工作在老年痴呆症治療中的作用研巧》陳盼盼


繼一對一的個案幹預逐漸成熟並證明其有效性後,關愛惟士的關愛團隊也開始了團體幹預項目的嘗試。通過上百場活動的實踐和不斷改善,逐漸設計出一整套課程體系和獨特的幹預模式,綜合運用五感刺激原理以及各種老年期和失智症的科學理論,對失智症長輩進行幹預。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失智老人加入,幾乎所有參會者都體現出了積極的變化!

家住朝陽區的P叔叔是一位輕度AD患者。據家屬描述,老先生平日在家無所事事,有很嚴重的重複性行為,情緒也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去年,女兒為其報名了關愛惟士的團體幹預,由老伴陪同參與。每一次課程,老先生都對我們的活動尤其是手工藝術活動表現出十足的認真、專注和活躍性。

而在第三次活動結束時,老先生甚至興奮地上前對我們的療護師說:「今天的活動設計很全面,很鍛鍊我們這些老人(原話)!」活動之餘,我們的療護師也會主動和陪同而來的家屬進行溝通,向家屬分享照護技巧。

女兒開心地說:「每次回家看到自己做的作品,老爺子都樂上半天。。。」團體幹預活動在增加了老先生失智活動的同時,讓老先生重拾了昔日的自尊自信,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某養老照料中心的X叔叔也是我們團體活動的常客,曾經英姿颯爽的他因為中風變得只能坐在輪椅上度日,而且失智能力也有明顯下降,在中心照護人員的鼓勵下,他加入了我們的團體幹預。

第一次參與,老人家看起來對指令和刺激幾乎沒有任何反應,團體療護師們耐心地給老人家一遍遍做示範,通過簡單的語言儘量與其溝通。

經過幾周的參與,X叔叔臉上開始有了笑容,還偶爾主動與大家交流,反應能力和溝通能力也逐漸好起來。在懷舊活動中,老人家還會滔滔不絕地分享自己當兵時的經歷。

 

小愛結語: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團體幹預對大部分的失智症長輩都能顯示出積極的作用。當然,團體幹預也需要科學的方法,並在專業人員的引導下才能達到效用!非專業非科學的方式很可能讓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適得其反!


關愛惟士的團體幹預團隊是一支訓練有素的團體幹預療護師團隊,從活動的設計到引導都具有豐富的理論和經驗知識。一場場的團體活動,正是希望能讓失智症的長輩同樣可以擁有幸福快樂、有尊嚴的晚年!

想了解或加入我們的團體幹預課程,歡迎撥打關愛惟士熱線電話400-888-6602!

 

相關焦點

  • 【協會培訓】養老機構失智症照護高級研修班順利結業啦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失智症照護已經成為養老服務中的重要命題。四川省養老服務業協會從2014年起,先後組織團隊前往荷蘭、法國、澳大利亞、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深入考察學習國際失智症照護理念與模式,並成立了四川(國際)失智症研發中心。
  • 認識失智症|重複發問是失智徵兆?
    他問我父親(68歲)兩年前開始出現記憶力衰退的跡象,經常反覆問我們同一個問題,例如:「你今天不用上班嗎?」「等一下記得買麵包回來給我」等等。看著他,我心裡好難過。請問專家,這是老化(失智)的徵兆嗎?我覺得他還年輕,不應該這麼早出現這些問題。這是否屬於正常現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去年我母親病逝,他們感情很好,每天早上都一起出外運動吃早餐,喪偶是否導致他這種心理問題提早浮現?
  • 失智症:我們必須扭轉這種疾病
    雖然目前他們的認知能力仍然非常良好,但我一直都在觀察他們有沒有任何喪失記憶的跡象,當他們錯放眼鏡或者忘記事情時,究竟是失智症的徵兆還是年邁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呢?我父母的朋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當他們告訴我「某某阿姨」或「某某叔叔」患上了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時,我總是很難過。單單是在我圈子中的亞裔朋友及其家人,似乎已經有很多人遇上失智症的問題。我常在想,亞裔是否特別容易罹患失智症呢?
  • 「失智症」席捲全球,每3秒多1人
    根據2015年全球失智症報告顯示,全年新增近千萬名失智症患者,平均每3秒1人, 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已達5500萬人,估計年花費在失智症照護成本高達八九千億美元,預估2年後,失智症的照護成本將突破1兆億美元,相當於全世界排名第
  • 神經康復團體治療技術
    指一群特定人們與治療師透過團體的方式達成治療目標的一種治療。• 提供鏡像, 反射個人在工作,家庭和社會的功能。• 提供團體,使成員獲得團體歸屬和被需要的滿足。• 提供互助,接受參加者的幫助,也給他人幫助,自我實現。• 提供嘗試,考驗實際行為以及新行為的效果。
  • 第三屆團體輔導與團體諮詢論壇(2019年 8月10-11日)
    系統人才培養  專業督導支持   一、論壇介紹在我國不斷推進強化社會心理服務發展的背景下,廣大民眾對心理服務的接觸還主要在個體諮詢、心理講座等形式上,心理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效率低、受眾少或者效果不顯著等問題,而歐美、臺灣的社會心理服務實踐證明,內容優質專業的團體心理服務可以同時多人受益
  • 智慧型手機失智症!滑手機竟然會燒腦成痴呆?一天只能滑一個小時
    而且又因為現在正在放暑假,所以這種「智慧型手機失智症」就突然在許多高中生身上爆發出來,原本開開心心的暑假卻因為一直滑手機造成天天都過得焦躁不安、失眠又累個半死!可是如果限制大家一天只能滑一個小時手機,有誰受得了呢……手機已經成了生活必需品!
  • 團體活動的原則和功能是什麼?
    目前,很多人對群體活動的參與意識不強,很少有群體活動。企業組織員工參加發展培訓活動,是為了讓員工增強對團隊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對成功組建團隊有很大幫助。
  • VR遊戲助力失智症研究,《Sea Quest Hero》帶科學家尋找認知症對策
    這個遊戲可測試玩家的空間導航能力,達到防治失智症的目的。自發布之日起,《航海英雄》的玩家達到了300萬人,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失智症研究項目。據衛報的報導,在聖地牙哥的2016年神經系統科學年會上,倫敦大學學院Hogo Spiers 博士談到了該項目的最新成果。「迄今為止,這是針對失智症展開的首次大規模研究。它的精確性遠遠超過了以往的研究。
  • UTAS《預防失智症》慕課正式開課,中文課件下載指南
    期待已久的UTAS《預防失智症》慕課已經在今天(4月24日)正式開了。
  • 8分鐘測出大腦年齡 及早預防失智症
    成功大學團隊利用大腦造影技術,研發出只要花8分鐘就能測出大腦年齡及控制力的技術,未來可用於預防失智症、心智疾病上,維持大腦心智健康。 謝淑蘭表示,這項新技術可應用於預防失智症、精神疾病等方面,只要測出相關數據不佳,就能進一步設計出個體化訓練方式,及早預防保持個人大腦心智健康。 以大腦年齡測量來說,目前誤差值約3歲左右。研究人員的目標是在今年內把誤差值縮小在1~2歲左右,並搜集更多大腦樣本數據,希望未來可透析人的思考甚至人的壽命長短,等技術成熟後,也盼能跟醫院合作推廣。
  • NICE指南:《行為改變:數字和移動健康幹預》
    該指南涵蓋了使用數字或移動平臺幫助人們吃得更健康、變得更積極主動、戒菸、減少酒精攝入量或進行更安全的性行為的幹預措施。
  • 14歲男孩告別網絡成癮,做回追夢少年——入住諮詢之網癮幹預
    而入住諮詢中,為每個來訪提供諮詢服務的是一個諮詢師團隊,團隊裡每個諮詢師都有自己擅長的技術,根據來訪的狀態和治療進展,採用不同的技術幫助來訪者。 多對一,不僅是多個諮詢師服務一個來訪,更是多種諮詢技術解決一個問題,這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
  • 【懵了】打遊戲能預防老年失智症嗎?84歲大爺用親身經歷給出答案!
    兒子在醫院照顧陳大爺  連連看、挖地雷、空當接龍……這些小年輕們耍的遊戲,84歲的陳大爺耍得像模像樣,而且還很有癮,陳大爺的「裝備」也很全:一臺配置高端的手提電腦,兩部智慧型手機因為迷上網路遊戲,他長期守著電腦、手機凌晨兩三點才睡,這不,出問題了,突然連話都說不清楚的他被幾個兒子送到醫院,醫生確診為:缺血性腦血管梗塞······74歲迷上網遊,已經打了10年  「看嘛,你說打遊戲能預防老年失智症,這下搞成腦梗不能動了哈?」
  • 蛋白質粉能亂吃嗎?如何進行營養幹預 科學預警?
    各位看官們有任何健康或營養方面的問題均可在《1008大健康時代》微信公眾號後臺留下您的問題,我們會在節目中為您解答。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蛋白質粉是不是真的如此萬能呢?蛋白質粉是什麼?蛋白質粉一般採用提純的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或者是以上幾種蛋白的組合體構成的粉劑。蛋白質粉主要是針對蛋白質不足的人補充的,正常人只要合理均衡營養飲食,是不會存在蛋白質缺乏的情況的,完全可以從日常飲食當中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所以大家能夠保持每天飲食品種的豐富多樣,保證平衡膳食,完全沒有必要再去額外補充蛋白質粉。
  • 【瑪卡養生有道】黑瑪卡真的有效嗎 怎麼吃效果最好?有誰吃過瑪卡?
    了解瑪咖、三七、石斛的價格、產品、供求等信息,經銷商和關愛健康人士最喜愛的微信公眾平臺自從瑪卡問世以來就有很多人詢問瑪卡真的有效果嗎,目前大部分的消費者都知曉瑪卡上了央視新聞在國外,瑪卡作為能增強性慾與生育力的藥品及保健品在藥店出售,被人們稱為『天然偉哥』和『天然偉姐』……。臺灣省收集的服用瑪卡30天的病例中,……1120例缺乏性慾者性慾增強,有效率為94.6%,660例性功能障礙者性功能增強並改善,有效率為75.65%。吃瑪卡效果對很多人群都是適應的,有誰吃過瑪卡不重要,重要的是吃的是正品瑪卡。
  • 【新年特惠】團體動力學帶領人Leader培訓班 (導師:林昆輝,地點:上海,時間:2015.1.31-2.1 2.7-2.8)
    14.活力旺盛15.主動關愛group中的每一個M16.能夠誠心地接受別人的關愛17.一直注意著group中發生了什麼事18.充分地在每一個here & now,尋求深刻的感受和意義19.在Group中總是把握各種機會奮力成長20.角色變換靈活,能自如的進出各種情境21.即使不講話,只用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