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商業為什麼開滿了各大商圈?背後都做了什麼?

2021-02-07 中國房地產總裁戰略家
中國當前消費市場即將進入到品質消費、情感消費的當下,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操作經驗,用體驗感去營造實體商業的吸引力,是極其重要的發展課題之一。


吳曉波寫的日本馬桶文章在朋友圈瘋傳;央視滾動播放著《大國工匠》的記錄片;亞馬遜網上書店裡最熱銷的圖書是《工匠精神》、《摩託車修理店未來工作哲學》、《褚橙你也學不會》、《工業化4.0》…


上述種種都預示著一個大趨勢:中國即將迎來品質消費的時代。


經濟學家們告訴我們,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要想順利降速換擋,脫離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只有10%的成功可能性。因此,必須向發達地區尋求良藥。從而,我們來看臺灣。


我承認,內心裡非常喜歡臺灣。


記得馮侖在談到對臺灣的感覺最為恰到好處,他寫道:


我看臺灣的感覺,就是一個教養很好的中年婦女,你慢慢品、慢慢看,發現她的優點、責任、家庭,慢慢地看出來的東西越來越多。所以我到臺灣覺得沒有壓力,很親切。她的端莊,不是張牙舞爪,是什麼事情都比較有次序、有規矩,她的嫻熟、優雅,不是給別人看的,是內心的一種狀態。


於是,以馮侖為代表的中國一批房地產企業家們,在房地產逐步陷入困境的白銀時代裡,前赴後繼來到臺灣,去向臺灣求學取經。


結果一夜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臺灣的商業業態已經風靡。如今,在中國很多爆品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灣美食、臺灣咖啡館、臺灣動漫、臺灣文創零售。他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氣的保證。


臺灣憑什麼,值得我們全力以赴的去學習?我們應該學什麼?


下面我們看看臺灣商業成功的背景環境。



我們看臺灣,最需要體驗的是臺灣的商業精神。那就是堅守、忍耐、全力以赴、兢兢業業。之前中國的經濟發展節奏太快,人心浮躁,價值觀迷失,可當我們慢下來、靜下來的時候,就應該反觀自己,尋找內心的需要。


追溯臺灣文創產業的源頭,也是來自於臺灣經濟的轉型。在臺灣經過上世紀70~80年代亞洲四小龍時期高速發展之後,高科技代工產業開始轉向衰落,臺灣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於是,直到2002年,臺灣行政院發布《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整體經濟發展計劃,其核心就是對公民進行美學啟蒙與教育,在整個社會孕育對文化美學消費的審美土壤,只有在大環境不斷成熟的前提下,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才能正式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2009臺灣當局有提出《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執行時間為2009~2013年,主要目標是以臺灣省為基地,拓展華文市場,進軍國際,將臺灣打造成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匯流中心。


經過10來年的發展,臺灣文創產業形成了五大支柱:1、動漫創意;2、精緻農業創意;3、新媒體產業創意;4、現代陶瓷業創意;5、產品設計創意等幾大類。


臺灣《遠見》雜誌曾對文化創意產業做過問卷調查,當問到臺灣的文創產業中哪個最有潛力壯大並走向世界,35.6%的民眾選擇了創意生活產業,排名第一。



美國零售業大師P.G託馬斯將現代人類的消費行為可以劃為兩個大類:一類是理性消費,另一類是情感消費。理性消費需要快速、便捷、實惠,而情感消費則需要打動人們的內心。


從整體上看,臺灣文創產業繁榮的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


學習臺灣的文創創業,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是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只有理解透這裡的人文地理、政策舉措、產品研發、生產製作、消費市場特徵等全價值鏈後,我們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適合本地化的文創商業項目。


因此,我們將臺灣的文創商業代表作品從文創產業園、文創零售、特色民宿、書店、跨界美食、動漫展示設施等多個品類,進行梳理。其實,每個細分的業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產業升級和聚變,一個個精彩的文創項目也就因此呈現出來。



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


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


如今我們看到各地正在興起一波工業改造熱潮,其最早的根源就來自臺灣。


咖啡館、畫廊、餐廳、酒吧、生活美術店鋪等這些全新的商業業態的植入,引起了市民的廣泛情感共鳴,給改造後的廠房空間裡煥發出勃然生機。





崇尚「生活美學」,進行「臺灣生活工藝運動」,是臺灣重新塑造新零售業的根本動機。在內地進入萬眾創新的時代,我們更要學習臺灣將文創產業做強的根本動力。這裡提倡一種親力親為、全心投入的工作精神與生活態度,以及注重每個環節的過程,追求盡善盡美的境界,以此生活態度為出發點,進行一場從「人心」開始的革命。這裡就是創客的搖籃。



因此我們看到各類創意零售店鋪,還包括法藍瓷、琉璃工坊這樣的品牌商店,都是將中國傳統文化用時尚、新穎的形式進行體現。



民以食為天。臺灣這樣一個傳統文化濃鬱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對美食的尊重。從李安拍的著名臺灣電影《飲食男女》,再到臺北著名的士林夜市,臺灣美食早已風靡大陸。每一個特色餐飲店鋪都能構成客流的發動機和引爆點。


其實,真正的優秀的臺灣餐飲店,其對餐飲的理解已經上升到工藝美學層面,即講究美食的營養口味,又講究美食空間的儀式感的塑造。


因此,我們看到食養山房這類特色的美食家禪院,通過其獨特的美食製作程序和儀式空間的營造,吸引了大批食客進行膜拜式的體驗。


同時臺北的著名連鎖餐飲品牌鼎泰豐,其將美食工藝展示給外界的同時,也用純正的口味徵服了世界範圍內的消費者,成為米其林餐廳的重要代表品牌。



咖啡館在臺灣,與其說是一個休閒平臺,更不如說是一種青年群體的心靈棲息地。許多臺北青年最大的夢想,就是開一個特色咖啡館。在一個有書店、有美味咖啡、精品美食的咖啡館裡體驗現代時尚生活的樂趣,會客訪友,孕育出獨有的精緻脫俗的咖啡館文化。。


這些咖啡館已是臺灣文創商業裡最普遍、也最有吸引力的一個業態。



日治時期的臺灣因為深受過日本文化影響,因此對動漫這類文化也是臺灣文創產業裡最有特色的組成部分。去到臺灣,我們會欣喜地發現,這裡與大陸最大的不同就是各個商業角落裡流淌的動漫的基因。


動漫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當人們的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吉米式的勵志的、有情懷、充滿人生感悟的動漫作品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那種發在內心的情感共鳴自然油然而生,從而為臺灣社會平添了濃濃的人情味。



精品農業是臺灣具備世界水平的產業門類。臺大的農業系與其醫學系一樣,都是臺灣傲視世界的頭牌學科。臺灣最具創意的還不是將農業做成褚橙這樣的精細產業化的模式,而是將農業產業與旅遊產業有效結合,發動民眾創新的力量,將農場改造成親心可人的家庭親子旅遊目的地,從而形成疊加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不同於傳統酒店,臺灣的民宿因親民、評價,獲得大眾市場的喜愛。在旺季,幾千家民宿酒店全部訂滿。因此,特色民宿產業的發達也構成了臺灣文創產業的一個重要特色。


以地方特色來說,像宜蘭的民宿強調田園鄉村主題,墾丁則以南洋異國休閒風為主題,花東民宿強調原住民文化的奔放與山海相遇的激情,臺北九份的民宿以礦山小鎮懷舊為主題,澎湖民宿以離島度假、水上娛樂為特色,苗慄縣南莊鄉的民宿則散發著濃鬱的客家風情。


以主人的旨趣來說,有異國風情主題、家庭溫馨主題、懷舊復古主題、原住民風情主題、田園鄉村主題、人文藝術主題等等。每個優質的民宿主人都是「品味生活家」,奉行「小而美」的經營哲學。

臺灣墾丁民宿




誠品書店之於臺灣,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的代表。這裡有大量的書籍、有生活零售產品、有餐廳、有咖啡館,文化生活的一切都是誠品的。這個堅守20年才逐步做強的品牌,背後的本質是堅守人文理想的情懷。如今以書店為核心的全新一代文創商業購物中心已經成為內地頻繁效仿的經典模式。



文化的最高形式是藝術。大眾的生活中,還需要藝術的點綴。臺灣的藝術表演市場同樣發達。我們可以看到臺灣知名作家白先勇製作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讓崑曲這個走進博物館的傳統藝術吸引了大批時尚青年;林懷民的雲門舞集以西方現代舞蹈為基礎,融合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如書法、寫意等形式,開創了一個世界舞蹈新美學;陳美娥的漢唐樂府將南音與梨園歌舞相結合,創造了一個1000 多年前的南音的現代神話。



綜上所述,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從而具備了豐饒的創新創意的土壤。


中國當前消費市場即將進入到品質消費、情感消費的當下,儘快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操作經驗,用體驗感去營造實體商業的吸引力,已經是全行業的頭號課題。


寶島臺灣,這個已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發達經濟體,有太多的經驗需要我們去學習。



【時間】2016年1月09日-1月10日 (周六日兩天) 倒計時1天

【地點】中國-北京

【參會對象】企業董事長、總裁及核心高管

【主講嘉賓】姜汝祥博士(萬科「十年千億」戰略總顧問、世聯集團獨立董事、中國城鎮化聯盟主席、錫恩集團董事長)

聯繫電話:姜博士助理 18201200558(或加微信交流)


【四大核心】

1、房企如何去庫存化?融資方式創新?將沉澱的資產證券化?擁抱資本市場!

2、商業地產,文化旅遊、產業地產、住宅等地產項目如何進行「先人氣後住宅,先產業後消費,先招商後建設」的頂層戰略設計?
3、房企如何通過眾籌、創客空間等」網際網路+」戰略,進行輕資產運營,以小博大?
4、房企核心高層如何進行年終復盤,及2016年突圍戰略方案設計,決勝未來,姜博士親自指導


【企業要求】姜汝祥博士總裁私董會是個小型實戰會,每次邀請不超過20家企業總裁(參會企業必須有相關地產項目,嚴格審核),由姜汝祥博士親自帶領參會企業家實戰研討:

一、對未來出臺新政策走向與如何走在時代前列的戰略方向權威解讀:


中央9天4提「供給側改革」!習近平、李克強同時罕見表態去庫存!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政策將持續推出,房企如何在政策的暴風到來之前,提前站在風口上,借勢而起?走出困境。


二、天時、地利、人和,中國房地產永遠是政策產業,房企老總要懂時勢,懂天時,不要逆天而行:


1、房地產公司如何基於大眾創業時勢,做政府金融設計,同時姜汝祥博士會講解錫恩剛完成的幾個房地產公司轉型成功的案例。


2、中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於房地產行業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裡?如何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進行戰略轉型、創新?


3、萬科副總裁毛大慶為什麼辭職去搞優客工場:「房地產+眾創空間」將房地產帶入服務時代!「房地產+眾創空間」的頂層設計如何做?獲取政府和消費者支持!


三、商業地產、文化旅遊地產、養老養生地產,休閒農業地產等城鎮化項目如何進行「先人氣後住宅,先產業後消費,先招商後建設」的頂層戰略模型設計,搞定資本和消費者?


房地產公司如何走出不動產的存量邏輯?要懂房地產如何與網際網路+結合做輕資產的金融設計?姜博士建議,沒有做好頂層金融設計,以及資產證券化的方案,千萬不要再投資做新項目。


四、房地產公司如何通過網際網路眾籌、眾創、眾包等方式賣房,迅速去庫存化。


1、房企如何通過眾籌、資產證券化、網際網路+」等戰略手段,重構開發、營銷、融資模式?實現以小博大。


2、房地產公司如何實現現金為王:將沉澱的住宅、商業地產等存量資產盤活,進行資產證券化?擁抱資本市場。


3、房地產去庫存化實操方案:傳統營銷方式已經過時,網際網路營銷才是出路,房地產網際網路營銷新4P推廣模式。

五、做為萬科「十年千億戰略」總顧問的姜汝祥博士,是房地產戰略的頭牌高手,他將帶領參會老總審視自己的年度戰略,如何做戰略管控。帶領房企核心高層進行年終戰略復盤,以及2016年突圍戰略方案設計。

六、經審核,僅限5家參會企業現場分享項目,姜博士實戰點評指導。


我們將尋找和選擇以下類型的項目合作,共建房地產城鎮化項目:

1、旅遊地產

2、養生養老地產

3、文化地產

4、休閒農業地產

5、產業地產

6、小城鎮商業中心

7、商業綜合體

8、住宅地產

往屆參加企業萬科集團、世聯地產、碧桂園、綠地集團、重慶金科集團、成都置信集團、廈門禹州集團、首創置業、四川藍光集團、深圳龍光地產、廣東奧園地產股份、浙江佳源房產集團、上海證大集團、泛華集團、上海藍嶽集團、香港裕景集團、海爾地產、河南建業、京漢地產集團、河南正商地產集團……

聯繫電話:姜博士助理 18201200558(或微信)

相關焦點

  • 核心商圈開書店,靠什麼賺錢?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尹平平)8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核心商圈開書店,靠什麼賺錢?》的訪談。如何重新認識實體書店「網紅化」等現象?除了政策支持,還有哪些力量在吸引實體書店復興?實體書店的「造血」能力僅靠賣書嗎?……帶著這些問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對話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程三國。
  • 臺灣商業零售這樣做!
    我們應該學什麼?下面我們看看臺灣商業成功的背景環境。1文創商業是臺灣經濟轉型的產物我們看臺灣,最需要體驗的是臺灣的商業精神。那就是堅守、忍耐、全力以赴、兢兢業業。之前中國的經濟發展節奏太快,人心浮躁,價值觀迷失,可當我們慢下來、靜下來的時候,就應該反觀自己,尋找內心的需要。追溯臺灣文創產業的源頭,也是來自於臺灣經濟的轉型。
  • 臺灣商業憑什麼值得學習?學什麼?
    於是,以馮侖為代表的中國一批房地產企業家們,在房地產逐步陷入困境的白銀時代裡,前赴後繼來到臺灣,去向臺灣求學取經。結果一夜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臺灣的商業業態已經風靡。如今,在中國很多爆品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灣美食、臺灣咖啡館、臺灣動漫、臺灣文創零售。他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氣的保證。臺灣憑什麼,值得我們全力以赴的去學習?
  • 沃爾瑪都做不到,這才是最強商業模式
    它在全球擁有7000多萬名會員,因為影響力太大,被網友調侃臺灣與其「交建」。作為一家「財富500強」的企業,它從來不在媒體上做廣告,沒有專門的媒體公關團隊。它就是Costco,一個讓芒格最想帶進棺材的企業,一個最受雷軍推崇的企業。它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背後是遵循了怎樣的商業法則?
  • 看臺灣 COMMUNE A7成信義商圈亮點 貨櫃市集或成臺灣零售新趨勢
    擁有近30年百貨零售資歷的周寶文認為,全球零售都不好,通路不再只是銷售一途,以7月要開的臺南貨櫃市集中就有不少時尚品牌以付租金模式,進行品牌進化的pop-up store展現。至於信義區忠孝東路上籌備的Beyond Select&Bar,則在變更使用拖延下,將於年底登場。
  • 【大影易·訊】記大影易臺灣考察之旅 關於市場「吃喝玩」的那些事兒
    11月22日,大影易考察團整裝出發,前往寶島臺灣開展了為期一周的考察交流之旅,並與當地諸多知名電影行業運營商,設備技術商以及諸多影院周邊品牌商就影院商圈市場的發展方向和今後的合作問題進行了深度交流和探討。
  • 為什麼亞馬遜、噹噹、誠品都爭著開實體書店?
    ,未來幾年內誠品還要在上海和深圳各開旗艦店。傳統的實體書店商業模式難以為繼,此時這幾家公司大開實體書店,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噹噹對外宣布的書店計劃聽上去挺宏偉的——計劃3年內開1000家實體書店。據媒體打探,此計劃已進入實施階段,噹噹的第一家書店將於下月在長沙開業,佔地1200平方米,實行線上線下同價。就在此前的11月3日,亞馬遜在西雅圖大學村開了第一家實體書店,這家書店也實行線上線下同價。
  • 溫江區光華商圈「新零售·新商圈」媒體溝通會(滿滿的都是「乾貨」)
    每座城市都有著人氣高度聚集的商圈,承載著這座城市的繁榮與活力。
  • 做蝦皮shopee電商為什麼首選臺灣站?需要注意什麼
    做蝦皮shopee電商為什麼首選臺灣站?需要注意什麼我做跨境電商也有六年的時間了,在電商這個行業也有自己的一些經驗。
  • [推廣]京東攜手百大品牌,亮相臺灣最大商圈
    經常看臺灣節目或者去過臺灣的人都會知道,西門町是臺灣最重要的商圈,去臺灣旅遊必選的景點之一,6月6日,京東在西門町步行街,點亮了一個巨大「中」字
  • 一天在網上賣5個億,三隻松鼠為什麼還要開1000家線下店?
    為什麼我們的坪效這麼高,主要原因是我有流量。流量怎麼來,我們是一城一店,相當於把全城的流量都集中到了一個地方就會產生人流的提高,轉化的提高,坪效的提高。這改變了過去傳統零售對商圈的定義——在某個商圈裡開一家店,商圈的人們的生活必需品的夠買養活了這家店。我們把虛擬的商圈和物理的商圈結合起來,如果把流量整合進來,店的坪效就會很高。
  • 北人集團大手筆布局商業 4月30日三店同開場面火爆
    4月30日,河北省領航商業旗艦企業北人集團再次震撼全城,旗下超大體量省會首席商業綜合體新北國商城、百購一體社區鄰裡生活中心益新購物中心、省會首家CLD健康新生活社區店北國超市廣場光華店,三店同開,開啟了石家莊商業全新曆程。
  • 福建首家7-11便利店計劃開在東街口商圈!預計11月開業!
    今天,根據微博大V@福州建設發展發布的現場籤約照片來看, 已經是正式確定啦~~恭喜咱們大福建的盆友們,馬上就要迎來福建首家7-11便利店,預計今年11月在東街口店面開業!門店選址以複合型、人流量大的商圈為主。」(圖源網絡)很多人好奇這個7-11便利店有什麼來頭?至於這麼高興嗎?
  • 解讀 臺灣文創商業火爆流行的三要素:情懷、用心及生活美學
    於是,以馮侖為代表的中國一批房地產企業家們,在房地產逐步陷入困境的白銀時代裡,前赴後繼來到臺灣,去向臺灣求學取經。結果一夜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臺灣的商業業態已經風靡。如今,在中國很多爆品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灣美食、臺灣咖啡館、臺灣動漫、臺灣文創零售。他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氣的保證。
  • 臺灣文創商業火爆流行的三要素:情懷、用心和生活美學
    臺灣憑什麼,值得我們全力以赴的去學習?我們應該學什麼?下面我們看看臺灣商業成功的背景環境。一、文創商業是臺灣經濟轉型的產物我們看臺灣,最需要體驗的是臺灣的商業精神。那就是堅守、忍耐、全力以赴、兢兢業業。
  • 對外沙龍160505|現在的年輕人都在想什麼?
    在拍攝完一千個人之後,他們進行了數據的調查分析,總結出的主要關鍵詞:夢想,生命/生活,為什麼,自我……不論是什麼身份的年輕人,學生、白領、談戀愛的人、結婚的人還是離婚的人,大家在這個過程中都面臨一個問題,自我在環境中面對不同生活壓力所產生的問題,而困擾困惑是年輕人的共性。而通過這些問題的背後看出來,現在的年輕人更加的關注自我。
  • 零售O2O是什麼?做什麼?怎麼做?
    不確定的未來趨勢才有機會,各行業、各商家、各資本瘋狂投入零售O2O領域,大量資本、人才不斷試錯,量變到質變,時機到來時大浪淘沙,或許又將崛起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顛覆商業模式。天虹商場開了O2O便利店,收購萬店通,發布天虹微品,提供供應鏈和平臺服務鼓勵員工開微店。三胞集團收購南京新百,聯合新街口大鱷推出商圈網,意圖基於CBD構建線上大平臺。購物中心:萬達聯合騰訊百度推出O2O大平臺是2014大新聞,王健林的最終目標是以萬達廣場為起點把O2O大平臺推向全社會。11月大悅城O2O平臺上線,提供導航、尋車和會員服務。
  • 【電商】零售O2O是什麼?做什麼?怎麼做?
    不確定的未來趨勢才有機會,各行業、各商家、各資本瘋狂投入零售O2O領域,大量資本、人才不斷試錯,量變到質變,時機到來時大浪淘沙,或許又將崛起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顛覆商業模式。零售O2O影響商業的方式一是優化,二是顛覆。優化是幫助傳統零售企業提升效率體驗,比如超市百貨用支付寶付款,提高收銀效率,顧客在服裝店購物時遇到斷碼,於是在門店下單缺碼商品送貨上門。
  • 臺灣花露休閒農場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公眾號:nyguancha) 大家覺得蘋果公司靠什麼賺錢?我們再回頭來聊聊農業,外面已經有很多聲音:我們做農業靠賣產品永遠都賺不到錢,或者永遠做不起來。只有那些跳出賣農產品思維的人,把價值或者利潤放在衍生產業或者加工產品上的幹法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生意。今天我們分享臺灣花露休閒農場的案例,這個休閒農場通過產業價值衍生,跳出單一的產品,不以門票獲利,而是從精深加工品、餐飲、住宿等產業上獲得新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