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中芯國際後,蔣尚義首度發聲:半導體產業兩大新趨勢凸顯!

2021-12-19 芯智訊

今年11月11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蔣尚義因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辭任該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職務,自2021年11月11日起生效。蔣尚義此番離職,距離其回到中芯國際僅不到一年的時間。此消息公布之後,也引起了業內的極大關注。

從臺積電共同營運長職務上退休後,至今已2進2出中芯國際的蔣尚義,後續動向如何?接下來的他,是否會像第一次離開中芯國際時,再投效另一家半導體廠呢?近日蔣尚義在離職之後,首度接受了臺灣媒體《今周刊》的採訪。

報導稱,蔣尚義目前正在交接手邊工作,並打算11月底返回美國舊金山的家中。至於未來是否「再戰江湖」?蔣尚義表示:「我已經75歲,(未來)除了過平靜的退休生活之外,目前並沒有任何具體的規劃。」

對於離開中芯,是否是因為覺的自己無用武之地的問題,蔣尚義沒有進一步做闡述。蔣尚義只表示,對於中國乃至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進展,他認為沒有所謂的「降溫」跡象。「晶圓代工產業目前受到一些「政治幹預」(中美科技戰),但本質上,它的重要性並沒有改變!」

蔣尚義認為,此事更進一步推動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兩個重要發展趨勢。

一、自己的晶圓自己做

第一個方向是,半導體產業集中在少數國家、以「成本」導向的時代過去了。

以往,在規模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考量下,全球晶圓代工的產能,高度集中在臺灣、韓國、美國等地,以囊括全球53%代工訂單的臺積電為例,該公司有90%產能在臺灣,特別是10nm以下的先進位程統計,臺積電目前則全數產能都在臺灣。

「半導體廠有群聚效應,全部設在一地,成本會比分散到各處來得低。」蔣尚義說到。

但,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引發的缺芯危機,改變了這一切。目前,美國、日本、歐盟等政府,陸續宣布「自己的晶圓廠自己建」,並且用建廠補貼、柔性勸說業者,兩路並進招商。目前,不僅臺積電已宣布在美、日設廠,英特爾也宣布將砸下800億歐元,在歐洲興建晶圓廠。

至於臺積電的「宿敵」三星,也在今年5月也證實將赴美國德州建先進位程晶圓廠,預估資本支出達170億美元。日前,今年8月才出獄的三星掌門人李在鎔,更親自赴美考察,據傳是為了將決定公司新廠地點。

二、純中國的供應鏈

第2個發展方向,則是中國大陸將以自身力量獨立發展出一套半導體產業系統。而這件事情,也被認為與蔣尚義等人的離開有著極大關係。

臺灣中經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指出,從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被美國打壓開始,政府對該產業的布局,就轉為打造一條「純本土化」的供應鏈,包括IC製造、材料、設備、化學品,大陸都想實現獨立自主、不被國外技術鉗制。

不過,在這個戰略下,IC製造端的先進位程,卻遇到了無法突破的瓶頸。臺經院研究總監劉佩真表示,當初周子學邀請蔣尚義重回中芯國際,就是希望在公司遭美國制裁之際,能憑著蔣尚義與設備商ASML的關係,拿到先進位程的關鍵設備——EUV(極紫外光)光刻機。「但現在看來,還是沒辦法。」她指出。

11月上旬,ASML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沉波也證實,EUV光刻機仍無法出貨給中國客戶,但用於成熟製程的DUV(深紫外光)光刻機則不受影響。這也意味著,以中芯國際未來發展先進位程的道路將極為困難。

大陸半導體人才依舊緊缺,臺灣人才將難以參與公司決策?

當先進位程的路徑被封堵,劉孟俊認為,蔣尚義的離開,也意味著原本全力拼搏先進位程、追趕國際一線晶圓代工廠的中芯國際,正在進行路線調整;未來的中芯國際,將可能把資源挪往成熟製程、第3代半導體,這些相對能靠本土人才與資源發展的領域。於此同時,原本為了追先進位程而架構的董事會,也順勢做調整。

「反正先進位程搞不起來,那乾脆全部自己來,看能不能走出新的步伐。」劉孟俊指出。

因此,近來業界更傳出,隨著先進位程不再是中芯國際發展半導體的主旋律,目前仍留任中芯國際擔任聯繫CEO的梁孟松可能明年也將會離開。

「有聽說明年他跟(中芯國際的)合約到期了,也可能會離開中芯」,一名半導體資深分析師透露。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大陸對臺灣半導體人才的需求將會減少?

被譽為「中國半導體教父」的張汝京於11月18日在上海一場會議上表示,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晶片製造設備的最大市場,對大陸半導體產業來說,「資金和政策支持不是問題」,關鍵是人才。

張汝京指出,現階段中國大陸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的目標,受到全球晶片荒和美中關係緊張而變得更加複雜。他坦言,在衝刺半導體自主化之際,最大瓶頸是人才長期缺乏,而不是資金問題,並強調,國家半導體產業培養人才不能只靠學歷,還包括實踐,例如在工廠工作實習的產學合作等。

據中國信息產業發展中心的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半導體行業從業人員近51.2萬人,但難以滿足該行業到2022年74.5萬人才的需求。由於半導體人才匱乏,使得大陸半導體業大舉從臺灣挖角人才,尤其是資深高管。

一名業界人士認為,即使大陸不再追趕先進位程,但臺灣半導體人才的管理能力,仍舊被大陸青睞。只不過,在將來,兩岸人才會有更明顯的功能區分。「就是你們來幫我執行、拼良率,但有關決策、公司該怎麼發展,那是我們決定的,不再會交給臺灣籍高管。」

編輯:芯智訊-林子    來源綜合自:《今周刊》 、中時新聞網

行業交流、合作請加微信:icsmart01
芯智訊官方交流群:221807116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蔣尚義發聲,爆出半導體產業大信息!
    蔣尚義作為中芯國際的副董事長,入職後首次亮相就爆出大信息當梁孟松不走,蔣尚義加入,似乎看到中芯國際明天就能夠崛起的身影。
  • 離開武漢弘芯,蔣尚義再入中芯國際
    ,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據問芯Voice 報導,蔣尚義已從美國返抵上海,進行隔離中,之所以選擇回到中國加入中芯,是因與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熟識,加上對半導體產業還有很強烈的熱情。蔣尚義透露,自己非常熱衷先進封裝與小晶片(Chiplet) 技術,相較於武漢弘芯,在中芯實現理想會較容易,他並強調自己是很單純的工程師,有權利追求理想與事業目標,特別是熱愛的技術。
  • 中芯蔣尚義正式發聲!5句話點破半導體現狀,對華為來說是好消息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芯國際蔣尚義正式發聲!5句話點破半導體現狀,對華為來說是個好消息。在如今的半導體領域,仍然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態,晶片領域最先進的研發設計工藝集中在歐美國家,而尖端的製造工藝被亞洲給承包了,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三星、臺積電以及中芯國際了,這也很好地避免了晶片被壟斷。
  • 蔣尚義是怎樣被中芯國際挖角的?
    ,此項消息引起市場一片震撼,由於臺積電與中芯分居兩岸晶圓代工業龍頭,蔣尚義又是臺積電最有貢獻的功臣之一,這項人事安排,再次觸動兩岸產業競合中最敏感的神經。其中邱慈雲出身臺積電,與蔣尚義在臺積電也有一段共事的經驗。第二類的非執行董事,則是由中芯大股東及投資法人指派代表出任,目前有四人,包括陳山枝(替任董事李永華)、周杰、任凱、路軍,也分別是大唐電信、上海實業控股、華芯投資等股東的法人代表。 至於列為第三類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目前也有四位,都是從國際大企業延攬而來。
  • 蔣尚義揭秘入職中芯國際過程
    而新聞主角蔣尚義,接受記者專訪,說明他如何做出這項重大決定。日前中芯國際宣布,臺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資深研發副總蔣尚義將加入中芯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此項消息引起市場一片震撼,由於臺積電與中芯分居兩岸晶圓代工業龍頭,蔣尚義又是臺積電最有貢獻的功臣之一,這項人事安排,再次觸動兩岸產業競合中最敏感的神經。
  • 被稱為「臺積電叛徒」,他有滿腹苦水,蔣尚義回鍋中芯國際築夢
    早於2016年,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的獨立董事,2019年6月離開中芯國際,才前往武漢弘芯出任執行長。同時,另一位臺積電的人、前臺積電研發處處長楊光磊「補缺」,出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 今年6月武漢弘芯傳出營運財務困難後,蔣尚義萌生退意,「蔣爸」會去哪裡,曾是業界極大關心的事。
  • 蔣尚義救得了中芯國際嗎?
    12月16日中芯國際爆出大新聞,有晶片狂人之稱的聯席CEO梁孟松請辭,震驚了業界,導致中芯國際A股大跌,港股停牌。
  • 蔣尚義回歸中芯後首亮相,將雙線並行先進工藝與先進封裝
    入職中芯國際後,蔣尚義首度亮相。據《科創板日報》消息,1月16日,中芯國際副董事長蔣尚義現身第二屆中國芯創年會,並對中芯國際發展方向等問題做出解答。會上,蔣尚義提出五大要點。蔣尚義指出,半導體產業環境在近兩年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此摩爾定律趨緩與後摩爾時代逼近的關鍵時刻,提前布局,先進工藝和先進封裝雙線並行的發展趨勢顯得尤為必要。其二,封裝和電路板技術進展相對落後,漸成系統性能的瓶頸。原因在於摩爾定律下,晶片集成度每兩年加倍,而封裝和電路板技術幾乎不變。其三,只有極少數需求量極大的產品才能使用最先進的矽工藝。
  • 蔣尚義:中芯國際將同步發展先進位程與封裝
    蔣尚義在擔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首次於中國芯創年會中公開亮相,並表示未來中芯將同步發展先進位程跟封裝。尤其在如今摩爾定律趨緩,後摩爾時代即將來臨的關鍵時刻,先進工藝與先進封裝都必須提前布局,雙線並行是必要的。 這可能也呼應了此前梁孟松請辭一事,雖然以公開表示去意,但似乎已被挽留。不過蔣尚義也表示,近兩年來半導體產業環境已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原因在於摩爾定律已然接近物理極限,雖然未來技術仍會繼續創新,但不會像往日有如此強大的衝擊。
  • 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首亮相 五句話點名半導體大勢_業界資訊-中關村在線
    作為高端半導體產業大神級別的人物,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一石激起千層浪。
  • 中芯國際深夜傳奇大瓜!兩尊半導體大神不和:一個來了,一個要走,他們曾是臺積電上下屬
    值得一提的是,蔣尚義曾經於 2016 年 12 月 20 日至 2019 年 6 月 21 日擔任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因此,此番任命也算是蔣尚義的榮耀回歸。然而,就在蔣尚義就任之時,中芯國際董事會的另一名核心成員卻提出辭職——他就是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他也是半導體行業的另外一尊大神。值得一提的是,蔣尚義和梁孟松也是舊緣深厚。
  • 中芯國際獨董蔣尚義:中國大陸追趕半導體,關鍵在封裝
    臺積電前共同營運長、現任中芯國際獨董的蔣尚義昨(22)日出席研討會發表全球半導體現況,並指出大陸要在半導體領域追趕差距不能只看晶片,而是要改良整體系統層面
  • 中芯國際CEO梁孟松辭職,蔣尚義上任
    12月15日夜間,中芯國際連發4條公示,關鍵涉及到三層面內容,其一是高管的人事調整,其二是答覆了來源於美國美國加州的的是民事訴訟,其三是當日臨時性股東會的狀況公布。依據中芯國際公布的人事部門決定公示,蔣尚義獲委派為中芯國際第二屆監事會主席、董事會副總經理及發展戰略聯合會組員,自2020年12月15日起起效。
  • 蔣尚義不再擔任中芯國際獨董
    >昨夜,中芯國際發表公告,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蔣尚義博士通知董事會,基於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彼將不於股東周年大會上膺選連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並將於股東周年大會上退任為董事。蔣尚義是在2016年擔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據當時報導,蔣做出這個決定之前已經事先已告知張忠謀。回看蔣過往的發展,他是臺積電絕對的技術創新靈魂人物。1998年,當時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和總經理曾繁城(目前為臺積電副總執行長),從美國惠普把蔣尚義找來,掌管研發。
  • 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首亮相,他說的這8句話劃重點
    前一段時間,「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可謂是業內最熱議的話題之一。1月16日,蔣尚義出席第二屆中國芯創年會並發表演講,這也是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之後首次亮相。②先進工藝一定會走下去,先進封裝是為後摩爾時代布局的技術,中芯國際在先進工藝和先進封裝方面都會發展。③封裝和電路板技術進展相對落後,漸成系統性能的瓶頸。④只有極少數需求量極大的產品才能使用最先進的矽工藝。⑤先進工藝一定會走下去,先進封裝是為後摩爾時代布局的技術,中芯國際在先進工藝和先進封裝方面都會發展。
  • 中芯國際:全村人的希望?
    很快,人們就見識到了「建廠狂魔」的實力,張汝京創辦的世大公司僅用了三年就成為臺灣僅次於臺積電和聯電的第三大晶片工廠。彼時,臺積電正好遇到產能瓶頸,收購世大既能快速擴張產能,又可以將潛在的競爭對手消滅於萌芽中,於是臺積電火速以原始股價8.5倍的價格買下世大半導體。
  • 中芯國際,操碎了所有人的心
    中芯國際正式宣布,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任期自即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 蔣尚義在業內被稱為「蔣爸」。但是楊士寧這一個性不討其他股東喜歡,最終未能如願。中芯國際大股東大唐電信一直在謀求更大的控制權,然而王寧國堅決反對,於是王寧國因大唐電信所投的反對票最終落選了執行董事,曾經「很想好好做事」的王寧國,任職不到兩年便被迫出走中芯國際。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來自臺灣,中芯國際創立初期就有大量的臺籍人士加盟。
  • 中芯國際的致命傷
    中芯國際15日公告前臺積電營運長、前武漢弘芯執行長蔣尚義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引發該公司研髮長梁孟松提出辭呈,震撼了半導體產業界,也讓中芯股價為之大跌。曾因人事問題而差點垮掉的中芯國際,在關鍵時刻再經一次重大人事風波,其追趕臺積電的目標恐怕會愈來愈遠了。圖為中芯國際上海廠區(圖/中芯國際)2000年被迫將一手創辦的世大公司賣給臺積電後,張汝京離開臺灣,隻身來到上海張江創辦了中芯國際。(圖/網路)中芯國際的創辦人是美籍華人張汝京,他原先創辦世大半導體,卻被大股東把公司賣給臺積電,憤而辭職。
  • 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
    12月15日,中芯國際發表公告,將任命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
  • 中芯國際,再經不起內訌
    12 月 15 日晚,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商中芯國際一連發布了 5 份公告。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本起事件的導火索,就是中芯宣布臺積電前 COO、半導體製造業巨擘蔣尚義將回歸,出任副董事長,自 2020 年 12 月 15 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