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鬥?中芯國際的致命傷

2021-02-07 環球微視點+

中芯國際15日公告前臺積電營運長、前武漢弘芯執行長蔣尚義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引發該公司研髮長梁孟松提出辭呈,震撼了半導體產業界,也讓中芯股價為之大跌。原本外界認為,蔣尚義回鍋與梁孟松這位共事多年的老戰友將是「珠聯璧合」的搭擋,卻演成「一山不容二虎」的窘境,曾因人事問題而差點垮掉的中芯國際,再經一次重大人事風波,原本追趕臺積電的目標恐怕會愈來愈遠了。雖然梁孟松辭職讓外界錯愕,但對熟悉中芯國際的人來說,這是該公司多年來的老問題,公司創建20年中至少3次因內訌引發人事地震,公司發展多次受阻。雖然曾有幾位優秀的領導者,還引進了臺積電的技術骨幹,但在製程工藝上始終趕不上臺積電。曾因人事問題而差點垮掉的中芯國際,在關鍵時刻再經一次重大人事風波,其追趕臺積電的目標恐怕會愈來愈遠了。圖為中芯國際上海廠區(圖/中芯國際)2000年被迫將一手創辦的世大公司賣給臺積電後,張汝京離開臺灣,隻身來到上海張江創辦了中芯國際。(圖/網路)中芯國際的創辦人是美籍華人張汝京,他原先創辦世大半導體,卻被大股東把公司賣給臺積電,憤而辭職。後來在機緣巧合下,2000年於上海張江創辦中芯國際,目標是打造像臺積電樣的龍頭企業,在政府的支持下,中芯國際被視為大陸半導體產業領頭羊,背負著全中國對科技產業發展的深切期待。在張汝京的帶領下,中芯國際進展迅速,2009年就衝到全球晶圓代工業前3名,工藝製程一度逼近業界龍頭臺積電僅剩2年差距。正加足馬力預備超越時,遭到臺積電控告侵權,最後中芯國際敗訴,官司打得精疲力竭的張汝京也因而辭職,由江上舟接任董事長。一年多後江上舟去世,中芯國際大股東之間爆發了控制權爭奪戰,內部發生兩派對立,其中一方曝光公司為外籍高管逃稅的內部文件,引爆違法風波,最後兩敗俱傷,執行長王寧國被迫辭職,江上舟生前安排的華虹集團張文義代理董事長。此後兩派大股東持續角力,繼任CEO的楊士寧與邱慈雲也陸續辭職。經此3場人事大戰,中芯國際當年出現10年來最大虧損,與臺積電的差距也愈拉愈大。此後數年,中芯國際從全球前3直往下掉,連聯電都遠遠超越它。

經過近3年急追猛趕,梁孟松再度讓中芯國際縮短與臺積電的技術差距,營利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營收與獲利都創下歷史新高。(圖/中芯國際官網)

大股東之間的明爭暗鬥讓中芯國際在全球晶片產業競爭中步履蹣跚,政府為此出面協調,於2015年派電子工業部官員張子學接任董事長,並於2017年在創辦人張汝京的力邀下,把前臺積電研髮長、當時擔任三星研發副總梁孟松挖角到中芯國際擔任聯合執行長。

據傳說,三星給梁孟松的年薪折合成新臺幣約為1.35億,是臺積電的三倍。為了照顧梁孟松及其麾下幹將的家庭生活,三星還專門包機往返臺灣和韓國。三星在挖走梁孟松後,在製造工藝上縮小了與臺積電的距離,在14nm製造工藝上三星堪稱大躍進,更是憑此斬獲了蘋果和高通的訂單,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公開承認16nm技術被三星超前,以致臺積電股價一度大跌。三星和臺積電因挖走梁孟松並把技術帶到三星打了多年的官司……在國家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大背景下,中資企業全球收購半導體公司,或者是高薪聘請半導體人才,梁孟松被大陸「三顧茅廬」的赤誠所打動,決定加盟中芯國際,為祖國高端集成電路製造事業貢獻力量。當時,三星曾經積極挽留,梁孟松只能以請長假後未銷假的方式離開三星,結束了束2009年離開臺積電到韓國三星集團任職的8年歲月。當下,中芯國際趙海軍、梁孟松雙CEO模式其實是人為的製造矛盾,回溯歷史,古代搞雙儲君、雙宰相模式的,君主可以穩如泰山,但兩個儲君,或兩個宰相必然勢同水火。在聘請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後,趙海軍、梁孟松將直接向蔣尚義匯報。有傳言稱,聘請蔣尚義是希望藉助「蔣爸」臺積電元老地位當和事佬,但從結果上來看卻不盡如人意。

中芯國際在梁孟松的帶領與快速衝刺下重現活力,卻因未知會梁孟松前把前臺積電老將蔣尚義再請回中芯國際出任副董事長,導致梁孟松辭職。蔣尚義先前也在中芯國際待過,2019年加入武漢弘芯踩了個爛攤子,這次被張子學找回來,外界分析是為制衡梁孟松。梁辭職信上雖表明是因不受尊重而辭,但梁與蔣兩人在公司發展方向也有重大差異,梁全心發展晶片製程工藝,而蔣則主張發展封裝測試,梁可能認為找回蔣尚義將讓公司政策轉向,顯然已不再需要他。

蔣尚義(圖)與梁孟松都從臺積電出身,兩人在公司發展的方向也有極大不同。(圖/陳怡誠攝)

另外,了解中芯國際的內部人士也分析,張子學未事先告知梁孟松有關蔣尚義回鍋一事,與張本人的官員背景有關。官場文化一向是自上而下決定所有人事與政策,沒有西方那一套與骨幹成員事先協調的做法,這種官場文化與西方科技業界的做法顯然格格不入。創辦人張汝京是美籍華人,接任的江上舟則是首批返國創業的海歸,他們擔任董座時都極力協調公司內重要技術人員與高級主管,各部門間才能相安無事協力發展。換了官場出身的張子學,卻在公司剛有起色時就因治理方式造成重大的人事風波。當然,也有可能因為張子學明了梁、蔣二人對公司發展理念不同,擔心梁反對,因此未先徵詢他的意見。

中芯國際2011年的人事風波拖慢了追趕臺積電的腳步,直到2017年請來梁孟松才回到正軌,整整浪費了6年時間,這段時間錯失了追上臺積電的機會。雖然後來3年梁孟松急追猛趕再度拉近差距,卻又從去年起遇上美國對大陸技術禁運,遲遲無法獲得EUV光刻機,製程工藝將被迫止步於7奈米,又要再次失去追上臺積電的機會,也有人認為這也可能是梁孟松辭職的導火線之一。不論如何,中芯國際先前的人事傾軋失去追上臺積電的機會,這些年重整旗鼓後,剛要靠近對手,又遭美國阻攔,如果梁孟松辭職未能挽回,中芯國際多年以來的目標顯然會愈離愈遠了。

致董事會信函

董事長及諸位董事,您們好!

我知道今天在這個會議上我們要做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事任命決議。

目前,中芯國際正面臨著美國的種種打壓,導致先進工藝的發展受到嚴重威脅。我認為,今天這個人事提案必然會關係到公司的前景。

我自從2017 年11 月,被董事會任命為聯合執行長,至今已三年餘,在這1000多個日子裡,我幾乎從未休假,甚至在2019 年6 月份,當我正在經歷著生命中最危險的時刻,都從來沒有放棄、也沒有辜負過諸位對我的囑託。

這段期間,我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nm 到7nm,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而這些成果是由我帶領的2000 多位工程師,日以繼夜、賣命拼搏得來的。當然,董事長和諸位董事過往的信任與支持也是成功的關鍵要素。

我來中國大陸本來就不是為了謀取高官厚祿,只是單純的想為大陸的高端積體電路盡一份心力。目前,28nm,14nm,12nm,及n+1 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 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 和3nm 的最關鍵、也是最艱鉅的8 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 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目前看來,我的短期目標,似乎已經超預期、圓滿的達成了。

我是在12 月9 號,上星期三早上,接獲董事長電話告知:蔣先生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對此,我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事毫無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再需要我在此繼續為公司的前景打拼奮鬥了。我可以暫時安心的休息片刻。

在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通過蔣先生提名任職之後,我將正式提出辭呈。但是公司應該對我這三年多的貢獻給予全面公正的評價,而我應有接受和申訴的權利。

我在此很鄭重的告訴大家,我並沒有絲毫意圖想要影響各位接下來對此人事任命的表決,但是我覺得我應該要讓大家知道我內心最真切的感受。

我的這份聲明,希望董事會秘書郭光莉女士可以列入本次臨時董事會的正式會議紀錄。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內鬥?中芯國際連發6個公告
    迎來半導體界重量級人物的同時,中芯國際被曝出發生「內鬥」。
  • 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上演高層內鬥
    中芯國際正陷入高層內鬥的風波中。12月16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確認現任聯合CEO梁孟松有辭任意願,正積極與之核實,而梁孟松請辭的原因或許與該公司突然宣布武漢弘芯前CEO蔣尚義代替其位置有關。這一事件上熱搜後,還引出了中芯國際高層之間不和的傳聞。
  • 誰才是中芯內鬥犧牲品?別被梁孟松騙了!
    冤情(五):內鬥犧牲品! 什麼叫內鬥?你來我往才叫鬥,你出招我接招才算鬥,你反觀梁孟松,上司要搞得,整他,他但凡感到不爽,直接就「負氣」走人了,哪裡會跟這些凡夫俗子鬥? 中芯3年半,1000個日夜,梁率領團隊愣是把中芯的製程從28nm頂到了7nm的天花板,而且5nm都在技術規劃中了,萬事俱備,只差荷蘭的7nm EUV光刻機交貨了。
  • 中芯國際的前世今生
    ,筆者藉此機會就給各位簡單梳理下中芯國際的來龍去脈,讓大家對中芯國際有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臺積電一紙訴狀將中芯國際搞上了法庭,宣判是在美國加州,中芯國際敗訴,需要賠償臺積電各類損失10億美元。於是,在大陸領導和馬英九當局全面撮合下,最終達成了和解協議:看上去是和解協議,事實上誰都知道這個就是一個「不平等條約」,但張汝京籤了,因為中芯國際必須活下去。張汝京離開了,中芯國際經歷了好幾年的動蕩期,公司內部幾大派系權力鬥爭演繹到了頂峰。
  • 《中芯國際還有「雷區」》
    億元,隨後股價在兩日內從最高95元跌至78元。2009年,中芯國際剛結束和臺積電長達9年的法律訴訟,創始人張汝京離職,當初力邀張汝京來滬建廠的上海經委副主任江上舟出任中芯國際董事長。當時,也只剩下江上舟能平衡中芯國際複雜的股東關係。圖左/張汝京江上舟在40天內快速組建了一個新領導班子,找來臺灣人王寧國接任中芯國際執行董事及CEO,海歸楊士寧出任COO。沒想到,這又拉開了一場內鬥的序幕。
  • 中芯國際的前世今生(深度好文)
    ,讓大家對中芯國際有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臺積電一紙訴狀將中芯國際搞上了法庭,宣判是在美國加州,中芯國際敗訴,需要賠償臺積電各類損失10億美元。於是,在大陸領導和馬英九當局全面撮合下,最終達成了和解協議:看上去是和解協議,事實上誰都知道這個就是一個「不平等條約」,但張汝京籤了,因為中芯國際必須活下去。張汝京離開了,中芯國際經歷了好幾年的動蕩期,公司內部幾大派系權力鬥爭演繹到了頂峰。
  • 蔣尚義救得了中芯國際嗎?
    12月16日中芯國際爆出大新聞,有晶片狂人之稱的聯席CEO梁孟松請辭,震驚了業界,導致中芯國際A股大跌,港股停牌。
  • 那些激烈內鬥的公司後來都怎麼樣了?
    但回看這些年商界大佬的內鬥紛爭,幾番波折之後,又有誰成了最後的贏家,多的是血淚教訓。然而,這場姐夫、姐姐與小舅子的內鬥,並沒有贏家。今日資本早已在內鬥中退出,真功夫失去了上市的最佳時機,也失去了中式快餐老大之位。另一邊,蔡達標與潘宇峰的離婚糾紛還沒有結果。身陷囹圄的蔡達標回頭來看,不知可曾像前妻一樣後悔,如果不和小舅子一起合夥做生意,說不定夫妻二人可以過上平靜的小日子。
  • 中芯國際,操碎了所有人的心
    梁孟松將臺積電的技術體系帶去三星後,三星在短短3年時間內,製程就突破45nm,突破40nm,突破35nm……一直到16nm。他是等來了自己的劉備,可是臺積電卻將他當成了呂布。很快,臺積電一紙訴狀將梁孟松告上法庭。敗訴的梁孟松不得不離開三星,最終加入中芯國際的麾下。加入中芯國際的梁孟松,可以說是公司的得力幹將,甚至被稱為中國晶片研發的希望。
  • 中芯國際的4任CEO詳解!
    ,在那個年代能看清中國半導體業發展的體制因素,並能勇於實踐,更是難能可貴兼併天津的美國摩託羅拉晶片廠在上海興建中國第一條12英寸矽片生產線在紐約與香港兩地同時上市從建廠算起四年內銷售額達10億美元的企業,截止目前中芯國際是大陸的第一家(外資不計在內)。」
  • 中芯國際內部地震了,技術大牛沒一個是中國大陸的
    來源/微觀系列(ID:weiguanx)作者/江平舟中芯國際內部又地震了,二十年元老,素有中芯五虎之稱的吳金剛辭職。大家都知道中芯是最有可能為中國晶片帶來突破的企業,但是我卻無法去買他的股票,因為中芯的內部,並不穩定。
  • 中芯國際,再經不起內訌
    對於此次回歸,問芯 Voice 的報導中提到,蔣尚義是收到了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的邀請,他表示自己對半導體還有有很強烈的熱情,非常熱衷先進封裝技術與晶片組,認為在中芯國際要實現他的理想會比較容易。如果事情確如梁孟松的辭職信中所說,蔣的加入直到最後一刻才被告知,那麼中芯的處理方式無疑是欠妥的,不論是從程序上,還是情理上。
  • 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恩怨情仇
    當臺積電的張忠謀說中芯國際至少5年內難以趕超臺積電時,國人一片譁然,尤以比亞迪的老總王傳福那句「晶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令國民振奮,但一年過去了,集舉國之力的中芯國際主打的晶片代工在臺積電近乎碾壓的競爭態勢面前,仍是幾無還手之力。上文所說為市佔率,下面說說具體的工藝水平與財務狀況下圖是自2012年起中芯國際與臺積電製程工藝對比圖。
  • 中芯國際的前途在哪裡?
    去年,全球半導體同比下滑0.2%,在全球下滑的大環境下,中芯國際能取得上述增速和成績實屬不易。而同樣在全球四大Foundry中,中芯國際的增幅高居第一。正是有此經驗和信心,中芯國際2016年的資本支出才敢高達創21億美元!這幾乎接近中芯國際2015年全部的銷售額! 相信,中芯有此經驗和信心,加上包括大基金等在內的股東的大力支持,中芯未來肯定在高速擴展的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先進技術:取得關鍵突破。
  • 中芯國際: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當臺積電已經將工藝推進到7nm節點的時候,中芯國際自己的28nm節點的高階工藝——HKMG還是沒有搞定…中芯國際一直背負著先進位程研發不順這個巨大包袱,負重前行步履維艱,幾乎沒有人能看到中芯國際的未來。2017年10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任命趙海軍、梁孟松博士為中芯國際Co-CEO兼執行董事。
  • 14nm,中芯國際又一客戶曝光!14nm量產 中芯國際重獎高管
    這次他們在中芯國際生產的晶片是一款多種接口協議SerDesPHY物理晶片,高速接口IP包含USB3.2PHY,PCIeGen3/Gen2/Gen1PHY,應用領域涵括網絡通信與高性能計算。對中芯國際來說,只有華為這樣的客戶是不夠的,晶圓代工是一個超級複雜的工作,需要很多合作夥伴聯合,M31提供的各種IP晶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不是所有的半導體公司都能夠、都需要自己開發各種IP核心,有了M31的IP核心就可以快速生產出自己的晶片,這件事對中芯國際也很重要。
  • 中芯國際關於「中芯國際-泰康一對一交流紀要」網絡謠言的聲明
    ‍近日,網絡上流傳「中芯國際-泰康一對一交流紀要」的內容以及相關不實報導,中芯國際對此嚴正聲明,公司從未與文中所述「泰康」及活動主辦方的相關人員進行任何一對一的交流
  • 中芯國際與最大競爭對手臺積電的差距在哪?深度剖析中芯國際招股書八大重點
    中芯國際目前的製程技術從 0.35 微米至 14 nm。其中,在邏輯工藝領域,中芯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實現 14nm FinFET 量產的晶圓代工廠,代表中國大陸自主研發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的最先進水平。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中芯國際的員工為 15,795 人,其中研發人員有 2,530 人,佔比達 16.02%。
  • 中芯國際梁孟松甘之如飴
    戳藍字「火以」關注我哦最近,關於臺積電的消息特別多,例如臺積電被拉入黑名單,其可能將會在美國建設更多晶片工廠;臺積電市值下跌1000億人民幣
  • 中芯國際今日上市,半導體產業鏈三大關鍵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開始謀劃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據當時媒體分析報導,中芯國際初始的16個股東覆蓋中國大陸、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包括上海實業、北大青鳥、華登國際、摩託羅拉和漢鼎亞太等公司及投資機構,而這也為中芯國際日後的高層內鬥埋下了不安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