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形「猛禽」 鳥中「屠夫」-伯勞

2021-02-18 動物世界

伯勞,其屬名Lanius的拉丁文原意為「屠夫」。儘管它們以獵捕其他動物維生,但它們並不是實際的猛禽,它們缺乏強而有力的爪子。

它們通常會用腳抓起獵物插在尖銳的物體上,如荊棘或鐵絲網等,以便之後用鉤形的嘴剖開獵物。也因此而得名「屠夫」。

伯勞鳥大多棲息在視野較為開放的地區,且通常會停在突出的高處,像是樹梢、電線桿等。它們會主動出擊來獵捕地面或空中的獵物,而它們主要的獵物是大型昆蟲,有時也會捕捉小型的鳥類、爬行動物或哺乳動物。不過對於灰伯勞這類較大型的北方種類,它們則更常捕捉脊椎動物,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

大多數種類的伯勞鳥除了繁殖季之外的時間多為獨自生活。而像灰伯勞、紅背伯勞這類分布在溫帶的種類則是候鳥,會在冬天時飛到南方的繁殖地區。

今天所介紹的伯勞,為伯勞屬鳥類,它們為雀形目伯勞科中的一屬,其中現有29種。

此屬中大多數的鳥類分布在歐亞大陸及非洲,較特殊的有像是灰伯勞這樣,分布的範圍包含了接近極地的地區,或是像呆頭伯勞這樣出現在北美。另外,在南美和澳洲都沒有伯勞科的物種分布。

艾氏伯勞

Lanius gubernator

艾氏伯勞,分布於非洲的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加納、幾內亞比索、馬裡、奈及利亞、蘇丹以及烏幹達。其自然棲息地為乾燥的稀樹草原。

領伯勞

Lanius collaris

領伯勞,廣泛分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其自然棲息地為乾燥的稀樹草原、亞熱帶或熱帶的乾燥或高海拔草地、內陸溼地以及耕地、種植園、鄉村花園和城市地區。

北領伯勞

Lanius humeralis

北領伯勞,分布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廣大地區。它們曾經是領伯勞的亞種。

草原灰伯勞

Lanius pallidirostris

草原灰伯勞,分布於中國北部、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區。它們曾經是南灰伯勞的亞種,現在已經獨立為種。

呆頭伯勞

Lanius ludovicianus

呆頭伯勞,是伯勞科中北美地區唯一的特有種,分布於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其自然棲息地為乾燥的稀樹草原以及亞熱帶或熱帶的乾燥疏灌叢等。

東非長尾伯勞

Lanius cabanisi

東非長尾伯勞,分布於肯亞、索馬利亞和坦尚尼亞。其自然棲息地為乾燥的稀樹草原。

褐背伯勞

Lanius vittatus

褐背伯勞,廣泛分布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近期還在斯裡蘭卡發現其活動。常在叢林及農耕地區的灌木叢中搭巢。

黑額伯勞

Lanius minor

黑額伯勞,分布於阿拉伯高原以北地區、非洲南部、從歐洲的中部、南部向俄羅斯、土耳其斯坦、到阿富汗、伊朗以及中國的新疆等地,常見於從平原至海拔1500米山地、主要分布於森林草原和耕作區以及築巢於闊葉樹及灌木上。

紅背伯勞

Lanius collurio

雄性紅背伯勞

雌性紅背伯勞

紅背伯勞,分布於自英國、歐洲西部、亞洲中部,在中東、非洲以及中國的新疆等地越冬。

紅尾伯勞

Lanius cristatus

紅尾伯勞,分布於俄羅斯、朝鮮、日本、中國、蒙古、印度、孟加拉、菲律賓等地。一般生活於溫溼地帶森林鳥類、常見於平原、丘陵至低山區,多築巢於林緣、開闊地附近。

虎紋伯勞

Lanius tigrinus

雄性虎紋伯勞

雌性虎紋伯勞

虎紋伯勞,般棲息於樹林、分布自平原至丘陵、山地,喜棲於疏林邊緣以及巢址選在帶荊棘的灌木及洋槐等闊葉樹。主要分布於俄羅斯、朝鮮半島、日本、寮國、泰國、越南、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在中國,該物種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香港和臺灣等地。

荒漠伯勞

Lanius isabellinus

荒漠伯勞,分布於歐洲、亞洲中部和西部、非洲及中國的黑龍江、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常見於荒漠地區疏林地帶及綠洲、村落附近。

灰伯勞 

Lanius excubitor

灰伯勞,分布於歐洲中部、亞洲北部,在中亞、印度、非洲越冬,也見於中國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多生活於從平原到山地的疏林或林間空地附近。

灰背伯勞

Lanius tephronotus

灰背伯勞,分布於印度、中南半島以及中國的甘肅、寧夏、青海、陝西、四川、貴州、西藏、雲南等地,主要棲息於自平原至山地疏林地區、在農田及農舍附近較多、常棲息在樹梢的幹枝或電線上以及在榆、槐等闊葉樹或灌木上築巢。

灰背長尾伯勞

Lanius excubitoroides

灰背長尾伯勞,分布於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馬裡、茅利塔尼亞、奈及利亞、盧安達、蘇丹、坦尚尼亞和烏幹達。其自然棲息地為乾燥的稀樹草原以及亞熱帶或熱帶的乾燥低地草地。

灰頂伯勞

Lanius validirostris

灰頂伯勞,為菲律賓的特有種。自然棲息地是亞熱帶或熱帶的溼潤低地森林以及亞熱帶或熱帶的溼潤雲霧林。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該物種的數量已開始減少。

肯亞伯勞

Lanius dorsalis

肯亞伯勞,分布於衣索比亞、肯亞、索馬利亞、蘇丹、坦尚尼亞和烏幹達。其自然棲息地為亞熱帶或熱帶的乾燥疏灌叢以及亞熱帶或熱帶的乾燥低地草地。

慄背伯勞

Lanius collurioides

慄背伯勞,分布於印度、中南半島以及中國的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主要棲息於棲息在山地喬木及灌叢地帶。

林䳭(jí)伯勞

Lanius senator

雄性林䳭伯勞

雌性林䳭伯勞

林䳭伯勞,分布於南歐、中東以及非洲西北,冬季時會遷徙到熱帶非洲。喜在鄉村的果樹上、裸露地面或沙地上產蛋。

麥氏伯勞

Lanius mackinnoni

麥氏伯勞,分布於安哥拉、蒲隆地、喀麥隆、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加彭、肯亞、奈及利亞、盧安達、坦尚尼亞和烏幹達。其自然棲息地為亞熱帶或熱帶的溼潤雲霧林以及溼潤稀樹草原。

南非伯勞

Lanius souzae

南非伯勞,分布於非洲的安哥拉、波札那、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加彭、馬拉威、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盧安達、坦尚尼亞和尚比亞。其自然棲息地為乾燥的稀樹草原。

南灰伯勞

Lanius meridionalis

南灰伯勞,與灰伯勞關係密切,雖然它們會一起出現,但並不互相交配。南灰伯勞主要分布於歐洲南部,喜歡生活在開闊的田野。

牛頭伯勞

Lanius bucephalus

雄性牛頭伯勞

雌性牛頭伯勞

牛頭伯勞,俗名紅頭伯勞,分布於俄羅斯、朝鮮、日本及中國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甘肅、寧夏、四川、陝西、河南、湖北、湖南、貴州、江蘇、安徽、浙江、臺灣、福建、廣東等地。

常見於山地稀疏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林緣地帶,遷徙時平原可見,築巢於山丁子等有刺棘的樹及落葉松、紅松的枝杈間。

聖島伯勞

Lanius newtoni

聖多美伯勞,為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特有種。在1888年至1928年有其活動記錄,並於1990年重新發現。

索馬利亞伯勞

Lanius somalicus

索馬利亞伯勞,分布于吉布提、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利亞。其自然棲息地為亞熱帶或熱帶的乾燥疏灌叢。

楔尾伯勞

Lanius sphenocercus

楔尾伯勞,分布於蒙古、俄羅斯、朝鮮、臺灣島以及中國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甘肅、青海、陝西、寧夏、山西、遼寧、河北以南至長江流域、福建、廣東等地,常見於平原到山地、河谷的林緣及疏林地帶、尤以草地林地和半荒漠疏林地帶為多以及在喬木或灌木上築巢。

雲斑伯勞

Lanius nubicus

雄性雲斑伯勞

雌性雲斑伯勞

雲斑伯勞,為土耳其、賽普勒斯、以色列和敘利亞的常見物種。雲斑伯勞是一種候鳥,其繁殖季節在東南歐洲以及地中海東岸度過,少數族群還能到達伊朗西部,冬季會遷徙至非洲東北部。

棕尾伯勞

Lanius phoenicuroides

雄性棕尾伯勞

雌性棕尾伯勞與雄性棕尾伯勞

棕尾伯勞,分布於西伯利亞南部和中亞地區。多生活於疏林或灌木林附近。

棕背伯勞

Lanius schach

棕背伯勞,分布的區域從哈薩克起,穿過阿富汗、巴基斯坦與印度半島,到紐幾內亞。中國、泰國、緬甸、印度、斯裡蘭卡、越南、臺灣、菲律賓和馬來半島等地都有分布。

主要棲息於常見於低海拔地區的疏林地,例槐、楓楊、泡桐、榆、柳、刺槐等喬木的頂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投稿郵箱:iltaw_tg@sina.com

動物世界-QQ群:211689174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

裡面有一些不錯的書

相關焦點

  • 雀形「猛禽」 ,鳥中「屠夫」-伯勞
    伯勞,其屬名Lanius的拉丁文原意為「屠夫」。儘管它們以獵捕其他動物維生,但它們並不是實際的猛禽,它們缺乏強而有力的爪子。
  • 棕背伯勞捕食「神秘鳥」
    我認出那是一隻棕背伯勞,它橙色的身影很好認,但那奇怪的飛行姿勢……剛剛我眼前分明出現了4雙翅膀和沉重的飛行方式,我反應過來——伯勞抓了一隻鳥,用爪子勾住它飛,將它踩在了草叢中!我屏息凝神,朝前走了幾步,有灌木籬笆的阻擋,我沒有離它很近,只是蹲在遠處觀察。棕背伯勞完全隱藏在草叢中,用嘴啄食那隻鳥。
  • 飛翔的鳥系列——伯勞鳥
    一隻紅背伯勞高高地站在它的「望臺」上,在夏季的薄霧中探聽石南樹叢中的動靜。一隻倉鼠急急忙忙地從樹叢中跑了出來,將自己暴露在了開闊地帶。
  • 雀鳥也彪悍:角鬥士(鵲鷚)
    雀鳥也彪悍:角鬥士(鵲鷚)鳥類中的鴉類是全球適應能力最強,渡鴉、烏鴉都是較常見兇猛雀鳥,而澳洲的同類亦是如此,不過澳洲的渡鴉類與其他大陸渡鴉不太相同,是渡鴉的亞種還是獨立物種有點爭議,但與普通亞種北方渡鴉有關聯,如澳洲渡鴉、澳洲小渡鴉(見下圖)。
  • 這個鳥的名字像個智者
    它有個絕活,會模仿一些鳥的鳴叫,當那些鳥以為碰到了同類時,就落入了它的圈套,那些鳥可能被這傢伙捕獲了。它的名字叫伯勞,它是個有勇有謀的鳥。這一點的智慧,像佐羅。看看它的眼罩,就更像佐羅了。伯勞長得像佐羅。一道黑眼罩,酷酷的。
  • 《鳥國》:動物學者的自然筆記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這裡由鳥類組成一個王國——西域鳥國。鳥國裡敢為王者當屬猛禽,它們各自身懷絕技,活躍在不同的環境中,每一種猛禽都是食物鏈上的頂級殺手。那麼誰是猛禽之王?唯有金雕!看,它們各個都有絕妙的身姿、美麗的羽毛,將鳥國之美演繹得淋漓盡致。
  • 識鳥!愛鳥人士梳理溫州春季常見的十種鳥
    麻雀分類:雀形目雀科描述:體型略小(14釐米)的矮圓而活躍的麻雀。頂冠及頸背褐色,兩性同色。成鳥上體近褐,下體皮黃灰色,頸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領環。與家麻雀及山麻雀的區別在臉頰具明顯黑色斑點且喉部黑色較少。幼鳥似成鳥但色較黯淡,嘴基黃色。分布範圍:歐洲、中東、中亞和東亞、喜馬拉雅山脈及東南亞。習性:棲於有稀疏樹木的地區、村莊及農田並為害農作物。
  • Raptors Accipiter,猛禽辨識的神器
    後來,分子遺傳學的證據表明,隼其實跟鸚鵡的關係最近,而跟其他日行性猛禽關係較遠。隼和鸚鵡這兩類組成的演化支在非雀形目當中,又是跟雀形目最近的一支。所以,就將隼類單獨劃為了新的「隼形目」,其他傳統隼形目的成員則劃入了鷹形目(Accipitriformes)。
  • 鳥類物種飼養小百科--雀鳥(文鳥)
    雀鳥是很受歡迎的,耐寒的鳥,很容易維護。他們一般都很安靜,有一首悅耳悅耳的歌。雀鳥不需要鸚鵡的注意力。育種和在育種中實現顏色或形態突變產生一種較弱的鳥,具有更大的遺傳異常的可能性。例如,顏色突變的古爾迪安雀(Lady Gouldian finch)與其野生型同特異性相比,壽命會縮短。取決於氣候條件和物種的耐用性,許多雀鳥可以在有吸引力的室外鳥舍中維持生長,鳥舍內種植無毒植物。
  • 百科喜鵲麻雀等鳥屬保護動物 稍不留心就要坐牢
    3.三有保護鳥類:紅喉潛鳥、黑喉潛鳥、小鸊鷉、黑頸鸊鷉、鳳頭鸊鷉、黑腳信天翁、白額鸌、灰鸌、短尾鸌、純褐鸌、白腰叉尾海燕、黑叉尾海燕、白尾鸏、普通鸕鷀、暗綠背鸕鷀、紅臉鸕鷀、小軍艦鳥、白斑軍艦鳥、蒼鷺、草鷺、綠鷺、池鷺、牛背鷺、大白鷺、白鷺、中白鷺、夜鷺、慄鳽、黑冠鳽、黃葦鳽、紫背葦鳽、慄葦鳽、黑鳽、大麻鳽、東方白鸛、禿鸛、大紅鸛、黑雁、鴻雁、豆雁、小白額雁、灰雁、斑頭雁
  • 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文中列舉了100種鳥,看看有沒有你熟悉的鳥兒呢?另外,作為書畫愛好者,這些小鳥堪稱十分難得的素材了,小編可是搜集整理了很長的時間呢!在這分享給大家,也請大家分享給需要的朋友!謝謝!文須雀領雀嘴鵯東方藍知更鳥
  • 猛禽大全——最小的老鷹叫「雀鷹」
    鷹亞科(Accipitrinae)是鷹形目鷹科內的一個亞科,一般我們小時候對於老鷹的印象是——然而對不起,這個我們一直叫著鷹醬鷹醬的並不是老鷹,而是白頭海雕,它們是巨大的猛禽——稍後單獨表。別以為這是求偶的舞蹈,這是雀鷹在捕獵雀鳥,體型差不了多少哦!這可是生死之搏。
  • 新精靈小箭雀前來報導
    我要飛的更高~我是如此鳥炸天!我要與日肩並肩~我是小箭雀~飛啊飛啊,我的驕傲放縱~!
  • 號稱「眾鳥之王」的七彩猛禽——王鷲,卻長著一副不太聰明的樣子
    自古以來,鷹類猛禽在我們心中的形象都是高大帥氣並附有羈傲品質的物種。人們對猛禽的喜愛也是非常之深,甚至直接將一些猛禽視為象徵自己國家的「國鳥」。而既為猛禽,自然個個都身懷絕技,有著各自與眾不同的特點。就算有些猛禽真的平平無奇,但是長的好看也算是一大優勢特色。提起長相好看的猛禽,大家應該第一時間都會想到金雕、海東青等這類為人熟知的霸氣猛禽。
  • 南美那些「鳥事兒」
    (亞馬遜叢林中,一隻白粉亞馬遜鸚鵡對貓貓的相機很好奇)2015年的阿根廷和秘魯旅行中,我總共收穫了62種鳥,只是這個龐大「鳥帝國」的極小一部分,卻充滿了各種歡樂。(中杓鷸Whimbrel-於秘魯鳥島海灘)2015年1月在阿根廷旅行了半個多月,發現「最易拍到的猛禽」是一種食蟲卡拉卡拉鷹,也稱作「叫隼」(Chinmango Carac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