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微型機器人需要微型電池,如何才能設計出更小的電池

2021-02-08 機器人大講堂

只有鹽粒大小的計算機、傳感器和機器人正在開發中,它們可移動,並能檢測光、聲、壓力、化學物質和磁場。

它們不到1毫米長,只有幾百微米那麼厚,可以處理信息並進行無線通信。它們的用途廣泛,從醫學診斷、手術、腦部監測到跟蹤蝴蝶和農作物狀態無所不能。

那麼如何給它們供電呢?

目前最小的電池面積約為2平方毫米,是「塵埃」晶片的數倍也,不足以持續驅動設備的複雜功能。因此,智能「塵埃」晶片一般依靠外部電源,例如太陽能電池板。但是,這樣它們就無法在晚上或大霧天工作了。

顯然,電池需要縮小。

但是,你很難將所有組件壓縮到更緊湊的空間中。另外,它們還需要內置到微型設備中,這就像特斯拉在使電池成為其電動汽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方面所做的努力,只不過這是在一個更小的維度上。

緊湊型電池(例如鋰離子電池)是使用溼化學方法生產的,例如,將材料的漿液塗在金屬箔上。調整材料的成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性能。

相比之下,微電子工程師使用諸如蝕刻和沉積之類的方法雕刻半導體晶片以實現某些改進。但是,這些方法不適用於電池材料。對於電池來說要想提高需要從根本上重新設計。

微型電池需要同時在兩個領域取得進步以提高電荷存儲能力,分別是能量密集和耐用性材料,同時還要考慮精巧的架構來縮小和組合部件。

我們已經真實感受到了將電化學和微電子技術結合起來有多麼困難。這些學科是各自獨立發展的。微電子工程師努力將新材料(例如活性聚合物)納入其工藝,交叉汙染以及熱性能和電子性能不匹配是常見問題。同時,電池和材料科學家通常對材料某一種參數的優化感到滿意,卻沒有考慮其用於設備和電路中的實際情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實驗室中建立了一個跨領域的跨學科團隊的原因。

電池本質上就像一個多層的三明治。

兩個電極將電能以化學能的方式存儲起來。在兩者之間,電解液在不發生短路的前提下調節電荷的流動。連接電極的兩個金屬集電器將電源引到外部電路。但是,電極越小,它們可以容納的電荷越少。裂紋和其他缺陷可能會阻止電子流動並導致電池故障。油脂材料層中離子和電子的彎曲通道也會增加電阻。

為了避免其中一些問題,最小的電池非常薄,但並不強大。它們的單位面積能量密度很低,大約是一釐米大小的鋰離子紐扣電池的1/800。面積為2平方毫米、厚度為150微米的薄膜電池可以為一個簡單的溫度傳感器供電2天,但無法支撐一個小時的數據傳輸。

下圖展示了較小的空間中存儲更多電荷的四種方法。

一是在厚電極上增加導電通道。就像塗了油漆的高速公路車道一樣,嵌入的成排的磁性粒子能使電荷平穩移動。但是,這種方法尚未在毫米級的尺度上得到驗證。精確地設置粒子鏈很困難,而裂縫仍然是一個難題。

二,將許多薄的「電池三明治疊」在一起。這樣可以使電荷乾淨利落地流動。但難點是可靠地疊置很多層,更不用說保持它們對齊了。例如,退火一個電極層所需的高溫可能破壞下面的另一個電極層。有些材料不能很好地放在其他材料之上。隨著堆疊的建立,不匹配也會增加。缺陷可能會導致間隔較近的電極之間發生短路。

第三,重新設計集電器。將它們構建為支柱而不是片材,從而形成三維結構,增加與電極、電解質的接觸面積,以此提高吸取功率的效率。例如,通過蝕刻到矽晶片中來構建此類精細的三維結構是可行的。但是,將其他步驟(例如塗層電極材料)也包括進來,想用這一技術組裝整個設備是極其不可取的。在微尺度上尚未實現。

第四、使用「微型摺紙」將薄膜摺疊或捲曲。在更大的尺度上,這一工藝用手工就可以做到。在商用塊狀或圓柱狀電池中,使用摺疊機或卷繞機完成這一工序。在毫米級尺度,自組裝是另一種實現方法。薄膜可以通過內置和釋放張力來捲起。我們的小組使用微型電容器來做到這一點,也就是是夾在金屬之間的電介質薄片。但是,就像捲起海報一樣,很難將薄膜纏繞數百遍而不會錯位。磁性引導的方法可以有些幫助:將少量鐵磁性材料摻入電池膜中並施加磁場可使捲曲過程保持正常。儘管我們已經用電容器實現了這一點,但是電池組卻很難處理。它們更厚,機械性能更難預料。

摺疊更具挑戰性。就像對一張紙重複摺疊多次一樣,隨著堆層的逐漸增加彎曲所需的力也隨之提高。合頁會積聚應力和裂紋。「自摺疊」過程需要考慮所有這些細節,例如將不同的材料合併到合頁中。但是,對齊所有層和組件仍然很困難。

我們估計,將薄膜電池摺疊30次到適合最小計算機(0.14 mm2)的面積,一次充電即可為它供電至少100天。許多智能「塵埃「應用將需要功能更強大的電池,這些電池需要摺疊數百次。

微電池還需要材料方面的進步,以便可以將薄膜製作得儘可能薄,以輔助微摺紙並增強電荷存儲。鋰離子和水性鋅電池是最成熟的化學方法。挑戰在於以與半導體技術兼容的方式製造它們。

在鋰離子電池中,陰極材料(通常是金屬氧化物,例如LiMn2O4和LiCoO2)可以通過蝕刻或剝離多餘的材料小規模得以實現。陽極(通常是石墨)和電解質較難處理,電解質通常由液態有機化合物製成,浸入基質或隔板中,可以形成固體電解質。但是,陶瓷非常薄時會失去導電性,並且很脆。可以對聚合物進行塑形,但是必須對聚合物進行塑形(比如離子蝕刻和光固化),在易於形成或斷裂的分子鏈中建立連結來進行微調。其他方法也需要改進,例如在氣相中旋轉鍍膜或沉積聚合物電解質。聚合物電解質的電導率也需要提高,才能與液體電解質競爭。

需要容納更多電荷的陽極。矽和鋰陽極正在研究中。但是它們需要穩定下來。矽與鋰發生反應,在電池充電時會發生膨脹,最終使電極粉碎。納米技術可以避免這種損壞,例如通過將矽包裹在石墨烯納米片中並使用聚合物來適應體積變化。同時,這些解決方案還必須適用於晶片製造。

由金屬鋰條製成的陽極的使用壽命也很短。當電池運行並在充電後鋰會被剝離。但是更迭過程並不完美,陽極在數百個循環中逐漸磨損。鋰需要在微細加工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管理。一種方法是避免使用金屬條,並在充電過程中由仍然存在於電解質中的離子有效地構建鋰電極。這種在5平方毫米晶片上的電池可以循環充電80次。這距離植入式醫療設備所需的5–25年的使用壽命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含水鋅電池也需要更好的電極。用作陽極的鋅可以有效地存儲和釋放離子。酸性電解質可以比典型的鹼性電解質更好。但是鋅溶解在酸中並釋放出氫,因此必須用防腐層保護陽極,或者需要對電解質進行改性以釋放更少的質子。同樣,陰極(通常由MnO2和V2O5等金屬氧化物製成)易受酸腐蝕,並需要阻擋層。

此類電池還需要在更高的電壓下工作,至少大於2V,這樣會發生水分解反應。由於這一反應消耗能量,因此需要克服該問題。需要探索所有涉及帶電電荷的中間離子(包括H +,Zn2 +,Mn2 +和OH-)及其與電極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途徑。聚合物基電解質可能會為水分解提供緩衝。

其他電池化學方法正在出現,例如使用Mg,Ca,K和Na離子的化學方法。這些都還不夠成熟,無法製造微型電池。

材料和微電子研究人員需要相互學習。當一種材料在實驗室中運行良好時但是在真正的設備中幾乎不能應用時,是一件很令人沮喪的事。我們必須走到彼此的實驗室工作檯邊,花幾天時間設計和製造彼此的原型,並理解彼此的難點。例如,聚合物電解質如何承受在其上方對金屬層進行建模所需的溼化學作用?在電池堆中給定位置和層的晶片晶片上,需要新工藝來合成材料。

諸如美國材料研究學會、美國化學學會和美國物理學會之類的材料會議應該邀請電子工程師參加有關能量存儲的議程。而諸如VLSI國際研討會等電子會議有關半導體技術的環節應邀請材料科學家分享他們在電池化學方面的最新知識。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為提升微電池性能和目標規範制定聯合技術路線圖。

在機器學習算法的幫助下,計算機建模必不可少。實驗上要求優化結構和材料。材料的任何變化(結晶度、厚度和合成路線)都會改變薄膜的力學性能,穩定性和摺疊性能。需要進行繁瑣的工作來優化每個參數,例如張力或電池化學成分。設計人員需要了解電化學和機械性能如何影響自組裝過程。

需要制定計劃來生成和共享電池和微型設備的可複製數據。伊利諾州能源存儲研究聯合中心和「歐洲2030+電池計劃」倡議促進了向下一代電池的合作,包括智能應用、耐用材料和工業製造。

大學需要提供材料化學和微電子技術的跨學科課程。資金應同時來自這兩個領域。中國正在朝這個方向迅速發展。8月,中國教育部設立了一個跨學科的學科,將電子、工程、材料、化學和物理相結合,並將其與自然科學等純學科相提並論。已投資超過20億美元在全球領先的研究機構香港科技大學在中國廣州建立新校區。它將遵循中心集成模式。例如,功能中心將融合材料和微電子學知識,以提高將微型或納米設備集成到多功能組件中的能力。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開設一門類似的課程,稱為微納米技術材料學(materials in micro- and nanotechnologie)。它融合了光子學、電子學、生物技術、微機器人技術和能量存儲,為學生為未來的從事複雜微系統工程做好準備。

通過協同努力,微型電池將在十年之內為無感知計算和普適計算技術鋪平道路。

相關焦點

  • 微型機器人需要微型電池,如何才能設計出更小的電池
    那麼如何給它們供電呢?目前最小的電池面積約為2平方毫米,是「塵埃」晶片的數倍也,不足以持續驅動設備的複雜功能。因此,智能「塵埃」晶片一般依靠外部電源,例如太陽能電池板。但是,這樣它們就無法在晚上或大霧天工作了。顯然,電池需要縮小。
  • 光碟機動微型機器人問世
    近日,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田孝軍教授及其科研團隊設計出一種微型柔性遊泳機器人,該機器人長2.6釐米,僅用光進行驅動和控制,不需要無線通訊設備和電池
  • 微型機器人革命:微若塵埃 智比爬蟲
    不過這些機器人的尺寸非常微小,如同一顆灰塵。一塊計算機使用的晶片之上,能夠並排放置成千上萬這種小型機器人。只要我們一聲令下,這些小東西就會行動起來,自由地到處爬行。賓夕法尼亞大學電氣與系統工程學教授Miskin博士表示,「我們可以使用大家最喜愛的矽電子產品,在上面安裝上肢體,這樣就可以構建起上百萬個這樣的微型機器人。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我們的發展願景就是如此。」
  • 3國4大微型機器人盤點,最輕重量僅259毫克
    這款新型機器人和蜜蜂非常相似,被稱為RoboBee X-Wing,不需要電池提供動力,只需太陽能供電就能持續飛行。RoboBee X-Wing的設計採用了創新的四翼結構,通過前後擺動產生足夠的升力。飛行器僅重90毫克,翼展3.5釐米,整個集成系統重259毫克,高6.5釐米。RoboBee X-Wing使用重量約為10毫克的微型太陽能電池供電,為了提高飛行效率,還增加了一對額外的機翼。
  • 【前沿技術】美國研製出採用翻轉方式運動的微型機器人
    美國普渡大學和勞倫斯工科大學研製出新型微型機器人(μTUM),可在外部磁場作用下翻轉前進。
  • 穿戴IoT產品微型電池技術趨勢及專利研討會完美收官
    基於「智能手錶+TWS」將成為替代手機的最佳移動終端的原因,續航能力和微型電池必然行走在穿戴領域市場快速發展的峰頭浪尖。微型電池續航能力、安全性,以及專利布局成為所有微型電池參與者關注的重點。嘉賓稱疊片扣式電池存缺陷,紫建首當其衝。
  • 微型攝像機分類
  • 微型貼身機器人Rovables 或成為穿戴設備的未來
    智能穿戴設備正在做的更加的輕薄嬌小,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之智能穿戴設備不需要佩戴,而是像機器人一樣緊貼你的衣服?它將像寵物一樣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為你提供各種數據的測量,而當你不需要時就自動消失?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攜手開發了一個微型機器人Rovables,有望實現上述的功能。
  • 哈佛研發毫米級微型蜘蛛機器人:有望進入人體進行治療
    近日,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在機器人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藉助全新的製造技術創造出一個微型蜘蛛機器人,今後有望應用於醫學領域。這些「蜘蛛」有一天會爬進你的體內,幫助修復組織或破壞腫瘤。該團隊的創新設計不僅有效減少侵入性外科手術,在醫學領域做出重大改變,還可以從工業設施的維護到拯救災民等各方面產生影響。
  • 最小的迷你微型攝像機點評 超小方塊隱蔽微型攝像機
    我公司常年銷售各類微型迷你攝像機攝像頭,微型監控器,針孔攝像頭攝像機,偽裝攝像機,隱蔽攝像頭,打火機攝像機等產品, 我公司以誠信、實力和產品質量研發多達上百款,滿足各種類型及場景的需要。詳詢微信:pai11121無線微型監控攝像頭,迷你家用連手機超小袖珍攝影頭,wifi遠程監控器,高清超長待機免插電攝像機 自身電池待機120天智能攝像頭。
  • 需要更換手機了:由 TensorFlow Lite 構建無人駕駛微型汽車
    相比於基於雲計算來實現視頻處理和物體檢測,邊緣計算可以減少延遲對控制的影響(也許在5G下延遲影響小一點)。這需要藉助於TensorFlow Lite 將模型進行個數轉換,並在Android下編寫相應的Python腳本來進行部署。作者還設想著,通過視覺SLAM能夠為他們的這個展品增加車輛全程定位。真的是一個手機平臺可以練習很多算法。▲ 視覺SLAM定位為了實現一個頂著手機運行的微型車膜,作者也是費力不斷改進機械結構,經過了五代設計最終得到了一個合理的機械設計。
  • 比 iPhone 6+ 還小 - ADAYO 微型智能投影儀上手體驗
    隨著LED光源及微型DLP顯示技術的發展,重量輕、體積小、價格便宜的可攜式微型投影儀終於開始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微型投影儀還可以通過內置智能硬體功能,採用無線投射連接協議,無需連接線,就可以將智慧型手機屏幕上正在播放的圖片或影視節目傳輸到智能投影儀上播放,讓手機的小屏變成投影儀投影成像的大屏。
  • 「能說會跳」的微型機器人問世,以螞蟻為靈感,協作能力更強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機器人研究者在螞蟻的啟發下,開發了一種微型機器人:Tribots。螞蟻是「大力士」,能夠舉起超過自身重量數倍甚至數十倍的物體。但限於極小身型,螞蟻個體的能力著實有限。但在群體的合作下,一群螞蟻能夠有序地分工,建造複雜的巢穴、組織前進路線。
  • 太陽能微型逆變器
    根據英飛凌-高效太陽能逆變器及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光伏逆變器在以下方面很有研究前景:太陽能組串逆變器,太陽能微型逆變器,太陽能優化器
  • 瀋陽自動化所研發氣泡微型機器人實現微小零件裝配與操控
    「天津機器人」是天津機器人產業協會的官方訂閱號。關注我們,了解津內外、國內外機器人行業資訊。
  • 即將進入生活的智能塵埃,應如何為它們提供電池
    目前最小的電池面積約為2平方毫米,也就是會比預期的智能微塵晶片大好幾倍。而且它的功率並不足以持續供給設備的複雜功能。智能微塵晶片或許可以依靠外部電源,比如太陽能電池板。然而,這些又無法在夜間或霧天工作。電池當然需要縮小,但以目前的技術,很難把所有的組件都擠進如此狹窄的空間。它們還需要被內置到微型設備中,而不是僅僅用螺栓固定在上面。
  • 他靠AirPods的小電池創造19億美元財富
    現在他需要應對模仿他的公司。AirPods的小電池製造了19億美元的生意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創意圖 訥德林根(Nördlingen)位於巴伐利亞邦,是一座中世紀古城。在古城郊區的一間灰色牆面會議室裡,奧地利的億萬富豪託內爾正在把玩一個小小的電池。這枚電池只有硬幣大小,可謂是科技奇蹟。
  • 為了微型投影機普及 TI終於發力出大招了
    智能微型投影機由於一些網際網路品牌的加入,再加上視屏內容不斷豐富,這兩年逐漸已經成為整個投影顯示領域當紅「炸子雞」,據業內相關數據機構分析認為,2017
  • 產品工程學的良作——各類智慧機器人塑料齒輪微型電機
    微型智慧機器人電機是一種運用在智慧機器人驅動上的傳動齒輪系統上,是一種小功率微型齒輪箱電機,主要傳動結構由驅動電機(驅動馬達)、齒輪箱(減速器)集成製造組裝而成的減速設備;驅動電機可以採用直流有刷電機、直流無刷電機、步進電機、空心杯電機作為驅動源,齒輪箱可採用行星齒輪箱、圓柱齒輪箱、蝸輪蝸杆齒輪箱作為減速器;運用在不同類型的微型智慧機器人的齒輪箱電機也不一樣,通常採用定製技術開發而成,
  • 無電池物聯網:這些微型可列印計算機從無線電波中獲取能量
    想像一下,一張郵票大小的可列印計算機,帶有RAM、ROM、機載傳感器、經認證的藍牙、ARM CPU、快閃記憶體和安全通信,它不需要電池,可以從周圍無線電波中獲取所有所需的能量。它的成本,毫不誇張地說,只有幾分錢。這不是科幻小說。這就是Wiliot藍牙標籤,它可能是物聯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