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機器人革命:微若塵埃 智比爬蟲

2021-02-08 CNET科技資訊網

來源 | The New York Times

作者 | Kenneth Chang

編譯 | 科技行者

就像弗蘭肯斯坦的故事一樣,Marc Miskin的機器造物最初同樣一動不動,但卻在突然之間獲得了自由活動的能力。

不過這些機器人的尺寸非常微小,如同一顆灰塵。一塊計算機使用的晶片之上,能夠並排放置成千上萬這種小型機器人。只要我們一聲令下,這些小東西就會行動起來,自由地到處爬行。

賓夕法尼亞大學電氣與系統工程學教授Miskin博士表示,「我們可以使用大家最喜愛的矽電子產品,在上面安裝上肢體,這樣就可以構建起上百萬個這樣的微型機器人。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我們的發展願景就是如此。」

他認為這些微型單元擁有多種用途,且尺寸與一個細胞相仿。它們能夠爬進手機電池當中,清潔接口並恢復其續航能力。它們也可能成為神經科學家眼中的福音,得以鑽入人類大腦以測量神經信號。由於體積小巧,這些一個培養皿能夠容納數百萬個的微型機器人還可用於測試網絡與通信領域的諸多新鮮構思。

▲ 身處草履蟲旁邊的微型機器人。研究人員們設想利用這些微型爬蟲測量人類大腦中的信號。

這項研究最初於今年3月在波士頓召開的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提出,也代表著物理學大師理察-費曼在1959年演講內容的最新成果,即《底部仍有足夠的空間(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在那次演講中,費曼先生探討了如何將信息打包成原子級結構,以及分子級機器的變形技術。

在過去的五十年當中,費曼對於信息存儲的預測已經基本實現。Miskin博士表示,「但對於第二個目標,即機器的小型化,我們真的才剛剛開始。」

這些新型機器人所採用的基礎技術,與計算機晶片完全相同。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家Paul McEuen解釋稱,「我們所做的一切,其基本原理都來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矽晶片。製造一塊100微米的矽晶片並沒什麼大不了,真正的突破在於如何在這樣的微觀尺度上製造機器人手臂的外骨骼,也就是執行器。」

在與McEuen博士與另一位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家Itai Cohen的合作研究期間,Miskin博士開發出一種新型技術,能夠將矽與鈦材料疊放在矽片之上。當施加電壓後,鉑金屬會收縮而鈦繼續保持剛性,從而使得原本的平面實現彎折。這種彎折能力即成為驅動機器人肢體的馬達,每個機器人的肢體由大約100個原子組成。

事實上,這一基本設計思路並不新鮮。幾十年以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Kris Pister等研究人員一直在討論「智能塵埃」議題,希望利用這種微波的傳感器報告環境狀況。但在開發實用版本時,為了適應電池的結構,智能塵埃變得不再是塵埃——而更像是智能砂礫。

Miskin博士則通過剔除電池解決了供電難題。相反,他通過向安裝在機器人背面的微型太陽能電池板照射雷射為機器人提供動力。

在評價Miskin博士、McEuen博士及其合作者們的工作成果時,Pister博士表示「我覺得這真的很酷。他們開發出一臺超小型機器人,可以通過雷射照射的方式對其進行控制,這也許會帶來多種有趣的應用方向。」

由於這些機器人採用傳統的矽技術進行製造,因此應該能夠很輕鬆地利用機載傳感器測量溫度或者電脈衝。

Miskin博士指出,當他們發現這臺機器人的運行電壓只有幾分之一伏特,且功率僅為十億分之一瓦時,電氣工程同事們感到難以置信:「「你的意思是,你可以把我們的成果拿走,然後直接給它裝上腳?」「沒錯,就是這樣。」「然後你就可以利用它進行計算試驗,並完成其它各種工作?」人們對此真的感到非常興奮。」

但挑戰仍然存在。對於注入大腦的機器人,雷射顯然無法繼續為其提供動力。(Miskin博士說,在這類場景下磁場可能是比較好的供能選項。)他更希望新的機器人能夠遊泳而非爬行。(對於小型機器,遊泳可能更為困難,因為人類的血液比較粘稠,這就像昆蟲很難在蜂蜜中自行行動一樣。)

然而,Miskin博士仍然非常樂觀,並希望能夠在未來幾年之內拿出可以展示的實用微型產品。

他總結稱,「很多人都會感到好奇,詢問我們到底需要完成多少項創新。而我之所以特別喜歡這個項目,就是因為其中的工作全都是功能性層面的——沒錯,並沒有什麼創新。我們只是找到業已存在的零件,並將它們組合在一起。」

相關焦點

  • 【納米】人類未來的醫學革命 納米機器人
    ·康拉德透露,谷歌正在設計一種納米磁性粒子,這種粒子可以進入人體循環系統,進行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他認為人類未來有可能建造一種分子大小的微型機器,可以把分子甚至單個原子作為建築構件,在非常細小的空間裡構建物質。這意味著人類可以在底層空間製造任何東西。  這不是科幻,而是人類未來的醫學革命。上面描述的這種機器人,可能不久之後就能應用到實際臨床醫學中去,如今不少科學家已經踏上實現這個夢想的徵程。
  • 微型機器人需要微型電池,如何才能設計出更小的電池
    大數據文摘出品來源:Nature編譯:Hippo只有鹽粒大小的計算機、傳感器和機器人正在開發中,它們可移動,並能檢測光、聲、壓力、化學物質和磁場。目前最小的電池面積約為2平方毫米,是「塵埃」晶片的數倍也,不足以持續驅動設備的複雜功能。因此,智能「塵埃」晶片一般依靠外部電源,例如太陽能電池板。但是,這樣它們就無法在晚上或大霧天工作了。顯然,電池需要縮小。
  • 前沿|微型機器人需要微型電池,如何才能設計出更小的電池
    只有鹽粒大小的計算機、傳感器和機器人正在開發中,它們可移動,並能檢測光、聲、壓力、化學物質和磁場。它們不到1毫米長,只有幾百微米那麼厚,可以處理信息並進行無線通信。它們的用途廣泛,從醫學診斷、手術、腦部監測到跟蹤蝴蝶和農作物狀態無所不能。那麼如何給它們供電呢?
  • 光碟機動微型機器人問世
    近日,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田孝軍教授及其科研團隊設計出一種微型柔性遊泳機器人,該機器人長2.6釐米,僅用光進行驅動和控制,不需要無線通訊設備和電池
  • 智位機器人:歡迎來到「創客」夢工廠
    相較其他機器人公司,智位機器人在成立之初便確立了與眾不同的定位——開源化。簡單而言,不同類型的機器人,例如服務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都需要一個移動平臺,而智位機器人則是提供了一個「底座」,客戶在購置智位機器人的產品後可以接入第三方或者智位機器人的傳感器、控制器產品,完成機器人的研發。
  • 生物與醫學:微型火箭可以穿越蜂窩景觀
    託馬斯·馬盧克(Thomas Mallouk)實驗室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何利用磁體通過聲波和板載泡泡電機驅動的微型「火箭」通過細胞和粒子的3-D風景來驅動。當試圖通過聲懸浮使火箭移動時,該過程使用高頻聲波將粒子從顯微鏡載玻片上移走,該小組驚訝地發現超聲波使機器人以非常快的速度運動。Mallouk和他的團隊決定進一步研究這種現象,以查看是否可以使用高頻聲波為微小的血管供電。該小組的最新論文詳細介紹了微型火箭的設計,類似於一個長10微米,寬5微米(約一個塵埃大小)的圓底杯子。
  • 【前沿技術】美國研製出採用翻轉方式運動的微型機器人
    美國普渡大學和勞倫斯工科大學研製出新型微型機器人(μTUM),可在外部磁場作用下翻轉前進。
  • 微型貼身機器人Rovables 或成為穿戴設備的未來
    智能穿戴設備正在做的更加的輕薄嬌小,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之智能穿戴設備不需要佩戴,而是像機器人一樣緊貼你的衣服?它將像寵物一樣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為你提供各種數據的測量,而當你不需要時就自動消失?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攜手開發了一個微型機器人Rovables,有望實現上述的功能。
  • 哈佛研發毫米級微型蜘蛛機器人:有望進入人體進行治療
    我們相信它將會推進新一代微型軟體機器人的發展,新一代機器人將藉助其微型、可變形、彈性的外觀,探索高度非結構化、複雜的環境,被廣泛應用於人體內部對組織進行安全、精細的操作,以執行搜索、搶救等醫療任務。」其中包含很多物理問題,比如如何讓一定尺寸的機器人穿過布滿大動脈和小血管的粘性流體;還有生物問題,比如要確保機器人材料無毒並且能夠被生物分解。多倫多大學機械工程教授Eric Diller說道:「這些機器人需要製作得非常小,但並不能簡單地按照比例縮小現有的機器人。」研究人員從自然中尋求到了靈感,他們用一種類似細菌的仿生設計製作微型機器人。
  • 3國4大微型機器人盤點,最輕重量僅259毫克
    最近,瑞士聯邦理工、哈佛機器人實驗室、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和麻省理工紛紛公布了最新研發的微型機器人,可以應用於工業、通信和航空等各個領域,甚至還有能夠組裝任意種類機器人的微型電機。微型機器人的應用非常廣泛,可以進入人類無法到達的環境進行勘查,將圖像等信息傳輸回來,幫助人類完成許多困難任務。
  • 瀋陽自動化所研發氣泡微型機器人實現微小零件裝配與操控
    「天津機器人」是天津機器人產業協會的官方訂閱號。關注我們,了解津內外、國內外機器人行業資訊。
  • 智高機器人,讓寶貝變得更聰明!
    大風車幼兒園引進臺灣智高機器人課程,讓您的寶貝變得更聰明!
  • 為何我成了機器人革命中的犧牲品?
    自從網際網路的問世以來,機器人便向人類的傳統職場宣戰,使其不斷遭到自動化革命的襲擊。加拿大數以百萬計的就業崗位在這場革命中被摧毀,而其中有許多並非屬於重複性低薪工作。隨著大量快速崛起的FinTech巨頭猛烈衝擊金融領域,銀行業也成為機器人進攻的最主要目標之一。憑藉自動化銀行服務的優勢,機器人對傳統銀行業發起電子騷擾攻擊,全盤獲取銀行零售服務的替代功能,並勢將銀行下屬分行分崩瓦解。銀行一線員工的角色也因此不斷退化,全世界已有數千名銀行櫃員失去了工作。據CNN報導,自2007年以來美國銀行分行的櫃員數量已經減少了15%。
  • 聊天機器人訓練語料獲取之colly爬蟲
    概述筆者近期需要訓練連天機器人, 需要準備大量語料。獲取語料的方案很多,其中一種是採取爬蟲,獲取線上問答。
  • 產品工程學的良作——各類智慧機器人塑料齒輪微型電機
    微型智慧機器人電機是一種運用在智慧機器人驅動上的傳動齒輪系統上,是一種小功率微型齒輪箱電機,主要傳動結構由驅動電機(驅動馬達)、齒輪箱(減速器)集成製造組裝而成的減速設備;驅動電機可以採用直流有刷電機、直流無刷電機、步進電機、空心杯電機作為驅動源,齒輪箱可採用行星齒輪箱、圓柱齒輪箱、蝸輪蝸杆齒輪箱作為減速器;運用在不同類型的微型智慧機器人的齒輪箱電機也不一樣,通常採用定製技術開發而成,
  • 【高工機器人·現場報導】連碩科技打響全速邁進機器人時代第一槍 搶佔高端「智造」制高點
    【高工機器人專稿】當下智能裝備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魅力風靡全球,一場席捲整個傳統製造業的「智造」革命正在悄然醞釀
  • 智高Gigo邏輯編程學習機器人
    自國務院2017年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倡全民智能教育項目之後,機器人和編程教育就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也曾介紹了中國政府在全力實施2030年教育議程中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實踐探索和開展幼兒編程啟蒙教育的展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智高Gigo推出了一款幼兒編程啟蒙類產品
  • 鎖螺絲,集萃智造協作機器人以一當「十」
    集萃智造的輕型協作機器人與傳統機器人不同,它的應用場景更多、更靈活。在重複性高、或者過於費神費力的生產流程中,協作機器人可與人共同協作,釋放出更多產能。此次集萃智造在某客戶工廠正式投入使用「鎖螺絲」機器人,就是個典型的應用場景。
  • 智伴機器人:兒童機器人形形色色,性價比高得感人的就這一款 | 初創公司
    首先,和市面上的兒童陪護型機器人相似,智伴機器人在外觀設計上花費了大量心思。智伴機器人圓滾滾的呆萌形象,由知名設計公司洛可可合作設計。該機器人的機身材質是無毒環保的ABS+TPU材料和食品級矽膠構成。智伴機器人的聯合創始人應喆向動點科技解釋到:「獨特的設計是我們產品最重要的特點。
  • 2017十大微型投影儀品牌排行榜 微型投影儀哪個牌子好
    微型投影儀把傳統龐大的投影機精巧化、便攜化、微小化、娛樂化、實用化,使投影技術更加貼近生活和娛樂。具有商務辦公、教學、出差業務、代替電視等功能。百強網總結微型投影儀十大品牌如下,以下排名不分先後。如果您有更好的品牌推薦,請聯繫百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