蜆子蛤蜊蟶子裡個個都有寄生蟲?莫把無知當真理!

2021-02-12 上海網絡闢謠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條視頻,稱「蜆子裡個個都有寄生蟲,千萬別再吃」。視頻中,拍攝者從飯桌上的一盤蜆子裡拿出幾個,用牙籤從其中一個撥弄出一長條形、半透明狀類似蟲子的物體。拍攝者說:「以後看誰還敢吃!看到這寄生蟲了嗎?還活著!這是大家喜歡吃的海鮮蜆子。這寄生蟲有多長,吃到肚子裡它再產卵,生大團大團的寄生蟲,再腐蝕人的身體!這蜆子裡的寄生蟲,個個都有!發到朋友圈給大家看看,以後誰還再敢吃這些東西!」


視頻中講解者挑出長條形物體,放在桌子上。

圖中紅圈處就是疑似物體

 

什麼是蜆子?先來科普一下,蜆子是蜆的俗稱,殼厚而堅,外形圓形或近三角形,蜆子可分為黃蜆子、花蜆子和白蜆子等。蜆子和蛤蜊不是同一種貝類,但兩者外形類似,因此在我國一些地區也會把蜆子、蛤蜊都俗稱為蜆子。

視頻中的這個半透明狀類似蟲子的物體到底是什麼?在飯桌上常見的這種普通貝類真的長滿了蟲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網上進行了搜索後,發現了一些高度相似的所謂「寄生蟲」、「注膠」案例。

 

哈爾濱蜆子裡發現「寄生蟲」

2015年4月,「烤蜆子個個都有寄生蟲」的傳言在黑龍江哈爾濱流傳。事情的起因為某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哈市烤蜆子個個都有寄生蟲」的網帖,在帖子內附的2分鐘視頻裡,有人用筷子從正在烤的蜆子中挑出一條條「蟲子」。如下圖:

有人用筷子從正在烤的蜆子中挑出一條條「蟲子」。圖片:生活報

 

為了查證這一傳言,黑龍江當地媒體《生活報》記者購買了大量蜆子進行開殼實驗。記者發現,的確每個蜆子肉裡都有這種半透明的條狀物。該物體呈半透明狀,長約1.5-2釐米, 直徑大概2毫米,中間略粗,兩頭較尖,摸上去很光滑有筋道,用指甲能輕易掐斷,但它並不會動,不像活的。將這些蜆子放在烤盤上烤過以後,條狀物就轉為了乳白色。

記者隨後求教於東北農業大學水產專家。專家表示,微信公眾號視頻中的「寄生蟲」就是記者在蜆子肉中發現的條狀物,但它卻不是真正的蟲子,而是蜆子的一個消化器官——晶杆。

專家還說,晶杆是軟體動物消化管中的半透明膠樣棒狀體,是貝類獨有的一種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它的作用是分泌消化酶,幫助消化。除了蜆子外,海螺、蟶子、牡蠣等貝類內均有晶杆,是無毒可食用的正常組織。但因其長在「泥包」(蜆子的消化系統) 裡,一般不易被人發現,也通常不會被食用,所以才會被誤認為寄生蟲。

晶杆消化作用示意圖,圖片:物種日曆

 

煙臺蛤蜊被「注射明膠」

2016月7月19日,有山東煙臺市民反映在蛤蜊中裡發現明膠類物體。他用筷子從蛤蜊裡挑出了一條半透明物體,他認為這是商販給蛤蜊注射了明膠,「嚇死人了,海鮮還能不能吃了,裡面都是明膠.」還有市民反映:「上周買的現成的蛤蜊肉,也是這樣子,我也沒敢吃,不知道是啥東西!」

煙臺市民反映,他用筷子從蛤蜊裡挑出了一條半透明物體。來源:膠東在線

 

經專家介紹,蛤蜊中揪出的白色長條並不是明膠也不是什麼寄生蟲,而是蛤蜊、牡蠣等軟體動物的一個消化器官晶杆。有的晶狀體易溶,如牡蠣,從水中將牡蠣取出後,晶杆體會自行消失;有的堅實難容,如蛤蜊,這就是市民揪出的半透明物體。

 

廈門蟶子裡也有「透明蟲」

不僅僅是蜆子和蛤蜊,據廈門日報報導,2015年廈門市民黃先生在蟶子裡也發現許多透明「蟲」,這把他給嚇了一跳。根據黃先生提供的圖片,這些「蟲子」幾乎是透明的,外形細長,其中一端還帶有一些血色。

這些透明「管子」,是蟶子的消化器官。圖片:廈門日報

 

根據圖片和描述,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副教授鍾幼平介紹,所謂的透明「蟲子」其實是蟶子體內的器官「胃部攪拌器」,也就是晶杆。蟶子的晶杆呈半透明明膠樣棒狀,大約兩三釐米長,其中一端大約有四分之一的部分會有血色。由於一般人煮蟶子時,並不會把它掰開來,而等蟶子煮熟後,晶杆已經溶解,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隨手轉發朋友圈」未必是美德

記者發現,無論是哈爾濱、煙臺,還是廈門的案例中,消費者犯了同樣的錯誤:把大多數貝類都有的這個消化器官——晶杆,誤認成了「寄生蟲」或者「明膠」。再比對我們文章開頭的這段視頻裡的長條形、半透明狀物體,兩者高度相似,我們有理由懷疑,視頻中的這個「寄生蟲」可能就是晶杆。

有人會問,視頻裡的拍攝者提到了「蟲子會動」,晶杆會動嗎?記者還真找到了一個蟶子的晶杆在動的「驚悚」視頻……這是去年在浙江台州流傳的一個視頻,當地相關部門進行了闢謠:這個半透明的物體不是蟲子,還是晶杆!

視頻開頭,手中的晶杆如蟲子般在動。

 

當然,貝類長寄生蟲理論上是有可能的,特別是淡水類水產,這與水產的生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但要說每個蜆子都有的所謂「寄生蟲」,那應該就是晶杆了。拍攝者一口咬定「這蜆子裡的寄生蟲,個個都有」,還鼓動網友隨手轉發朋友圈,是唯恐天下不亂嗎?還是那句話,遇到食品安全問題,請立即向當地食安部門舉報。

最後,上海闢謠平臺建議,食用海鮮河鮮一定要煮熟煮透,徹底殺死細菌,勿輕易食用涼拌類海鮮。


本文由鄭子愚協助校對

編輯:卜曼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蜆子、蛤蜊、蟶子的消化器官又被造謠大軍「黑」成寄生蟲!
    稱「蜆子裡個個都有寄生蟲,千萬別再吃」。視頻中,拍攝者從飯桌上的一盤蜆子裡拿出幾個,用牙籤從其中一個撥弄出一長條形、半透明狀類似蟲子的物體。拍攝者說:「以後看誰還敢吃!看到這寄生蟲了嗎?還活著!這是大家喜歡吃的海鮮蜆子。這寄生蟲有多長,吃到肚子裡它再產卵,生大團大團的寄生蟲,再腐蝕人的身體!這蜆子裡的寄生蟲,個個都有!發到朋友圈給大家看看,以後誰還再敢吃這些東西!」視頻中講解者挑出長條形物體,放在桌子上。
  • 對蝦蛤蜊蟶子裡個個都有寄生蟲?無知!那是精巢和消化器官
    勤勞人都下載了~謠言,闢謠,謠言,再闢謠,最近謠言四起,大家辨別能力有沒有提高啊?我們在闢謠的路上越走越遠前一陣子,大家應該都被「對蝦體內有寄生蟲」的視頻刷過屏吧,視頻內的人裝模作樣的給大家普及,「蝦裡面有這種白白嫩嫩的蟲子,這就是寄生蟲,吃了會得一種很嚴重的病,太可怕了」!
  • 花蛤、蟶子、蜆子、蚶子、蛤蜊、海瓜子、貝殼都有什麼區別?
    問題是「花蛤、蟶子、蜆子、蚶子、蛤蜊、海瓜子、貝殼都有什麼區別?」首先,不難發現「貝殼」是亂入的。
  • 對蝦蜆子蛤蜊蟶子墨魚體內都有寄生蟲?網上傳瘋了!經核實是輸精管!
    視頻中,一名女子撕開對蝦的頸部,擠出幾小團白色線狀固體,並稱「這就是蝦體內的寄生蟲,每個蝦都有」。該女子還表示這種情況「嚇死人了」,以後不能再吃了。「對蝦中發現寄生蟲」謠言視頻動圖除了視頻,網上還流傳著不少所謂對蝦體內「白色寄生蟲」的照片。但,這是真的嗎?
  • 蛤蜊、蟶子、蜆子、海瓜子、牡蠣,這些海鮮你都分得清麼?
    但是各位,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海瓜子、牡蠣嗎?記住這些美味家族,方便大家愉快地有姿勢水平地吃吃吃(可能有些吃貨不高興了,我只管吃,不用分清,這種吃貨一看就不專業)。一般來說,蟶子肉外圈有一條黑色的帶子,家裡的說法是髒東西,要摘掉。5. 竹蟶,學名縊蟶又名蟶子王,為海產雙殼軟體動物,體呈延長形,兩殼合抱後呈竹筒狀,故得竹蟶之名。
  • 青口貝幾乎只只都有寄生蟲?晶杆:我不是蟲
    青口貝幾乎只只都有寄生蟲?2015年7月,曾有網友在網上發布圖文稱:「晚上在市場買的(扇貝),煮熟之後吃了兩個才發現有蟲!原來這個裡面有寄生蟲!十隻有七八隻都是!」圖片中,正是幾條白色的半透明條狀物。網傳圖片2017年6月,網上也曾流傳一條視頻,稱「蜆子裡個個都有寄生蟲,千萬別再吃」。
  • 來自小編的歉意:原來蟶子體內那玩意叫「晶杆」,並非寄生蟲,讓大家受驚了^_^
    【以下為科普內容】  實際上這種透明的管狀物並不是寄生蟲,而是蟶子消化系統中的一個器官,名叫「晶杆」,可食用。  那麼為什麼有的蟶子中有透明物,有的沒有呢?蟶子的晶杆一端連在胃裡的囊中,另一端在體外,主要有兩個功能:在蟶子進食時,晶杆做為攪拌機來帶動腸胃蠕動,促進食物消化;當蟶子飢餓時,晶杆會自動溶解,用於充飢。
  • 腦子被寄生蟲吃空?皮皮蝦、貝類注膠?可能是你有一個假腦或注膠腦吧 |水產人轉起
    所以,想安靜的做一隻寄生蟲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生魚片,作為很多人的最愛,也作為一種廣泛的中間宿主,它除了肝吸蟲,還可能寄生著顎口線蟲,肺吸蟲等。說不定,它們的寶寶就在你不知不覺中,在你的身體裡慢慢長大了呢。有的小夥伴可能會有疑問,生活在高鹽環境中的海魚也會感染寄生蟲嗎?答案是肯定的。此中尤其以「異尖線蟲」為甚,我們在各大海域都能發現他們的蹤跡。
  • 蛤蜊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海產貝類,是我國大宗出口的鮮活水產品——【乾貨分享】蛤蜊養殖技巧
    目前發現最高齡蛤蜊為507歲(不幸的是在研究的時候,科研人員把它弄死了)。此外蛤蜊也被稱為地球五大不死神獸之一。蛤又叫蛤蜊,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諸多品種。其肉質鮮美無比,被稱為"天下第一鮮"、"百味之冠",江蘇民間還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靈"之說。蛤蜊的營養特點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鐵、高鈣、少脂肪。許多貝類也具上述特點。
  • 十幾種蟶子經典做法
    鍋塌蟶子 主料: 去殼蟶子250克,雞蛋2隻,麵粉40克,鹽6克,味精5克,白糖10克,料酒15克,芝麻油25克,雞湯100毫升,蔥末5克,熟雞油150克,生薑末5克,青蒜段5克,幹辣椒1個製作蟶子洗淨泥沙,瀝乾水分後,放入碗內,用鹽、酒、蔥薑末煨拌,都沾上麵粉、瓷碗內,打入雞蛋,抽打起泡後,放入沾勻麵粉的蟶子、旺火燒熱炒鍋,放入熟雞油,待油溫燒至三成熱時,用手將蟶子三隻一拿
  • 汕頭人夏天最愛的「薄殼」驚現寄生蟲?視頻朋友圈瘋傳,真相竟是……
    在潮汕的澄海、饒平、南澳、達濠都有大量的薄殼養殖場夏天又是薄殼盛產的季節所以每年這個時候也是各種薄殼宴興起的時候!澄海鹽鴻的「薄殼宴」更是揚名海內外!蛋素,就在近日竟然有這樣的一段視頻在潮汕人的朋友圈瘋傳↓↓↓視頻來源:揭陽一線視頻中的潮汕啊姐說:一顆薄殼就有一條寄生蟲?!嚇得我大吃一斤!!!
  • 蛤蜊的功效與作用
    蛤蜊的功效與作用蛤蜊簡介蛤蜊,入藥部分為蛤蜊科動物四角蛤蜊或其他種蛤蜊的肉。四季均可採捕,捕得後,用沸水燙過,剖殼取肉,鮮用或曬乾。貝殼2片,堅厚,略呈四角形。殼長36~48毫米,高34~46毫米,寬度約當高的4/5。左右兩殼相等。殼頂尖,略向前屈,位於貝殼背緣中部稍向前端。
  • 寧海長街書記、鎮長上抖音賣蟶子火了!魔性喊話堪比李佳琦
    「我是王照棧,我為長街蟶子代言。」
  • 蛤蜊蘿蔔湯
    <<<<<<<<<<<<<<<<<<<<<<<<<<<<<<<<<<<<<<<<<<<鼎食餐飲軟體專屬微信號:786885818,有空加一下好友
  • 連央視都被騙了!三文魚裡有寄生蟲?這篇文告訴你事情的真相.
    ,將太平洋裡的「salmon」引進國內,也稱之為「三文魚」。後來又有其他商人為了謀取利益,將淡水養殖、成本要低許多的虹鱒魚進行包裝和炒作,也稱之為「三文魚」,或者「淡水三文魚」等等。這個概念簡直是神來之筆,因為虹鱒魚的成本遠遠低於進口三文魚,但是肉的長相卻很難分辨出來,於是越來越多的商家便用這種魚冒充三文魚,直到現在全國1/3的三文魚都成了虹鱒魚。
  • 有人在潮汕某市場買的薄殼米裡面竟然發現有「蟲子」?求真相!!
    後來有專家闢謠,蛤蜊裡揪出的並不是什麼寄生蟲,而是蛤蜊的一個消化器官,叫做「晶杆體」。還有一點,澄海薄殼米聲名遠揚,其製造過程也十分的講究和複雜,其中有一道工序是需要將薄殼倒入煮沸的水裡,用特製大竹筅攪拌,使其肉殼分離。而經過高溫煮沸後,就算其體內有寄生蟲也早就死了,何況我們買回家後還再進行烹飪。而據專家說,只要煮熟,帶有寄生蟲的殼類海鮮人吃了一般也不會有事。網友在薄殼米體內發現的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 蛤蜊的營養價值
    蛤蜊又名花蛤、文蛤、西施舌、 雜色蛤仔,它主要產於膠州灣內,棲息在潮間帶中、下區以下的泥沙灘海底,以幹潮線以下產量最多。
  • 在福建能吃到的海鮮都在這兒,太全了
    常見的貝類海鮮包括扇貝、蛤蜊、蟶子、帶子、生蠔等,屬於高蛋白低脂肪產品,其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比較全面,因此營養價值較高。當然,如果有時間,泡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但不可超過一天,否則蛤蜊會瘦。買蟶子時向老闆要一點海鹽,溶於清水中,營造海水的味兒。然後在盆中放兩隻平時不咋用的筷子,目的是不讓小筐沉底,最後將裝滿蟶子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再滴幾滴麻油,2-3小時後就會看到盆底的髒東東會有很多。吐好沙的蟶子用淡鹽水反覆的搓洗幾遍,將殼上的髒東西洗淨控幹水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