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被實驗證實,顛覆了人類90%的認知

2021-02-23 悠悠心魂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為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責編;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來源:牛人凱叔


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原清華大學教授。1967年5月5日出生於河南鄭州,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2015年9月,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2018年4月16日,施一公當選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本文為施一公在「未來論壇」年會上發表題為《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的演講。


01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討一下生命的本質和生命的極限。


我們先看看人從哪而來?


人的整個出生過程是這樣的:一個精子在卵子表面不停地遊逛,尋找一個入口,找到合適位點以後,會分泌一些酶,然後鑽進去。卵子很聰明,一般不會讓第二個精子再有機會,所以一有精子進來,馬上把入口封死。


精子進來後就被降解,然後精子的細胞核和卵子的細胞核結合,形成雙倍體,受精卵開始發育,逐漸分裂為2個細胞、再分裂為4個細胞、8個細胞、16個細胞,此時受精卵還在子宮外面遊逛,還沒有著床。


繼續分裂下去,形成64個細胞、128個細胞,這時它快要找到著床地點了。著床之後,繼續發育。


你們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短短四個禮拜,胎兒開始有心跳。慢慢地,神經管形成了,脊椎形成了,四肢開始發育,通過細胞凋亡,開始形成手指頭。到四五個月的時候,胎兒開始在母親肚子裡踢騰。出生之前,胎兒的大腦發育非常快,各種神經突觸迅速形成。然而不要忘了,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來自於一個受精卵。



生命開始之後,生命的歷程很漫長,這裡面有很多苦惱。我記得我看過一首打油詩是這樣說的:


0歲閃亮登場,10歲茁壯成長,

20歲為情彷徨,30歲拼命打闖,

40歲基本定向,50歲回頭望望,

60歲告老還鄉,70歲搓搓麻將,

80歲曬曬太陽,90歲躺在床上,

100歲掛在牆上。


02


我們生命的歷程飽受挑戰,有很多來自於疾病,其中三類疾病和人類有很大關係。


1、 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重要的殺手,僅在中國每年就有303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32%。


2 、第二種疾病也很可怕,就是癌症,我們身邊的人常常被癌症奪去生命,中國每年有265萬人死於癌症,佔28%。


3 、第三類疾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對人的困擾很大,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就是神經退行性疾病,有多位世界名人都曾受這類疾病的折磨。


此外還有34%的人死於其他原因,其中大部分是傳染病,一小部分是交通事故和意外傷害。


我今天想告訴大家的是:


我們如何運用科學去接受生命的挑戰。



在古代,我們在黑暗中摸索,比如說當代的屠呦呦為找到治療瘧疾的方法,就是看了古典藥學得到靈感,導致了青蒿素的發現。後來弗萊明發現青黴素,已經是用科學的方法論來探索。1985年以後,由於戈爾茨坦和布朗發現了低密度脂肪顆粒的受體(LDL受體),開啟了真正的徵服心血管疾病的歷程。


人類始終用科學在應對挑戰,從簡單的摸索和經驗積累,到最後通過基礎研究驅使藥物的發現。


03


不要說我們對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不清楚,對大腦這樣一個神秘的器官我們也知之甚少,我們基本上可以說什麼都不知道。儘管我們有很好的學習記憶的模型,我們可以模擬出學習記憶的過程,但究竟是不是這樣?我們真的不知道。


我甚至認為包括我們的電信號記錄的神經衝動電位,只是一個表象,不一定是學習記憶的本質。為什麼?因為我們確實是這樣一個生物人,是一堆原子構成的人在理解生命。


我們在用我們的五官,就是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理解這個世界。這個過程是不是客觀的呢,肯定不是客觀的。


我們的五官感受世界以後,把信息全部集中到大腦,但是我們不知道大腦是如何工作的,所以在這方面也不能叫客觀。


我們人究竟是什麼呢?仔細想一想,人是怎麼樣處理信息的呢?我們先來對信息也就是物質做一個定義。



我們有三個層面的物質:


1 第一個物質是宏觀的,就是我們可以感知到的,直覺可以看到的東西,比如人是一個物質,房子也是一個物質,天安門、故宮都是物質。


2 第二個層面是微觀的,包括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也叫微觀,我們可以藉助儀器感知到、測量到,從直覺上認為它存在,比如說原子、分子、蛋白,比如說很遠的一百億光年以外的星球。


3 第三個層面,就是超微觀的物質。對這一類,我們只能理論推測,用實驗驗證,但是從來不知道它是什麼,包括量子,包括光子。儘管知道粒子可以有自旋和能級、能量,但是我們真的很難通過直覺理解,這就是超微觀世界。


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想一想,這個世界是超微觀世界決定微觀世界,微觀世界決定宏觀世界。我們人是什麼?人就是宏觀世界裡的一個個體,所以我們的本質一定是由微觀世界決定,再由超微觀世界決定。


我毫不懷疑我就是一個薛丁格方程、一個生命形式、一個能量形式,但不知道怎麼解這個方程,不知道思維是怎麼產生的,僅此而已。我相信,你也應該相信,我們每個人不僅是一堆原子,而是一堆粒子構成的。



所以,我們真的就是一堆由粒子構成的原子,如此之簡單。我們有多少原子?大約有6×10^27個原子,形成大約60種不同的元素,但真正的比較多的元素,不過區區11種。


原子通過共價鍵形成分子,分子聚在一起形成分子聚集體,然後形成小的細胞器、細胞、組織、器官,最後形成一個整體。但是你會覺得,不管你怎麼做研究,都無法解釋人的意識,這超越了我們能說出和能感知的層面。我認為要解釋意識,一定得超出前兩個層次,到量子力學層面去考察。我自己認為是這樣的。


04

所以我想班門弄斧講一講量子糾纏。1935年,當愛因斯坦(Einstein)和波多爾斯基(Podolsky)以及羅森(Rosen)一起,寫出了著名的EPR佯謬之後,提出了量子糾纏。


實際上「量子糾纏」這個詞並不是愛因斯坦提出來的,而是薛丁格提出來的,當時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


量子糾纏的意思是說,兩個糾纏的量子不管相距多遠,它們都不是獨立事件。


當你對一個量子進行測量的時候,另外一個相距很遠的量子居然也可以被人知道它的狀態,可以被關聯地測量,很不可思議。但這樣一個簡單的現象既然存在於客觀世界,我相信它會無處不在,包括存在於我們的人體裡。是不是這樣呢?當然是這樣。


量子糾纏怎麼樣影響我們的生命,其實我們不知道,為什麼?


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用直覺去感受的。


很多科學家找了很長時間,發現神經細胞裡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糾纏,但是微管的時間尺度是10^(-20)秒到10^(-13)秒,遠遠小於人的記憶和意識的形成時間。但是他通過理論的實踐,以模擬的方式找到了,他正在進行實驗驗證。




比如把磷和鈣放在一起,也就是磷酸鈣,當磷酸鈣以波斯納分子集群(Posner molecule or cluster)形式存在的時候,它的量子糾纏時間可以長達105秒!


能把這樣一個極其脆弱的,對聲、光、電、熱都極其敏感的量子糾纏現象的持續時間提高15個數量級,那麼如果再提高5個數量級,就可以達到年的水平,以年為單位來保存量子糾纏現象。


那麼依此類推,你們覺不覺得,有一天我們人類會發現量子糾纏也是一個可以進化的現象,它可以保存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


也就是說,量子糾纏,它在遠古的時候就存在了,在進化過程中被保存了下來。


我要問你們四個問題:


1 第一個問題,你們相信有第六感官嗎?很多人會說不相信。


2 第二個問題,有沒有可能,兩個人會以未知的方式進行交流?你會說也許,不會像第一個問題那樣肯定地說不信。


3 第三個問題,量子糾纏是否存在於人類的認知世界裡面?存在於大腦裡?我相信聽了我的講座,你會覺得很有可能。


4 第四個問題,量子糾纏是不是適用於地球上的物質呢?你一定會說一定適用,因為我們已經證明了。


但其實簡單講,這四個問題是完全一樣的問題,倒推回去就說明一定有第六感官,只是我們無法感受,所以叫「第六感官」。


那麼我們人究竟是什麼?我們只不過是由一個細胞走過來的,就是受精卵,所有受精卵在35億年以前,都來自於同一個細胞,同一團物質,一個處於複雜的量子糾纏的體系,就這麼簡單。



其實我不知道這裡面是什麼,但是我相信它。我每呼吸一次會攝入10^22次方的氧原子進入我的身體,進入共價結構。這一口呼吸至少有10^4次方以上的氧原子,被處在世界上一個很遙遠角落裡的,我沒有見過的人呼吸過至少一次,這在一個月內就會做到,人一輩子一直在這麼做。而兩個人在一個房間裡的時候,一天可以有63克的氧氣在彼此的肺當中交換。


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看世界完全像盲人摸象一樣,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有形的,我們自己認為它是客觀的世界。


其實我們已知的物質的質量在宇宙中只佔4%,其餘96%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的,我們叫它暗物質和暗能量。


那麼盲人摸象般地認識世界是科學嗎?一定是科學。


每個人摸的都是真實存在,而且都是客觀存在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我們現在也是如此。只是我們不知道摸的是象的後背,還是尾巴,還是耳朵。


我認為人類的認知極限就在於,我們是一堆原子,我們處在宏觀世界,但我們希望隔著兩個世界去看超微觀世界。那是一個最美好的、極其美妙的世界。


05

世界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隨著量子衛星上天,有關量子的事科普一下: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麼?竟然顛覆人類世界觀!



我們的世界,因為幾個最新的科學,全亂了!


攪亂了世界的3項科學成果:


1. 暗物質


1.1 怎麼發現有暗物質?


我們原來認識的宇宙的形態,是星球與星球之間通過萬有引力相互吸引,你繞我轉,我繞他轉,星球們忙亂而有序。



但後來,科學家通過計算星球與星球之間的引力發現,星球自身的這點引力,遠遠不夠維持一個個完整的星系。如果星系、星球間僅僅只有現有質量的萬有引力支持的話,宇宙應是一盤散沙。


宇宙之所以能維持現有秩序,只能是因為還有其他物質。而這種物質,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看到並找到,所以,稱之暗物質。


1.2 暗物質有多少?


科學家通過計算,要保持現在宇宙的運行秩序,暗物質的質量,必須5倍於我們現在看到的物質。


1.3 有沒有觀測到暗物質?


現在沒有真正的測到暗物質。只是能發現光線在經過某處時發生偏轉,而該區域沒有我們能看到的物質,也沒有黑洞。


1.4 黑洞是不是暗物質?


不是。黑洞只是光出不來,它發出其他射線,它仍然是常規物質。


2. 暗能量


2.1 怎麼發現有暗能量?


科學家觀測發現,我們現在的宇宙,不僅在不斷膨脹,而且在加速膨脹。如果勻速膨脹,還可以理解。但加速膨脹,就需要有新的能量的加入。這能量是啥?科學家也搞不清,取名叫暗能量。


2.2 暗能量有多少?


科學家通過計算,通過質能轉換方程E=MC2計算,要維持當前宇宙的這種膨脹速度,暗能量應該是現有物質和暗物質總和的一倍還要多。


2.3 有沒有找到暗能量?


目前為止,還沒有。



3. 量子糾纏


現代科學發現,對物質的研究,在進入分子、原子、量子等微觀級別後,意外非常大。出現了超導體、納米級、石墨烯等革命性的材料,出現從分子水平治癒癌症的奇蹟。而最神奇的是 —— 量子糾纏。


3.1 什麼是量子糾纏?


科學實驗發現,二個沒有任何關係的量子,會在不同位置出現完全相關的相同表現。如相隔很遠(不是量子級的遠,是公裡、光年甚至更遠)的二個量子,之間並沒有任何常規聯繫,一個出現狀態變化,另一個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同的狀態變化,而且不是巧合。


3.2 有沒有觀測到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經理論提出,實驗驗證了的。科學家已經實現了6-8個離子的糾纏態。我國科學家實現了13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態的拆分、發送。



4、攪亂了的世界


4.1 攪亂了的哲學世界


我們原來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沒有神,沒有特異功能,意識是和物質相對立的另一種存在。


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沒有任何聯繫的二個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發生糾纏。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


既然宇宙中還有95%的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那靈魂、鬼都可以存在;


既然量子能糾纏,那第六感、特異功能也可以存在;


同時,誰能保證在這些未知的物質中,有一些物質或生靈,它能通過量子糾纏,完全徹底地影響我們的各個狀態?


於是,神也可以存在。



4.2 坍塌了的物理世界


我們現在所有的物理學理論,都以光速不可超越為基礎。而據測定,量子糾纏的傳導速度,至少4倍於光速。


3.4 崩潰的內心世界


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整個世界的5%。這和1000年前人類不知道有空氣,不知道有電場、磁場,不認識元素,以為天圓地方相比,我們的未知世界還要多得多,多到難以想像。


世界如此未知,人類如此愚昧,我們還有什麼物事必須難以釋懷?


讓我們致敬那些探索未知的人。

相關焦點

  • 施一公:量子糾纏被實驗證實,顛覆了人類90%的認知
    那麼依此類推,你們覺不覺得,有一天我們人類會發現量子糾纏也是一個可以進化的現象,它可以保存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3、第三個問題,量子糾纏是否存在於人類的認知世界裡面?存在於大腦裡?我相信聽了我的講座,你會覺得很有可能。
  • 施一公 | 量子糾纏被實驗證實,顛覆了人類90%的認知.
    3 第三個問題,量子糾纏是否存在於人類的認知世界裡面?存在於大腦裡?我相信聽了我的講座,你會覺得很有可能。4 第四個問題,量子糾纏是不是適用於地球上的物質呢?你一定會說一定適用,因為我們已經證明了。隨著量子衛星上天,有關量子的事科普一下: 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麼?竟然顛覆人類世界觀!
  • 顛覆了人類90%的認知!神可以存在!
    那麼依此類推,你們覺不覺得,有一天我們人類會發現量子糾纏也是一個可以進化的現象,它可以保存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3 第三個問題,量子糾纏是否存在於人類的認知世界裡面?存在於大腦裡?我相信聽了我的講座,你會覺得很有可能。
  • 愛因斯坦錯了 量子糾纏被證實 十大科學謎團之一
    「量子糾纏」視為21世紀十大未解科學謎團之一據《紐約時報》10月22日報導,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科學家採用貝爾實驗方法,證實相距1.3公裡的成對電子之間存在「量子糾纏」。一個半月前,觀察者網已經報導貝爾實驗原理,這項研究可能宣告愛因斯坦隱變量理論出局。
  • 「量子疊加」及「量子糾纏」的荒謬解讀,現代科學走向過時
    1、薛丁格的「妖貓」正在擾亂科學界在這種相對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量子力學也被進一步帶入主觀世界,這兒首先涉及到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這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的著名思想實驗,該試驗的目的是把微觀領域的量子行為推演到宏觀世界。
  • 荷蘭科學家最新量子糾纏實驗:亞原子的世界超越時空!
    有科學家表示,該研究證實微觀世界中成對的亞原子粒子(Sub-atomic-particle)之間存在超越時空的信息傳遞方式。(註:這對經典物理學的一項基本原則——定域性原理而言,無疑是一次重擊。)「量子糾纏」視為21世紀十大未解科學謎團之一!
  • 《量子糾纏》與《量子糾結》
    量子糾纏簡單來說就是一顆粒子一分為二,而它們無論相距多遠都能立刻感應到對方的變化,突破了信息傳播需要的時間,如今量子糾纏已經被實驗證實是真實存在的
  • 奇異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技術是安全的傳輸信息的加密技術,與超光速傳遞信息相關。儘管知道這些粒子之間「交流」的速度很快,但我們目前卻無法利用這種聯繫以如此快的速度控制和傳遞信息。所以,量子糾纏無法被經典物理解釋,量子糾纏只針對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觀粒子才會發生。
  • 在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中,量子論、量子糾纏現實意義的終極解釋
    那麼,在這個關鍵時期,曾經讓人難以置信的「量子論」、「量子糾纏」獲得了實驗驗證,其現實意義究竟是什麼呢?在2015年之前,像玄學一樣的「量子論」、「量子糾纏」僅僅是一種「科學假說」。而到了2015年,「量子論」、「量子糾纏」都得到了科學實驗的證實,因此,「量子論」與「量子糾纏」不再是「科學假說」,而是成為了「科學理論」。這裡簡單地介紹一下「量子論」與「量子糾纏」。1、「量子論」是說:科學家觀測量子的方式決定了觀測的結果。
  • 科學界三大謎團,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人類的認知,讓人類文明飛躍
    數百萬年前,人類誕生了,而在人類漫長的數百萬年歲月裡,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一直都處於朦朧未知的狀態。正是這種朦朧未知,讓人們對大自然,對宇宙萬物的本質沒什麼了解,於是才有了大量神話傳說的出現。之所以有大量神話傳說的出現,那是因為漫長的人類進程中,科學基本沒有,雖然在古時候有一些人也在研究觀測星辰,也在思考這個世界的本質,但是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形成科技探索的意識,並不知道科學是什麼。直到數百年前,人類才算是真正進入了科學發展的道路,從此人類文明開始走上了探索未知,探索宇宙奧秘的徵途。在科學力量的幫助上,人類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認知,對萬物有了更多的認知。
  • 量子糾纏與靈魂不滅
    人類對物質世界的科學研究已經很透徹了、但是對於靈魂世界,才剛剛開始。靈魂就是傳說中的不可分割的量子,獨立而恆在的個體!      科學界對「量子」的定義存在偏差,量子不是傳統物理學上的最小單位、而是一個客觀上不可分割的獨立個體單位,沒有大小,因為大小是人的分別心創造的一個主觀概念。「波粒二象性」是量子科學的基本假設,後被無數的光量子實驗證實的。
  • 量子糾纏和量子幹擾
    量子糾纏是指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這種影響不受距離的限制,即使兩個粒子分隔在直徑達10萬光年的銀河系兩端,一個粒子的變化仍會瞬間影響另外一個粒子。量子糾纏的作用速度比光速還快。最近完成的一項實驗顯示,量子糾纏的作用速度至少比光速快10,000倍。這還只是速度下限。
  • 量子傳輸是什麼?若能實現人類通訊,速度將遠超光速
    量子力學中的許多現象,和宏觀中的物理規律都是不同的,甚至能夠完全顛覆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
  • 量子世界的驚人知識,看完我的認知徹底坍塌了
    (三)量子糾纏1、現代科學發現,對物質的研究,在進入分子、原子、量子等微觀級別後,意外非常大。出現了超導體、納米級、石墨烯等革命性的材料,出現從分子水平治癒癌症的奇蹟。而最神奇的是——量子糾纏。2、什麼是量子糾纏?科學實驗發現,二個沒有任何關係的量子,會在不同位置出現完全相關的相同表現。
  • 讓愛因斯坦頭疼不已的量子糾纏被證實 量子加密或將引發通信革命
    量子糾纏理論半個世紀之前就出現了,但直到最近,某些亞原子微粒的這一奇怪性質都非常難以證明。現在,科學家們終於用實驗表明了這一現象的真實性。量子糾纏是粒子共享特性的一種性質,當共享特性的粒子非常貼近時,這些粒子會變得不可區分。
  • 你不知道的量子糾纏
    其引入了量子力學中最神秘的想法之一,量子糾纏。兩個粒子短暫作用之後,它們相互影響彼此,使得它們的各屬性以某種方式相聯繫。我們不測量這些粒子就能一直保持其不確定性。量子力學要求我們用單一的組合波函數來描述整個粒子對,這個波函數包含了每個粒子的所有可能狀態。這樣的兩個粒子稱為糾纏對。
  • 潘建偉:與量子糾纏的人生
    為何會有量子疊加、量子糾纏這些奇異的現象尚無答案,他卻一直致力於利用奇異的量子特性來製造不可破譯的密碼,發展保密通信,研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從太空建立了迄今最遙遠的量子糾纏,證明在1200多公裡的尺度上,愛因斯坦都感到匪夷所思的「遙遠地點間的詭異互動」依然存在。
  • 量子糾纏很好的解釋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
    人類對物質世界的科學研究已經很透徹了,但是對於靈魂世界,才剛剛開始。靈魂就是傳說中的不可分割的量子,獨立而恆在的個體!    科學界對「量子」的定義存在偏差,量子不是傳統物理學上的最小單位,而是一個客觀上不可分割的獨立個體單位,沒有大小,因為大小是人的分別心創造的一個主管概念。
  • 施一公震撼演講:我的認知再次崩塌,科學顛覆人的想像
    能把這樣一個極其脆弱的,對聲、光、電、熱都極其敏感的量子糾纏現象的持續時間提高15個數量級,那麼如果再提高5個數量級,就可以達到年的水平,以年為單位來保存量子糾纏現象。那麼依此類推,你們覺不覺得,有一天我們人類會發現量子糾纏也是一個可以進化的現象,它可以保存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
  • 量子糾纏的速度,究竟超過光速多少倍?
    EPR假想實驗爭議的核心就是「瞬時超距作用」是否存在的問題。認為「瞬時超距作用」不存在的,屬於定域實在論;認為「瞬時超距作用」存在的,屬於非域實在論。     薛丁格看到EPR假想實驗後,將從同一個系統分裂出來的兩個粒子之間的關聯,稱為「量子糾纏」。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愛因斯坦等人促成了量子糾纏現象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