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因斯坦頭疼不已的量子糾纏被證實 量子加密或將引發通信革命

2021-02-08 安全牛

科學家已經證明,某些亞原子微粒也表現出量子糾纏現象,具備可能超越光速的不可黑的通信可能。

 



量子糾纏理論半個世紀之前就出現了,但直到最近,某些亞原子微粒的這一奇怪性質都非常難以證明。現在,科學家們終於用實驗表明了這一現象的真實性。


量子糾纏是粒子共享特性的一種性質,當共享特性的粒子非常貼近時,這些粒子會變得不可區分。2個或多個粒子可糾纏到一塊兒,科學家測量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時,其他粒子也會表現出同樣的狀態。


說道某個粒子的狀態,往往意味著確定諸如粒子自旋等某些特性。因為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粒子的特性是不可能同時得到的,比如其速度和位置。測速度就測不到位置,反之同理。但只要你測定一個粒子的某個特性,其他粒子的不確定性就會崩潰,它們會表現出同樣的特性。


重點是:粒子狀態從不確定到確定的改變是同時發生的,無論距離遠近。這意味著,即使你把糾纏的粒子一個放在冥王星,一個放在地球,它們狀態的改變也可以被即時檢測到,而不需要光信號跑上4個半小時送達。 


信息傳遞可超過光速的想法深深困擾著愛因斯坦,他將之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但實際上,糾纏粒子間的通信,明顯發生在我們平時感受到的時空範圍之外。

    

那麼,這真的意味著我們馬上就能享受超光速通信了嗎,就像電影《星際迷航》裡演的一樣?未必。因為你必須在通信之前把糾纏粒子之一放到要通信的遠程地點。然後,儘管粒子狀態改變可能是同時的,你也無法傳輸太多數據。你可以把每個粒子想像成1比特信息的載體,而你必須挨個糾纏它們。


證明量子糾纏信息傳輸能力的實驗是8月份進行的,分別在加拿大卡爾加裡市和中國合肥。結果於9月20號發表在《自然·光子學》期刊上。兩個實驗都非常成功,但也有局限性。中國團隊更為成功一些,將17個糾纏光子傳輸了數英裡。


早些時候在加那利群島上進行的實驗,用雷射將糾纏光子傳輸了更長的距離,大約80英裡。


8月份進行的兩個實驗都用到了光纖電纜來傳輸糾纏光子,解決了遠程投遞問題。另外,研究人員還測試了這些糾纏粒子的其他性能——不可破解的強力加密。這是由於,當糾纏產生,實際上也就產生了一個密鑰,而想要讀取結果,該密鑰必須先傳輸到遠程地點。


儘管攔截糾纏粒子是可能的,缺了那個密鑰也是毫無用處。而且,即使你將被攔截的粒子發送給既定收家,其狀態已被觀察過的事實也藏不住。最終,收家會知道該粒子已被攔截,發現黑客行為。


雖然所有這些看起來有點八竿子打不著,但還真不是這樣。量子通信的概念還處於嬰兒期。但其光明前景已讓中國政府發射了第一顆實驗衛星,用於測試其傳輸的信號是否不會被黑,以及測試空間量子通信的其他性能。毫無疑問,這顆衛星也能用於確定超光速通信是否可能。


量子通信完整能力被確定並投入實用之前,還有其他工作要做。其中,正在攻克通信問題的科學家也在試圖確定有沒有距離限制,還有糾纏粒子的保持時限問題。


目前,粒子是通過長度相同的光纖發送的,因而它們出現在另一端的時間相同。尚未可知的是,發送加密密鑰到另一端以確定糾纏粒子狀態時,這種精確性是否真的有必要;又有沒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到糾纏工作。

    

如果這些限制可以全部或部分攻克,那麼量子通信就有可能引發通信革命。當下,一些科學家認為,諸如發送密鑰必要性之類的限制,無法攻克。不過,現在就這麼說還為時尚早,畢竟,這整個研究領域被認為是不可能也就是不久前的事兒。


量子加密不太可能在近期內進入實用,因為這實際上是個工程問題,而不是理論物理問題。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研究要進行。沒人知道該具體該怎麼做,但研究人員正在迎難而上。



---

微信最新版,長按公眾號,可「置頂」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錯了 量子糾纏被證實 十大科學謎團之一
    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為「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有譯為「量子纏結」現象)而糾纏不休,因為這種微觀物理現象似乎不遵守物理學基本定律——光速不變,而被愛因斯坦斥為「幽靈般超距作用」 。今年年初,「量子糾纏」還被列為「21世紀十大待解科學謎團」之一。
  • 荷蘭科學家最新量子糾纏實驗:亞原子的世界超越時空!
    據《紐約時報》10月22日報導,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University-of-Technology)的科學家採用貝爾實驗方法,證實相距1.3公裡的成對電子之間存在「量子糾纏」。一個半月前,觀察者網已經報導貝爾實驗原理,這項研究可能宣告愛因斯坦隱變量理論出局。
  • 量子糾纏的速度,究竟超過光速多少倍?
    量子糾纏,是指當幾個微觀粒子在相互作用後,便發生了關聯,它們所擁有的特性已經綜合成為一個整體,再也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     量子糾纏是一種純粹發生於微觀量子世界的現象,在宏觀經典世界,不存在類似的現象。     量子糾纏現象存在著一個難以理解的問題——瞬時超距作用。
  • 奇異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或稱量子纏結,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是1935年由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提出的一種波,其量子態表達式:其中x1,x2分別代表了兩個粒子的坐標
  • 中國量子衛星一步千裡,量子糾纏通信無懼黑客入侵
    據報導,「墨子號」量子實驗衛星產生糾纏態光子後,糾纏態光子對中的一個光子發向青海德令哈站,另一個發給雲南麗江站,兩個地面站直線距離1203公裡,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是「墨子號」衛星上天以來取得的最大的科學成果,也為未來的量子保密通信實用化奠定了基礎。
  • 量子通信,到底是什麼工作原理?(深度燒腦)
    這種加密通信的關鍵要素,大家都看出來了,就是密鑰。對於第三方來說,獲得密文非常容易——如果你用無線電傳輸密文,無線電是開放的,對方很容易截獲。如果你用有線介質,通訊距離幾千公裡,也很難保證每一處的安全。以我們現在使用最多的光纖為例,它就很容易被竊取信息:所以,傳遞的信息,必須經過加密,才能保證安全。而加密使用的密鑰,非常關鍵。當年二戰,就是因為美軍破解了日軍的密鑰,結果將山本五十六的座機擊落。
  • 潘建偉:與量子糾纏的人生
    摘要:「上帝是否擲骰子」,這個困擾過愛因斯坦的量子物理核心奧秘同樣讓潘建偉常常凝神思索,在他眉宇間刻出兩道深深的溝痕。2016年5月28日,在量子保密通信上海總控中心內,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演示實用化量子通信產品進行遠距離保密通話。
  • 新加坡科學家用立方星演示量子糾纏,向全球量子通信網絡邁進!
    這項研究朝著創造全球量子通信網絡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背景量子糾纏,是當代量子力學中的一個關鍵概念,由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塔爾在1935年提出,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愛因斯坦曾稱這種神奇的物理現象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 《量子糾纏》與《量子糾結》
    量子糾纏簡單來說就是一顆粒子一分為二,而它們無論相距多遠都能立刻感應到對方的變化,突破了信息傳播需要的時間,如今量子糾纏已經被實驗證實是真實存在的
  • 「墨子號」衛星在世界上第一次實現千公裡級的量子糾纏
    進入21世紀,以「量子調控」為特徵的「第二次量子革命」拉開序幕,這次量子革命將會給人類文明帶來更巨大的進步。目前,我國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已搶佔前沿: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量子糾纏分發、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和星地量子隱形傳態;成功開通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成功研發世界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
  • 中國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又是世紀大騙局
    小弟剛看了這個新聞,還真嚇了一跳,還以為中國在量子通信有什麼重大突破,不過負責這個的潘健偉本來爭議就很大,標準的牛皮大王一個,他幹的事都要存疑,
  • 「量子通信」技術世界第一?
    1905年,愛因斯坦在普朗克的量子論基礎上繼續思考,發表了《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創造性提出光也不是連續的電磁波,而是一份一份的最小能量單位組成的,愛因斯坦將這些最小能量單位稱作「光子」。
  • 利用無人機實現量子糾纏分發,構建移動量子通信網絡
    打開APP 利用無人機實現量子糾纏分發,構建移動量子通信網絡 無人機之家 發表於 2021-01-04 11:45:49 不藉助光纖網絡
  • 你不知道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量子力學是如此的怪異,以至於仍然有科學家在猶豫是否應該摒棄宇宙實在論這一最基本的前提。這也是量子力學發端時最激烈辯論之一的來源。尼爾斯·玻爾堅持認為,不加觀測而賦予宇宙以現實是沒有意義的。當不測量時,量子系統只存在為一個所有可能屬性的模糊混合,我們稱之為疊加態。詮釋這一疊加態的波函數是對現實的完整描述。我們熟知的確定的物質宇宙,只在觀測的時候有意義。這種時有時無的宇宙時玻爾哥本哈根詮釋的核心。另一邊,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堅持認為現實是客觀的,現實獨立於我們對其的觀測之外。愛因斯坦堅稱波函數乃至量子力學只是不完整,必然存在著所謂的隱變量,來反映更加物質實在的底層現實。
  • 墨子號: 樹起量子通信中國標杆
    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科學目標之一。「墨子號」量子衛星與河北興隆地面光學站建立了光鏈路,在1200公裡通信距離上,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同等距離地面光纖信道高20個數量級(萬億億倍)。實現地星量子隱形傳態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又一科學目標。量子隱形傳態可利用量子糾纏將粒子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粒子本身。
  • 新語絲:中國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又是世紀大騙局
    這哪裡是什麼量子通信??實際上的通信內容還是用傳統方式加密通過雷射傳送,被量子加密的只有秘鑰(先不談真假),敵人要竊聽根本不用去管被量子加密的秘鑰,只要破解用傳統手段加密的實際內容就成了,這個所謂的量子加密的秘鑰唯一的作用就是一但被別人偵測,量子態會塌陷可以被自己偵知,切斷通訊,不過這其實沒啥意義,因為雷射通訊量巨大,等你知道切斷通訊,資料都早被敵人拿走了,要偵查有沒有人竊聽高指向性的雷射方法多的是,不需要用到連愛因斯坦都搞不懂的量子糾纏
  • 量子糾纏被實驗證實,顛覆了人類90%的認知
    所以我想班門弄斧講一講量子糾纏。1935年,當愛因斯坦(Einstein)和波多爾斯基(Podolsky)以及羅森(Rosen)一起,寫出了著名的EPR佯謬之後,提出了量子糾纏。實際上「量子糾纏」這個詞並不是愛因斯坦提出來的,而是薛丁格提出來的,當時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
  • 「量子疊加」及「量子糾纏」的荒謬解讀,現代科學走向過時
    但是,由於自然科學家一直沒有認真甄別「實證」裡面的主觀性因素,再加上有許多人蓄意玩弄邏輯詭辯,將本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結果在提出「薛丁格的貓」時,便使得他們便感到很驚愕、很詭異。2、「量子糾纏」的錯誤解讀褫奪了科學的客觀原則立場「薛丁格的貓」事件方興未艾,人們對「量子糾纏」的誤解,卻幾乎將量子力學完全拉入了死胡同。
  • 量子糾纏的詭異就在三個問題,一般人無法接受,你能理解得了嗎?
    21世界物理最前沿的理論莫過於量子力學了,而最難理解的就是粒子糾纏。雖然說現在現在製造糾纏的量子已經不算什麼新聞了,我國都已經實現上千公裡的量子糾纏。可是最神秘最難理解的是,量子糾纏的速度和通信機制。量子對於量子力學,網上議論紛紛,特別是各種自媒體,可是吹噓得神奇無比、詭異不已,其實量子糾纏最神秘和難理解主要在如下三個方面:第一、量子疊加態,所謂疊加態就是把不同的狀態疊加一起,包括在宏觀世界相互矛盾的狀態
  • 施一公:量子糾纏被實驗證實,顛覆了人類90%的認知
    所以我想班門弄斧講一講量子糾纏。1935年,當愛因斯坦(Einstein)和波多爾斯基(Podolsky)以及羅森(Rosen)一起,寫出了著名的EPR佯謬之後,提出了量子糾纏。實際上「量子糾纏」這個詞並不是愛因斯坦提出來的,而是薛丁格提出來的,當時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