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問「為什麼不讓我玩手機?」,你的回答很重要!

2021-02-13 書袋子
暑假期間和幾個朋友帶孩子出去郊遊。我們搭好了帳篷,帶了午餐和玩具,結果小朋友們卻躲在帳篷裡,一人一個手機,喊了幾次都不出來。
孩子們之間完全沒有想像中興高採烈地玩耍,反而多半的時間都在扎堆玩手機,幾乎沒有什麼交流。女兒平時很少長時間玩手機,於是跑過來問我:「為什麼別人可以玩這麼久手機,我卻不能?我一時語塞,竟不知如何回復她。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不玩手機,但在大環境下,當別的孩子都在玩手機時,我們的孩子要如何自處?

周末與妹妹一家吃飯。3歲的小外甥用手機看動畫片,邊看邊揉眼睛。

妹妹說,孩子因為經常玩手機,得了乾眼症,這幾天正在上眼藥水,說著就把手機搶了回去。

結果小外甥「哇」地哭了起來,邊蹬腿邊喊「臭媽媽、臭媽媽」。

無奈,妹妹又把手機塞了回去,哭聲戛然而止。

手機從什麼時候起,已經成了「哄娃神器」了?

孩子不吃飯;

孩子打擾我們工作;

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

..

一個手機就能全部搞定。

然而,「蘋果手機之父」賈伯斯,生前卻不讓自己的三個孩子玩iPad和手機。

他說:「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裡使用智能產品。

作為研發者,他深知智能產品對孩子的傷害。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測試:

他們讓三組5歲的孩子在紙上畫小人。

結果,每天幾乎不看電視的孩子,畫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

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孩子,畫出的小人簡單、呆板。


而看電視內容不被限制的孩子,畫出的小人要麼斷手、斷腳,要麼身體不完整或只有局部,顯然是孩子被電視中的某些不好的內容影響到了。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影響認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而且,這種傷害日後會很難彌補。


現在,很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鏡,多是因為過早接觸電子屏幕造成的。因為動畫片或者兒童遊戲大多色彩豔麗,畫面轉換過快,極易讓孩子的視覺神經系統疲勞。來自電子屏幕的光影刺激是強烈的,適應了快節奏的孩子,很難在相對平淡的、靜態的現實生活環境中凝聚注意力。一位小學老師說,課堂上坐不住、愛走神兒、靜不下心來看書的孩子,80%都有愛玩手機、看電視過多的習慣。另外,玩手機還會增加孩子的肥胖率,削弱免疫力,影響身高增長和身體發育。愛玩手機的孩子,正被手機一點點偷走健康和學習能力。過度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對孩子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大有損害,孩子會出現焦慮、抑鬱、暴躁、冷漠、自閉、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為。
如果不加以限制,我們辛苦養育、寄予厚望的孩子,極易被手機狠狠吞噬。一個男孩從進門後,往那兒一坐就開始玩手機,根本不關心周圍的人和事。爸爸幾次催促他吃飯,他「嗯」了幾聲,根本不動;媽媽於是把水果餵進嘴裡,他機械地嚼著。一米八的大個子,像幾歲孩子一樣被照顧著。在這個故事裡,手機就像精神鴉片,將一個孩子原本飽滿、蓬勃的精神狀態全部吸走了。而另一個男孩則一直耐心地跟親戚們聊著天,謙恭有禮貌,渾身散發著青春的活力,讓人感覺很舒服。聽他的媽媽說,她給孩子買了部手機,但孩子很少玩,有時間都用來運動和看書了。再聽到這個孩子成績優異,年年都被評為三好生和優秀班幹部,自然也就不稀奇了。但是,孩子對待手機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會影響他對待人生和未來的態度的。


在這樣一個智能化時代,一點不讓孩子玩手機好像也很難做到。
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好後,再接觸動態的電子屏才好。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都是臨時起意且沒有限制的,這就導致容易上癮。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規則,比如放學後可以玩半個小時手機,周六日可以看一部電影,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等 。當習慣養成後,孩子和父母都會變成一種自覺,就不會因為玩的次數和時長發生「拉鋸」「談判」等問題。想讓孩子少玩手機,講一百遍道理,不如一個榜樣的力量來得有用。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群書,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鳥鳴、草露,感知山、海、雲、霧之美,在書中拓展眼界和胸懷。從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潤,被書香薰染的孩子,興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會沉溺於手機等電子產品中?都說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和孩子的靈氣,不如說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凝聚力。好的父母用心關愛孩子、傾聽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給孩子一部手機。一部小手機,往往藏著做父母的哲學,也藏著孩子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孩子問「為什麼我不能玩抖音」,這位媽媽的回答霸氣極了!
    來源:南方都市報文/米奇媽媽  上周末接到一位老粉絲的留言求助,說剛上小學的兒子突然問她:媽媽,全班同學都在玩抖音,我為什麼不能玩? 整個雙休日,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不好玩。為什麼?因為我見識過比這好玩100倍的東西。有句話怎麼說來著:你從30樓往下看,都是美景,從3樓往下看,也許滿地垃圾。
  • 「媽媽,我想玩手機」,你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調查顯示,兒童使用手機越來越低齡化、高頻率,0-5歲兒童,智慧型手機使用率超過80%。李玫瑾說:「孩子的心理問題,所有的表現,都一定是折射父母的水準。」在手機這個問題上更是如此,孩子是否沉迷手機,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當孩子說「媽媽,我想玩手機」時,父母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 「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你的回答,藏著孩子的未來
    不然,就會造成孩子先拿爸爸的手機玩,爸爸有事拿媽媽的,媽媽的被拿走後,再打爺爺奶奶手機的主意。這樣不僅孩子每次都玩不盡興,時間還被大量的佔用了,家長要管,也沒有好的切入口。此外,現在的電視或者投影儀,都可以連接遊戲,儘量在遊戲時間,讓孩子在大屏幕上玩。
  • 為什麼會下雨呀?如果你的孩子問你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
    下雨了,玩耍的寶寶突然跑過來,扯扯你的衣服:「媽媽,為什麼下雨呀?」這是一個看起來特別簡單的問題,對於我們大人而言早就習以為常,但是對於年紀幼小的寶寶來說,「雨」是一個非常新奇的東西。你打算給孩子解釋,卻發現這個簡單的問題難倒了你,下雨是很正常的事情啊,支支吾吾半天,你也不知道如何給孩子一個科學的解答。
  • 孩子問「為什麼我不能玩pad」,這位爸爸的做法霸氣極了!
    孩子問「為什麼我不能玩pad」,這位爸爸的做法霸氣極了!然而,事情沒夫妻倆想得那麼簡單,孩子嚷嚷著想要看小豬佩奇,沒有平板電腦,就去開電視,把電視給偷偷拔掉電源,孩子就又哭又鬧……孩子哭著問媽媽:「為什麼我不能用pad了呢?別的小朋友都在用啊……」「因為會傷害眼睛啊」媽媽解釋道。
  • 我為什麼這麼支持我的孩子玩魔方?
    如果你的孩子喜愛的"運動"需要看很長時間的視頻,你會接受嗎?無庸置疑現代社會被科技所主宰,無論是網絡、社交媒體……這點或許沒有人會比家長們感受更為深切了!家長們需要在孩子們的日常科教時間與健康快樂中取得平衡,所以當我的孩子著迷的興趣需要他花費大量時間在網上看視頻時,你可以想像我有多擔憂了!
  • 別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快速讓你明白傷害究竟有多大!
    忙碌了一天,下班剛回到家,就接到了女兒的班主任文老師打來的投訴電話:「思思很不像話,上課讓她起來回答問題,她就當沒聽見。問她原因,她也愛理不理的。」女兒向來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這一點也不像她能做出來的事。我疑惑地望向她,從她臉上看不出任何端倪。我只好向老師道歉:「文老師,我這一時也搞不清楚狀況。我先和她好好談談,好嗎?」
  • 面試官問你「你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應該如何回答?
    最近聽同學去面試某遊戲公司時,面試官問他們「你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啊?」面試的這幾個人中有一個男生馬上回答「我覺得你們公司的倩女幽魂挺好玩的」。現場沉默了幾秒...面試官有點尷尬地說「這個遊戲不是我們公司的...」
  • 教育 |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區別比你想像的大太多
    家長可以抽出10分鐘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守則,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便於測量。相比「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就更容易測量。目標具體、明確,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 孩子說:「媽媽,我長大想當快遞員.」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一生
    我請他先坐下,很快轉移了話題,孩子們被我的思路牽走,沒有人再去糾結快遞員的話題。 下課後,我看到那個男孩在座位上還有點悶悶不樂,於是握著他的手問他,「你為什麼想當快遞員呢?」 他的小手心潮乎乎的,看得出來他很緊張。等了半天,他才怯生生地說了起來,「送快遞可以讓別人快樂,樂迪就是這樣的。
  • 我從不反對孩子玩遊戲,因為我弄明白了這幾件事
    另一個方向是:看到孩子這個樣子,我為什麼會有憤怒等種種情緒和反應?接下來,我們先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孩子為什麼會喜歡玩遊戲呢?你不跟遊戲搶孩子就對了。一個遊戲不可能永遠火,遊戲不能給孩子一個真實溫暖的擁抱,遊戲不能給孩子做可口的飯菜,遊戲不能給孩子必要的花費,遊戲不能幫孩子洗衣服……但你可以,你永遠是孩子的爸爸或媽媽,這個是不會變的。大人把自己該做的做好就行了,千萬不要去問孩子:「我和遊戲你選哪一個?」
  • 手機、平板、電視,孩子沉迷的原因讓人心疼!
    玩手機的時間越長,親子交流的時間就越少,這是造成兒童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同時,適應了手機快節奏的孩子,很難在相對日常靜態的生活環境中凝聚注意力。課堂上坐不住、靜不下心的孩子,大多數手機有關。 經常有家長感嘆:一玩手機深似海,從此親媽變路人。不可否認的是,當下是被「網絡」包圍的時代,能對孩子產生誘惑的東西太多太多,問題的根源絕不僅僅只是手機。
  • 為什麼我的兒子不沉迷遊戲?
    很多問我,作為遊戲策劃,你的兒子玩不玩遊戲?很多家長都問過我這事,有意思的是我一回還遇到一個親戚說:你這個做遊戲的,還讓自己兒子也玩遊戲,你怎麼想的,賺錢賺的腦子拎不清了?最開始玩植物大戰殭屍和我的世界,去年開始玩王者榮耀,不過給他買了switch後,開始玩塞爾達了,而現在在玩奧德賽。為什麼他不和同齡人一起玩王者榮耀?
  • 孩子遊戲成癮是一種疾病,但我為什麼不反對?
    在我看來,遊戲是個小小的自我空間。如果細細去探索我們對遊戲的需要,有助於了解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記得學生年代,我喜歡玩街霸和三國志這樣的電子遊戲,有時通宵達旦忘記吃飯。如今我手機上也有款遊戲,諮詢間隙會玩上幾局,之後心情會放鬆很多,繼續投入工作生活中。我並不認為自己成癮了,但我只是很享受罷了。
  • 孩子靈魂拷問:「爸爸,為什麼你能玩手機,但我不能?」現在好了,騰訊王卡重磅宣布......
    也許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從小經歷了「電子海洛因」的時代,被家長嚴格控制著不讓玩遊戲;長大後對手機也非常依賴,不少家長管不住自己,卻總是管著孩子,難免遇到這樣的靈魂拷問:「爸爸,為什麼你能玩手機,但是我不能?」
  • 孩子靈魂拷問:「爸爸,為什麼你能玩手機,但我不能?」現在好了...騰訊王卡重磅宣布......
    也許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從小經歷了「電子海洛因」的時代,被家長嚴格控制著不讓玩遊戲;長大後對手機也非常依賴,不少家長管不住自己,卻總是管著孩子,難免遇到這樣的靈魂拷問:「爸爸,為什麼你能玩手機,但是我不能?」
  • 3歲孩子近視200度,真的是因為玩手機?這才是孩子近視的真正原因!
    作者認為,這個3歲男孩的近視,都是因為平時經常玩手機,於是得出了「千萬不要讓6歲以下孩子玩手機」的結論和勸誡,「不然,那些小小年紀就近視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因為玩手機造成的。」我承認,孩子玩手機這事,的確應該適可而止,有一定的限制。可小小年紀近視這事,手機還真的不一定背鍋。幾個月前,為暖暖上小學準備,我帶她去和睦家做了個體檢。
  • 我竟然讓三歲小孩玩菜刀!——給孩子立界限,不只是大人的事
    我想,我還是需要給他解釋一下。    於是,我便講了一個「小哈與刀」的故事。    小哈很小的時候,每當我切水果或者切菜的時候,他都會對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即使我已經為他準備了木頭的或者塑料的玩具刀。我跟他約定:不可以玩菜刀,因為菜刀可能傷害你。我用塑料刀在他手上劃了一下,他覺得痛。
  • 你的孩子為什麼對網絡「上癮?」
    你的孩子為什麼對網絡「上癮?」
  • 手機正在毀掉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不被手機危害!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強壓(我說了不許玩就是不許玩/再玩就沒飯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親子關係威脅(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歡你了)。這兩種方法,弊大於利。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