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樂粉注意!您的月球快遞正在配送中,配送員【嫦娥五號】

2021-02-24 樂樂趣立體書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火箭在飛行約2200秒後,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順利開啟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歷史上人類總共採集過9次月壤,其中,蘇聯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3個無人月球探測器進行了3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帶回的月球土壤樣品約330克。時隔44年,「嫦娥五號」接下了這項挑戰,預計帶回2千克月壤。雖然我們已經探索過很多次宇宙,但是這次的探月之旅,卻格外浪漫。

「嫦娥五號」向著深邃的天空之海,靜靜駛去。20天後,它將帶著一部分月球的記憶返回地球,為宇宙中渺如塵埃的我們,獻上贈禮。

在很多人眼中,火箭、宇宙、恆星和月球,都是數據和各種理論的理性派,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紀錄片《宇宙的奇蹟》中,就講述了一個奇蹟:一開始,世界上只有氫,而恆星內部的聚變到鐵為止,金、鉑這樣的貴金屬實際上來自於超新星的爆發,也就是一顆恆星的毀滅。

所以,漫天的星辰從未遠離過我們,人類將黃金變成首飾佩戴的那一刻,我們就開始與歷代的星辰相伴,直至現在。

從我們仰望星空,到親身探索宇宙,幾百年間的人們看到的都是同一個月亮。今天,我們為大家準備了一個關於宇宙的書單,從地球出發,了解天空之上的秘密和我們與宇宙的聯繫。

讓地球上的我們也有機會,登上曾經李白仰望過的蟾宮,去感受宇宙的神奇與偉大,和它的理性與浪漫。

中國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是人類探月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人類了解月球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

王倩 寧遠明 馬莉 李雷雷 文

王曉旭 圖

適讀年齡:6歲+

由樂樂趣童書、中國航天基金會共同策劃出版的原創科普立體書《嫦娥探月立體書》,主要介紹了宇宙太空的知識和中國探月工程的歷程,著重講述了幾代航天人對探月工程的努力與奮鬥,包括嫦娥四號、嫦娥五號以及火星探測任務的介紹。

書中設有翻翻頁、小冊子、大立體等70餘組互動機關,讓小朋友在互動參與的過程中了解中國探月工程的偉大,開啟他們的航天夢想!

人類首次成功登月50周年珍藏紀念版立體書,「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英]理察·普萊特

[英]大衛·霍考克 紙藝設計

丁將 譯

適讀年齡:6歲+

本書生動再現了人類首批登月太空人、「阿波羅11號」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團隊的故事。

將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搬上紙張,用超大立體紙藝+全景式解讀,帶讀者回到歷史現場,重溫航天傳奇。

太空行走

通過這本書,讀者將全面了解「阿波羅登月」這一壯舉的時代背景、相關航天和太空知識、背後的趣聞故事等。

從宇宙、太陽繫到恆星,從機器人探險家到太空人,從空間站到登月……樂樂趣揭秘翻翻書《揭秘太空》包含了有關太空的全方位知識,其中的知識點更加系統和詳細,喜歡太空知識的讀者一定不會錯過。

[英]克裡斯·奧克雷德

[英]阿妮塔·蓋恩瑞 文

[美]馬克·奧利弗 圖

王旭華 譯

適讀年齡:3歲+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止步。太空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距離月亮有多遠?火星真的像火一樣很熱嗎?讓我們跟隨樂樂趣揭秘翻翻書《揭秘太空》一起去探索吧!

在這裡,我們不僅能獲得豐富的知識,還能在閱讀中享受視覺上的美感。翻翻頁互動形式的設置,讓孩子在閱讀時手腦互動,知識點記憶更簡單。

從地球到太空,都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秘密?適合低幼寶寶的宇宙百科全書來啦,想了解我們的太空嗎?就在樂樂趣立體書《我們的太空》中尋找世界運行的真相吧!

[法]帕斯卡·艾德蘭 文  

[法]勞倫·理察 圖   

王婭 高健 譯

適讀年齡:3歲+

從地球的晝夜更替到四季變換,從太陽系行星的運行軌跡到銀河系的運轉特點,書中用拉拉頁,翻翻頁,等多種互動機關,講述了一個無比神秘、無限廣闊,無限未知的宇宙世界。

卡通風格的插圖讓我們如同置身浩瀚的宇宙中,輕鬆學習太空知識,變身小小太空人,在書頁間遨遊宇宙。

太空知識全新呈現,自己動手做模型,促進孩子頭腦協調,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學到豐富的太空知識!

[英]羅伯·科爾森  文

[英]埃裡克·史密斯  繪

沈衛  譯

適度年齡:6歲+

這是一盒以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教育理念為指導,專為初學者設計的手腦並用型科學盒子。

盒子裡不僅有圖書,還有配套的材料包,能夠製作15個航天模型,包括地球、月球、太陽系、火箭、旅行者號探測器、觀星盤等,同時設計了10個容易操作的家庭實驗,在家也能輕易理解各種宇宙現象。

被神秘的宇宙折服了嗎?想親自去太空一探究竟嗎?樂樂趣立體書精裝科普讀物,我的職業養成指南《如何成為太空人》肯定是你的不二之選!

[英] 希拉·卡納尼文 

[阿根廷] 索爾·利內羅圖 

鍾虔虔譯

適讀年齡:3歲+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止步,太空人便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代表。進入太空前,太空人需要進行哪些準備?太空人在太空環境下如何生活?國際空間站又是如何運行的?……

這本書全方位介紹了有關太空人及航天事業的知識。想近距離接觸和了解這個「神秘的」職業,就好好看看這本書吧~

一本2.5米長的科普繪本帶你穿越雲霄,抵達宇宙深處,體驗太空漫遊之旅。

[英]夏洛特·吉蘭 文

[以]尤瓦·左默 圖

唐小玉 譯

適讀年齡:4歲+

《頭頂的天空》以「帶你體驗太空漫遊之旅」為線索,採用2.5米長的風琴折頁,直接打開就可將太空之旅展現在你眼前,正反兩面合成一場由地面到銀河系,再由銀河系返回地面的絢麗旅程。

清晰明快的文風搭配可愛清新的手繪畫面,讓整本書脫離了硬科普讀物的枯燥乏味,用講故事的方式,帶我們重走「嫦娥五號」的登月之路,感受宇宙的浩瀚與神奇。

宇宙神秘而偉大,我們探索宇宙的步伐永遠不會停滯。從古人將煙花綁在椅子上做飛天的夢,到今天我們發射火箭去觸摸月亮的臉頰,人類探索宇宙的願望從未黯淡。

當我們抬起頭望向蒼穹,並對它產生好奇和憧憬時,我們的思考就已經飛向了天空。認識宇宙的無窮和瑰麗,就從今天的書單開始吧。

部分圖源自人民日報微博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五星紅旗在返回器旁飄揚據央視直播報導,國家主席連夜發來賀電,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在點火起飛2184秒後,嫦娥五號順利進入112小時地月最優能量轉移軌道,正式踏上奔月旅程。11月24日22時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秒多,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嫦娥五號探測器在飛行中,受各種因素影響,會產生軌道偏差,因此在地月轉移和月地轉移過程中,都需要測定探測器實際飛行軌道與設計軌道之間的偏差,完成對應的軌道控制,確保探測器始終飛行在適當軌道上。
  • 最強快遞員「嫦娥五號」:來自月球的「土特產」即將送達地球!
    最強快遞員「嫦娥五號」:來自月球的「土特產」即將送達地球!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
    就在今天,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並且將其順利地送入軌道。「嫦娥五號」將要在月球上「挖土」了——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獨立執行的最複雜航天任務。「嫦娥五號」的任務是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收集土壤和塵埃,並將其送回地球——這片區域還沒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
  • 「嫦娥五號」回家啦!但她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11月24日,「嫦娥五號」登月,這次的目的是執行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任務,深受國內外的關注和讚嘆。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成功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選著陸區。而上一次人類進行月壤採樣返回任務,還是1976年的蘇聯月球24號。「嫦娥五號」的任務內容是在月球地面挖一個2米的洞,然後採集2公斤的月壤,並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奔月
    據新華社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娥五號「挖土」中的地質科技含量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也使得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3個取得月球樣本的國家。一時間,國內國際、各級各類媒體對此高度關注,密集報導。
  • 「叮~快件已到達月球中轉站,稍後為您派送」
    2020年11月24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金色弧線,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今年航天發射的重磅任務,更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 將實現包括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在內的一系列高難度任務。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嫦娥五號,月潮和稀土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11月24日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走過的103小時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著陸哪裡
    記者:您覺得嫦娥五號這次的任務難點在哪?我看剛才的下降我看非常的平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 中國科學院院士 葉培建:難點就在今後。採樣沒幹過,起飛上升沒幹過,交會對接就沒有幹過,帶著樣品返回沒幹過。2020年12月2日凌晨3點探測器開始鑽取2020年12月2日凌晨4點53分探測器鑽取完成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
  • 嫦娥五號回家!未來十年,國際月球探測有這些計劃……|嫦娥四號|...
    嫦娥四號2019年1月3日實現國際首次月背軟著陸以來,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2020年11月10日和11月9日結束月夜休眠,迎來第24月晝[1]。今天上午(12月16日)9時1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上兩臺25N發動機工作約8秒鐘,順利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組合體上各系統狀態良好[2]。
  • 嫦娥五號回家!未來十年,國際月球探測有這些計劃......
    昨天上午(12月16日)9時1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上兩臺25N發動機工作約8秒鐘,順利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組合體上各系統狀態良好[2]。目前,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攜帶2 kg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即將著陸,預計於12月17日凌晨降落於內蒙古四子王旗。
  • 嫦娥五號凌晨「奔月」,這些月球探索的重大意義講給孩子聽
    2020年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並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長徵五號火箭為何選在凌晨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在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的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而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嫦娥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仙女,據說是神箭手后羿的妻子,獨自吃了丈夫收藏的不死藥,結果飛升到了月亮上。中國探月工程用這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奔月」這個主題。
  • 如何看嫦娥五號採樣返回
    11月24日發射後,該探測器順利實施了月球著陸和沙石等採樣工作。在月球探測領域,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正在美國的主導下推進,但從近年來的實際成果來看,中國處在全球領先水平。中國預定從月球帶回以前未採集到的新時代樣本,目的是在科學領域獲得主導權。
  • 人類首次月球無人交會對接,嫦娥五號技術反超阿波羅飛船
    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這也意味著中國深空探索技術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嫦娥五號挑戰人類首次,也意味著嫦娥五號在技術上已經遠超阿波羅飛船,這恰恰也證明了科學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進步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難度有多高要在月球完成無人交會對接,可以說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高的任務之一。
  • 「嫦娥五號」發射!如何用英語說清楚「嫦娥五號」的複雜操作?
    「嫦娥五號」探測器起飛重量8.2噸,包括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將在月球軌道實施無人交會對接。【知識點】「嫦娥五號」的英文是Chang'e 5,而我國首個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的英文是Shenzhou V。
  • 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被稱為我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任務」之一。此次嫦娥五號發射的全過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航天小劇場的科普可以說非常簡明易懂。視頻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嫦娥五號去月球做什麼?將獲得哪些科學成果?為何要用長徵五號發射?我們梳理了幾個問題,幫你Get這次任務的重點。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從2013年轉入初樣研製階段,到2014年探路兵發射升空,我國對「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布局和努力遠不止十年。中國探月工程的「無人月球探測」階段分為「繞、落、回」三步走,目前繞月和落月任務已經在前幾個月球探測器的出色表現中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月球上什麼資源最重要?答案出乎意料!
    11月24日凌晨,我國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