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超導材料已被中國小年青研製出來

2021-03-01 勝哥課程

 

重大喜訊傳來,困擾全世界一百零七年的難題——常溫超導問世了。

而解決這一難題的人,是一位來自中國的小青年,他因此榮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自然》,成為2018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

如今,數百位世界頂級科學家,正試圖拓展他的科研成果。一旦應用,將為世界能源行業,節省無法想像的巨額開支。這個中國人的科研成果震驚全世界,更震撼的是,他還是登上《Nature》最年輕的中國人!只有23歲!他,叫做曹原。

1996年,他出生於四川成都,自幼就特別喜歡搗鼓電子產品,經常跑去深圳的電子市場,然後買上一大堆電子原件回家,拆了裝,裝了拆的去研究電子線路。

他特別熱衷的就是科技類課外書,一本《科學探索者》,他能反反覆覆研讀好幾遍。

2007年9月,他順利考上以「超常教育」聞名的深圳耀華實驗學校。

2009年9月,才13歲的他就考上了高中!高中學業繁忙,他仍舊鼓搗個不停,放學回家都10點了,他還要再花1個多小時的時間,搗鼓各種化學試劑,這些實驗都很折騰人,又有一定的風險,但家人和學校的開明支持,讓他盡情翱翔在科學的天空。

別人都是中學三年,高中三年,而他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把初中、高中的課都讀完了!

2010年,14歲的他參加高考,考出了理科669的高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並送他進了馳名中外、培養未來科研領域領軍人物的「嚴濟慈物理英才班」!

讀博四年,他一直潛心研究石墨烯的超導電性,可這項研究,在國際上還沒有先例,由此可見,面對的困難無法想像。但實驗遇到阻礙時,他總能想起中學時的一件小事,當時實驗課上,物理老師黃佳堂告訴他,如果誰能在常溫狀態下,發現一種超導材料,就可能引領世界成為科學大師。

年少的他對此充滿了好奇,不斷追問,但老師卻不知怎麼回答才好,便摸著他的頭說:「這是你們這一代人需要研究的問題,研究出來了,就能改變世界。」

正因老師的這句話,成了他奮鬥的目標。

我們都知道,電能從發電站到用電器的傳送過程中,因為導線有電阻,會產生電流的熱效應,根據Q=I2Rt及電阻與長度成正比,遠距離輸送的能量損耗非常巨大的。根據我們初中所學的知識,電能白白地轉換成了電線的熱能損耗掉。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發現,當汞被冷卻至接近0K(-273℃)時,電子可以通行無「阻」,即零電阻狀態,後被稱為「超導電性」,這也是人類第一次發現超導體的存在,昂內斯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但因為要使溫度降為-273℃時才能顯現超導狀態,不僅材料成本高,冷卻成本更是高得驚人!而且這麼低的溫度很不實用,感覺就如神話中的事物一般。

之後,全世界的科學家們,就開始了各種試驗尋找「低成本超導材料」,但始終沒有成功。

而曹原發現了石墨烯中的非規超導電性後就提出了猜想:「當疊在一起的兩層石墨烯,彼此之間發生輕微偏移的時候,材料會發生劇變,會不會實現常溫超導的性能呢?

可當他說出自己想法的時候,卻遭到諸多物理學家質疑,他們認為,這不過是一個20歲中國小孩子的幻想罷了。由此這些大師們錯過了成為常溫超導體的發現者。

曹原沒有被權威質疑的聲音擊退,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判斷,追逐自己的夢想!不斷的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不斷實驗,不斷失敗,失敗了就換個角度,換個偏移數據,並且不斷想方設法克服樣品無法承受高熱的難題,在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後,終於在一次實驗中,奇蹟發生了!當他將兩層石墨烯,旋轉到1.1°這個「神奇角度」再疊加時,它們可以零阻力傳導電子了,從而製成了常溫超導體!

他雖然欣喜若狂,但他仍謹慎求證,又經歷了半年多的反反覆覆實驗後,震驚世界的石墨烯常溫傳導材料終於誕生了!

這就是大膽猜想,謹慎求證所帶來的碩果!

2018年3月5日,他將論文整理後,投給了世界頂級科刊《自然》。

不可思議的是讓全世界學者都望塵莫及的《Nature》,竟然一天之內連續刊登了兩篇關於他寫的石墨烯超導論文!

此時距離發現超低溫超導體,已過去足足107年了,世界終於迎來了這個領域的重大突破!

這一喜訊讓《Nature》興奮的等不及排版,就先行在網站上刊出,並配以第三篇文章做評述,就在曹原發表論文之後,短短9個月,石墨烯的初步商業化已經開啟。以手機為例,安裝石墨烯電池後手機的充電時間,將縮短到16分鐘。

可以說,他的發現,將帶動電子消費品飛速發展。

並且在遠距離輸送方面可以避免能源的大量損耗,所以在未來能源行業上,每年能為全球省下數千億的費用!

「勝哥」感覺到電動汽車的春天就要來了!

與此同時,無數大學和科研機構,紛紛向他伸出橄欖枝,甚至願意聘請年僅22歲的他為教授。

同胞們,我國正處於各大企業受美國打壓的時候,這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要強國必須得依靠科技。

朋友們!科技強則中國強!讓我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積極探究科學問題,為強國貢獻一份力量!

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花朵,未來屬於你們!未來更是科技工作者的天下!

  「勝哥」,一個充滿激情、想法多多、創意滿滿、滿身正能量、理智愛國的教師。如果喜歡就敬請關注公眾號,加我微信15268649357,並且盡情地暢聊吧!

關注公眾號學習更多課程

                          

你可知道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如何讓學生走得遠飛得高

孩子,有一種回報二十倍的事業你做不做?

車輪為何時而停止,時而正轉,時而倒轉呢?

2018年金華科學中考「爭議題」剖析

七上第四章第一節一個錯誤演示實驗的剖析

請講規則以避災禍

只需二招便能使「鍵盤俠」飛躍成「編輯王」

掌握五字秘訣來年中考必進步!

Word快速變身成PPT課件

做到八個字科學一定能學好!

樹與樹幹

養好習慣成學霸

孩子與家長必學防溺水知識

成功離不開堅持

勝哥課程」操作指南

感恩共贏、同赴遠方!

蘋果手機黯然離場的必然性

相關焦點

  • 闢謠:中國天才發現常溫超導?假的
    新聞內容大概是中國天才少年曹原發現了超導材料。原文關鍵文字如下:此後的107年,科學界無數科學家前赴後繼,一直希望研製出能夠在常溫條件下實現「超導體」性能的材料,卻都以失敗告終,直到中國科學家曹原的出現。中國,也必將成為真正的世界科技強國!評論裡一片厲害了我的國,少年強則中國強。
  • 物理學家首次實現了真正的常溫超導
    常溫超導領域重要的裡程碑:物理學家們首次在15℃實現了超導性。以前的記錄是-23℃。
  • 證據顯示,常溫超導是可以實現的
    問題在於,已知的超導材料僅在極低溫度下才能展露超導特性。常溫超導堪稱是當代應用科學家和工程師心目中的聖杯。但是,我們以前一直不清楚,它在理論上是否真的成立——直到現在,科學家在實驗中找到了明確的證據。在新研究裡,研究人員觀察到Cooper對出現在本不該出現的地方。Cooper對是指電子成對依偎在一起,距離足夠近以至於可以輕易地穿過材料(且不會產生熱量)。
  • 常溫超導體的劃時代意義
    高溫超導體一般是指超導的臨界溫度比液氮溫度(零下196度)要高的物體,相對的,超導臨界溫度從絕對0度到零下196度之間的物體,是低溫超導體。人們現在對低溫超導體的研究比較清楚了,但對高溫超導體的超導物理原理以及相關的凝聚態物理,仍然是物理學中不為人知的地帶。而「魔角」石墨烯的研究,可能打破這種現狀,成為常溫超導體的研究的裡程碑。
  • 隕石中竟藏著超導材料!室溫超導有希望了? ​​​​
    這一發現雖然不會顛覆科學家對太陽系的認識,但為尋找到常溫超導體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樂觀的話,甚至可能帶動如磁懸浮列車材料等某些技術的突破。目前,該發現已在洛杉磯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的3月會議上得以發布。對於該發現,正帶領團隊在陸地礦產資源中尋找天然超導體的馬裡蘭大學凝聚態物理學家 Johnpierre Paglione 表示:「聽上去他們好像找到了一些東西並將其分離出來,這太棒了。」
  • 超高壓下首次實現室溫超導——中國團隊理論預言富氫材料
    直到2008年,日本研究者率先發現了以鐵元素為主要成分的超導材料,並很快探索到了55K的轉變溫度,此時人們才意識到高溫超導現象竟然在性質迥異的不同材料中如此廣泛的存在。常溫下表現為絕緣體和普通導體的材料,都有可能在低溫下超導。
  • 突破極限,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超導研究團隊除了收看國慶70周年慶典外,每天依然到實驗室裡工作。「下一個可以用來劃分時代的材料,可能就是室溫超導體。」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吳濤眼裡,他們所從事的超導研究充滿魅力。
  • 2017中國超導應用創新企業排行榜
    7月,中國成功研製ITER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8月中國成功研發基於國產YBCO超導帶材的高溫超導發電機。超導技術的不斷推進大大促進了超導行業的發展。 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光電線纜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為了更好更快地發展面向輸電系統應用的超導限流技術,中天科技與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聯合建立「電力超導技術聯合研究開發中心」。近日,中天科技再接再厲,完成了我國第一根±525kV交聯聚乙烯絕緣柔性直流電纜系統的研製,標誌著中國超高壓直流電纜技術與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處於同一先進水平。
  • 科研人員研製出 24T 全超導磁體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王秋良研究組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將YBCO內插磁體在15T超導背場下的中心磁場提高到了24 @4.2K,使得中國成為繼美國
  • 2018中國超導應用創新企業排行榜
    經過科學家不斷探索,目前已發現的超導家族成員主要包括:金屬和合金超導體、銅氧化物超導體、重費米子超導體、有機超導體、鐵基超導材料。而超導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兩種屬性則孕育出眾多豐富前景。超導電纜:零損耗輸電新方案超導電線的技術解決方案正在創造新記錄,目前來看超導電纜有以下幾個主要優點。
  • 室溫超導問世,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利用約瑟夫森效應可以製作超導量子幹涉儀,用於測量非常微小的磁信號。既然處於超導態的材料有這麼多用途,為何沒有廣泛應用於生活中呢?因為只有在特定溫度之下,材料才會進入超導狀態。這個臨界溫度非常低,往往為幾十開爾文(大約零下二百多度!),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難達到,阻止了超導材料的大規模應用。所以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室溫超導能讓那麼多人心中振奮了吧!
  • 常溫超導體材料問世
    這項發現的合著者、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阿什肯·薩拉馬特(Ashkan Salamat)說:「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半導體社會,有了這種技術,我們就將進入一個超導社會,你將不再需要電池之類的東西,」。金剛石壓腔所產生的超導材料的量是用「皮升」(picoliter,縮寫為pL)來測量的,1皮升為1升的萬億分之一,大約是印表機單個噴墨墨滴的大小。
  • 超導有什麼用?鐵基超導又是什麼?
    超導體發現年代及其臨界溫度,已更新到2020年10月。2020年10月14日,一篇關於超高壓下觀察到室溫超導的論文登上了Nature封面,引發轟動。論文顯示,一種氫化物材料在267萬個大氣壓的壓強下室溫超導現象,實現溫度在15攝氏度左右。什麼是超導?超導的研究經歷了哪些過程?為何常溫超導受到如此關注?
  • 超導技術在未來電網中的應用
    液化天然氣的沸點為 110 K,液氫的沸點為 21 K,目前已有的高溫超導材料BSCCO的臨界溫度達到了 110 K,而TlBaCuO(Tc~125 K)和HgBaCuO(Tc~150 K)的臨界溫度已超過了液化天然氣的沸點溫度。因此,從已有超導體的臨界溫度來看,目前已具備研製超導能源管道的基本條件。
  • 低溫電流凝聚效應對超導現象的解釋
    關鍵詞:洛侖茲力;電流螺旋糾纏效應;熱斥力;電流低溫凝聚;一、電流螺旋糾纏效應現代超導領域的尷尬局面,那就是搞不懂它,並且還不能大規模的應用它。儘管現在已發現和研製出了幾千種高溫超導材料,但由於缺乏理論上的指導,這些材料不是臨界溫度低、便是可塑性不強,所以要找到超導電阻為什麼是零的機制就顯得特別重要!
  • 中國「人造太陽」創新紀錄!這個「太陽」是怎麼造出來的
    1994年,我國第一個圓截面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合肥超環」(HT-7)研製成功,使我國成為繼俄、法、日之後第四個擁有超導託卡馬克裝置的國家,也是我國建成並投入運行的首個超導託卡馬克裝置。1997年11月17日,中國科學院在合肥召開HT-7超導託卡馬克裝置鑑定會,鑑定委員會對建設HT-7裝置的決策和工程設計研製及兩年多的運行實驗情況給予高度評價。HT-7超導託卡馬克裝置與我國年輕的聚變人一起走過了17個春秋,這期間完成了第10萬次放電。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圖3.石墨烯石墨烯,是僅僅由一層碳原子組成的二維材料,最早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從層狀結構的石墨中用膠帶剝離出來,兩人也因在單層和雙層石墨烯體系中分別發現了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及常溫條件下的量子霍爾效應獲得
  • 石墨烯:用膠帶「撕」出來的新材料之王【科普小知識】
    而安德烈·蓋姆在2004年將石墨烯從石墨裡分離出來的時候,竟然採用了一種「又土又笨」的辦法——手撕膠帶。這個故事很有意思。蓋姆教授在研究石墨烯時,首先想到的辦法是「手磨」。他把一臺機器給到手下的研究生,希望學生用「手磨」石墨的辦法研製出石墨烯。可幾個月後,這塊石墨的厚度依舊沒能達到蓋姆教授的預期。
  • 【重磅報告】2020年超導材料行業研究報告
    全球僅有少數幾家企業掌握低溫超導線生產技術,主要分布在英國、德國、日本和中國。
  • 超導「小時代」之二十九:高溫超導新通路
    根據多年來高溫超導研究的經驗,中國科學家通過初步的物性表徵數據,很快就判定這類材料並不像以前偶爾冒出的新超導材料那麼簡單。它具有層狀材料結構,很高的上臨界場,較低的電子型載流子濃度。一句話,它很像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這類鐵砷化物新超導體(圖 2),後來被人們稱之為「鐵基超導體」,就是高溫超導新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