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行星衝地球而來怎麼辦?人類目前能做的很有限

2021-02-08 博科園

人類還沒有為小行星撞擊做好準備,一旦有小行星衝地球而來,我們就只能束手待斃。

  NASA正在策劃一次頗具野心的新任務:向一顆小行星派去一架無人航天飛船,為太空人打造一座太空基地。NASA還計劃對小行星展開相關研究,測試各種能使小行星偏離航線的技術。有朝一日,這或許能挽救地球的命運。

  在1998年電影《世界末日》(Armageddon)中,人類發現一顆直徑接近德克薩斯州的小行星正在飛向地球。專家認為,如果不開展小行星偏航任務,這一情節遲早會變成現實。

  在NASA蘭利研究中心的太空飛行器結構實驗室,NASA小行星重定向任務的機器通訊與控制原型系統正在接受測試。

  在NASA蘭利研究中心的太空飛行器結構實驗室,NASA小行星重定向任務的機器通訊與控制原型系統正在接受測試。

  雖然小行星撞上地球的可能性極低,但假以時日,這樣的災難還是有可能發生的。而專家警告稱,人類還沒有為小行星撞擊做好準備,一旦有小行星衝地球而來,我們就只能束手待斃。

  NASA高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約瑟夫·努斯博士近日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年會上表示,我們應當寄希望於自動截擊火箭,並提前準備好、以備不時之需。努斯指出:「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目前能做的十分有限。」

  雖然危險的小行星和彗星不太可能擊中地球,但努斯博士警告稱,這一威脅始終存在:「每隔五千萬至六千萬年,便會發生一次類似恐龍滅絕那樣的災難性事件。我們也許碰巧被夾在兩次事件當中,但這種事情是會隨機發生的。」

  此前,彗星曾多次與地球擦肩而過。1996年,一顆彗星險些撞上了地球,不過最後轉頭飛向了火星。2014年,另一顆彗星「幾乎貼著火星飛了過去」。此外,等我們發現彗星時,往往已經來不及發射自動截擊火箭了。努斯博士指出:「安排並發射一枚可靠的宇宙飛船往往要歷時五年之久。而我們在發現彗星之後,只有22個月的準備時間。」

  努斯博士建議NASA打造一枚自動截擊火箭和一艘用於觀測的宇宙飛船,這樣可以將五年的準備時間縮短一半。而如果我們能研製出只需一年便可發射的火箭,還能「降低小行星從太陽等不易觀察的地方偷襲地球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其他專家也提出過警告稱,地球還沒有做好應對小行星撞擊的準備。今年九月,美國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主任約翰·霍爾頓(John Holdren)警告稱,小行星撞擊「或將使地球受到嚴重破壞」。這位專家提到了近現代兩次震驚世界的災難性事件:2013年的車爾亞賓斯克隕石撞擊事件,以及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事件。

  雖然科學家已經在尋找有潛在威脅的近地天體上做了很大努力,但霍爾頓認為,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們完成。「我們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不過我們已經走上了正軌,取得了不少進步。」霍爾頓說道。他表示,像車爾亞賓斯克隕石撞擊和通古斯大爆炸這樣的事件極為罕見,前者百年難遇,後者更是千載難逢。

  然而,「若想讓人類文明的能耐與現有技術相匹配,即使是最罕見的事件,我們也要做好準備,因為它們可能會對地球造成嚴重破壞。」雖然這樣的事件難得一遇,但一旦發生,便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地球必須嚴陣以待。霍爾頓警告道:「到走投無路時,我們也許只能讓即將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偏離原有軌道。6500萬年前,恐龍正是遭此劫難。而我們必須比恐龍聰明才行。」

  霍爾頓指出,NASA的小行星重定向任務可以指導我們應對這些威脅。此次任務名叫「小行星重定向任務」(簡稱ARM任務,Asteroid Redirect Mission),計劃於2021年12月發射升空。整項任務預計將花費14億美元(約合94.5億人民幣),其中還不包括發射費用。在審核了該項目規劃之後,NASA批准小行星重定向任務進入設計與研發階段。

  小行星重定向任務共包含兩部分,既包含無人航天任務、又包含載人航天任務。該任務將對NASA執行火星任務所需的關鍵性能展開測試。其中載人航天任務預計將於2026年發射升空,目前還處於任務早期概念階段。「對於小行星重定向任務來說,這具有裡程碑式的重大意義,令人十分激動。」NASA副行政官羅伯特·萊特福特。「小行星重定向任務還將對處於研發之中的多項新技術展開測試。」

  在該任務中,太空飛行器將採用世界上最先進、最高效的太陽能電力推進系統,飛向近地小行星。近地小行星指的是當小行星位於近日點時、距太陽距離小於1.21億英裡(約合1.95億公裡)的小行星。雖然NASA要到2020年才能正式決定以哪顆小行星為目標,但在研發過程中,NASA將小行星2008 EV5作為參照對象,今後可能還會有所變動。

  在前往月球軌道之前,ARM太空飛行器會採用一種名叫「引力牽引器」的小行星偏移技術。太空飛行器本身的重量加上巨石的重量,會對小行星產生微弱的引力,從而改變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從小行星上抓取了一塊巨石之後,在月球引力的幫助下,無人航天飛船會慢慢地將巨石引到月球軌道上。在2020年之後,它將成為NASA的一處實驗基地。太空人將會在該基地收集、提取各類樣本,並開展其它人類-機器人協同任務,為NASA的火星任務做好準備。(文/葉子)

喜歡這類內容?也願意再閱讀其內容…?那麼敬請關注【百家號:博科園】今後我們會努力為你呈現更多科學知識。博科園-內容範圍:宇宙傳奇、生命之美、人類文明、科技之光! 

相關焦點

  • 人類差點被滅絕了??「2019 OK」小行星險些撞擊地球......
    就在上周(7月25日),一顆名為「2019 OK」的小行星悄悄與地球「擦肩而過」,令全世界天文學家們捏了一把汗,這小行星來得太「任性」太隱秘,科學家們直到前一天才發現。天體撞擊地球想像圖  網友們緊拍心口:「好險好險,『2019 OK』差點就把地球KO在2019了!」  一顆不請自來的「天外客」能造成什麼影響?
  • 科家學稱:一顆名叫「阿波菲斯」的小行星會在2029年和地球相撞?
    將其冠以惡魔的名字,正是因為這顆小行星將對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性威脅。許多更小的太空物體都在衝入地球大氣層時融化了,所以沒能和地球發生碰撞。然而,直徑超過1公裡的小行星將每隔數十萬年和地球相撞一次,直徑大於6公裡的小行星將每隔數億年和地球相撞一次,這樣的撞擊將會引發滅絕性災難。這次我們面對的就是一個遲到的大傢伙。
  • 如果宇宙中神級文明來到地球,在這種文明面前,人類能做什麼?
    如果他們需要那樣做,那麼,或者在冥冥之中、或者在一夜之間,或在我們的惡意還沒有迸發之前,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把我們抹殺掉...    他們當然也不會為奴役我們而來。如果你連奴役螞蟻都不感興趣的話,又怎能去想像出,比我們高出無限層級,擁有無限智慧的神,會對此感興趣呢?  他們更不會為掠奪我們地球的資源而來。如果你不希望掠奪螞蟻的資源,他們就更不會。宇宙中有無數的星系,有無限的資源,如果他們需要的話,當然可以無限去開發...
  • 地球待不住了?天文學家:地球資源有限,人類應該移民其他星球
    而目前人類尚沒有足夠能力改善惡化的局面,所以未來的幾百年內地球可能會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雖然地球有自己的修復能力,但往往都是以數千萬年甚至數億年為修復周期的,遠遠趕不上人類破壞地球的速度。基於以上情況,科學界認為人類文明的當務之急,是在太陽系內尋找一顆適合移民的星球,因為目前發現的超級地球和第二地球,都位於幾十光年甚至幾百光年外,雖然看起來很適合人類拎包入住,但以目前的宇宙航行技術來看,想要到達這些太陽系外的世界居住
  • 【熱點事件】上周,人類差點被毀滅!"2019 OK"小行星險些撞地球,附視頻!
    好好享受生活的煩惱吧你不知道我們有多幸運↓↓就在上周四(7月25日),一顆名為「2019 OK」的小行星悄悄與地球「擦肩而過」,令全世界天文學家們捏了一把汗。這顆小行星來得太隱秘,科學家們直到前一天才發現。
  • 18年後,如果阿波菲斯小行星撞上地球,會給我們造成多大的災難?
    如果人類有消失的那一天,會是什麼原因呢?科學家們做出了很多的推測。科學家們認為,有幾種情況會導致人類從地球上消失。首先是氣候的變化。如果地球氣溫急劇下降,又回到了冰川時代,那以人類自身的抵抗能力,根本無法在大自然中生存。其實是人工智慧。也就是說,如果機器人發達到了不能人類不能控制的時候,它們就會「造反」,而人類以血肉之軀,想要和鋼鐵形成的機器人相鬥,無異於以卵擊石。
  • 一顆叫OK的小行星差點讓地球不OK,如果真撞上,事情就大了...
    這顆小行星直徑約57米至130米,當天以25公裡/秒的速度直直朝地球衝過來,如果真撞上了,那後果簡直無法想像…如果是像「2019 OK」這樣直徑約57米至130米的小行星撞到地球,後果……不敢想…過幾天,又有一顆比紐約帝國大廈還大的小行星「2006 QQ23」要從地球邊穿過,還好這顆也不會對地球構成啥威脅…
  • 走進恆星與行星,體積微小的小行星
    其中一些小行星的運行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曾有某些小行星與地球發生過碰撞。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後的物質殘餘。有一種推測認為,它們可能是一顆神秘行星的殘骸,這顆行星在遠古時代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宇宙碰撞而被摧毀:但從這些小行星的特徵來看,它們並不像是曾經集結在一起。如果將所有的小行星加在一起組成一個單一的天體,那它的直徑只有不到1500千米——比月球的半徑還小。
  • 多謝小行星不殺之恩!「2019 OK」差點把地球KO在2019
    小行星2019 OK的模擬外觀圖  這尺寸的小行星,算是大個子還是小不點兒?如果這個傢伙真與地球「親密接觸」,傷害值有多大?  首先需要弄明白,在天文學上,將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即大約1.4960億公裡定義為一個天文單位。    如果一顆小行星直徑大於140米,距離地球最近時不到0.05個天文單位(約750萬公裡),就屬於「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
  • 多謝小行星不殺之恩「2019 OK」差點把地球KO在2019!
    天體撞擊地球想像圖網友們緊拍心口:「好險好險,『2019 OK』差點就把地球KO在2019了!」一顆不請自來的「天外客」能造成什麼影響?天文學家正在輪班給咱們「放哨」,監視那些潛在「肇事小行星」呢。首先需要弄明白,在天文學上,將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即大約1.4960億公裡定義為一個天文單位。如果一顆小行星直徑大於140米,距離地球最近時不到0.05個天文單位(約750萬公裡),就屬於「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
  • 末日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性或超100%,人類可能防不勝防
    末日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性或超100%,人類可能防不勝防地球是我們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如果說有一天地球不能繼續存在於宇宙中的話,倘若這時人類還沒有找到新的家園,人類很可能就會消失滅亡,在地球上哪怕看似人類文明發展的時間已經相當漫長了。人類目前達到的文明等級也很高度了。
  • 27前年,如果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撞在地球上,人類會滅絕嗎?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在地球上生存著很多生物,有海洋生物,有陸地生物還有微生物等等,人類就是由陸地生物進化而來的,在眾多生物中,人類是最有智慧的生物
  • 小行星呼嘯而來,我們如何死裡逃生?
    直徑8.3米的這臺望遠鏡,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鏡面之一,與目前最先進的Pan-STARRS相比,它能發現個頭更小的小行星。作為獨樹一幟的大型巡天望遠鏡,LSST將掃描天空,識別出最暗弱的天體,不論它是在太陽系內,還是在遙遠的宇宙邊緣。「與現有的巡天項目相比,LSST能把未知小行星意外撞擊地球的風險降低到目前水平的1/10到1/100,」LSST主管託尼·泰森(Tony Tyson)預期。
  • 多謝小行星不殺之恩!"2019 OK"差點把地球KO在2019
    就在上周(7月25日),一顆名為「2019 OK」的小行星悄悄與地球「擦肩而過」,令全世界天文學家們捏了一把汗,這小行星來得太「任性」太隱秘,科學家們直到前一天才發現。天體撞擊地球想像圖  網友們緊拍心口:「好險好險,『2019 OK』差點就把地球KO在2019了!」  一顆不請自來的「天外客」能造成什麼影響?
  • 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恐龍能否生存到今天?人類能否與之共存?
    6500萬年前,恐龍已經走在了滅絕的道路上,小行星撞擊,只是恐龍棺材板上的最後一顆釘子。正好相反的結果是如果當時那顆小行星罷工了,人類也不會出現了。雖然小冰期帶來的溫度降幅不大,但是也會影響到,植物的生長,如果小冰期持續時間較長,就會動搖恐龍的根本。大型恐龍的繁榮,離不開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所以當食物鏈底層的生產者出現偏差,就如同動搖了大樓根基。體型較大的恐龍會最先滅絕,因為它們每天的能量消耗最大,所需能量基數也大。小型恐龍會由於對能量需求沒有那麼苛刻,所以能在一輪輪小冰期中倖存下來。然而,第四紀的大冰期離此時也不遠了。
  • 2019年小行星或將撞地球?威力巨大可毀一洲(圖)?
    目前,天文學家正密切監察小行星的活動軌跡,看地球能否避過一劫,不過,科學家也指出,由於目前的計算尚屬初步,今後多次觀察後可能顯示它並非與地球處於同一軌道。  威力如核彈可毀一大洲   科學家相信,未來數月的監察將可協助他們更準確計算該小行星的軌跡,非常關鍵。  然而,英國國會議員奧皮克則屬危機論者,他說:「即使這顆小行星擊不中地球,但我們知道,一個巨大物體早晚會朝我們撞來。」   上月,一個像足球場大的小行星從距離地球七萬五千哩處掠過。科學家說,如果該小行星撞落人煙稠密地區,散發的能量相當於一枚巨型核彈,會造成巨大破壞及重大傷亡。
  • 因為這個叫「OK」的小行星,地球差點「K.O」了...
    這顆小行星直徑約57米至130米,當天以25公裡/秒的速度直直朝地球衝過來,如果真撞上了,那後果簡直無法想像…也有網友說:「就算提前發現了又能怎樣?我寧願不知道自己很快要被一顆巨石砸死… 這又不是戴頂安全帽或者藏在衣櫃裡就能安全的…」
  • 【科學小知識】探秘小行星——從隼鳥號看地球
    此次隼鳥2號在靠近小行星「龍宮」後,預計可能在10月前後著陸,嘗試採集巖石樣本,以彌補「前輩」的遺憾。隼鳥號在宇宙中旅行了七年,穿越了近六十億公裡的路程。這是人類第一次對地球有威脅性的小行星,進行物質搜集的研究,也是第一個把小行星物質帶回地球的任務。隼鳥號是吉尼斯紀錄認定的「世界上首架從小行星上帶回物質的探測器」。
  • 地球資源面臨枯竭:近地小行星彰顯價值
    隨著地球資源枯竭,各個國家將啟動對地球周邊的小行星的探索及樣本採集,從月球開始,但這一切的基礎就是空間站,因此將來絕對性的以中國為首的宇宙探測任務將在不久的將來開始啟動,從近地小行星尋求新的資源... 人類已經登上了月球並探索了多顆近地小行星       化石燃料的經營者們在尋找新的儲備源,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
  • 地球「終點日」或已提前到來!人類還能在地球上能存在多久?
    如果一切順利,人類能在地球上看到宇宙的末日嗎? 地球生命遭遇過的危機中,到底有多少能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如果一切順利,沒有能源危機,沒有大氣汙染,也沒有全球變暖,人類能活到宇宙末日?其實想多了,因為人類能活多久不是地球決定的,而是1.5億千米外的太陽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