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電視市場中,液晶電視已經取代CRT電視成為主流產品。液晶電視的面板生產是電視行業的最重要環節之一,是整個產業的基礎,也是資本和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LCD技術應需求變化而演進,已經經歷數代產品。根據液晶驅動方式分類,可將目前LCD產品分為扭曲向列(TN)、超扭曲向列 (STN)及 薄 膜 晶 體 管 (TFT,Thin Film Transistor)三大類。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主動矩陣式LCD,基於該技術路線下,國內的液晶面板製造商京東方(000725)、惠科(HKC)、中電熊貓等企業相繼建設了不同世代線的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接下來,淺析TFT-LCD顯示面板行業所面臨的問題。
產業鏈上遊缺乏話語權
縱觀顯示面板產業鏈上下遊發展現狀,產業鏈上遊的大部分資源被日韓和臺灣地區少數企業控制。例如:偏光片是將聚乙烯醇(PVA)膜和三醋酸纖維素(TAC)膜經拉伸、複合、塗布等工藝製成的一種高分子材料,是液晶顯示面板的關鍵原材料之一。國內小尺寸偏光片的先行者三利譜光電(002876)只佔了全球市場的5%,與此同時韓國LG化學,日本日東電工和住友化學佔據60%—70%全球偏光片市場份額。值得注意的是,生產偏光片的核心原材料PVA、TAC膜的核心技術均被日美企業嚴格控制,大陸企業雖然有能力生產PVA、TAC膜。但是其通透性和厚度一定程度上落後於日資企業,原材料質量的短板是導致顯示面板顯示質量低的原因之一。產業鏈中遊,大陸TFT-LCD製造廠商可謂實力強勁,湧現出世界顯示面板行業製造龍頭京東方(000725)。隨著近年來多條高世代TFT-LCD線相繼投產,根據DisplaySearch的數據,在對2018年全球面板顯示產業產能份額的比較中發現,日本、韓國、臺灣地區的產能呈現逐步下降狀態,中國大陸的產能從2009年3.2%增長到2016年27.5%,佔比超過全球的四分之一,同時在2016年超過臺灣地區,成為僅次於韓國的,世界第二大面板顯示產業集中地區。在產業鏈下遊是電視、手機等產品製造商,中國在該領域優勢比較明顯。
數據來源:京東方
數據來源:Display Search & BOE MRI
圖片來源:長虹
產業鏈中遊生產LCD面板所需要的六大原材料為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偏光片、液晶材料、驅動IC和背光模組。這些原材料除彩色濾光片外其他原材料都存在依賴進口,自給率低的情況。文中之前所介紹的偏光片佔整個原材料成本11%。另外,玻璃基板作為TFT-LCD生產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對化學組成、性能以及生產工藝都用有較高要求,長期以來被美國康寧和日本電氣硝子等少數企業所壟斷。從第一代玻璃基板(300mm*400mm)發展到如今第十世代線(2850mm*3050mm)只用了20年的時間。我國是在2007年開始布局玻璃基板生產研發,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該成本會有所下降。
上遊各原材料行業的國內外代表性企業
圖片來源:京東方債券募集說明書
上遊各原材料行業的國內外代表性企業
圖片來源:三利譜招股說明書說明書
生產偏光片的核心原材料PVA膜、TAC膜需要進口,導致國內廠商生產能力受制於原材料供應周期及貨幣匯率波動。該問題的潛在源頭在於國內廠商產品定價策略為:「跟隨市場,成本加成」。通常公司在給客戶報訂單價格時會參考原材料的即時美元或日元價格,根據自身情況加成其他費用成本,最後換算成人民幣。而公司的項目周期動輒數月,報價之後調價相對困難,因此如在項目期間出現人民幣的單向大幅貶值,將會造成公司毛利率的下滑,同時影響產能。
數據來源:產業信息網
圖片來源:三利譜招股說明書,天風證券研究所
從上圖給出的偏光片主要生產廠家產能佔比中發現;內資公司,如三利譜、盛波光電在產能佔比中份額較小,根據IHS數據,2016年三利譜偏光片產能佔全球6%。與此同時,LG化學、住友化學、日東電工分別佔全球市場的28%、21%、21%。偏光片產能佔比小的最終結果也證明了核心原材料需進口、卡脖子技術及外幣匯率波動等因素的存在。綜上所述,在顯示面板產業鏈上遊領域,企業在短期內還是面臨行業內話語權不足的困境。
顯示面板供需不平衡
隨著TFT-LCD面板取代CRT成為顯示面板的主流,大屏化,纖薄化成為消費類電子終端產品(電視、筆記本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的主流趨勢。在電視和智慧型手機端,更是開始追求「窄邊框」的全面屏來提升屏幕面積。當前,TFT-LCD 的需求主要來自電視、監視器、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四大消費類電子產品,其中電視和監視器主要對應大尺寸面板,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對應中小尺寸面板。
數據來源:群智諮詢、IHS、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
TFT-LCD面板的供求關係依舊維持供過於求。下表是截止於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投產及在建的LCD面板世代線情況。從目前根據已投產的數據統計,中國大陸LCD面板市場供應規模約為12288.1萬平方米/年。同時,國內處於建設期的LCD產能還有 5035.4 萬平方米/年。
從需求端來看,目前全球的LCD出貨可以分為四大類產品,分別是 TV、手機屏、IT產品、車載工控等其他產品。以17年的數據為例,TV面板的出貨量為 2.3億片,手機屏(LCD)出貨量16億片,顯示器出貨量1.24億臺,NB(筆記本電腦)出貨量1.647億臺,Pad出貨量1.52億臺、車載面板1.5億片,總的出貨面積約為1.911億平米。暫不考慮工控醫療等非主流出貨類型。以下數據根據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給出的測算,預計19/20年的LCD總需求面積增速分別為4.24%/5.08%。
預計19年~20年全球的LCD需求面積如下表:
單位:億平方米/年
數據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
根據,前圖給出的中國大陸面板顯示產業產能約佔全球的27.5%,結合目前已投產的產能粗略計算;18年全球供給產能約(中國大陸LCD面板市場供應規模約為12288.1萬平米/年)/27.5%=4.4億平米/年。大於目前預測的19年全球LCD 2.165億平米的需求面積。
面對顯示面板供大於求的情況,我們認為前期需要消費電子類產品大屏化趨勢進一步消化多餘的供應面積。未來顯示面板行業去產能是該行業是否景氣的因素之一。技術的升級與產品的迭代是顯示面板行業去產能的有效方法,由於面板行業高世代線的不斷升級,以及技術進步,會顯著降低面板的生產成本並提高產品附加值。雖然老產線可以通過添加設備的方式改造升級,但從效率和產品力上而言,新產線的優勢更大。隨著勞動力成本優勢及資金、政策優勢的加持下,未來中國在顯示面板的產業鏈中遊領域會從成長期進入成熟期,也會帶動上遊企業的發展。
原文發布時間:2019.04.17
原文來源:國安龍巢
免責聲明: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