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 (之十二)】

2021-02-20 皮皮蝦

請關注公眾號, 點擊上邊藍字——皮皮蝦。

原標題:《巡禮斯坦福,探尋矽谷精神》

皮皮蝦根據眾多資料及個人經歷體驗撰寫

[說明]本文經過編輯後的刪節版在2018年7月的「少年時」《矽谷帶動世界》一書中發表,原標題為《巡禮斯坦福,探尋矽谷精神》。該精簡版又在其公眾號"小多少年時"上發表。精簡原因蓋版面篇幅所限。現本蝦在原文基礎上增修了內容,在自己的公眾號上全文以連載的方式分十二期發表。本期文末列有參考資料。

第十二拍

巡禮牛校徒羨魚盛

探尋矽谷苦思漁道

結束總結

昨天在牛津讀書的女兒簡訊給我,說剛聽了亨尼斯的報告,讚不絕口。她知道這人是斯坦福前校長,不知道他還是Alphabet的董事會主席。問我他應該得過圖靈獎吧?我說他和伯克利的David Patterson去年共同分享了該獎。哥哥應該很了解他,因為這兩人合寫的教科書非常著名,被稱作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聖經。

我於是馬上打開前期的系列文章,找出亨尼斯的照片還有他合寫的那兩本教科書的封面一併發給了女兒。她很眼尖,居然問為什麼每張照片上都打了我的微信名水印。她不知道那是公眾號文章上自動打碼的。

女兒嘆道:這人一定非常聰明。極少有人又是計算機專家,又是教育家,還專長企業和社交等領域 (It is rare to have someone so good at CS but also education, business, social skills, etc)。

對呀!這樣的人只有出現在矽谷,也只有斯坦福才配得上,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清楚辦學的方向。

關於辦學理念,亨尼斯的前任、斯坦福第九任校長卡斯珀 (Gerhard Casper) 曾有過一個發言,那是1998年在華盛頓的全美律師協會的演講上說的。那次他引用史丹福大學的座右銘說道:「自由之風無法在封閉的象牙塔中吹起,斯坦福不相信任何新舊正統」。這段話聽上去並不震耳欲聾,但細細琢磨,頗有深意。時隔十餘年之後人們才突然意識到,這TM是對整個常春藤理念的友好宣戰!

那麼斯坦福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呢?亨尼斯的繼任者、斯坦福第十一任校長特榭-勒溫 (Marc Tessier-Lavigne) 明確提出斯坦福就是要傳授給學生六種能力:創造性表達,批判性思維,定量推理,科學推理,道德和倫理推理,以及處理多種問題的能力。和亨尼斯提出的三類創新人才不謀而合。

許多人都認為斯坦福的教育是在培養創業者,其實這沒有看到問題的實質。Fusion Fund 創始合伙人張璐就認為斯坦福注重的是創新教育,而非創業教育。

斯坦福的學生是怎樣的一群人呢?畢業於斯坦福的雙料學士 (物理和數學) 石曄對此深有體會。石曄並非等閒之輩,她15歲就高中畢業了,不過她沒有馬上上大學,而是先體驗了三年經歷豐富的間隔年 (gap year) 後,於18歲進入斯坦福。在她眼裡,斯坦福學生的優勢並不在成績上, 他們的出色也不在於多麼聰明、多麼勤奮, 但是他們的腦洞真的很大,有極其複雜、豐富、多樣的稟賦, 他們最出色的地方是,對未知的事物擁有巨大的熱情,他們自由放縱、無休止地探索生命、宇宙、社會、歷史、文化、音樂,以及他們所好奇的一切;對已知的世界,他們有著巨大的不滿足,被這種不滿足所驅使,他們擁有著強烈的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衝動。在這種熱情和衝動下,他們不斷地開拓著未知、創造著奇蹟。

所以,斯坦福是矽谷的引擎。套用天朝用語,斯坦福為矽谷做了思想上、組織上、技術上的準備。再落俗套一次,學一下媒體、影視和網上的"神話傳說"應該是這樣的套路:兩三個綴學的史丹福大學生,在車庫裡隨便鼓搗出一種發明,馬上幾個風投資本家聞風而至,隨手砸出千萬美元投資。兩年後,這幾個年輕屌絲辦起的燒錢公司就上市了,華爾街欣喜若狂,不由分說、不管盈沒盈利,上市當天股價就炒上了n倍,幾位創始人一夜之間陡然成為億萬富翁,跟著他們喝湯的員工們也個個搖身一變身價百萬。於是,眼見他起豪宅、眼見他開香車(應該是特斯拉吧?),眼見他甩手給母校捐大樓,眼見這大樓一幢幢,叫張三廳、叫李四閣、叫王五臺、叫劉六麻子樓,從此他們全過上了幸福生活 (then 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神話天天講,人人心漣漪。本蝦從外地回到矽谷,剛和兒子隨便在一家餐館坐下來等餐,滿耳灌入的就是投資、創業、跳槽、innovation、入股諸如此類的詞語。這些詞在另外的地方半年都聽不到一次的,看來別處住的都是正常人,在矽谷住的全是些瘋子。

你還別說,上面那個神話曾幾何時好象每天都在矽谷上演著。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網際網路泡沫前,矽谷每天都會誕生60多個百萬富翁。人們飯桌上聚會時的話題全是某某大發了、某某創業了諸如此類的話題。有一位到南加發展的朋友比較了矽谷和南加的熱點話題,感嘆矽谷創業氣氛之濃。他說南加那邊的話題很生活化,全是誰家孩子進了名校、誰家買了大房子之類。

張首晟說,「如果說創業公司在全世界的成功概率是3%,那麼矽谷創業公司的成功率在10%左右,而史丹福大學的學生創業成功率往往在30%-40%"。他把這歸因於自由創新的氛圍。

張教授認為,從 1 到10都很容易,但從0到 1 就很難 (蝦註:這不正是無中生有嗎?當然難了!)。張教授的切身體會是:"在斯坦福的教授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但是如果你沒有從0到1的創新壓力,整天跟著別人後面,那是會被看不起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斯坦福不同於其它大學,導致這裡的師生有著超強的創新創業基因呢?經過以上深入的巡禮探尋,本蝦列出以下諸方面和大家分析討論 (劃重點嘍,筆記伺候):

1. 一流的課程和講座。通過與創業相關的實用課程或層次陣容超極豪華的講座,師生們有機會接觸到世界頂級投資人、工業界大咖和學術泰鬥,因此開闊了視野和思維。

2. 革命性的教育設計。斯坦福不滿足於現狀,根據社會需求和未來發展方向,勇於探索突破舊有的教育模式,為培育創新性人才提供體系上的保證。 校方甚至開設了跨學科的專業,近年來最受青睞的學生是具有藝術或人文素養的學生,他們可以申請CS+X 專業,比如計算機+藝術專業,計算機+比較文學等。

3. 豐富的關係和人脈。卓越的同伴使得創業者不孤單,創業的起步門檻低。創業者總能找到願冒風險的合作者和追隨者 (follower)。而創業群體的湧現 (從仙童的八叛客到Paypal黑幫) 都昭示了關係網的強大紐帶。佩奇有一次在斯坦福的創業論壇上講,創業的關鍵之一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在斯坦福找到一起創業的追隨者相對容易。

4.  對創業的寬容。斯坦福鼓勵利用職務發明創業,用技術專利權換取授權股票,創造雙贏局面,得到成功校友的慷慨回饋。這種寬容精神也成為工業界的風範,員工被允許利用職務發明研發自己的產品再創業。

5. 創業氛圍的營造。校園充滿濃鬱的鼓勵創新、崇尚創業的氛圍,學生心中都含著一團自己做一番事業的熱火。

學生餐廳裡都有白板,方便學生討論時推導演繹或隨時記下思想的火花

6. 極佳的工業-學術的共生關係。和工業界的緊密關係也使學生能通過實習、課題等方式介入到工業界最前沿的領域。

7. 對學生創業的有力實質扶持。校方積極幫助初創企業尋找金主、穿針引線。

8. 近水樓臺的風投和校方特設的創業基金。這使眾多創業想法在資金上得到極大支持。

9. 提攜扶持、薪火相傳。總有前人為後人栽樹乘涼,pay forward。永遠心存感恩 (appreciation),對他人的幫助滿心感激。

10.多元背景帶來不一樣的思路和角度,產生突破傳統的思想火花和靈感。比如女性和多種族的思維碰撞,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幹細胞研究樓

斯坦福的成功之謎揭示的正是矽谷的精神,它可能是諸種因素綜合使力形成的,而且肯定不只以上十個方面。對於矽谷來說,除了以上十個因素,至少還要加上兩個要素:

其一,正如前文所述,加州1877年的勞工法不完全採用競業禁止條款 (non-compete clause)。

其二,矽谷有著名大學作大腦,那就是史丹福大學,可能還要加上伯克利及從伯克利分出的醫學院即現在的UCSF (加大舊金山分校)。2019年沃爾夫農業獎 (Wolf Prize in Agriculture) 得主戴維·齊爾伯曼 (David Zilberman) 就說:「為什麼大家都覺得矽谷很厲害?不是因為資金或者加州陽光充足——當然這些是很重要——最重要的原因是矽谷有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多少年來,世界各國、甚至美國其它城市都想複製矽谷而不得。專家們研究來研究去,提出各種理論,矽谷始終是謎一樣的存在。

但說一千道一萬,可以肯定的是,走在斯坦福校園裡,目中所及,最美的不僅是樓臺和風景,更是風華絕代的學子和大師們。讓我們再多看一眼這裡的景、這裡的人,也沾一點這裡的仙風靈氣吧!

2018.4.7 初稿

2019.11.12 增修

下面給出為寫此系列文章所參考的海量資料。為防止您跳過不看,我要留住您青睞的目光,以示對這些作者所做貢獻的高度尊敬。為此本蝦祭出獨門絕招:在長長的參考文獻單子中不時插入有歷史意義的珍貴照片,讓您領略在短短幾十年間狹長的矽谷和巴掌大的斯坦福周圍所發生的那些激動人心、影響世界的那些事、那些地。這些圖片全都給出了具體地址,來矽谷高科技遊的驢友們,揣好了來打卡吧。

1931年, Fisher 研究實驗室(FisherResearch Laboratories) 就在這幢房子建立的。
1505 Byron St, Palo Alto

參考資料 (書、文章、演講、論文、連結、官網、影片):

Stanford official website: https://www.stanford.edu/

Stanford Facts 2019: Stanford Innovation & Inventions, https://facts.stanford.edu/research/innovation/

Stanford 125: Olmsted's master campus plan

Stanford website: Stanford Lands and Architecture

Stanford 2025, Open Loop University: http://www.stanford2025.com/open-loop-university


仙童 (Fairchild) 1959年的舊址,
RobertNoyce 和同伴在這裡共同發明了集成電路 (港臺叫積體電路)。
844 E Charleston Rd, Palo Alto


Math Circle (數學之圈): http://mathcircle.stanford.edu/

Science Circle (科學之圈): https://sciencecircle.spcs.stanford.edu/

Humanity Circle (人文之圈): https://spcs.stanford.edu/programs/stanford-humanities-circle

Stanford Splash: https://stanfordesp.org/

Proco (面向高中生的大學水平的編程活動): https://sumo.stanford.edu/proco/index.html

Stanford Institutes of Medicine Summer Research Program (SIMR): https://simr.stanford.edu/


洛克希德飛彈空間公司Palo Alto實驗室
(LMSC, The Palo Alto Research Laboratories of Lockheed Missiles & SpaceCompany)
3251 Hanover Street, Palo Alto


斯坦福商學院Startup Garage課程網址:http://startup.gsb.stanford.edu/

斯坦福設計學院LauchPad課程網址:
http://dschool.stanford.edu/classes/#launchpad-design-and-launch-your-product-or-service

Jason Lopez: Stanford University – 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OTL)

Piero Scaruffi: A History of Silicon Valley: The Largest Creation of Wealth in the History of the Planet《矽谷百年史》https://www.scaruffi.com/svhistory/svtour.html

Leslie Berlin: Troublemakers: 「Silicon Valley's Coming of Age」


1970年, 施樂公司Palo Alto 研究中心 (Xerox PARC)
3333 Coyote Hill Road, Palo Alto


Ibrahim Bharmal and Alina Utrata: An Optimist's Guide to Finding Meaning at Stanford

Tanza Loudenback and Skye Gould: Stanford VS. MIT: Which school is really the best? In Business Insider

Nicole Narea: Startup 101: More Universities Are Trying to Figure out How to Teach Entrepreneurship, in Forbes

Maria Holland: Chinese Proverbs in 「Adventuring Towards . . .」

Andreas Ramos: 「Startup」


谷歌(Google) 建立之地(1998年)
232 Santa Margarita, Menlo Park


David Parkard: 「HP Way」

Cort Van Rensselaer: My HP Memories

Albert Yu: 「Inside Intel」 (虞有澄:《我看英特爾》)

David A. Vise, Mark Malseed: 「The Google Story」

Bridget Jones's Diary – Which Is Better: The Movie or the Book?


幸運樓:谷歌的第一個辦公室的(1998年),後來是Confinity和Paypal的第二個辦公室 (2000年),也是羅技 (Logitech) 最早的辦公地
165 University Avenue, Palo Alto


David A. Jackson, Robert H. Symons, and Paul Berg. Biochemical Method for Inserting New Genetic Information into DNA of Simian Virus 40: Circular SV40 DNA Molecules Containing Lambda Phage Genes and the Galactose Operon of Escherichia coli,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72 Oct; 69(10): 2904–2909. (基因拼接, 正是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最早的一篇文章)

Movers: Zhenan Ba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 California, Nature, Vol 428, April 2004.

矽谷洞察: 斯坦福老校長揭密斯坦福如何締造矽谷傳奇?

老錢: 矽谷傳奇: 矽谷的心臟與大腦——史丹福大學

ChaseFuture: 改寫美國歷史:史丹福大學傳奇


Excite 的車庫辦公地 (1994年)
3958 Sutherland Drive, Palo Alto


曉鹿: 史丹福大學故事

嚴飛: 斯坦福做了什麼,學生都走上了創業路

郇舒葉: 斯坦福產學研一體的秘密

沈浩: 為什麼Facebook誕生於哈佛而非斯坦福?看兩所美國頂尖名校間的角力

雁行譯: 2015美國最具創業精神大學:Yale與MIT為何沒有照搬Stanford模式

石毓智: 史丹福大學何以後來居上?


網景 (Netscape) 的第一個辦公樓 (1995年)
501 E. Middlefield Rd. Mountain View


吳軍: 什麼人適合到斯坦福讀書?

石曄: 在斯坦福就讀本科是種怎樣的體會

朱琦:《讀萬裡路》

畢卓然: 從斯坦福設計學院「2025開環大學」計劃,管窺大陸創新教育該何處而往?

千讀: 看看未來的大學什麼樣?斯坦福2025計劃將推出顛覆高等教育的開環大學Open-loop University


Confinity和Paypal的第一個辦公室(2000年)
349 University Avenue, Palo Alto


老錢:矽谷傳奇——惠普公司創始人:大衛·普克和威廉·惠烈 (David Packard and William Hewlett)

CCTV 大型系列紀錄片《創新之路》

吳軍:《矽谷之謎》

吳軍:《文明之光》

吳軍:媒體不知道的那些矽谷「陰暗」的東西 (朱珍根據吳軍2019年3月4日在高山大學(GASA)2019級矽谷站課程的分享整理而成)

謝濤: 矽谷的成功只需借鑑,不需複製

矽谷洞察: 2018年全美近半風投都給了矽谷!矽谷做對了什麼?


特斯拉 (Tesla) 2003年
3500 Deer Creek, Palo Alto


王利傑, 但斌: 矽谷歸來(上、下)

劉擔: 矽谷之路

李蓉慧: 矽谷的咖啡館

白雲: 矽谷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白雲:"獨角獸"時代

Raymond Kurzweil: 「The Singularity Is Near: When Humans Transcend Biology「《奇點臨近》


扎斯伯格創辦臉書的房子(2003年)
819 La Jennifer Way, Palo Alto


韋恩: 矽谷思維如何引領我們的未來?

田耕澤: 矽谷與惠普的故事

韋恩: 仙童-矽谷的"金母雞"

韋恩: 沙丘路通向納斯達克

張志偉: Yahoo 傳奇

陳宗周: AI傳奇 (iV)


YouTube 發跡地(2005年) 。注意一樓那個日本餐館
71 E 3rd Ave, Second Floor, San Mateo

李嘉誠知識研究中心命名典禮上的致辭, 2010.9.29

駱利群 2008 年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的演講

競波: 當年北大學霸, 諾獎得主為師,送走孩子上大學重啟創業

張首晟: 斯坦福教授如果沒有從0到1的創新壓力,是會被看不起的 (上海交大名家講壇演講, 姜澎整理)

張首晟在斯坦福中國學生會的迎新晚會上發表的講話

餘曉帆 (張首晟夫人): 今天,為你樹起一座墓碑

仉澤翔, 李介:張首晟的資本往事


計算機歷史博物館,以前是矽圖 (Silicon Graphics) 的總部
1401 North Shoreline Boulevard, Mountain View


侯印國: 南京大學校友鮑哲南升任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

閻康年:《貝爾實驗室:現代高科技的搖籃》

搜狗百度: 黃仁勳

貼吧網友: 史記·黃仁勳本紀第七

陳宗周: 從GPU到ImageNet,兩位矽谷華人改變了AI發展史

程昊紅: CRISPR共同發明人叢樂:那個不安分的年輕人

相關閱讀:

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之一)】

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之二)】

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之三)】

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之四)】

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之五)】

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之六)】

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 (之七)】

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 (之八)】

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 (之九) 】

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 (之十)】

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 (之十一)】

相關焦點

  • 皮皮蝦:【斯坦福十二拍 (之七)】
    原標題:《巡禮斯坦福,探尋矽谷精神》皮皮蝦根據眾多資料及個人經歷體驗撰寫[說明]本文經過編輯後的刪節版在2018年7月的「少年時」《矽谷帶動世界》一書中發表,原標題為《巡禮斯坦福,探尋矽谷精神》。該精簡版又在其公眾號"小多少年時"上發表。精簡原因蓋版面篇幅所限。
  • 皮皮蝦究竟是一隻怎樣的蝦呢?
    皮皮蝦究竟是一隻怎樣的蝦呢?  關於這個問題,網上有一個說法,似乎可以論證,說:皮皮蝦性情兇猛,攻擊時施展臂力可高達體重的2500倍,加速率為10公斤。  爬蝦大戰青蛤!而且這種牛哄哄的生物擁有不止倆,不止三,不止五個,而是十六種感受色覺的視錐細胞!
  • 皮皮蝦成了新晉網紅?「皮皮蝦,我們走」是什麼梗?
    那麼「皮皮蝦我們走」,又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是「皮皮蝦」而不是其他呢?且聽妞再細細扒一扒,據說最早火的【皮皮豬我們走】而不是皮皮蝦,這句話來源於電子競技前IG戰隊上單選手PDD,一個明明可以靠實力偏偏要靠表情包的遊戲大玩家。(就是下面這個同為表情包的PDD↓)
  • 別再說皮皮蝦像「內涵段子」了
    最近,有不少網友說今日頭條上線了一個「皮皮蝦」的APP,和已經「死」去的內涵段子簡直是一模一樣 打開這款APP之後,
  • 「皮皮蝦我們走」到底是什麼鬼,被刷屏了!真心疼皮皮蝦,被吃掉就算了,還要跨界成為表情包界的扛把子…
    辣麼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速衝上微博熱搜的「皮皮蝦我們走」,到底是哪兒來的?你看看大家都很困惑。網友為了調侃「重慶第一皮皮蝦」,把「皮皮豬我們走」的表情包改成「皮皮蝦我們走」。就這樣,經過各路網友和各大網紅大V的傳播,衍生出來不少皮皮蝦表情包而走紅。
  • 「皮皮蝦,我們走」是什麼梗?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車!
    這種生物的名字想必你也很熟悉:皮皮蝦小夥伴們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這股魔性的力量↓↓↓辣麼,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速衝上微博熱搜的「皮皮蝦我們走」到底是哪兒來的?後來QQ空間一名為「重慶第一皮皮蝦」的大佬在網紅英國郵報的評論區下面搶熱評,語出驚人,慢慢就有些名氣。  網友為了調侃「重慶第一皮皮蝦」,把「皮皮豬我們走」的表情包改成「皮皮蝦我們走」。就這樣,經過各路網友和各大網紅大V的傳播,衍生出來不少皮皮蝦表情包而走紅。
  • 電信版《皮皮蝦我們走》,太好聽了!!!
    >通信界的一股清流:運營商情報 ( ID:tongxinfans )●●●【音頻】電信版《皮皮蝦我們走》演唱/作詞:孫偉強皮皮蝦我們走   電信嗨卡有木有吃炸雞喝啤酒   天翼紅包吼一吼皮皮蝦biubiubiu  電信流量管你夠
  • 辣詞丨「皮皮蝦我們走」怎麼突然火了?
    話說「皮皮蝦我們走」到底是什麼梗啊?那麼「皮皮蝦我們走」,又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是「皮皮蝦」而不是其他呢?其實最早火的【皮皮豬我們走】,這句話來源於電子競技前IG戰隊上單選手PDD。直接導致吃瓜群眾全部歪樓,開始熱烈討論皮皮蝦。
  • 刷屏的「皮皮蝦我們走」是什麼梗?看完再也不能直視海鮮
    辣麼,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速衝上微博熱搜的「皮皮蝦我們走」,到底是哪兒來的?你看看大家都很困惑。網友為了調侃「重慶第一皮皮蝦」,把「皮皮豬我們走」的表情包改成「皮皮蝦我們走」。就這樣,經過各路網友和各大網紅大V的傳播,衍生出來不少皮皮蝦表情包而走紅。
  • 掌握剝蝦技巧,3秒就能吃一隻,皮皮蝦、小龍蝦全都能快速搞定
    難剝殼的除了夜宵之星小龍蝦之外,還有鮮到讓人眉毛掉的皮皮蝦,不會巧吃皮皮蝦的人,很容易讓自己的嘴和手受傷。因為皮皮蝦的蝦腳比較硬,而且蝦尾還有刺,生硬地徒手去剝皮皮蝦吃,很難不受點兒小傷。但掌握了技巧之後,你就能輕鬆給皮皮蝦去殼了。為了喜歡吃蝦的小夥伴們,美食君特意整理了一篇吃蝦攻略,怎樣去蝦線、巧剝蝦殼,全都有妙招,掌握了這些,小夥們以後吃各種蝦,都能分分鐘吃爽。
  • 刷屏的「皮皮蝦我們走」是什麼梗?海鮮界的網紅也是不好當…
    辣麼,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速衝上微博熱搜的「皮皮蝦我們走」,到底是哪兒來的?你看看大家都很困惑。PDD網友為了調侃「重慶第一皮皮蝦」,把「皮皮豬我們走」的表情包改成「皮皮蝦我們走」。就這樣,經過各路網友和各大網紅大V的傳播,衍生出來不少皮皮蝦表情包而走紅。
  • 「皮皮蝦我們走」究竟是個什麼梗?突然爆火!
    「皮皮蝦我們走」這個詞突然就這麼炸開了!有多少人和小編一樣不知道這個梗?/PDD/那為什麼「皮皮豬」又變成了「皮皮蝦」呢?直接導致吃瓜群眾全部歪樓,開始熱烈討論皮皮蝦。緊接著「皮皮蝦我們走」表情包就在眾多網紅評論區刷屏,很多人一臉懵逼,但也隨大流跟著用。
  • 皮皮蝦:【矽谷江湖五絕|PayPal黑手黨傳奇(五)】
    請關注公眾號, 點擊上邊藍字——皮皮蝦。
  • 海口阿婆用抖音發視頻造謠"皮皮蝦注膠"
    「注膠皮皮蝦」不實視頻發布者陳阿婆(右一),接受民警批評教育後,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向市場內的海鮮產品經營者以及網友致歉。記者 姜飛攝  「注膠皮皮蝦」造謠視頻發布者接受警方調查  1月12日下午,陳阿婆在女兒小影的陪同下,來到轄區派出所接受調查。據了解,接到海口新埠島海鮮大世界市場管理方報案後,轄區派出所民警很快鎖定了視頻發布者陳阿婆。
  • 刷爆屏的「皮皮蝦我們走」是什麼梗?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車!!!
    >皮皮蝦是什麼鬼?所以小妹決定為大家整理下究竟"皮皮蝦我們走"是怎樣來的後來QQ空間一名為「重慶第一皮皮蝦」的大佬在網紅英國郵報的評論區下面搶熱評,語出驚人,慢慢就有些名氣。網友為了調侃「重慶第一皮皮蝦」,把「皮皮豬我們走」的表情包改成「皮皮蝦我們走」。就這樣,經過各路網友和各大網紅大V的傳播,衍生出來不少皮皮蝦表情包而走紅。
  • 烈焰之刃暗黑掛機_烈焰之刃暗黑掛機無泡點_鬥戰天寒傳奇_皮皮蝦傳奇領紅包版
    加客服微信www980st領禮包激活碼烈焰之刃暗黑掛機
  • 皮皮蝦:【矽谷江湖五絕|PayPal黑手黨傳奇(一)】
    請關注公眾號, 點擊上邊藍字——皮皮蝦。讀者朋友感恩節快樂!
  • 陰陽師:新SR式神是只皮皮蝦?酒吞平安京第一位置不保
    之後官方曝光了這個式神的建模,說實話與其說她是蟲,貓君覺得她更像一隻皮皮蝦……再看她的身後,有一個裂口的球形物體,這不是酒吞的半個葫蘆嗎?難道她和酒吞有什麼背景故事嗎?  不知道各位玩家朋友對於於菊蟲的評價如何,如果真的怕蟲的話,就真的把她當成皮皮蝦吧!皮皮蝦我們走!
  • 抖音、快手、火山、皮皮蝦、微視、西瓜、頭條無水印批量下載
    之前也是給大家分享過好多去水印的網站和軟體到最後都掛了要麼收費這個也理解下,作者也不容易今天帶給大家得到是多平臺集合的去水印工具功能描述1、短視頻無水印下載,目前支持的平臺 抖音、火山、皮皮蝦、快手、微視、西瓜2、以上平臺除了皮皮蝦不支持採集作者主頁視頻以為其他都支持3、以上平臺全部支持翻頁採集主頁作品4、採集的視頻支持對MD5修改5、設置界面中支持把下載到本地電腦上的視頻分享到手機端觀看下載,方便資源黨搬運
  • 神秘的「皮皮家族」
    又過了幾天,直播間出現了一個叫「魔力皮皮蝦」的人,心想著都什麼年代了還玩情侶暱稱,現在不都是「情頭」嗎?直播間信息刷新太快,時長皮皮蝦、皮皮豹傻傻分不清楚,好幾次被他們糾正叫錯人了。 那天,有個人問張叔叔是不是在成都的溫江,我定睛一看,這個人叫「李皮皮」。咦?又是個皮皮,似曾相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