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和MP3說再見了:曾消滅磁帶和CD

2021-02-24 庖丁技術轉化中心

來源/中國藍新聞

即使是對音頻編碼一無所知的人,也不可能沒有聽過MP3。


這種音頻格式興起於上世紀 90 年代。對於大多數80後、90後來說,擁有一臺能夠播放這種音頻格式的MP3播放器,是童年時代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而現在,到了和MP3說再見的時候了。


近日,MP3格式發明人——德國研究機構夫琅和費集成電路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宣布將終止某些MP3相關專利許可,這意味著MP3這種音樂存儲格式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為什麼「拋棄」MP3?該研究所主管稱,AAC格式效率更高,功能更好,應成為下一代音樂存儲主流格式。


於是,馳騁了20多年的MP3、承載著無數人青春的MP3播放器,就這樣成為了我們美好的回憶。↓↓↓

MP3讓音樂的創作和傳播更加廣泛,但你還記得在它之前,我們是用什麼來聽和傳播音樂的嗎?小編特別給大家進行了梳理,一起「圍觀」人類第二語言是如何跨越種族、年齡,超越時代的!


第一代:留聲機&唱片


1877年,愛迪生製造出名為Phonograph的機器,並於當年12月發表和申請專利,這是人類史上第一部留聲機。


留聲機這種原始放音裝置,聲音儲存在以聲學方法在唱片(圓盤)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內。唱片置於轉臺上,在唱針之下旋轉。

留聲機被稱為愛迪生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唱機發展以及現代留聲機的改良,留聲機演變成別墅、西餐廳、會所、酒店等高消費場所的奢飾品。

第二代:磁帶錄音機&磁帶


1935年,德國柏林的通用電氣公司研製成功使用塑料磁帶的磁帶錄音機,用於軍事廣播領域,如希特勒的錄音。


1958年,美國RCA公司研製出世界第一種盒式錄音磁帶(下圖右側)。

1963年,荷蘭飛利浦公司對磁帶錄音機進行改進,成為現在大家熟悉的盒式錄音機。


1972年,飛利浦研製了世界首臺磁帶錄像機,還創建了寶麗金唱片公司,灌錄音樂磁帶。香港寶麗金還扶植出許冠傑、譚詠麟、張學友、陳慧嫻等華語歌手。


第三代:CD機&光碟


1982年,世界上第一臺CD播放器、同時也是索尼生產的第一臺CD播放器誕生了,它就是Sony's CDP-101(如下圖)。

同一年的夏天,SONY.CBS/SONY.荷蘭飛利浦與POLYGRAM共同舉辦了CD——這個數字錄音格式的發布會。


CD光碟直徑僅僅12cm,記錄無損失的數字訊號,非線性播放,自由地快速選曲,能夠半永久的使用,CD實現了許多樂迷的夢想。

第四代:數字式Mp3播放器


1987 年,德國的 Fraunhofer IIS 開始 音樂壓縮格式的開發,他們花了 4 年時間,來進行算法改進和音質提升,終於在 1993 年開發出這個在當時非常先進的 有損壓縮音頻格式,並確定了擴展名 .mp3。


1998年,Saeha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的MP3播放器--MPMan F10(如下圖)。

跨入21世紀,MP3的高速發展使人們不再滿足於快閃記憶體那以MB為單位的容量。


2000年1月,音頻硬體領域的老大哥創新推出了世界第一臺2.5寸硬碟MP3——NOMAD Jukebox,它採用了2.5英寸硬碟作為存儲介質,可以存儲相當於100多張CD的MP3音樂。

2002年9月,全球首款支持WMA編碼功能的MP3誕生,它就是LG MF-PE520。

當MP3在容量、外觀、音質上的發展無法再吸引更多眼球的時候,開始轉向多功能方向發展。


2004年,作為全球第一款快閃記憶體式彩屏MP3,信利MP301的推出引起了MP3市場的巨大關注。

正如在手機身上所發生的一切,人們對於MP3的要求,不再是單一的欣賞音樂,而是能像手機一樣身兼多職。市場上各式各樣的Mp3應運而生。


MP3 如何成為音樂格式之王的?


不管在任何領域,都不會有一樣事物永遠「獨霸」的局面。越來越多針對網絡的數位音樂格式湧現,其中對MP3音樂格式威脅最大的就可算Apple的iTunes和微軟的WMA。


但從 1995 年上半年開始,直到整個九十年代後期,MP3 成了大眾優先的選擇,開始在互聯上蓬勃發展。「文件小得多,但聽起來也不錯」的 MP3 開始了它統治音頻格式的時代。


當時甚至有很多人認為,所有的數位音樂文件都是 MP3。


在儲存技術不發達的當年,能夠壓縮文件大小的 MP3 對於當時的用戶來說,簡直是「黑科技」一樣的存在。

在 MP3 流行後,爭議也隨之而來。

由於MP3可以讓任何人都可以翻錄CD、製作、複製、傳播音樂文件給任何人,可以說MP3的「全球音樂格式」霸主的地位,是建立在盜版音樂的猖獗之上的。

MP3帶來的這些問題,也在迫使音樂產業開始思考數位音樂合法化的議題。

問題來了,取而代之的AAC到底什麼來頭?


對於數位音樂以後的發展,發明人表示:高級音頻編碼 ( AAC ) 格式已經成為手機音樂下載和視頻的標準。這種格式相較 MP3 格式來說,效率更高、功能更好,比特率比 MP3 更低,流媒體電視和電臺廣播都使用該格式輸送高品質音頻。


如今,MP3 的主動退休也將給 AAC 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巨頭「蘋果」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推廣AAC格式,其公司發布的iPod和iTunes產品也一直主打AAC格式。

當然該格式也促使合法一面的發展,在線銷售商爭相合法地滿足聯網公眾數位化購買音樂的需求。

不過無論如何,在音樂格式的歷史上,MP3所達到的高度和地位,會被這一代聽過MP3的人永遠記住。 

相關焦點

  • 再見了,裝X的青春.mp3
    對於大多數80後、90後來說,擁有一臺能夠播放這種音頻格式的MP3播放器,是童年時代最美好的回憶之一。然而現在,到了和MP3格式說再見的時候了。而你,也是時候曬出藏在小角落裡覆滿灰塵的MP3,對這個時代說再見啦~ 三、針對事件,給讀者解決方案。以後用啥聽歌呢?MP3退出歷史舞臺後,取而代之的將是AAC(高級音頻編碼)。
  • 是時候和Office 2013說再見了!
    今天在安徽給老師培訓Office, 得知還有一些老師仍在堅持使用微軟的Windows XP和Office 2003, 瞬間感覺微軟真的很偉大
  • 終於,我也到了和Eclipse說再見的時候,難說再見
    我和 Eclipse 的結緣肯定很多人納悶,Eclipse 有什麼好,能讓躍哥你這麼執迷不悟。先前也在群裡聊過,我說我一直在用 Eclipse,很多群友很是不解,都 2020 時代了,我竟然還在用遠古時代的兵器,怎麼和大家比拼。關鍵是他們勸我,還勸不動,拋來鄙視的目光,躍哥表示很無奈。
  • 再見Betamax,但磁帶不死
    之前RCA在Betamax正在開發時曾與索尼討論過相同的問題,但是索尼的工程師認為將影帶前進速度從每秒4公分降至2公分、以及將影像軌變窄等措施會使得畫質損失過於嚴重,這個犧牲並不值得。而松下公司則不顧JVC的反對,提供了正是RCA所要的長時間錄製模式。RCA以995美元的建議售價售賣這種4小時錄製的VHS機種,其價格與市場策略在此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 告別 | 再見MP3 連同我的青春!
    繼磁帶和CD之後,「MP3」也要和我們說「88」了!
  • 一套老磁帶賣出上萬元?!快去翻柜子,你家老磁帶還在麼?
    是和小夥伴們的嬉笑打鬧還是整個夏日的知了聲那時候,連追星的方式也很簡單最喜歡在房間裡貼上一張海報買上一盤他的磁帶用複讀機一遍一遍的播放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老式的民用錄製品已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但你肯定沒想到在如今的收藏市場部分老舊磁帶身價已達上萬元
  • 磁帶之父去世! 磁帶 光碟 MP3 我們當年都用什麼來聽音樂...
    點擊視頻號「一位透明觀眾」了解盒式磁帶很多70後、80後,小時候誰沒有用磁帶聽過歌呢?即使是90後的小夥伴,在讀書的時候,英語書上附贈的也往往是磁帶。雖然如今普通人幾乎都已經不再使用磁帶了,但在一些資深愛好者手上,這種盒式磁帶仍在發光發熱,而一些企業的大規模存儲備份,往往也有這種盒式磁帶的身影。那麼,你知道盒式磁帶是誰發明的嗎?
  • 10年前聽歌無iPhone,但我有walkman→Mp3→ipod…
    不是英語磁帶,而是SHE、twins、還有周杰倫陪伴著度過那段歲月。按下播放鍵,咔噠一聲,磁帶緩緩轉動,熟悉又帶著點生澀的轉軸聲傳來……walkman(1999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比mp3出現得更早的是walkman,花生米也叫它隨身聽,雖說聽歌還要帶著碟真的好重,但每逢出去逛街還是要拿在手裡聽,買了一堆幾塊錢一張的翻版歌碟,或者自己出去刻一隻碟裝滿20
  • 如何把小時候的磁帶,變成隨身MP3?
    介紹多了,突然想起小學的英語磁帶和步步高複讀機。以及翻來覆去的那幾句——-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國外就有一支心懷復興磁帶文化的團隊。其實磁帶還是挺方便攜帶和保管的,就是播放機麻煩點。於是他們設計出了可攜式的磁帶播放機 Elbow 。
  • 是時候說再見了.
    我已經不記得自己最後一次登錄是什麼時候,可能是年前。在每一個無處訴說的時刻,我都要打開這個老掉牙又笨重卡頓無極限的朋友,和她緩慢的說幾句。笑。有意思吧,連我這種每天都在嘰裡呱啦嗚哩哇啦到處尋找契機說話的人,居然也有「無處訴說」的時刻。仔細想想,也算不上「無處」,就是有些心裡話,需要在鍵盤上躺一躺,休息一下,又不想讓別人看到。
  • MP3音樂格式已和情懷一起隨風逝去?後繼者AAC「上位」不會那麼快! | 科學加
    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更方便地聽歌。我們常說的「聽MP3」其實很多時候是對MP3播放器的簡稱,顧名思義,MP3播放器就是專門播放MP3格式音樂的。音頻文件格式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無損壓縮的數據格式,另一種就是有損壓縮的數據格式。在不少人心中,所有的數位音樂文件都是MP3格式的,MP3格式儼然成為音樂的同義詞。其實有損壓縮數字音頻編碼技術並不只有MP3格式一種,其他格式還有OGG、WMA、AAC等。
  • [視聽]【CHH首發】Muse M-182 磁帶、CD、收音機多功能一體機開箱
    經過將近2周的等待,前幾天順利到手! 是從德國發貨。按鍵和我小時用的基本一樣,所以使用起來毫無障礙。分別是:錄音、播放、倒帶、快進、停止/開盒和暫停健旁邊的是CD、磁帶、收音功能切換按鍵,要說下,這2各按鍵,手感很棒。下面是音量調節旋鈕。
  • 央行終於放大招了,是時候和微信支付寶說再見?
    央行終於放大招了,是時候和微信支付寶說再見?                                                                                                              今年以來,官方密集表態,發聲談數字貨幣。
  • 是時候和GPL說再見了【譯】
    這次事件讓我重新評估了自由軟體基金會在計算機領域的地位 —— 它是GNU項目(寬泛地說它屬於Linux發行版的一部分)和以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PL)為中心的軟體許可證系列的管理者。這些努力不幸被Stallman的行為所玷汙。然而這並不是我今天真正想談的內容。
  • 是時候和 home 鍵說再見了嗎?
    取消 3.5mm 耳機接口後賣斷貨的 AirPods因此對於 home 鍵和指紋解鎖,蘋果的做法已經比較「照顧用戶」了,它在去年將 home 鍵設置為「不可按下的」,又在幾年前就提交了屏下指紋解鎖的專利,可以說給足了用戶心理緩衝的時間
  • 是時候和GCN架構說再見了,AMD NAVI顯卡將會是最後一作
    而來自外媒Wccftech小道消息說,已經沿用了七年之久的GCN(Graphics Core Next)顯卡架構是時候說再見了,將會止步於AMD NAVI顯卡,而新一代架構顯卡將會在2020年前後推出,目的是重振AMD顯卡聲威,就像銳龍處理器一樣。
  • 雲計算備份仍依賴磁帶,只剩下兩家:索尼和富士
    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大型雲計算服務提供商需要依靠磁帶來安全備份數據,但如今磁帶製造商只剩下兩家:索尼和富士膠片。這兩家公司目前在展開殘酷的法律大戰,意欲將對方趕出美國市場。這最終可能會威脅到對雲計算服務商的磁帶供給。
  • 華為Mate20Pro:2019年,是時候說再見了!
    然而如今,筆者卻想對華為Mate20Pro說一句:2019年,是時候說再見了!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華為mate20Pro現如今都已經到了2019年了,還是依舊處於缺貨狀態,按照這樣的節奏,或許也是時候說再見了。首先,華為mate20Pro作為一款價格五千元以上的手機還需要搶購,現貨需要加價到六千元左右,令人難以接受。
  • 2016年和我們說再見的蘋果產品,最後一個令人不舍
    2016 年我們不僅僅會迎來新的改變,蘋果也讓我們和很多原本熟悉的東西說了再見。新舊更替,這樣的事情本來是很正常的。不過,轉型中的蘋果卻讓這些轉變多了許多複雜的意味。2017 年很快就要到了,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一年已經告別了的種種。
  • 番外篇:採訪磁帶音樂廠牌
    有不少樂隊都會製作自己作品的磁帶和黑膠唱片,反而會把 CD 這一不那麼 「性感」 的介質給跳過了。 在今天運營一個磁帶為主的音樂廠牌會是怎樣的呢?10 歲時買了人生第一張專輯,Blondie 的 Parallel Lines 。13 歲時與校友組成了我的第一支樂隊,是個電子樂二人組。我曾在不同的樂隊演出,製作過歌迷雜誌,運營過兩個唱片廠牌(包括目前的 Cruel Nature )。所以說涉足音樂領域有 30 多年了。雖然這只是我的兼職,但這也挺好的,因為如果需要靠音樂來養家的話,肯定就沒那麼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