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這種「盒式磁帶」嗎?
點擊視頻號「一位透明觀眾」了解盒式磁帶
很多70後、80後,小時候誰沒有用磁帶聽過歌呢?即使是90後的小夥伴,在讀書的時候,英語書上附贈的也往往是磁帶。
雖然如今普通人幾乎都已經不再使用磁帶了,但在一些資深愛好者手上,這種盒式磁帶仍在發光發熱,而一些企業的大規模存儲備份,往往也有這種盒式磁帶的身影。
那麼,你知道盒式磁帶是誰發明的嗎?
1926年出生的,名叫勞德維克·奧登司的荷蘭工程師在20世紀60年代,於飛利浦公司任職時,帶領團隊發明了這種盒式磁帶,最初,他的目的是為了開發出一個小巧、便捷、價格便宜、用戶接受度高的產品。
而根據媒體報導,今年3月6日,被稱為「盒式磁帶之父」的勞德維克·奧登司於荷蘭家中去世,享年94歲。
盒式磁帶自從發明之後,將磁帶插入錄音機裡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成了一件很「潮」的事情。最初的磁帶錄音機,個頭非常大,基本不可能隨身攜帶,只能放在自己家中、單位裡或是辦公室的固定位置上。
而之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小型、可攜式的錄音機開始被生產出來,磁帶也逐漸從主流的聽音樂的「介質」,變成了給孩子聽英語的「工具」。買一個磁帶機,就是為了給孩子放英語。
相信這個時候,不少人有拿手指、鉛筆不斷轉動磁帶的回憶,也有可能將磁帶從磁帶盒中拉出來,越拉越長,鋪滿地面後,在父母責罵的目光中,再一點點將其收回去。
在磁帶與數位化存儲之間,還有軟盤、光碟等等不同的存儲介質,索尼最早的WALKMAN就是磁帶機,隨著時代的發展,它變成了光碟機、MP3、再到如今,隨著聽音樂的功能被手機奪取,Walkman走上了小而精、高音質的路線。
對於大部分95後的人來說,有隨身聽的記憶應該是從MP3開始的,還記得你和父母說自己是在學英語,其實是在聽老鼠愛大米嗎?
如今,大部分人聽歌的需求,用手機就能完全解決,流量再也不是問題,無論在哪都會有信號,配上TWS,也就是所謂的「小耳朵」,海量曲庫隨意挑。
無論是在高鐵上還是地鐵上,都能做到隨時隨地隨意聽歌。
當然,盒式磁帶不僅僅能用來聽音樂,聽英文,也完全能用來存儲海量的信息,而且作為超大容量存儲,其成本比機械硬碟、固態硬碟要低得多,也能在無電狀態下長久存儲,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能都不會推出歷史舞臺...
【突發】滬商場自動扶梯發生意外 3歲男童腳被夾斷...
【滬一渣男是海王!是時間管理大師】他同時有2個老婆4個情侶,騙8名女子300餘萬!【小宣說】高成本高投入的3A遊戲,究竟有什麼不同?
【小宣說】數字時代下的「死亡」是真的死亡嗎?死者社交帳戶被保留
【視頻】深夜車輛紛紛在此掉頭逆行?什麼原因?
【女神節來啦!】婦女不是貶義詞!祝各位仙女國際勞動婦女節快樂
【福原愛否認出軌】反省「輕率行為」,親筆信解釋過夜情況,異性共處一酒店妥當嗎?【咖啡裡有甜蜜】雖然明了卻裝著不懂,無疾而終的感情【突發!】早高峰上學路意外:滬祖孫倆遭攪拌車碾壓重傷逝者一路走好,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