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ure、AWS、Google,三大雲廠商k8s服務大PK

2022-01-04 特大號

如果您是企業開發/運維人員,或是IT愛好者,那您一定對Kubernetes —— k8s服務有所耳聞。

一句話概括k8s, 它是一個能對容器化應用進行自動化部署、彈性伸縮和管理的開源容器平臺。

自2013年Docker興起,Mesos起勢,到現在這一擁有舵手logo的Kubernetes一統容器天下,k8s在IT汪洋中開闢了一條新的航道,它的目標不僅僅是成為一個編排系統,更是提供了一個規範和框架去描述集群的架構,去維持服務的狀態,去構建雲原生應用——k8s基本上是一種可以部署任何複雜應用的平臺服務。

eBay和16年開始火爆全球的Pokémon Go便是基於k8s的,Twitter正在從Mesos遷到k8s,還有京東(OpenStack轉k8s),螞蟻金服,中國聯通,網易(網易團隊報告說,Kubernetes已將研發效率提高了100%以上,部署效率提高了280%)。

容器服務為企業帶來的架構優化、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是顯而易見的,也因此逐漸成為了今天不少企業IT架構的轉型方向。

概括來說,k8s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好處:

•恢復機制:k8s幫你監管pods,出問題了自動修復

當然,k8s不可能適用於所有場景。

簡單的CMS,企業內部OA等,需要k8s嗎?或許沒必要。

開源軟體,語言框架都是工具,如何取捨需根據具體需求。若企業具備應用現代化,雲原生化能力,想改造業務模型和軟體架構,那結合k8s的確可以幫助到企業進行應用數位化轉型。

目前各主流雲廠商均有託管式k8s服務,那在全員上雲的今天,特別是有出海上雲需求的企業,如何選擇合適的雲廠商託管式k8s服務呢?

這裡我們就選時下三大雲廠商的k8s服務,Google GKE,Microsoft AKS和Amazon EKS做下橫向對比。

首先聲明下,一些大家沒什麼區別或區別不大的特性,比如容器健康檢查,可持續存儲,Addons ,GPU支持性(均支持)等沒有在表裡列出。

我們從幾個方面做對比,首先看看一些基本信息↓

表1,GKE,AKS,EKS基本信息對比

作為k8s之父,Google目前仍是k8s服務的王者是毋庸置疑的,畢竟比AKS和EKS多發展了3~4年,先發優勢和積極的體系貢獻是不可忽視的。

從版本上看,GitHub上的開源k8s在10月16剛發布了1.16.2的版本, Google GKE現在已能在rapid channel測試和驗證1.15.4了,Global Azure也已經可以預覽1.15.4,進度相仿;而AWS目前停留在穩定版1.14.7。

同時,微軟AKS支持k8s的區域是最多的,多達29個,其中還包括中國區的兩個,而另兩家則沒有國內支持。

這個不難理解,畢竟Azure本身支持的地區就是所有雲廠商裡最多的——多達54個。花費上看,GKE著實便宜,而AWS EKS竟然還要對control panel收費。

接下來看看集群管理方面的對比↓


表2,GKE,AKS,EKS集群管理對比

可以很直觀地看出Amazon EKS在這部分沒啥能突出的地方。

使用過AWS EKS的人都會發現,創建集群實在是很麻煩,步數很多,其實不僅僅k8s部分,AWS連打通兩個虛擬網絡都會比Azure多n 步(n>3)。

創建一個集群微軟和谷歌都只要一條命令,不會花很久,而AWS竟然需要20分鐘。SLA方面,谷歌最強,當之無愧。

值得注意的是,微軟是這三家唯一能通過Azure Policy實現Cluster Governance策略管理的。實際上,Azure Policy 可以用來管理雲端資產的合規性,這個資產當然也包括AKS。

另外微軟AKS實現彎道超車的一點是可以通過Azure Dev Spaces,可以在AKS 中測試并迭代開發你的整個微服務應用程式,而無需複製或模擬依賴項。 

Azure Dev Spaces 降低了在共享 AKS 集群中與團隊進行協作的負擔和複雜性, 它還允許直接在 AKS 中運行和調試容器,幫助實現快速迭代。

最後,讓我們看看容器註冊表 (Container Registry),或者稱為容器託管

表3,容器託管對比

從容器託管服務方面看,三家目前均不支持自動化的漏洞掃描,但是手動掃描是沒問題的。

容器託管方面,Azure明顯更有優勢。相比谷歌和EKS,AKS使用籤名進行部署時的映像驗證,映像格式也比另兩家多了Helm,可以使用 Azure 容器註冊表作為應用程式圖表的 Helm 存儲庫,使用 Helm的話,應用程式定義為存儲在 Helm 圖表存儲庫中的圖表。 這些圖表定義配置和依賴項,並可在整個應用程式生命周期內進行版本控制,也包括異地複製功能。

谷歌的容器註冊表竟然不支持異地複製,令人詫異。而且只有微軟AKS支持從Docker file直接創建容器映像。

總的來說,谷歌在k8s的總體地位仍在保持,但微軟AKS在一些地方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比如aci的集成和serverless。

特別AKS運行的平臺——Azure本身結合了微軟自帶的企業屬性,生態非常完整,比如用Azure AD結合 RBAC對 Kubernetes 資源訪問實現精細控制,能輕鬆將 Kubernetes 與受 SLA 支持的 Azure 服務(如 Cosmos DB)進行集成,另外Azure備份,監控,安全等方面也完善了開源軟體運用在企業環境中使用痛點,提出了解決方案並呈現給用戶,且作為一家平臺與生產力公司,微軟正全面擁抱開源,並不斷加大對開發者支持的力度,回饋給社會。

而相較之下,AWS的EKS整體表現平平,作為雲廠商裡唯一對control plane收費的廠商,其本身並未對k8s的一些特性做到極致。

事實上AWS花了很長時間才接受Kubernetes,可能是因為從AWS的角度來看,他們已經擁有ECS(它使得大規模管理容器變得容易),但慢慢才發現自家的ECS無法戰勝k8s,因此只好也做起了自己的k8s服務。

不過,作為老牌雲廠商,EKS絕對不會太差。AWS對開源態度看似一般,實際上AWS的開源策略是直接和開源廠商競爭,比如推出了自己的Linux和RedHat競爭,推出了自己的Elastic Search發行版和Elastic公司競爭。

而微軟則不同,微軟是與開源廠商合作推出新的產品,比如Azure RedHat OpenShift就是和紅帽合作的服務,HD Insight是和Cloudera合作。

正如Kubernetes 開源項目聯合創始人、微軟傑出工程師 Brendan Burns 所說:「我們正迎來一個智能雲與智能邊緣的時代,這為全球各地的開發者帶來了以創新方式開發雲原生應用的更廣闊的發展機遇。」

希望本篇不算詳盡的k8s服務對比,能給對此感興趣朋友們提供一些參考。

投資作➖法 

速度作

省時、省心、省成本地快速拓展海外市場

微軟智能雲 Microsoft Azure(海外版)2019第四季度

特別推出

買即返15%海外版Microsoft Azure使用額度 

福利優惠

並基於多年全球生態客戶經驗推出

高性價比、適配行業特性的海外IT部署架構

4大熱門出海行業精選解決方案

專家一對一定製化服務

碼上搶佔額度👆

尊享海外雲五重好禮

相關焦點

  • Azure對AWS性價比對比
    結合認知服務,可以輕鬆完成許多視頻處理,比如人臉識別,自動翻譯,動態識別,情緒感知等等,監黃從此不是問題:  很多人問過我這麼一個問題,azure和aws,哪個性能好? 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不同業務場景,不同SKU,不同服務,提供性能,適用場景是不同的。只有針對特定場景做特定測試,才能知道適合自己的服務商。
  • AWS、Azure、Google,VPC哪家強?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的,遇到有人說他們想要去了解AWS的VPC的技術細節,然後說要在AWS的公有雲上創建幾個實例,希望通過抓包來分析AWS的VPC的實現細節。當時我就忍不住跳出來說,如果AWS的VPC可以提供這麼的功能的話,他們的實現細節豈不早被人學會了。畢竟,VPC是基於overlay的網絡,在三層的物理網絡上實現一個大二層的專用網絡,如果能看到物理三層的東西的話,豈不是太不安全了。
  • 王任飛(avfisher):Red Teaming for Cloud(雲上攻防)
    場景一:雲服務認證Key洩漏(如AWS AK/SK或者Security Token等)攻擊難度:低攻擊路徑:雲服務認證Key -> 雲服務公開API/SDK -> 雲服務資源訪問/控制利用方式:相關案例:
  • ubuntu16.04搭建k8s
    依賴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et install -y  socat ebtables從(https://packages.cloud.google.com/apt/dists/kubernetes-xenial/main/binary-amd64/Packages)找到對應包名
  • Azure DevOps的使用入門
    '    javaHomeOption: 'JDKVersion'    jdkVersionOption: '1.8'    jdkArchitectureOption: 'x64'    publishJUnitResults: true    testResultsFiles: '**/surefire-reports/TEST-*.xml'
  • 【2020新版】六家雲廠商價格比較:AWS/阿里雲/Azure/Google Cloud/華為雲/騰訊雲
    跟去年相比,主要有三大變化:1. 各大雲廠商整體情況和價格全面更新為2020年6月版,並和去年同期做了比較,已經下線的資源我們選擇了近似資源重新對比;2. 整體我們依舊遵循「比價格不比服務、不考慮優惠促銷、儘量尋找相近性能資源」的比價原則,具體設定可參考去年這篇。
  • AWS 之於 K8s,如同 Windows 之於 Linux!
    ——Kelsey Hightower (@kelseyhightower)  於2019年1月30日https://zwischenzugs.com/2019/03/25/aws-vs-k8s-is-the-new-windows-vs-linux/就像微軟對待Linux一樣,AWS選擇儘可能地忽略Kubernetes。
  • 比一比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loud Platform
    2006年底AWS推出簡單存儲服務後,企業用了很長時間才信任雲,而雲現在已成為一種標準的業務工具。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同時選擇一個主要和次要的雲服務是一個重要的策略,因此IT管理人員在選擇雲合作夥伴時需要做好功課。
  • 大家好, 給大家介紹一下, 這是Azure的更新
    提供定義策略,幫助IT審計和雲資源管理VM管理一站式集成:直接內嵌portal內,提供更新,監控,備份,DR等伺服器基本功能遷移服務: 這個需要再亮點一下。大家可以看一下官網圖片介紹: http://azuremigrationcenter.com/#Overview
  • 六家雲廠商價格比較:AWS、阿里雲、Azure、Google Cloud、華為雲、騰訊雲(上篇)
    這一次我們選擇了國內外六家公有雲廠商AWS、阿里雲、Azure、Google Cloud、華為雲、騰訊雲的資源價格
  • 哪個雲平臺性能更好,AWS、Azure還是Google?
    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的雲平臺性能差異很大。調研機構ThousandEyes公司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三大雲計算服務提供商(AWS、Google Cloud和微軟Azure)的雲平臺的性能差異很大,而他們的網絡連接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IT專業人員根據價格或與用戶的接近程度選擇雲計算提供商,但也應考慮其網絡性能。
  • 三大公有雲託管 Kubernetes 服務 (EKS、GKE、AKS) 評估
    而作為全球三大公有雲提供商,AWS、Azure 和 GCP 都提供了託管 Kubernetes 集群服務,即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EKS)、Azure Kubernetes Service (AKS) 和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 (GKE)。
  • Kubernetes與IaaS資源融合實踐--以AWS為例
    目前Kubernetes已經能和OpenStack、AWS、Google雲等IaaS雲平臺很好的集成,比如Volume能和OpenStack的Cinder以及AWS的EBS集成,Pod網絡則能和雲平臺的VPC網絡集成,而Kubernetes Service和Ingress則分別適合與IaaS雲平臺的四層防火牆、七層防火牆集成。
  • 雲計算服務價格比較:AWS vs Azure vs Google
    這些因素包括企業正在運行的伺服器實例的規格,正在使用的雲數據中心的位置,正在運行的作業系統和軟體,是按小時還是按月付費(或按其他計劃),是否籤署了長期合同,是否符合免費服務的資格,所需的支持級別,需要存儲和傳輸的數據量,以及是否有資格享受折扣等。企業採用公共雲可以簡化IT基礎架構的部署、維護和支付流程。但是公共雲供應商所提供的定價方案卻並不簡單。
  • 公有雲k8s+容器方式部署5GC(5G核心網)實踐
    知乎上有個提問,「自已擁有一臺伺服器可以做哪些很酷的事情」,這裡的伺服器,可以是雲伺服器VPS,有人用來搭梯子翻牆,有人用來搭博客,有人用來做網盤,各種各樣的用途,只要腦洞夠大,藉助開源軟體和一定的動手能力,都可以嘗試。而我之前看到一新聞說某軟體廠商已經在公有雲上部署了一套5GC,我也一直想試試能不能也在公有雲上搭建一個實驗用的5GC供個人學習和體驗。
  • 評測AWS、Google和Azure容器服務各有利弊
    越來越多的公司採用容器技術來部署雲應用,容器與雲平臺貌似已經緊密結合起來了。所以,三大雲平臺供應商——亞馬遜雲計算平臺、微軟雲開發平臺和谷歌雲平臺,在市場中推出各自的容器服務也就不足為怪了。然而,這些容器服務各有利弊,到底怎麼樣?以下是技術評測。不過,最終還是取決於你的應用程式需求。評測是來自波士頓的雲諮詢公司,通過針對容器技術對顧問們徵詢意見,並對用例進行調查,就亞馬遜雲計算平臺、谷歌雲平臺及微軟容器服務開展了一次內部商討。
  • Azure vs AWS,兩大雲巨頭的PK之戰 編譯
    Azure 和 AWS 兩大雲巨頭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雲計算市場繼續爆發。IDC 預測, 公有雲供應商今年將產生 965 億美元的收入, 這個數字到 2020 年將攀升到 1950 億美元。Azure 推出了一個新 N 系列的虛擬機, 聲稱在公有雲上是最快的 GPUs, 並且在 Azure 安全中心已經可以廣泛使用了。2、大數據分析比較大數據已經成為企業的一件大事。
  • 再來細細比較AWS和Google Cloud Platform
    這與幾年前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當時不少公司不放心將業務數據放在雲應用程式中。AWS、微軟Azure、谷歌、IBM、戴爾EMC、Salesforce、甲骨文等雲服務提供商正在讓客戶隨時隨地進出,或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容量或應用。雲服務提供商也不斷提供新的和更有效的服務,其中許多現在都帶有人工智慧功能,越來越有價值。
  • AWS容器雲原生三大發布,不只是Game Changer
    接下來,對於容器方面的三大發布做逐一的介紹。ECR Public——Docker Hub的免費替代品2020年11月,Docker Hub對於免費用戶的容器拉取用量做了一些限制,匿名和免費註冊用戶每六個小時最多能發出100和200個容器鏡像拉取請求,想要繼續享受無限制的使用,則需要付費訂閱,費用為每人 5 美元/月,相當於一個入門級VPS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