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機構成及成像原理

2021-02-07 隴上人家

  攝影離不開照相機。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出現了性能優良、種類繁多的新型照相機,為攝影創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為了使同學們儘快掌握攝影技術,有必要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及基本結構。

  快門一響,客觀景物就凝固在膠片上,尤其是當今數位相機和手機倍受人們親眛,在液晶屏取景框就能立即看到被攝下的固定影像,攝影不再神秘!

這些近乎魔術的技藝是怎麼實現的呢?


      攝影成像原理


   照相機是個什麼樣的儀器?為什麼可以把外界景物濃縮到一張小小的照片上?觀察手中的照相機,就會感到這麼多按鈕、數字、開關,一定十分複雜。其實再高級的相機都是由鏡頭和機身這兩樣最基本的部件組成,它的成像原理都一樣。

    1、「小孔成像」
    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屏幕與物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前後移動中間的板,像的大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反映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

     2、在照相機被發明之前,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製造各類光學成像裝置,這種裝置被稱為「Cameraobscura(暗箱)」。19世紀上半葉,人們終於找到了固定保存暗箱中投影面上光學圖像的方法與介質,照相機工業由此發端,因此Camera obscura被認為是照相機的祖先;而「Camera」則成了照相機的英文名稱。

Camera obscura 暗箱 

暗箱使用示意圖 

    3、照相機的發明
     1839 年法國畫家達蓋爾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髮明了被稱為「西洋鏡」的世界第一臺照相機。不過當時的相機令現代人無法想像,暗箱大得像個小房子,拍攝時間至少三十分鐘,以至於不得不將被攝的人頭部固定在事先預製好的卡箍裡,而且得到的只是一張笨重的銅版正像。當時有報社記者評述:「就像在馬路上拿著一面鏡子,周圍的景物極細地反映出來,然後把鏡子帶回家。」 
    1841 年英國科學家、化學家塔爾博特發明了底片技術,不是「把影像印在笨重的銅版上帶回家」,而是把影像通過底片印在造價低廉的紙上,大大降低了成本,出現了可供普通人拍照留影的商業相機。儘管它當時還比較粗糙和簡陋,但已經具備了現代相機的基本性能。從此,攝影技術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攝影器材不斷完善。
    經過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演變,照相機逐步由體積龐大的「西洋鏡」發展成為小巧玲瓏、操作簡便、性能優良的精密儀器,並且開始向全自動、多功能、高清晰度的趨勢發展

1839 年法國畫家達蓋爾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髮明了被稱為「西洋鏡」的世界第一臺照相機



照相機基本部件


  照相機就像一個神秘的箱子,它像我們人的眼睛一樣,可以看清外界的景物,同時又可以把看到的景物印映在底片上。仔細觀察手中的照相機,就會發現無論高級相機還是普及相機都是由機身、鏡頭、光圈、快門、取景器五部分組成,如果使用膠片相機還有輸片機構。照相機是集光學、機械和電子為一體的精密儀器。數位相機具有有全自動操作功能,如自動聚焦、自動曝光等。簡單機械的相機只有一個快門按鈕和電源開關。
    一、機身 
   當我們拿起一架照相機,首先看到一個不透光的暗箱,我們稱它為機身。機身是連接照相機光學、機械、電子三大部分的總載體。它的前端安裝照相機鏡頭。 
    數位相機機身裡裝有圖像感應器、數字影像處理器和圖像存儲器等電子元件。傳統膠片照相機的機身暗箱裡面裝有膠捲,膠捲中間裝有各種光學、機械、電子元件,使相機成為一個整體。此外,各種攝影附件和輔助器材,在使用中也要與機身連接。因此,照相機機身一般由金屬或經過加工強度較高的注塑材料製成。
    二、鏡頭
   鏡頭又稱攝影物鏡。鏡頭的功能是使外界景物在照相機暗箱內的膠捲平面處形成清晰的影像。就好像我們人類的眼睛能夠把看到的景物清晰地映印在眼睛球體上的視網膜上的作用一樣。鏡頭是照相機的重要部分,同學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鏡頭。
   如果你仔細觀看,會發現鏡頭裡有好幾片凸凹不同的鏡片,我們稱之為正、負透鏡。正(凸)透鏡使光線會聚,產生實像,負(凹)透鏡使光線散射,不產生實像。正負透鏡結合可以使形成的影像不僅清晰還可以減弱像差,提高成像質量。因此,所有的照相機鏡頭都由數量不等的正負透鏡組成。越高級的鏡頭透鏡片數越多。鏡頭一般至少由4片3 組透鏡組成。鏡片通常由研磨精細的光學玻璃製成,並且在鏡片表面進行鍍膜處理。
  現代照相機鏡頭有很多種類,數位相機通常使用帶馬達的EF電子變焦鏡頭,自動調整鏡頭焦距,極大地方便了攝影者創作,滿足不同攝影題材的需要。


鏡頭剖面示意圖 


形形色色的鏡頭

     三、光圈


  光圈是安裝在照相機鏡頭中直徑可以伸縮的光孔,俗稱「光圈」。在傳統的膠片照相機裡光圈一般由數量不等的月牙形薄金屬片製成。光圈的作用是與快門配合,控制外界景物反射光線進入暗箱的多少,使膠捲能夠正確曝光。光圈的另一個作用是調節被攝景物的景深的大小。像可伸縮的「光閘」,如同我們人類眼睛的瞳孔,為了適應外界景物亮度的變化,要不斷調節眼睛瞳孔大小。
  轉動照相機鏡頭上的光圈調節環,可以改變光孔直徑,控制光量進入暗箱。假如我們把暗箱比作是一個密不透光的屋子,屋子只開一個可以透光的窗子,這個窗子開得大透光就多,開得小透光就少。這個「窗子」就好像鏡頭中的光圈。光圈大小用光圈係數「f 」表示,一般標誌在鏡頭筒上。 光圈係數在國際上是統一標定的。不論哪種相機的鏡頭,只要光圈係數相同,它們的透光量就完全相同。


     四、快門 
    快門是安裝在照相機鏡頭與膠捲平面之間的「光閘」。快門與光圈配合,隨著快門開啟時間的不同,控制膠片曝光時間的長短。操縱快門開啟的按鈕一般安裝在照相機機身上方便於操作的地方,也有的快門按鈕安裝在鏡頭附近。調節快門速度盤,可以改變快門開啟時間,控制膠片的曝光量,使膠片得到適合的曝光值。就好比我們在一間只有一扇窗子的黑屋子裡,打開窗子的時間長與短,得到的光量數是不同的。各種相機的快門速度都是一樣的,不論哪種相機,只要數值相同,快門速度完全相同。
    目前,常用照相機快門有焦平面式快門和中心式快門兩種類型。快門操作上有機械操作和電子操作兩種方式。數位照相機的快門速度是由電子程序控制的,速度可以高達1/8000秒。
    快門和光圈是一對「好兄弟」,攝影創作中根據攝影內容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得到預期效果。
  五、取景器
    取景器是供攝影者觀察被攝景物,確定取景範圍的機構。設置在機身上部便於觀看的部位。現代照相機的取景器一般兼有測光、測距和指示光圈大小、快門速度等數據的顯示功能。
    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數位照相機大部分採用LCD寬視角液晶屏的取景方式,有的液晶屏還可以旋轉,極大地方便了攝影者創作的需要。
    傳統膠片機械照相機的取景器分為旁軸取景器和同軸取景器兩大類。旁軸取景器的取景光路不通過照相機鏡頭,而是由一個單獨的光學系統完成的,因此存在視差現象。也就是取景範圍和實際拍攝的範圍不完全一樣。現代中、高檔相機多採用同軸取景器,取景光路與攝影光路同用一個照相機鏡頭,不會產生視差現象。這種方式又稱為單鏡頭反光取景器。同軸取景器仍有不足之處,由於外界景物是通過一個45度的反光鏡折射到取景窗內的。當快門開啟的瞬間,反光鏡彈起,使攝影光路到達了膠片平面,這時取景光路阻塞,取景器視場全部變黑,攝影者在這一瞬間看不到取景範圍,容易在動體攝影或較長時間曝光攝影時造成失誤。目前,國外已出現了克服這一缺點的新機種。採用固定式半透明、半反射的反光鏡,其中被攝景物的光線1/3反射到取景器用於取景,2/3 光線透過反光鏡,到達膠片平面上用於攝影曝光,而且不存在震動現象,拍攝中始終可以看到被攝景物。

單反專用外接液晶取景器 


照相機的種類


    照相機是光學、電子、機械三方面結合的綜合體,除了具備以上基本部件外,每架照相機都有各自的特點。少年朋友在了解照相機主要部件性能的基礎上,應當更多地學習些新的照相機知識。選擇好適合自己需要的相機,並且熟練掌握手中的相機,才會在攝影創作中更好地發揮照相機的作用。
     走進照相機商店,少年朋友一定會被琳琅滿目的相機世界弄得眼花繚亂,不知選擇什麼樣的相機更適合自己使用。這裡向少年朋友簡單介紹選擇照相機應該具備的常識,以便選擇適合自己使用的照相機。 
    目前,照相機的品種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普遍使用的小型數位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一般價錢比較便宜。另一類是專業單反照相機。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數碼專業單反照相機已經成為攝影工作者的主要機種。但是,由於傳統膠片攝影作品具有細膩、膠片寬容大、色彩還原逼真、照片細膩、色彩還原逼真,還可以放大製作等優點,仍然是攝影工作者在特定題材創作時使用的機種。
    一、小型數位照相機
    小型數位照相機在照相機家族中是個「小弟弟」,俗稱「傻瓜」相機。由於該機輕巧、方便,受到普遍歡迎。這種相機的取景器採用LCD寬視角液晶屏的取景方式,安裝在機身後面。取景光路由一個單獨的取景光學系統完成,液晶屏明亮,直接可以觀察和選擇被攝景物。拍攝時,按動快門按鈕的聲音極輕。沒有機械式快門翻動快門的噪聲。小型數位相機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常常是「咔嚓」一聲就能拍出較滿意的照片。可以滿足少年朋友最初學習攝影的要求。隨著少年朋友攝影技藝逐步提高,這種「傻瓜」相機帶給少年朋友固定的程序模式就不能滿足少年朋友的需要了。況且,攝影是技藝的結合,選擇合適的光圈快門組合、營造不同的影調氣氛是攝影創作的主要手段。大凡優秀的攝影家都喜歡用膠片攝影方式,人工調節操作相機來拍攝不同風格的作品。

小型數位照相機


    二、專業單反照相機
    電子技術飛速發展,專業數碼單反照相機實現了高度的全自動化,出現了自動調焦自動變焦等更為簡便操作方式的AF全自動相機。這種相機通過機內發出的紅外線光束測量與被攝主體的距離,自動調焦驅動鏡頭調焦環,達到正確調整聚實焦距的目的。操作時只需按快門,有的相機鏡頭還可以改變焦距,一般變焦範圍為28毫米至85 毫米,通過機內微型馬達驅動,改變拍攝範圍的大小,大大方便了攝影者選擇畫面的需要。有的相機還根據攝影需要換用不同焦距的的鏡頭。完全改變了手動機械式相機的操作時的麻煩,把原來難度較大的操作變成了簡單的程序化方式。這種相機還具有自動白平衡、自動曝光、自動控制閃光燈自動除塵等功能,大大減輕了攝影者負擔。
    傳統膠片單鏡頭反光相機根據攝影需要可以換用不同焦距的長焦距、廣角或變焦距鏡頭。這種相機以焦平面式快門居多。快門速度現在已經達到了1/8000秒至1 秒,並有長時間曝光用的「B」 門功能,完全可以滿足攝影創作的要求。 

600萬級專業數位相機


    同學們學習攝影的過程是為了增長知識,增長知識的途徑主要是要通過動手動腦,同學們的著眼點應該放掌握技能和提高創作水平上。有一架單鏡頭反光式相機當然是較為理想的,但從偏高的價格考慮,一時難以接受。在選擇相機時,我想,寧可少一點自動功能,也不能沒有基本的手動調節功能。多一些動手機會,才能在實踐中摸索、提高掌握知識和技能。建議同學們學習攝影最好使用具有手動功能的照相機。


長按二維碼關注

聯繫我們:13369321285

小編微信:gslxyxw1873872001


相關焦點

  • 科技小製作小孔成像照相機原理
    實驗目的:    1)初步了解光學知識        2)感知小孔成像原理和照相機成像現象
  • 攝影名詞解釋:照相機
    照相機簡稱相機,是一種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形成影像並使用底片記錄影像的設備。很多可以記錄影像設備都具備照相機的特徵。
  • 數位相機成像原理
    1(本文素材轉自網際網路,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數位相機成像原理--簡介  數位相機,英文全稱:Digital Still Camera ,是一種利用電子傳感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相機
  • 【攝影師】照相機的種類
    自攝影術發明以來,照相機千變萬化,讓人目不暇接,牌號大概有幾百種,型號更是不計其數。我們可以大致按以下幾種方式分類:1、按成像方式分(1)、膠片成像照相機膠片成像照相機採用負片或彩色反轉片作為感光材料,感光後利用化學手段,藉助顯影、定影過程得到紙質照片或彩色正片。
  • 國外和中國的照相機發展歷程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墨經》中已有針孔成像的記載;13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利用針孔成像原理製成的映像暗箱,人走進暗箱觀賞映像或描畫景物;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1558年,義大利的巴爾巴羅又在卡爾達諾的裝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為提高;1665年,德國僧侶約翰章設計製作了一種小型的可攜帶的單鏡頭反光映像暗箱,因為當時沒有感光材料
  • 電子上消化道內窺鏡和眼底照相機2項註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
    二、工作原理電子上消化道內窺鏡成像系統一般包括內窺鏡、圖像處理裝置、內窺鏡冷光源、顯示器和其他輔助設備(見圖1)。內窺鏡冷光源發出的光通過光導接頭導入內窺鏡內,經過照明光纖和照明透鏡,照射到黏膜上。成像流程圖請參見圖2。
  • 相機成像基礎(一)
    本文將介紹一下相機成像基礎,要進行圖像處理,照相機是我們從真實世界獲取圖像的第一步。小孔成像針孔照相機是早期的相機,小孔幫助我們對真實世界的光線進行過濾,小孔成像也是針孔相機的成像原理,如果沒有小孔進行過濾,成像平面上將會形成雜亂無章的像,如下所示:像平面上的每一點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光線,這些光線由物體反射而來。
  • ToF成像原理、方法與特點
    3D結構光最早應用於蘋果旗艦iPhone X,結構光原理為通過近紅外雷射器向物體投射具有一定結構特徵的光線,再由專門的紅外攝像頭進行採集獲取物體的三維結構,再通過運算對信息進行深入處理成像。該技術目前共有編碼結構光和散斑結構光兩種實現類別。
  • 古人的智慧我們的小孔成像
    用這樣嚴謹的實驗,來證明光的直線傳播,闡明小孔成像的原理,這在當時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那麼小孔成像的原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怎樣體現的呢? 在照相機被發明之前,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製造各類光學成像裝置,這種裝置被稱為「Camera obscura(暗箱)」。
  • 偏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點
    點擊上方「新機器視覺」,選擇加"星標"或「置頂」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偏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優點
  • 【從業必讀】CT成像基本原理
    點擊圖片CT成像基本原理是用X線束對人體檢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由探測器接收透過該層面的X線,轉變為可見光後,由光電轉換器轉變為電信號,再經模擬/數字轉換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轉為數位訊號,輸入計算機處理。圖像形成的處理有如將選定層面分成若干個體積相同的長方體,稱之為體素(voxel)。
  • 相機感光元件CMOS的尺寸/構成
    每一臺數位照相機的照片組成都離不開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CMOS,從膠捲時代的膠捲作為顯像工具,再到後面數位相機的CCD,再到現在比較成熟且壽命更長的
  • 高光譜遙感成像原理及特點
    高光譜成像遙感是20世紀80年代初出現的新型遙感技術,與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技術並列為當代遙感兩大前沿領域。高光譜成像遙感技術的產生,是遙感發展史上最具標誌性的成果,高光譜遙感圖像在記錄地物空間信息的同時也記錄了地物的光譜信息,實現了圖譜合一。
  • 「乾貨」5分鐘教會孩子清楚明白凸透鏡成像原理重難點,建議收藏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等似乎他們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擁有一個相當於凸透鏡的鏡頭,但是為什麼他們的成像效果會有那麼大的差距呢?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成正立、方法的虛像;其實稍微細心的同學會發現,我們在使用這些儀器的時候,我們能觀察到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距離了。
  • 3D立體光柵與立體攝影的原理
    立體工作原理        所謂光柵立體成像,指原本是平面的畫面,經過光柵 (Lanticular)的折射,使畫面中的物體在人的雙眼中呈現出視差
  • 相機成像與背景虛化原理
    由於長期讀書落下的「毛病」,非要把相關成像原理研究個水落石出,經過查閱資料和思考,基本想通了相機的成像、虛化和景深的原理。這裡藉助其他愛好攝影的研究資料,對相機的成像和虛化原理做一剖析。(一)相機的成像原理一個髮光的普通物體,不管其是主動發光還是被動發光,產生的是漫射光,漫無目標地向四周空間照射。
  • CT成像原理
  • 初中物理之透鏡成像規律精講視頻
    1.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凸透鏡成像規律是一種光學定律。
  • 凸透鏡成像規律題型總結(中)
    例1: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某小組同學利用圖甲測出了透鏡的焦距後,正確安裝並調節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圖中將透鏡向左移動適當的距離,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清晰的放大的像B.若乙圖中的透鏡上有一個小飛蛾,則光屏上會得到一個飛蛾倒立縮小的像C.在乙圖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圖乙的成像情況符合投影儀的原理例2:小明同學發現把一個透鏡放在陽光下
  • Waters質譜成像技術、原理及應用
    作為質譜領域最具前景的技術之一,質譜成像技術現已經成為儀器廠商、科研院所的重要關注焦點,預測未來市場爭奪也將日益激烈。沃特世公司在MALDI質譜成像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為提升用戶對質譜成像技術、應用的了解,促進質譜成像技術的推廣應用,儀器信息網特別邀請沃特世公司對其質譜成像技術中的DESI及MALDI技術的原理與應用進行了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