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製作小孔成像照相機原理

2021-02-14 曾寶俊格致工作坊

實驗目的:

    1)初步了解光學知識    

    2)感知小孔成像原理和照相機成像現象

實驗重點:

    了解小孔成像和凸透鏡成像原理

實驗認知:

    小孔成像: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屏幕與物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前後移動中間的板,像的大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反映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凸透鏡:中央部分比邊緣部分厚的叫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會聚光線的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正透鏡」可用於遠視鏡與老花鏡。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形成的像的特點是倒立的,實像。像的大小視物、光屏到小孔的距離比,如果屏到小孔的距離小於物到小孔的距離,則像比物小,反之則大。照相機成像原理: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的鏡頭後會聚在膠片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1)認識實驗器材:放大鏡、蠟燭、調焦筒、燈座、小孔板、底座、凸透鏡片、鏡頭座相機底座、成像屏。

    2)如圖所示組裝小孔成像裝置,先把成像屏扣入底座圓筒槽內,再把小孔板扣入鏡頭座內後與調焦筒相扣, 最後把調焦筒與底座圓筒相套,轉著移動調焦筒可以調整(焦距)成像效果。

    3)放大鏡成像:如圖所示把放大鏡插在燈座上,點燃蠟燭,調整蠟燭、放大鏡和成像物之間的距離,看到成像物上的像最清晰為止。

    4)把以上裝置內的小孔板換成凸透鏡片,就變成照相機裝置。點燃蠟燭,調整調焦筒距離,讓成像屏上的蠟燭成像最清晰為止。

    提示:鏡面容易磨損,手指儘量不要接觸鏡面,以免影響效果;用火注意安全。

 

相關焦點

  • 照相機構成及成像原理
    攝影成像原理   照相機是個什麼樣的儀器?為什麼可以把外界景物濃縮到一張小小的照片上?觀察手中的照相機,就會感到這麼多按鈕、數字、開關,一定十分複雜。其實再高級的相機都是由鏡頭和機身這兩樣最基本的部件組成,它的成像原理都一樣。
  • 古人的智慧我們的小孔成像
    從這些實驗結果,趙友欽歸納得出了小孔成像的規律,指出了燭(光源)的遠近、強弱和小孔、像屏的遠近之間的關係,指出像屏近孔的時候像小,遠孔的時候像大;燭距孔遠的時候像小,近孔的時候像大;像小就亮,像大就暗;燭雖近孔,但是光弱,像也就暗;燭雖遠孔,但是光強,像也就亮。
  • 相機成像基礎(一)
    本文將介紹一下相機成像基礎,要進行圖像處理,照相機是我們從真實世界獲取圖像的第一步。小孔成像針孔照相機是早期的相機,小孔幫助我們對真實世界的光線進行過濾,小孔成像也是針孔相機的成像原理,如果沒有小孔進行過濾,成像平面上將會形成雜亂無章的像,如下所示:像平面上的每一點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光線,這些光線由物體反射而來。
  • 攝影名詞解釋:照相機
    照相機簡稱相機,是一種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形成影像並使用底片記錄影像的設備。很多可以記錄影像設備都具備照相機的特徵。
  • 國外和中國的照相機發展歷程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墨經》中已有針孔成像的記載;13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利用針孔成像原理製成的映像暗箱,人走進暗箱觀賞映像或描畫景物;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1558年,義大利的巴爾巴羅又在卡爾達諾的裝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為提高;1665年,德國僧侶約翰章設計製作了一種小型的可攜帶的單鏡頭反光映像暗箱,因為當時沒有感光材料
  • 【攝影師】照相機的種類
    國產海鷗135照相機這種照相機的優點是沒有反光板上下翻動而產生的震動,啟動快門時機震很小;閃光攝影時,快門時間全部同步。這種照相機的缺點,早期推出的這類照相機是利用雙影重合原理聚焦,不是太方便,取景和拍攝視差較大;大部分該類照相機不能更換鏡頭。(2)、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單反,也就是單鏡頭反光。採用這種技術的照相機只有一個鏡頭,這個鏡頭既負責攝影也用它來取景。
  • 數位相機成像原理
    1(本文素材轉自網際網路,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數位相機成像原理--簡介  數位相機,英文全稱:Digital Still Camera ,是一種利用電子傳感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相機
  • 高通Camera數字成像系統簡介
    鏡頭(Lens)將時間的轉盤向前波動一下,讓我們回到各自的小學時代,那時候老師給我們都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任務是製作一個小孔成像的簡單模型,這個簡單模型便是我接觸的最原始最簡單的成像系統,但是那是我一直有一個疑問,成像為什麼那麼模糊,這個疑問在我接觸到真正的相機之後才得以解開,原來一切都是光線惹的禍。
  • 高通 Camera 數字成像系統簡介
    鏡頭(Lens)將時間的轉盤向前波動一下,讓我們回到各自的小學時代,那時候老師給我們都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任務是製作一個小孔成像的簡單模型,這個簡單模型便是我接觸的最原始最簡單的成像系統,但是那是我一直有一個疑問,成像為什麼那麼模糊,這個疑問在我接觸到真正的相機之後才得以解開,原來一切都是光線惹的禍。
  • 「乾貨」5分鐘教會孩子清楚明白凸透鏡成像原理重難點,建議收藏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等似乎他們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擁有一個相當於凸透鏡的鏡頭,但是為什麼他們的成像效果會有那麼大的差距呢?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成正立、方法的虛像;其實稍微細心的同學會發現,我們在使用這些儀器的時候,我們能觀察到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距離了。
  • 3D立體光柵與立體攝影的原理
    立體工作原理        所謂光柵立體成像,指原本是平面的畫面,經過光柵 (Lanticular)的折射,使畫面中的物體在人的雙眼中呈現出視差
  • 偏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點
    點擊上方「新機器視覺」,選擇加"星標"或「置頂」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偏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優點
  • 「生活中的透鏡」和「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文章來源於大同堡鎮劉的博客  生活中的透鏡  小孔中發生光的直線傳播
  • 相機成像與背景虛化原理
    由於長期讀書落下的「毛病」,非要把相關成像原理研究個水落石出,經過查閱資料和思考,基本想通了相機的成像、虛化和景深的原理。這裡藉助其他愛好攝影的研究資料,對相機的成像和虛化原理做一剖析。(一)相機的成像原理一個髮光的普通物體,不管其是主動發光還是被動發光,產生的是漫射光,漫無目標地向四周空間照射。
  • 電子上消化道內窺鏡和眼底照相機2項註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
    二、工作原理電子上消化道內窺鏡成像系統一般包括內窺鏡、圖像處理裝置、內窺鏡冷光源、顯示器和其他輔助設備(見圖1)。內窺鏡冷光源發出的光通過光導接頭導入內窺鏡內,經過照明光纖和照明透鏡,照射到黏膜上。成像流程圖請參見圖2。
  • 量宏科技重新定義攝影與照相機 臺灣工廠投產
    美國量宏科技(InVisage)開發了突破性的成像與傳感技術——量子薄膜(QuantumFilm?)。量宏科技推出的第一個產品能夠在手機相機和數位相機等行動裝置上捕捉高保真,高清晰度的圖像。量子薄膜 (QuantumFilm?)是基於納米技術的一個顛覆性的新材料。它吸收光的速度比矽更快10倍。
  • 原子力顯微鏡/AFM各種成像模式的原理
    原子力顯微鏡/AFM的基本原理原子力顯微鏡/AFM的基本原理是:將一個對微弱力極敏感的微懸臂一端固定
  • CT成像原理
  • 凸透鏡成像規律題型總結(中)
    例1: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某小組同學利用圖甲測出了透鏡的焦距後,正確安裝並調節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圖中將透鏡向左移動適當的距離,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清晰的放大的像B.若乙圖中的透鏡上有一個小飛蛾,則光屏上會得到一個飛蛾倒立縮小的像C.在乙圖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圖乙的成像情況符合投影儀的原理例2:小明同學發現把一個透鏡放在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