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國大選初選中,「非主流」候選人搶足了鏡頭。共和黨候選人地產大亨川普、德克薩斯州參議員克魯茲和民主黨候選人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等提出與主流格格不入的政策主張,贏得大量基層選民追捧。
被中國網民戲稱為「川普」和「床破」的川普極端保守和民粹色彩濃重,他特立獨行,口無遮攔,屢屢在女權、宗教、移民等敏感問題上語出驚人,頻繁打破政治禁忌,還與教皇打起了口水仗。可在不少選民心中,特似乎越出格越可愛。無論是主流政客的口誅筆伐,還是政治捐款人的收緊銀根,都不能阻擋特高歌猛進的步伐。
黨內支持率排名第二的克魯茲也很有爭議性,他是共和黨內最保守的「茶黨」運動的旗手,有「怪鳥」之稱,主張撕毀伊核協議,廢止歐巴馬醫保法案,支持川普構築美國與墨西哥的邊境牆。
桑德斯是個自命的社會主義者,被視為草根代言人,主張實施強制性全民醫保、大學免費、富人增稅等較左政策主張,贏得不少基層人士和年輕選民的青睞。在第一個進行初選的艾奧瓦州就差點逼平希拉蕊,此後的競選中也屢有斬獲,表現大大超出預期。
共和黨內,被寄予厚望、資金雄厚的傑布·布希中規中矩,不溫不火,未能點燃選民激情,早早宣布退選。佛羅裡達州參議員魯比歐形象清新、活力四射,且是黨內屬意人選,但他的主流派形象未能引起多少共鳴,僅在兩個州贏得勝利,自己的地盤佛州也未能保住,無奈退出大選。
「非主流」候選人參加總統選舉在美國歷史上不是什麼新鮮事。川普本身就曾三次考慮參選,但每次都提前宣布退出,無緣真正角逐。他的前輩們命運也好不到哪裡,1964年的古德沃特、1992年的佩羅和1996年的布切南均鎩羽而歸。
今年卻風向大變,川普們鹹魚翻身,表現搶眼,勢頭強勁,令眾多政治觀察家們大跌眼鏡。究其原因,他們的異軍突起是傳統精英應對危機不力的產物,也是民眾焦慮情緒的集中反映。CNN和《華爾街日報》民調都顯示,近70%的美國人對美國現狀感到憤怒,尤其是社會經濟地位沉淪、受教育程度低的白人群體。
「非主流」們正是很好利用了這種民意土壤,說「怒民」之所想,表「怒民」之所急,成了很多選民眼中的「救命稻草」。川普高呼自己「很高興承擔表達憤怒的責任」。桑德斯說:「我很憤怒,數百萬美國人也很憤怒。」他們都擺出和「舊政治」劃清界限的姿態,在選舉中搶得先機。
「怒民」盛行主要有以下因素:
金融危機以來,美經濟雖有所復甦,但增長紅利並未惠及普通民眾,近年來收入增長几乎全部流向1%的富有階層,普通家庭收入長期停滯,貧富差距更趨突出,64%的民眾對經濟狀況不滿,對華爾街的貪婪和金錢政治感到憤怒。川普很好地迎合這種情緒,號稱將保護普通家庭的權利,減少代價高昂的海外軍事基地,並修改與中國和墨西哥等國的貿易協議。桑德斯以「與華爾街過從甚密」攻擊希拉蕊軟肋,讓希尷尬不已。
白人佔美人口比例去年已降到62%,預計2055年將下降到不足50%,而拉美裔將在2065年上升到46%。另據估算,在美國的非法移民已達1100多萬人。在許多普通民眾眼中,非法移民製造恐怖事件,爭搶就業機會,而當局應對乏力。川普指責在美非法移民是「罪犯」,攻擊墨西哥等拉美國家向美輸出毒品和強姦犯,博得大量草根白人的支持。
皮尤民調顯示,認為美國領先其它國家的本國民眾比例從2012年的38%下降到2014年的28%。911事件以來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爭搞得不亦樂乎,到頭來還是恐怖主義泛濫,「伊斯蘭國」勢力擴張,讓這個全球「一哥」焦頭爛額。川普號稱將「讓美國重新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稱多數穆斯林仇視美國,應「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頻頻示強的舉動表達了部分選民的心聲。
此外,政治的媒體化和娛樂化也推波助瀾。新媒體時代,出位、極端化、標新立異的聲音更容易傳播。特深諳媒體和傳播之道,善於以娛樂化方式吸引選民。調查顯示,民眾更關注川普的張揚個性及其挑起的「口水仗」,而非其政策主張。主流媒體熱衷於批判和嘲諷其標新立異的言論,反而擴大了他的影響。
總統初選種種怪現象的背後,是近些年美國愈演愈烈的政治極化現象。兩黨基本立場「左搖右擺」,左的更左,右的更右。共和黨內極端保守派「茶黨」日漸坐大,佔領華爾街運動雖然歸於式微,但基層影響力猶存,為左翼勢力提供了精神土壤和重要票倉。連主流派寵兒魯比歐和「老主流」希拉蕊也被迫在墮胎、控槍、勞工權益等兩黨傳統議題上採取更加激進的政策主張。
與此同時,兩黨政治極化、僵化日趨嚴重。《華盛頓郵報》認為,當前是美國政治兩極對立最為嚴重的時期,兩黨已經幾乎不可能開展合作。「否決政治」突出,「邊緣政策」盛行,兩黨在很大程度上「為反對而反對」,府院工作效率和政治責任感明顯下降。美國已有十餘年未能按時批准通過合理的預算案,兩黨在國會中運用「冗長辯論」等非常規、對抗性議事手段猶如家常便飯。
兩黨惡鬥導致政府運轉不暢,甚至幾度關門。民眾對此深惡痛絕。蓋洛普民調顯示,89%的共和黨人與72%的民主黨人表示自己只是有時相信或者從來不相信政府,美國政府連續兩年被民眾視作本國最大的問題。雖然歐巴馬政府把「改變」和「希望」掛在嘴邊,但涉及民眾深層利益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導致美國社會不滿現狀、厭惡政治和反建制的情緒更加高漲,草根階層對未來的不安全感和對傳統政黨和傳統政客的不信任同步飆升。一些看起來更乾淨、敢於挑戰華盛頓的新鮮面孔吸引力上升也就不奇怪了。
美國總統大選中,中國「躺槍」在所難免。即使在聚焦國內議題的兩黨初選中,特、希等也有不少涉華之言,甚至驚人之語。
川普號稱:「我總是擊敗中國。」朝鮮核試後,他聲稱,「如果中國不解決這一問題,美國應該讓他們在出口貿易上吃到苦頭。只要提高進口關稅或者中斷貿易,中國在兩分鐘之內就會崩潰。」他還揚言對中國商品加徵45%關稅。同時,川普也表示自己很喜歡中國和中國人民。如當選總統,願與中國、俄羅斯等國友好相處。
希拉蕊一方面表示重視對華關係,強調兩個大國應建立「友好的競爭關係」,有效管控分歧。另一方面也在涉藏、民主、人權、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上態度強硬,稱中國「竊取」美國防機密及政府信息,美須保持「十足警惕」。
此次大選對中美關係的影響還待進一步觀察,但最終不管是「非主流」上位,還是主流派王者歸來,確保這組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平穩過渡符合雙方的利益。
隨著三月份兩次「超級星期二」硝煙散去,初選態勢已趨於明朗。
共和黨內,川普在18個州贏得勝利,克魯茲贏得了7個州,特大幅領先優勢進一步鞏固。據報導,共和黨主流派對特即將贏得提名擔憂不已,已籌集重金,準備通過負面廣告等多種形式向特發起攻擊,但「倒特」談何容易,特仍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最有力競爭者。
民主黨內,希拉蕊贏得了16個州,桑德斯9個州,選情出現一邊倒之勢。桑德斯在資金和經驗上的劣勢更加顯現,在黑人等少數族裔集中地區舉步維艱。希拉蕊早已從最初的趔趄中恢復過來,憑藉資金和經驗優勢接連發力,距離提名門檻已伸手可及。除非希「郵件門」事件再度發酵、聯邦調查局宣布其有罪,否則桑德斯逆襲希望渺茫。川普對陣希拉蕊的態勢已呼之欲出。
下階段,喧囂的初選還要在不少州輪番上演。特、希二人也會乘勝追擊,厲兵秣馬,做好向總統寶座發起最後衝鋒的準備。馬拉松式的選舉如同一場政治肥皂劇,熱鬧非凡,變數多多,大嘴與大佬齊飛,草根共精英一色。新一輪的力量消長、利益重組和政治交易已在醞釀。好戲還在後頭。
(圖片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