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發現一顆可以到達適宜生存的星球人類會去侵佔嗎?

2021-02-08 網易

2021-01-16 15:18:11 來源: 菜菜葉

舉報

  人類一旦發現存在低等生物並適合生存的星球,就像蚊子聞到了血腥味一樣,會迅速佔領那個星球。

  

  在著名的科幻作品《三體》中,作者提出過一個「黑暗森林法則」。按照整個黑暗森林法則,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如果發現了其他的外星文明,應該直接消滅對方,以免暴露自己,而被其他更高級的外星文明所消滅。甚至還有可能是發現的外星文明由於技術爆炸,超越了我們,反過來把我們消滅掉。

  這個「黑暗森林法則」確實是如今被許多人所接受的一種看法。

  

  從人類的本性來看,作為生物的競爭者,弱肉強食或許也是宇宙中的生存法則,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言。

  如果人類能夠很輕鬆的清除土著文明,那麼毫無疑問人類會那麼做,並且會立即啟動包括種族屠滅和移民行動在內的全面入侵計劃。

  

  如果人類難以做到完全清除,比如受星際航行水平限制無法部署足夠的人員,那麼人類可能會選擇通過少數人員對土著文明進行奴役的方式對該星球的資源進行掠奪,最終通過蠶食完全佔據該星球。

  如果說該星球的土著文明雖然比人類技術水平低,但是差距不大,比如處於工業革命之後但是沒掌握星際航行技術的水平,那麼等待他們的必將是一場人類傾盡全力的入侵,先消滅掉他們,之後看該星球是否還宜居,再考慮要不要移民的事

  

  人類為了生存,啥事都幹得出來!而《阿凡達》則講述了一個人類為了稀缺資源將納美人趕盡殺絕的案例,人類需要的只是一種能對抗引力的元素,而這些元素的礦區則正是納美人聚居區域地下,因此人類不惜消滅納美人取得這種礦物!

  生存高於一切!但當一個文明解決了生存的問題,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發展,因為對抗引力的元素可以讓人類在宇宙中來去自如,使得文明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那麼當此時,所有阻擋的種族都將是人類的敵人,除之而後快!

  

  所以人類沒有理由選擇退縮,因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即便是我們不消滅對方,對方也有可能在未來技術爆炸,最終超越我們。到那個時候,它們要拿我們怎麼樣,就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了。站在整個人類文明的角度來看,先下手為強,才能保證我們自身的安全。

  總之星際戰爭的殘酷常人是難以想像的,只要是人都會為了生存傾盡全力。我們也祈禱地球不會是那個被高級生物發現的低等星球。

  

  但是目前人類科技水平還遠遠達不到,我們甚至沒有真正看到過任何一顆地外行星(太陽系除外),所有地外行星都是通過間接的方式發現的,比如說通過凌日效應。因為地外行星距離我們太遠了,又如此的黑暗(相對母星恆星),所以我們無法直接看到。

  如果人類能夠發現一顆真正宜居的星球並且能夠達到那裡,意味著人類科技已經足夠發達,早就掌控了可控核聚變,甚至已經邁入了二級宇宙文明,達到如此水平起碼需要千年以上的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稱逃離地球不負責任,人類無法在其他星球生存
    同時請記住,我們是為這個星球進化和發展的物種。除了這個星球,我們無法在其他星球上生存,我們最好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修復它上。」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的埃絲特·迪弗洛同時警告說,「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改變行為方式,特別是在富裕國家」,因為這些國家消耗了大量的商品和能源。另一位諾貝爾獲獎者說:人類不會「遷移」到其他星球。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星球,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但同樣也想通過尼比魯星球引出一個話題,人類究竟從哪來?地球又是不是唯一的地球。不過第二個問題濤濤倒是可以非常乾脆的回答,在廣袤的宇宙中,這種類地球的星球絕對有無數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宇宙中恆星的形成機制都差不多,都起源於星子云。都是星雲的凝聚和收縮形成的恆星吸積盤。中心壓力和高溫引發了氫核聚變,恆星就生成了。恆星會吸取這個吸積盤中絕大部分質量,也會剩下一點點渣子,就會形成行星。
  • 科學家發現了24顆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
    該星球必須處於恆星適居帶中,以至於適居帶中星球表面的溫度和大氣壓力,將適合簡單生命形式的進化。距離離恆星稍近一點,水將蒸發掉,海洋將無法形成,金星便是這樣。金星的大小和質量與地球相似,但是與太陽過近的距離使得沒有生命可以在金星表面生存。如果距離恆星過遠,星球則會非常的寒冷,水只能以冰的形式存在於星球表面。液態水只可能在地下很深的地方才存在。海王星就是個例子。
  • 尼比魯:疑似創造人類的星球!一顆從未露面的星球!
    上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Zecharia Sitchin發掘了6000年前的蘇美爾文明遺蹟,並發現了一張雕刻在石板上的星圖,上面標有十二個天體,除了古代人類就能觀測到日、月、水、金、火、木、土以及地球本身之外,還有古代人類不可能發現的天王星,海王星的存在,還剩下的一顆則是連現代人類都沒能發現的星球,因此他就提出了「太陽系內還有一顆沒有被發現的大型行星」這一假說。
  • 天文學家:地球資源有限,人類應該移民其他星球
    可以肯定的是,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終有一天資源會枯竭,除此以外還有生態環境惡化,全球變暖帶來的冰川消融等自然災害現象發生。基於以上情況,科學界認為人類文明的當務之急,是在太陽系內尋找一顆適合移民的星球,因為目前發現的超級地球和第二地球,都位於幾十光年甚至幾百光年外,雖然看起來很適合人類拎包入住,但以目前的宇宙航行技術來看,想要到達這些太陽系外的世界居住
  • 假如人類消失不見,多長時間人類的痕跡會被抹去?答案你不會想到
    40億年前,太陽系一顆美麗的行星誕生了簡單的生命,誕生後的生命經過數十億年的滄海桑田,經歷一次次的生存巨變,通過不斷的進化和演化,終於在數百萬年前誕生了智慧生命。這顆美麗的星球就是地球。想要讓史前文明的猜想成為現實,我們就需要尋找到數百萬年的史前遺蹟,可是目前我們還沒有發現這樣的遺蹟存在。於是人們普遍認為,史前文明應該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人們的一個猜想。可是仍然有人堅持認為,史前文明應該是存在的,只不過距離我們時間太久了,早被歲月給抹去了痕跡。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的探討話題:假如有一天人類全部消失不見了,多長時間人類的痕跡也會被地球的歲月抹去?
  • 中國天眼發現「第二顆地球」,有山有水有大氣,科學家:人類不能
    終於,在中國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之下,中國天眼橫空出世,前段時間中國天眼便在宇宙當中,發現了一顆和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那裡有水還有豐沛的植物,很多人都認為人類或許能夠移居到那個星球上,可是經過了解之後,科學家表示堅決不能去。打開趣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中國天眼的建成,無疑是向世界宣告著中國的強大。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巖石行星,或是人類的「禁區」
    按照最理想的狀態,太陽大約還有50多億年時間,在未來太陽的亮度、溫度都會上升,預計在未來10億年內我們地球可能就會變得很熱,不再適宜我們人類居住。所以,未來整個人類文明得以延續,很多科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新的宜居星球。
  • 人類的進化到達極限了嗎?科學家認為,未來人類的進化會更可怕
    而智人可以說是現代人類的直隸祖先,人類從猿類開始的整個進化過程花去了數百萬的時間,在此過程中,進化速度是非常快的,人類自身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從最初渾身是毛髮的猿人開始,然後進化成五千多年前古人的樣子,再到現代人的樣子。
  • 科學家發現24個行星,比地球的生態環境還要好,或存在生命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走出了地球,終於見識到了浩瀚的宇宙。這個時候,我們才明白地球有多麼的渺小。站在宇宙的角度,地球似乎非常平凡,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可是隨著觀測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們發現了不少的星球,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地球是獨一無二的,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星球,或許這就是生命星球的特色。當人類見識到了宇宙的浩瀚之後,自然對地外生命的存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但同樣也想通過尼比魯星球引出一個話題,人類究竟從哪來?地球又是不是唯一的地球。不過第二個問題濤濤倒是可以非常乾脆的回答,在廣袤的宇宙中,這種類地球的星球絕對有無數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宇宙中恆星的形成機制都差不多,都起源於星子云。都是星雲的凝聚和收縮形成的恆星吸積盤。中心壓力和高溫引發了氫核聚變,恆星就生成了。恆星會吸取這個吸積盤中絕大部分質量,也會剩下一點點渣子,就會形成行星。
  • 美宇航局發現「超級地球」:距離我們約31光年,或適宜人類居住!
    (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欄目)近日美國航天局NASA宣布,他們的系外行星探測器「苔絲」在距離地球約31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並給他命名為「超級地球」。美國航天局系外行星探測器「苔絲」發現了31光年外的3顆行星,它們圍繞一顆被命名為GJ357的恆星旋轉。
  • 腦洞大開:一百萬年後,人類文明能統治宇宙嗎?
    科學家的回答讓人意外縱觀人類整個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人類的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的,比如說我們從只會製作簡單工具的原始人,到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農耕時代,耗費了約百萬年的時間;我們從靠天吃飯產量不高的農耕時代,到半自動化產量頗高的工業時代,耗費了不到萬年的時間;而我們從工業時代到今天先進的資訊時代僅僅用了百年的時間。
  • 會到達宇宙盡頭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太陽最先誕生,誕生之後太陽吸收了大量的物質,然後變成一顆恆星,而太陽系其它的行星在太陽之後形成,所以質量沒有太陽大,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由於太陽的質量是最大的,所以太陽能夠讓行星圍繞自己轉動,地球是位於太陽系第三顆行星的位置,屬於宜居地帶。
  • 可以繞著地球跑的遊戲?《我們的星球》測試招募開啟!
    (通過持續移動,你將環繞整個星球到達原地)‍說回遊戲,《我們的星球》是一款星球大世界探索與建造的沙盒遊戲,遊戲的背景便是從小在空間站生活的小小清潔員,在人造人的安排下逃離了一成不變的枯燥生活,來到了充滿希望的貝雅星系,重建人類文明的故事
  • 「超級地球」在42光年外被發現,科學家:太蹊蹺,懷疑存在外星人
    ,找個和地球差不多的星球,改造改造不就能居住了嗎?為什麼要這麼高標準,這麼多年都找不到宜居的其他星球。但天文學家口中的宜居星球並非我們口中的適宜人類居住,而是能夠讓生命存活,所以人類找宜居星球的要求並不高。美國的天文學家表示,宜居星球至少要符合以下四點要求。
  • 地球會有末日?霍金曾多次警告人類會遭滅頂之災,預言到底準不準
    地球在2600年前可能會變成「火球」:霍先生這個預言認為,隨著地球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對資源的消耗也日益增加,屆時將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地球溫室效應越來越明顯,到時候地球會變成一個「火球」,不再適宜居住,人類可能會因此面臨滅頂之災。至於如何才能避免人類文明的終結,霍先生認為我們的出路是移民到一個適宜人類生存的外星球。
  • 比鄰星軌道最近的星球可能適宜居住
    該團隊認為比鄰星b有可能是一顆「海洋星球」,即整個星球表面是被海洋覆蓋的,該星球上的水份可能類似於圍繞木星土星周圍的冰質衛星內發現的地下海洋的水份。研究人員也表示比鄰星b的結構組成可能類似於水星,即三分之二由金屬核構成。這些結論提供了今後對於比鄰星b可居住性研究的基礎理論依據。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其行星系統內包括至少一顆行星。
  • 火星沒有發現生命,卻拍到埃及金字塔?專家:火星是人類第一家園
    但NASA科學家發現,火星表明存在被河流衝刷過的痕跡,此外火星中緯度地區被發現覆蓋有巨大的冰川帶。有專家大膽推測,遠古時期的火星存在海洋、河流與湖泊,曾經也是一顆生機勃勃的星球,並且很有可能是人類的第一家園。後來由於巨大的變故,人類才從火星移居到了地球上。支撐起火星產生過文明的除了冰川、河流衝刷痕跡,還有神秘的金字塔。在2015年,美國「好奇號」曾回傳了一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