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瑞幸咖啡暴雷的事可謂人人皆知了,說實話,瑞幸咖啡老漂從來沒喝過,無法評價它的口感如何,不過瑞幸的「神話傳說」經常聽見。關於瑞幸咖啡的故事和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網上太多,我就不贅述,其中,網上看到幾段對瑞幸事件的點評,非常認同:
觀點一:「究其原因,國內這些年的環境往往給了這些家創業、偽創業公司太多關注,對真正踏實肯幹的企業家重視不足,社會明顯存在笑貧不笑娼,管他真假好壞,賺到錢、割到韭菜就是英雄的輿論氛圍,甚至把這種負毛利創業,18個月上市這樣簡單粗暴的商業騙局當成了創業明星,還玩了2年多。這只能說明中國商業社會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中國商業文明亟待發育。
觀點二:瑞幸就是一家騙子公司,他認為:商業沒有童話,創業沒有捷徑,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不是妖怪,就是投資者和看客們眼瞎。
觀點三:瑞幸從來就不是為了正經做一個公司而來,公司的基本特點就是廣告+媒體公司,泡在社交媒體和軟文中長大,出門就碰瓷星巴克,虧錢送涮鍋水叫『戰略性虧損』,虧太久宣布所謂『門店盈利』,咖啡虧不動就開始虧茶、虧無人零售,虧電商業務,不斷拉低你的底線思維,玩了一場非常粗暴簡單的遊戲。」
以上觀點,我基本贊同,當然這也許是馬後炮,不過,出來混遲早還是還的。我們今天不談瑞幸,談談瑞幸暴雷這事和物流有關係嘛?當然,它和我們普通物流人和中小物流公司們沒有一毛錢關係,大家只是當個熱鬧圍觀一下就可以了。但它對一些依靠資本而發展起來的物流公司,以及對一些籌備上市的物流公司而言,還是有一定影響的。老漂認為可能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這件事件以後,投資機構可能會變得更加謹慎那些僅憑這一個PPT講故事說商業模式,和靠燒錢買流量的公司融資可能變得更加困難。投資公司們對物流企業的業績要求和審計變得更加嚴格。物流行業有「瑞幸式」物流公司嘛?有,曾經有過,不過大多沒有瑞幸那麼好的運氣,大多都是在獲得首輪或幾輪融資後就自生自滅了,生存下來的公司大多在行業內已經樹立了一定品牌,但唯一遺憾的依然在燒錢而不能盈利。這次事件後,資本們恐怕會對融資企業的財務審核變得更加嚴格,對盈利性要求可能加大。加上今年疫情的影響,靠融資燒錢的物流公司今年日子可能很難過,這些公司可能會有一部分要被淘汰,或者變得更加務實的去賺錢實現自保,或向投資商展示出自己的盈利能力。
另外,瑞幸咖啡的一個主要投資人大鉦資本在2020年3月,也對安能物流進行了3億美元的投資,不知道這次投資的錢有沒有完全到帳,會不會受到瑞幸事件的影響呢?
第二、美國上市將變得更加困難 瑞幸咖啡造假這個事,將不可避免對整體中國概念股的信譽造成衝擊,可謂貽害無窮,對中概公司上市形成重大障礙和實質性傷害。未來,中資企業赴美上市難度加大,這種難度體現在審查、監管更嚴厲,投資者更謹慎,企業赴美IPO期望值下降。
自從國內的七大快遞公司集體上市後,大家都在猜測下一隻上市的物流公司會誰家。國內也有多家物流公司在摩拳擦掌的在籌備上市,京東、安能在去年和今年都有傳聞會在今年啟動上市,而順豐快運、滿幫集團、天地匯等也都有傳聞在籌備上市。按照我們國家的上市規則,這幾家公司在國內上市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他們都未能實現盈利,所以,他們大多只能選擇在美國或香港上市,最有可能會在美國上市。而瑞幸事件的惡劣影響可能會加大這些企業在國外的上市難度,最起碼也會打亂他們的上市節奏。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也許也不能完全怪瑞幸,這只是經濟快速發展,商業企業發展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沒有瑞幸,可能也有其它出現。但總之,企業是一定要遵守商業規則的,最終回到商業盈利性的本質上來,而不是投機取巧。當然這件事,資本的逐利性也「功不可沒」。
本文作者:漂泊生涯 diudou2014
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填寫資料享受補貼
草根匯會員企業推介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