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洞」照片的幾點著作權思考

2022-01-30 京都律師

4月10日M87中心黑洞照片公布,緊隨其後視覺中國關於黑洞照片版權的幾稿說明,引發網絡熱議。群情激昴各藏心機的論戰中,還有涉事公司過山車般的股價走勢做濃墨重彩的配圖。地球直徑大小的遠望鏡矩陣能否幫助人類看清過去未來尚不清楚,但一出手就準確的點中了知產法律人常常需要分辯思考的幾個天問:

什麼是作品?黑洞照片是否構成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

《著作權法》第三條對作品形式做了列舉式規定,將該條款內容與本次事件資料相對應,並且參考《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四條對於作品形式的解釋性規範:「(十)攝影作品,是指藉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質上記錄客觀物體形像的藝術作品」,不難看出黑洞照片無限接近該條款列舉中的「(五)攝影作品;」。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根據《著作權法》第二條:「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的智力成果。」結合著作權訴訟實務考量,作品獨創性的判斷大多以作品產生的過程中作者體現在其中的判斷和思考為考量要素。個性化選擇以及該種選擇對作品呈現結果影響越多,作品的創造性程度越高。黑洞照片拍攝工具為遍布全球的8個亞毫米射電望遠鏡,這8臺裝置並非僅為拍攝該照片設置,位置和功能角度等等方面完全依客觀條件限制,沒有太多個性化選擇的空間,這一環節顯然不能為黑洞照片創造性加分。但想要據此認定該圖片不具有創造性,仍無法定論。依筆者粗淺的科學認知,亞毫米波段並非可見光波段,拍攝完成後,數據處理和轉化成可見圖樣的過程顯然是包含了多次主觀意志選擇,這些選擇的集合使得我們最終看到的黑洞照片呈現如今的模樣。這一環節,看似又使黑洞照片具有了獨創性。但是這種獨創性的來源歸於組織者協調參與者在規則體系下工作才形成的工作成果,又與《條例》第三條:「為他人創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諮詢意見、物質條件,或者進行其他輔助工作,均不視為創作。」相悖。還有一個必須思考的方面是:整個過程中規則所導向的結果只有是唯一的才符合科學驗證精神,這種唯一性必然會消減作品獨創性趨無。

獨創性之外,根據目前公開的科普資料可以得知,2017年4月全球8個射電望遠鏡陣列組成虛擬望遠鏡網絡」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拍下黑洞照片至今,期間經過了複雜的數據收集、篩選、轉換、計算等等處理,兩年後我們才得以看到這張劃時代意義的圖片。如此漫長複雜的處理過程,能否理解為《條例》中關於創作定義性規範中的「直接產生」?顯然也是難以回答的問題。

現有公開的信息看來,這張珍貴圖片的是否屬於我國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還無法定論,可以肯定的是觀測活動所得數據不是作品。基於該數據集合轉化所得可視圖片是否構成作品有待結合具體處理過程、各方分工與約定進一步判斷。

作品權利人如何確定?假定M87中心黑洞圖片構成作品,權利人是誰?

《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規範了作品權利歸屬,著作權屬於作者,另有規定的除外。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依可以整理到的公開信息分析,假定M87中心黑洞圖片構成作品,從參與創作的權利主體數量和組織形式、作品產生的形式以及發表情況考量,M87中心黑洞圖片較為符合彙編若干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這一彙編作品形式。此類作品著作權由彙編人享有,對應事件中各方的表現和表態,彙編人較大可能為視界望遠鏡合作項目(Event Horizon Telescope Collaboration,簡稱EHT)組織。

圖片作品著作權包含哪些內容?合理使用的邊界和形式是什麼?

圖片作品著作權可以歸納為: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複製權、發行權、展覽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攝製權、改編權、彙編權等多項權利。圖片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部分許可他人行使其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獲得報酬。

合理使用是指幾種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使用作品的特定情形,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範了合理使用的法定情形以及注意事項。其中關於圖片作品的合理使用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情形:(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三)為報導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四)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少量複製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五)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範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六)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複製本館收藏的作品;(七)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除以上情形外,均不屬於圖片作品的合理使用範疇。需要更多關注的是:合理使用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享有的其他權利。比如個人以學習欣賞為目的使用圖片作品,但對該圖片進行多種形式的異化、改變並傳播經處理後的圖片,該類行為仍會落入侵害作者保護作品完整權的法律規制。

ESO官網的公開授權條例是否代表他人可以許可獲利的方式使用其官網作品

ESO在版權聲明中明確表示,該網全部資源均可根據CCAIL4.0協議獲得許可,只要正確的寫明了圖片來源即可免費使用。這裡所稱的授權免費使用是否包含授權他人可以轉讓或許可作品著作權並獲得收益?需要結合《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及相關實施條例和解釋來理解。第十條規範了著作權權利種類,第二十四條與第二十條規範的是著作權許可的形式要件。第二十四條要求使用他人著作權應訂立合同,但對合同形式並未做特別規範,這裡的使用與ESO版權聲明中的使用意思可以理解為一致,多數情況理解為最終用戶的使用。依我國著作權法,即使是最終用戶的使用,仍應有合同條款可以查明雙方約定的權利種類、許可形式、地域、價款、違約責任等內容。ESO版權聲明因缺乏前述必要條款,不能視為雙方已訂立合同。第二十五條規範了轉讓第十條第一款中第 (五)至第(十七)所列複製、發行、出租、信息網絡傳播等多項權利更應訂立書面合同,列明作品名稱、轉讓價款、轉讓的權利種類、地域範圍、交付轉讓價金的日期和方式、違約責任等內容。ESO官網的公開授權條例顯然不能認定為符合二十五條要求的書面合同。視覺中國或其它任何主體若以該公開條例為依據將他人作品用作許可謀利實屬於法無據。

廣袤神秘的太空星係為科學探索提供了無數種可能性,隨著認知拓展人類必將擁有更豐富多樣的未來,展望法律人可能會面臨的那些思考、適用、變革……令人振奮。

王菲,京都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首屆國際版權經紀人、執業律師。2006 年從事智慧財產權法律服務至今,專注於智慧財產權領域,擅長與智慧財產權有關的投融資項目設計、運營;智慧財產權確權、運營、法律訴訟。工作風格嚴謹專業,為客戶設計訴訟或項目方案重調查重需求,致力於提供務實、及時、科學、有效的法律服務,代理的多起案件入圍年度智慧財產權知名案件。服務部分知名客戶:工信部、林業部、國務院瀕管辦、國家標準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微軟中國公司、華納兄弟 Warner Bros.、武警總裝備部、中航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歐特克中國公司等。

京都20周年慶-首部反映中國律師執業精神的大片《我們》

如需轉載,請保留作者署名及來源「微信公眾號:京都律師(jingdulvshi)」或聯繫京都品牌部(電話:010-58173618,郵箱:pinpaibu@king-capital.com)取得授權。

相關焦點

  • 自動攝影照片有著作權嗎?
    時代股份有限公司遂起訴Thompson認為其侵犯了己方享有的著作權。以上兩個案例共同的爭議焦點是攝影師使用自動攝影功能的相機拍下的照片是否享有著作權。在案例一中,一審法院認為自動攝影照片不享有版權,而二審法院卻撤銷一審判決,並引用案例二的審理觀點,認為自動攝影照片具有獨創性。自動攝影照片應否納入我國的版權保護範圍?我國可否直接借鑑英美法系對攝影作品的認定標準?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 黑洞是什麼洞?黑洞照片怎麼拍的?這張圖全說清楚了
    啥是黑洞?給黑洞拍照難在哪?這張圖全說清楚了:北京時間4月10日21時,全球六地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首張黑洞照片。根據資料顯示,黑洞照片的「衝洗」用了約2年時間。在第一張黑洞照片即將面世之際,一起看看黑洞是個什麼「洞」吧!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來了!
    圖片來源: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北京時間4月10日21時,全球六地(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和美國華盛頓)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首張黑洞照片。根據資料顯示,黑洞照片的「衝洗」用了約兩年時間。問:這次拍到了哪個黑洞的照片?答:兩個超大質量黑洞。一個是銀河系中心黑洞Sgr A*,一個位於室女座的M87星系中心。之所以選擇這兩個目標,而不是銀河系中更近的恆星級黑洞,是因為它們的視界從地球上看足夠大。
  • 南寧人被「黑洞照片版權」問題刷屏,最新消息來了!
    這兩天,南哥的朋友圈被「黑洞照片公布」的消息刷屏:
  • 關於《阿麗塔》的幾點思考
    接下來,說幾點啟發: 1.1981年,科學家Hilary Putnam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中做了個思想實驗,「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誕生!黑洞裡面到底藏了什麼?
    2019年4月10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首個發現發布會上發布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光衝洗就花了兩年>至此人類終於看見黑洞真容!這張在全球多地同步公布的「大片」,證實了神秘天體黑洞的存在,也使得愛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終得檢驗!三分鐘了解一下「黑洞」的前世今生▼黑洞是怎麼被發現的?來看關於黑洞的這些知識點,一起漲知識!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
    圖片來源: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天文學家捕獲首張黑洞照片!
  • 國旗、國徽、黑洞照片版權都是視覺中國的?眾怒終於爆發了
    視覺中國網站因黑洞照片版權問題引發公眾質疑,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昨天更是直接質問「國旗、國徽版權也是貴公司的?」新華社銳評,「視覺中國」,咋啥都是你的。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問視覺中國的著作權是否真成立?平臺有沒有淨化版權池?商業模式是否經得起推敲?避免版權保護陷入「黑洞」,與提倡版權付費一樣重要。
  • 世界首張黑洞照片!
    該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 億倍▽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圖片來源:事件視界望遠鏡國際合作組織 理論上,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  關於黑洞,法國天文學家盧米涅也說過一段話,他說:「黑洞是恆星死亡後的一種殘骸,它是引力收縮的極點,極端到近乎荒唐(指它的一些性質用現有的物理學知識無法解釋)。但它又是宇宙當中最精美的天體。了解黑洞並深感困惑之後,會使我們進入一個展示時間、空間、光和物質深刻本質的更加深邃的新視野。」
  • 黑洞照片來了!愛因斯坦說對了!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
  •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阻礙科學家們「看清」黑洞的最大敵人竟然是它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黑洞在鏡頭前似乎十分「害羞」。其極端的重力阻止了光的逃逸,因此這些「宇宙吞噬者」的形象依然不能被直觀地看到。幸運的是,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看見」一個黑洞。
  • 關於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我們捕獲到了黑洞的首張照片」,來自天體物理中心|哈佛大學及史密松寧學會的EHT項目主任Sheperd S. Doeleman說,「這是一項由200多位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完成的非凡的科研成果。」   「如此一來,黑洞就像沉浸在一片類似發光氣體的明亮區域內,我們期望著黑洞會形成一個類似陰影的黑暗區域。這正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可我們以前從未見過。」EHT科學委員會主席、來自荷蘭Radbound大學的Heino Falcke解釋。「這個暗影的形成,源於光線的引力彎曲和黑洞視界對光子的捕獲。暗影揭示了黑洞這類迷人天體的很多本質,也使得我們能夠測量M87黑洞的巨大質量。」
  • 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今將問世 照片"衝洗"耗時約兩年
    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據報導,10日,一些重要嘉賓將參加在美國華盛頓全國記者協會舉行的發布會,包括「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主任、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資深天文學家謝潑德?杜勒曼、項目重要資助方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席弗朗斯·科爾多瓦等。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官網首頁有關發布會的介紹中寫道:「關於黑洞的歷史性宣布。」
  • 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hello,「甜甜圈」,有幸遇見
    那麼黑洞到底是什麼你了解嗎?早在1784年11月,英國天文學家約翰·米歇爾提出了宇宙中存在一個巨大的甚至光線無法逃脫的空間。並且他說到,這種超大質量但非輻射的物體,可能可以通過其對附近可見物體的引力作用而被探測到,後面一系列科學家發展了這一理論,包括我們熟知的愛因斯坦和霍金。
  • 於全:關於未來網絡架構的幾點思考
    在第四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於全院士為大家帶來了專題報告《關於未來網絡架構的幾點思考》,給我們分享了他對未來網絡發展的一些非常精彩的觀點
  • 一文讀懂圖片類著作權侵權案件糾紛
    2019年,視覺中國的「黑洞事件」引發了社會對於圖片侵權的關注與討論,而利用現有著作權制度獲取商業利益的行為,直至今日,並未減少。(一)關於案件中的成果形式是否構成作品的問題。【案例總結】關於是否構成作品的問題,司法觀點中核心論證的仍是成果形式的「獨創性」,具體到攝影作品,通常指照片的拍攝手法、角度以及場景等要素經過選擇和安排,以此體現其獨創性。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發布!
    這顆黑洞就是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上面就是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拍攝的黑洞照片。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種質量極大的天體,它的引力極強,強到連光線都被吸引無法逃逸。
  • 首次公布銀河系中心黑洞Sgr A*的照片?
    儘管新聞稿沒有明確說是發布黑洞照片,但EHT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就是拍攝黑洞。Credit:https://eventhorizontelescope.org/science新聞發布會將同時在布魯塞爾(英語),靈比(丹麥語),聖地牙哥(西班牙語),上海(普通話),東京(日語),臺北(普通話)和華盛頓特區(英語)進行。
  • 黑洞照片、國旗、國徽圖片版權屬視覺中國?回應來了
    你的朋友圈被黑洞照片刷屏了嗎?亂用黑洞照片涉侵權?
  • 史上首張黑洞照片誕生!兼談黑洞的前生今世
    這張照片攝自梅西耶87(M87)星系中心的黑洞,重約60億個太陽質量,距離地球5600萬光年,由全世界橫跨幾大洲近10臺毫米波望遠鏡(或陣列)組成ETH進行聯網觀測,項目團隊包括來自中科院上海天文臺、雲南天文臺、中科院高能所、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的10餘名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