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首款3D-NAND固態硬碟開箱及測試

2021-02-13 電腦吧評測室

    一直以來東芝將重心放在OEM領域,對傳統的零售領域鮮有顧及,其他品牌早已鋪貨3D-NAND固態時,東芝終於發布了其零售版第一款3D-NAND固態產品——東芝TR200,在18年開春之際有幸在東芝儲存VIP會員俱樂部申請到這次試用活動,今天就帶大家看看這款產品的表現如何。

    東芝TR200 固態採用2.5寸的標準規格,厚度為7MM兼容絕大部分的筆記本和臺式機,官方宣傳順序讀寫性能達到555MB/S和540MB/S,隨機讀寫達到80000 IOPS和87000IOPS,接下來的測評中也會看看TR200是否達到官方宣傳的水平。

    產品外包裝採用黑白綠三色,綠色體現了產品主打的低功耗高能效。正面也標註了產品的容量、規格、採用的技術等特性,從正面就能看出東芝 TR200是採用了3D NAND顆粒「東芝稱之為64-layer 3D BICS Flash與三星的V-NAND一樣 屬於3D-NAND製造技術」。

    東芝TR200 採用了東芝自主研發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提供3年有限質保。

    東芝TR200 固態本體採用的是鋁合金外殼,具有磨砂的質感,鋁合金制的外殼有助於固態的散熱。

    背面除了SN之外還能看到產品的生產日期,這一塊是2017年11月4日生產出的,和樓主一樣是個天蠍座。除此之外就是產品獲得的一堆認證。從背面也可以看到,東芝TR200採用的是卡扣設計,包括內部產品沒有使用一顆螺絲固定。

    為保證產品的性能的統一性,東芝TR200不同容量的固態使用的快閃記憶體數量是一致的「東芝的低端到高端固態都有這樣的設計,算是東芝固態的特色之一」,並且採用的是DRAM-less的結構設計,無外置DRAM顆粒,節省了這部分的成本,通過將部分TLC空間模擬成SLC進行讀寫,以提升SSD的性能,SLC CACHE的大小在後文測評中也會體現出。

    主控上的相變矽脂也有助於主控的散熱。

    東芝 TR200固態採用的是和東芝A100同款的主控,編號為Toshiba TC58NC1010GS ,是根據東芝Q300主控改進而來,可以說TR200是作為飢餓鯊TR150的後續版本同時也是東芝A100的3D-NAND快閃記憶體版,主打中低端市場。

    產品正反兩面採用了8顆編號為TC58TFG8T23TA09的顆粒,單顆容量為32G,8顆組成了256G的容量,OP了16G,用戶可使用的部分為240G。

    上機測試中使用的是雷神911黑武士主機,配置是目前主流的八代平臺,不會成為固態性能發揮的瓶頸。

    測試中TR200掛從盤,主盤同為固態,不會對測試造成影響。

    東芝TR200安裝實圖,與上方的機械「撞臉」,同為黑綠色調。

    CrystalDiskinfo信息截圖,這塊硬碟是第一次通電,這裡可以看到固態的溫度也較低,實際在進行大量測試後溫度也只有20多度。第三方軟體檢測的數據有限,同時東芝官方有提供名為SSD UTILITY的固態維護軟體。

    AS SSD 1G測試截圖

    AS SSD 10G測試截圖

    AS SSD 1G IOPS測試截圖

 

    AS SSD這一項分別測試了1G、10G兩個數據量和IOPS讀寫,1G數據量測試中分數突破1000,當前屬於中等水平,基本達到了SATA接口的極限。10G數據量測試是為了突破產品的SLC CACHE容量,可以看到突破了SLC CACHE容量部分後各項寫入都有所下降,順序寫入只有120M/S左右,這個測試無法體現產品的SLC CACHE容量大小,後續複製文件測試可以體現。

    IOPS讀寫測試中讀取達到官方宣傳的80000IOPS,寫入並沒有達到。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中順序讀寫基本符合官方宣傳。

    TxBENCH 測試也符合官方的宣傳。

 

    接下來的複製文件測試中會用到這個視頻文件,濱崎步在東京小巨蛋演唱會的藍光無損版,完整視頻達到38.8G,可以給大家看看突破SLC CACHE後的讀寫成績。

 

    複製開始之初寫入速度接近500M/S,開始緩慢下降到300M/S左右SLC CACHE容量部分使用完畢,速度跌至110M/S~90M/S,固態原本速度暴露出。

    通過這一項的測試基本的出產品的SLC CACHE容量在5G左右,日常使用中絕大部分情況下文件寫入量不會超過這個範疇。

    另外一方面要說明的是,這次複製文件的測試中,TR200雖然性能不算出眾,但是在5分鐘的複製過程中速度一直穩定在100M/S左右,沒有突然掉速的情況,這一點還是可以肯定的。

 

    上圖是將視頻複製到本機的一塊固態,因為USB連接固態會有較大損耗,無法作為測試的母盤。可以看到這塊固態某品牌的480G 東芝白片TLC顆粒 無SLC ACHE設計,速度出現較大波動,在複製快要結束的時候甚至出現了0的時刻,多次出現幾M/S的情況,這時候固態基本就處於假死無法訪問的狀態。

    東芝提供的SSD UTILITY軟體,自帶的性能測試截圖

 

    除了性能測試之外本軟體還可以自行給固態增加OP,有助於提升穩定性和增加壽命。

 

    總結,東芝TR200 240G採用64層 3D TLC顆粒,為保證不同容量產品的性能統一,所以均採用了8顆顆粒的設計,產品的穩定性和功耗得到很好的控制。在近40G文件的極端情況下還能維持穩定的寫入速度,不出現無響應的情況。日常使用結合5G的大容量SLC CACHE,不突破SLC CACHE的情況下性能與MLC顆粒固態相同,日常使用中也極少會出現超過5G的情況,因此在民用級的產品中可以作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點個讚,

在下面留言,

或者關注電腦吧評測室微信公眾號,自媒體平臺

    歡迎加入電腦吧官方水友群八群:660589912(可加),七群:338609460(快滿),六群:688929805(已滿),五群:417337459(快滿),四群:214708062(快滿),三群:561484947(可加),二群:613817903(快滿),一群:159294271(快滿),肛狗管理,調戲女管理。

    也可以關注B站@翼王,為翼王投幣,充電!

相關焦點

  • 東芝發布全新TR200系列固態硬碟
    東芝電子(中國)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將在零售市場推出TR200 SATA固態硬碟(SSD)系列。
  • 東芝P300機械硬碟全新開箱測評,垂直盤最後的堅持
    哥,能不能做一期東芝P300的測評?因為目前只有東芝全是垂直盤,感覺大家對東芝機械硬碟感興趣。作為目前唯一堅持做垂直式機械硬碟廠商東芝,我們來開箱旗下系列東芝P300機械硬碟。安裝好機械硬碟螺絲,連接SATA線和電源線。(SATA線是開箱展示的那條線,電源線是電源自帶的線)
  • 3D固態硬碟對比經典MLC SSD
    從SLC、MLC到TLC,再到現在的3D TLC,固態硬碟的性能究竟是在進步還是退步?現在的3D固態硬碟比之4年前的MLC固態硬碟性能如何?
  • 3D NAND固態速度幾何?玩遊戲更暢快?
    隨著固態硬碟的普及,從起初的高昂價格到現在的白菜價,這樣也可以幫助更多的用戶享受相對傳統機械硬碟更快的讀寫速度。現在使用的電腦為單一的240GB的固態硬碟,有時候想玩個大點的3D遊戲,固態硬碟的容量就顯得有點不夠。現在大部分的固態硬碟的價格都是1GB不到1元,此前用過東芝的多款固態硬碟,使用感覺還算不錯。
  • 蜂鳥之速 東芝RC100 固態硬碟詳細評測
    東芝RC100 固態硬碟擁有120GB、240GB、480GB三種規格供用戶選擇,適用於臺式機、筆記本電腦等,本次評測產品為東芝RC100 固態硬碟240GB,售價589元,東芝存儲官網有售。依託於原廠顆粒,傳承東芝DNA原廠3D BiCS FLASH存儲器,東芝RC100 固態硬碟擁有強大的讀寫能力和更高的穩定性,普通的SATA固態硬碟寫入為500MB/S,東芝RC100 固態硬碟可以達到1100MB/s*(數據出自東芝測試環境
  • 好體驗的開始來自於東芝TR200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由於其自身的很多優點,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接受。相對於普通的硬碟來講,固態硬碟抗震動、體積小巧、功耗低並且安全性能高、讀寫速度快等強勢優點,你可以大膽放心的去換掉之前的老硬碟。現在朋友推薦了一款東芝TR200固態硬碟,它有什麼值得擁有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根據自己電腦的實際情況,加裝了這款固態硬碟作為系統盤,感覺速度上面就像飛一樣。
  • 更換東芝Q300固態硬碟 體驗提升明顯
    這樣的產品具備優秀的性能和相對還算比較輕便的重量,我想還是非常合適圖片處理的工作,不過呢,因為購買的時候預算比較有限,在選擇配置的時候有了一些取捨,沒有選擇固態硬碟,而是普通的機械硬碟。但是這樣的話,對於電腦的整體來說就有了性能上的短板,所以更換固態硬碟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
  • 東芝存儲XS700固態移動硬碟評測:移動辦公疾先鋒
    東芝儲存近日擴展了移動硬碟的產品線,推出移動固態硬碟東芝儲存XS700 240G(以下簡稱為東芝儲存XS700),天貓售價759元。速度是不是第一生產力,看完接下來評測或許你就能明白了。標準SATA 6.0速度 滿足中高端影視讀寫需要   一塊硬碟最重要的硬功夫還是看它的傳輸速度如何,東芝儲存XS700作為一塊固態硬碟比起普通機械移動硬碟100MB/s左右的讀寫能快了不少。
  • 高容快閃記憶體發力:新版東芝TR200 480G固態硬碟測評
    固態硬碟所使用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內部是由晶圓上取下的一到多顆小晶粒組成的,每顆小晶粒的容量間接影響了固態硬碟的容量。64層堆疊技術也在發展和進步,主要表現就是單個快閃記憶體晶粒的容量從256Gb翻倍提升至512Gb。
  • 東芝Q200系列固態硬碟怎麼樣?
    ----  從東芝聯合西數宣布 3D QLC快閃記憶體開始,也就預示著MLC固態硬碟將會越來越少。從SLC、MLC到TLC、QLC它們每個單元的存儲比特都是以2倍晉升,到了QLC已經是每單元存儲16比特了。   這應該算是有好有壞吧!
  • 疾速存儲 一手掌握 東芝移動固態硬碟XS700評測
    東芝存儲作為快閃記憶體製造商也適時的推出了自家的移動固態產品XS700。在收購了OCZ飢餓鯊後,作為擁有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製造技術的東芝存儲,在固態硬碟領域有著更強的競爭力,此次推出的XS700是東芝存儲在移動固態硬碟領域的初次涉足。
  • 扔了你的U盤吧,Crucial英睿達X6移動固態硬碟開箱評測
    Crucial英睿達面向零售市場最有讓普通消費者熟悉的應該是MX/BX500系列SSD固態硬碟,或者就是我們上面圖片中曬的Ballistex鉑勝遊戲內存了,原廠顆粒+穩定性+便宜,所以在電商平臺的整機裝機店上,你會看到很多用英睿達Ballistex裝機的店鋪。當然了,今天我們開箱的不是英睿達的內存,而是一個存儲外設。
  • 64層3D NAND粉墨登場 閃迪至尊高速3D固態硬碟評測
    技術解析:閃迪此款SSD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是全球首款使用64層堆棧3D NAND技術的SSD,那麼64層3D NAND技術又是什麼?在CrystalDiskMark測試中,閃迪至尊高速3D固態硬碟的最大連續讀取速率為562.8MB/s,連續寫入速率為529.3 MB/s。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最高讀寫速率。
  • 老筆記本重獲新生 東芝256G固態硬碟體驗
    本想整一塊120G就行了,想想偶爾還會拷貝一些大文件,還是一步到位256G吧,而且現在的固態硬碟價格也比較容易接受了,當然最重要還是慰問我的愛本哈!在X京入手的一塊東芝256G固態硬碟,東芝是快閃記憶體界大老,而在固態硬碟行業還算是新人,話說這塊固態硬碟速度很猛,果斷就入手了。
  • 固態硬碟中的gooddie、自封顆粒是什麼?
    (後面我會分析下這個固態能不能買)。有一個號稱「固態硬碟吧吧商」的大耳朵在其測評中說海康威視這個固態用的是群聯自封gooddie顆粒,gooddie原廠封了就是正片。這句話就使得很多玩固態的人很反感,而且一直拿gooddie顆粒說事,兩派甚至在貼吧開戰了。那麼固態硬碟中的gooddie和自封顆粒是什麼?
  • 浦科特發布首款TLC固態硬碟M7V
    今天,浦科特也加入了TLC快閃記憶體固態硬碟的行列,發布了首款TLC SSD產品,型號為「M7V」,但是別怕,它的性能
  • 經典再續:東芝4TB V10移動硬碟
    所以目前輕薄筆記本的原生空間都不太大,基本集中在512GB~1TB這樣,在這個數據量爆炸的時代,這個容量必然是不夠的用的,想必大部分用戶都會給愛機選配一塊移動硬碟掛機。機械移動硬碟雖然速度不如固態那麼快,但是4-5倍的價格差,再加上超大容量,讓它依然是移動存儲的首選。開箱本篇的主角,就是這樣一款大容量機械硬碟:東芝V10 4TB。
  • 創見發布工業級MTE662T固態硬碟:東芝96層3D TLC顆粒
    ·  今  ·  日  ·  資  ·  訊  ·新技術要進入保守的嵌入式/工業市場往往需要更長時間,因為可應對7天24小時或惡劣環境下,可穩定運行應用程式,可靠性和可預測性是最重要的兩件事,因此在設備中的組件都必須量身定製、並經受嚴格的測試
  • 176層3D NAND固態硬碟 英睿達P5 Plus SSD評測
    8月4日,首款面向消費級領域,搭載176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正式問世,它就是Crucial英睿達P5 Plus SSD。今天這款硬碟來到了PChome評測室,相比於其它主流的固態硬碟,在性能上到底有哪些突出表現,讓我們一探究竟。
  • 快人一步,極致體驗 ——東芝Q300固態硬碟初體驗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越來越多用戶開始關注和選擇SSD固態硬碟,畢竟從速度、發熱和體積等方面來說,SSD才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