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帶來了首見app上的極客小夥伴分享的精彩內容
[Nikon] 一年了
我決定修好「Panasonic GH2」
然後賣掉「Nikon D750」
作者:Serotonin
__________
15 年 3 月 31 日入手 D750當時沒發開箱,想等能寫一些對別人有價值的東西的時候再發個帖子一沒留神,一年了,乾貨沒積累什麼,倒是有了賣掉「D750」念頭。
到手時開始策劃,耗時兩周,給「D750」拍了段視頻,用於投簡歷。凹,我大學的專業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跟做視頻半毛錢關係沒有。所以視頻做得又爛又長,不是特別閒就別點開看了,真心的。
銳意入手,單機身價格
說白了,不就為了這個標麼。
「翻折屏」為高、低角度拍攝提供了一定便利——但僅限於「橫構圖」。像我這樣常拍「豎構圖」低角度的,還是「翻轉屏」來的好用。更別說「LV 取景」模式下,「選擇焦點」特慢,按按按按半天才能按到邊緣。凹是的,我構圖比較奇怪,對焦點都在邊緣。
通過 Wi-Fi 連接手機,可以用手機觸控螢幕「選擇焦點」。APP 做得巨簡陋,跟松下沒得比。就算是傳圖吧,進入列表慢悠悠載入縮略圖,不小心點到返回。再進傳圖頁面,哈哈哈哈哈全部慢悠悠地重新載入一遍。
剛說到「選擇焦點」麻煩,還有喜歡把焦點放在邊緣。相位對焦的時候……全他媽集中在中間……玩P,先對焦後構圖?好吧,不巧窩又是個還沒習慣縮光圈的人,餘弦差,餘弦差。
話說之前折騰過一陣子改裝圓形目鏡,呵呵……這方形 OVF 對戴眼鏡的來說還是挺不友好的,湊不夠近看不全畫面湊太近眼鏡鏡片就花了……
還是三葉草高大上專業範。
三個月前買了閃光燈,到目前沒用過。
沒用 XQD 沒用 CF 真是太好了。
個人不喜歡紅褲衩。手柄是挺深。但我還是覺得握不住。沒長期玩過其他全畫幅機型,不好評價。
要是「觸控螢幕」就好了……
看到錄像這個 ICON 啊,鞋廠可是有大力宣傳 D750 的視頻功能,還首次把視頻選項專門做了個二級菜單(以前的機型都要在更深的菜單裡面設置)
可是……編碼或者沒超採樣的關係,視頻肉得一B,光看解析力簡直不如 iPhone 。
作為一隻 M4/3 狗是充分的被這 f/4 而已的鏡頭的體量嚇懵逼了。
然後……1635VR這畸變太感人了,我都在想會不會 LR 糾正畸變後,視角跟新銀光會不會差不多了?又重又大畫質不如新銀光視角也差不多的話,圖個VR?
按時間排序的,文件名即拍攝時間。
我用「D750」拍的片,自己都是很不滿意的
因為選擇對焦點麻煩和翻轉屏的關係,構圖限制很大,遠沒有「GH2」自由
所以這些樣張雖然畫質秒「GH2」,但作為「照片」來說,個人覺得遠不如自己之前「GH2」拍的
得閒再寫個「GH2」的使用感悟好了。
「D750」拍的第一張照片
貌似 1/3 的快門都是給別人拍畢業照用掉的……
寬容度是屌。
此處可黑一波「觀音」。
「觀音」只有中心 1 點支持 -3EV 就大張旗鼓的宣傳。
而「鞋廠」 51 點 -3EV,僅因為嚴謹,就沒怎麼宣傳。
總之,官方都說了高感「 D610」和「D810」好,心滿意足。
低角度「翻折屏」有用了,但「LV 取景」,「選擇焦點」賊麻煩,賊慢,基本只能拍靜態的東西
「海大 ND1000」,就拍了這三張片就沒用過了……
Sigma 70-200 1代,畢業照期間各種偷拍妹紙。
我正在左邊這樓上 850 元一個月的租房裡打這個帖子。
在拍食物的時候,全畫幅景深太淺是個挺尷尬的問題。
也有老法師說,「D750」開始沒了之前的「尼康黃」,不知該如何看待。
入「D750」,主要還是受黃老師「D700」的荼毒。
最後總結:
「GH2」3 年 4W 快門,
「D750」 1 年,5K 快門。
大概為了全畫幅,為了畫質,為了寬容度,為了數毛
到手隨便拍點片子拉拉高光暗部,也沒高潮。
嫌重嫌操作麻煩懶得帶出門用,最後啥都沒拍,得不償失。
分析一波
「GH2」:
• 輕、小,相對便攜
• 端著拍照對別人而言不會太有威脅感
• 取景器下全屏都是對焦點
• LV 取景時觸摸選擇對焦點不要太爽
• 翻轉屏,豎構圖也能奇怪的角度拍
• 視頻超採樣賺微距
「D750」:
• 全畫幅:淺景深、高感、廣角
「D750」畫質秒「GH2」毫無疑問。
但想想咋好像也不需要那麼好畫質,不就發個朋友圈?更何況要畫質的話,「A7M2」畫質相當,其他方面貌似勝面也比「D750」大很多嘛。
至於當初為啥不選擇「A7M2」,只是因為鏡頭群。好了,現在轉接「觀音」、「鞋廠」都能自動對焦了。雖然慢點……但瞅了瞅我拍的題材貌似不太需要多快的對焦速度啊?所以,觸摸翻轉屏的 A7R2 就很完美了,觸摸翻轉屏再來個五軸防抖的 A6300 都可以啊。
- END -
全球黑科技、奇趣、極限、酷玩的第一現場
加入我們,獲取打開世界的新方式
APP Store 上搜索 「首見」或 直接掃描二維碼
Join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