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析】手機系統兩年就停更?其實安卓廠商也有苦衷...

2021-02-06 手機評測團

之前推送安卓11正式版的時候,有很多人提到了魅族不更新底層,或者是更新的很慢。還有的品牌甚至旗艦機都只更新一年,第二年就停更了,所以今天就來詳細說說,手機廠商為什麼會這麼做(而且還是頂著被罵的風險)。

其實現在的Android旗艦在硬體還有軟體上和iPhone相差並不大,至少在剛買回來12個月內,用起來都是很舒服的。而且很多在手機快充、續航等方面還超越 iPhone。

但Android有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可能永遠都追不上iOS,那就是系統更新,從08 年Android系統推出以來,Android設備的系統更新支持周期就一直輸給iPhone。

即使是Google自家的旗艦Pixel系列,官方也只是保證三年內都會收到 Android 版本更新。而其他Android手機更新的速度和周期就全看手機廠商的心情了。

就拿三星來說,2017年3月發布的三星S8,在安卓10測試版出來的時候(2019年3月),基本就確定無緣了,2017年下半年發布的Note8也沒有更新安卓10。連旗艦都沒有,更別說三星17年發布的那些中低端手機了。

不過這麼做也意料之中,因為韓國Android OEM的更新時間表允許其智慧型手機進行兩年的Android系統更新,並進行三年的安全補丁更新。所以S8和Note8的系統更新義務已經完成,三星也就自然不會多花精力來管老款旗艦了。

(索尼手機基本就是原生安卓...)

而國內手機廠商的情況則更為尷尬,因為相比三星索尼這種簡易版的Android系統,國內廠商要做的更多。不要要在Android的基礎上進行UI 定製,還要加入更多本地化的內容和服務,所以更新的時間也就比較慢。

而且很多廠商即使發布了新版本,也有定製化的UI。但都只是象徵性的更新,並沒有更新底層(原因下面會說)。

相比之下,蘋果對舊iOS 設備系統更新的支持就很完善,2013 年推出的 iPhone 5S 獲得了 6 年 iOS 系統更新支持,iPhone 6 系列獲得了 5 年 iOS 系統更新支持,後續產品均都獲得了至少 5 年系統更新支持。

當然了,蘋果被爆出來越更新越卡也不是一兩次了,雖說可以通過換電池改善,但還是有不少人吐槽。不過小編覺得,五年前的機型,確實是沒什麼必要更新系統...

不過蘋果能有這麼長的更新周期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蘋果對 iOS 設備有絕對的硬體、軟體掌控力,比如硬體都是基於自己系統的特性來研發或者合作研發的。比如A系列CPU,還有NVMe協議的接口,硬體方面都是自己選擇最佳的搭配(以後還會把自研ARM架構的CPU用在Mac上)。而系統也是封閉化的,不僅有30%抽成,而且底層也是不開源的。

而安卓就比較尷尬了,一個廠商用的CPU型號可能有很多種,覆蓋低中高端。而且屏幕大小、解析度、屏幕形態也都不同。要進行完美的適配在硬體上就很複雜,更別說還要進行軟體和系統的優化了(比如華為的GPU Turbo、魅族的OneMind,還有什麼多屏協作之類的)。

另外,iPhone一年就3-4款,相比安卓廠商的幾十款,肯定更方便維護。拿華為系來說,僅僅是旗艦系列,一年就有6款(今年全年有:P40、P40Pro、P40Pro+、Mate40、Mate40Pro、MateXs),這裡小編還沒算上榮耀的榮耀30系列,算上就接近10款了(都是一個公司,算不算一起都行)。

如果是在2-3年前,安卓的2年更新周期其實還行,畢竟一款安卓手機也就用這麼久了。因為當時手機的更新換代太快,每年都會有革新的技術出來,用2年差不多就挺不錯了。

但到了2020年,手機的形態基本已經固定了(正面看起來都差不多),能有所突破的無非就是屏下攝像頭、100W閃充之類的,所以一臺手機用2年以上算是十分正常。

PS:從小米6也能看出來,目前安卓的2年更新周期其實並不夠,因為越來越多的用戶覺得「夠用」,或者是「沒必要換」。

而且在手機硬體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為了新功能而去換機的用戶還是少數,就連小編這種玩機黨,也會覺得40W左右的閃充就夠用了,不會為120W閃充而多花錢買單。

其實關於更新,手機廠商給出的理由其實有很多。比如Android機型眾多,廠商都會優先適配旗艦熱門機型,這也是正常的商業選擇(對品牌形象提升也有好處)。而受制於成本,非旗艦和冷門機型就沒這麼好了,由於很多都是線下機型,或者只是單純的實驗性產品,所以很多冷門機器甚至還停留在出廠的版本。

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穩定第一。有更新也是修復一些BUG,或者更新安全補丁,這種更新成本更低,而且用戶體驗也更好(不是嘲諷,因為很多線下機型配置都一般,就算更新了也沒質變,考慮到成本,乾脆就不更新了。而且很多線下用戶也不會在乎這些)。

除了沒必要之外,影響安卓底層更新最大的原因就是成本了。

1、廠商需花錢對系統UI做大量修改,並且開發自己的特色功能和軟體(涉及美工、審美、程序的開發、底層修改,而且有錢都不一定能做好,因為好的方案不是花錢就能搞定的。參考vivo,算是非常有錢了,但做出來的UI還是被很多人噴)2、花錢適配到各個機型上,包含低、中、高端(一款機型需要5-10個程式設計師組成的團隊,適配1-3個月。月薪差不多15k一個月,領頭的工資更高,因為能做系統優化的必須懂底層)3、後續的BUG解決和維護更新(更新完大版本後肯定不能不管不顧,有些小BUG或者需要改善的地方都需要有人做,所以廠商一般只會提供2年的系統維護更新)。

此前魅族flyme負責人洪漢生也表示,OV用兩倍的年薪挖走了flyme三分之二的人,就是因為系統UI很難做,即使有錢也難做出好的方案(錢比人才更難得)。

PS:去年下半年洪漢生也去OPPO了。

可能上面那三步有人覺得不夠詳細,小編來說說安卓更新的詳細流程。從谷歌發布原生安卓正式版系統到你的手機收到系統更新總共需要經歷9個流程。

第一步:谷歌向晶片供應商(高通、聯發科等)發布作業系統代碼——一組源文件和平臺開發工具包;

第二步:晶片製造商發布HAL(硬體抽象層),使其能與每個晶片正常運行;

第三步:將android新版本的特殊功能和手機獨有的體驗整合到軟體中(比如MIUI12的空白通行證);

第四步:在livenetworks上進行系統構建和測試及運營商supportis測試,包括語音通話、網頁瀏覽、視頻、簡訊等功能

第五步:上述測試完畢之後,我們的工程和測試團隊在進行人工調試,使其能正常運行所有的軟體;

第六步:內部測試新版本的穩定性(一般都有百人以上的測試團隊,測試日常使用的各種情況,所以很多即將發布的手機都會出現在地鐵上,其實也是測試的一部分);

第七步:在沒有達到一系列強制性標準要求之前,任何版本都不能發布,比如藍牙和Wi-Fi的標準;

第八步:工程師進行推送前最後的測試,包括區域測試/驗證等,保證設備可以在用戶所在區域正常的工作。

第九步:推送前進行詳細的測試和檢查。

所以安卓大版本更新有多複雜,大家應該了解了。安卓系統從發布到我們收到更新,需要晶片製造商、網絡運營商以及手機製造商的三者聯合工作,才能保證系統能夠穩定運行。但手機上搭載的晶片又和世界各地的運營商有無數種搭配,這又是一個很長的測試周期的測試(可能很多人不會出國,但是廠商依舊要對其他國家的運營商進行測試)。

PS:能看到,高通也起了一定作用。而目前所有的驍龍845都不能升級安卓11,因為高通不給安卓11的升級基線(安卓R就是安卓11)。

所以很多廠商更新系統都只是更新一下UI,底層很少會有改動(其實只更新UI,也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

(應該不難理解)

之前看到一個回復,說安卓越更新越卡,越來越碎片化。其實安卓版本升級不會帶來太大的碎片化問題,因為安卓提供了良好的向後兼容庫,還有第三方的庫提供兼容支持,比如動畫有nineoldandroid。

而安卓最大碎片化的問題在於各大廠商的定製安卓系統,由於不透明的修改,導致應用開發者根本無法預料程序運行的結果。比如開發者完成一個app的主題配置方案後,都不確定會不會被系統給攔截替換掉。這種不確定性會導致安卓app會越來越保守(使用基本組件),所以越來越跟不上ios app的進步。也導致開發安卓app的成本要大於ios。

再加上手機廠商競爭的加劇,廠商們都希望自己的rom越來越獨特有個性。所以有的會進一步修改安卓框架,以至於app不得不針對某些強勢的框架進行開發,這個真的不得而知了(比如魅族當年的smart bar,不過現在的flyme好了很多)

雖說軟體開發者在寫頁面的時候會考慮兼容性,會設置幾種屏幕尺寸下各個控制項,該佔多少地方。類似屏幕寬度大於一千如何,小於一千如何,高分屏如何,低解析度如何。

但總會遇到比較奇怪的,比如之前剛發布的NEX3,運行某些遊戲鍵位就偏離屏幕正面了(所以很多安卓開發者都很頭疼)。

硬體組合千變萬化,加上廠商各種深度定製的系統,只能說安卓目前想要解決碎片化還很難。

其實關於系統更新,很多人都知道原因,不過該吐槽的還是會吐槽。

其實提供足夠長時間的系統更新支持,對安卓廠商來說其實不全是缺點。就像小米和華為,他們都意識到了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成熟期,換機周期增長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所以以手機為核心組建物聯網生態成為了他們的「新大陸」,而這些顯然也需要新系統的支持。

拿華為的多屏協作來說,一臺搭載 EMUI 10系統的華為或榮耀手機和支持該功能的電腦連接之後,電腦上會鏡像顯示手機窗口,用戶可以利用滑鼠在電腦上對手機進行操作。雖說這些功能用第三方軟體幾乎都可以實現,而且其他廠商也有類似的,但系統級的功能優勢在於普及率更高、便捷、學習成本相對更低。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廠商想要的效果是隨之而來的周邊消費以及生態鏈,就像蘋果取消耳機孔然後推出藍牙耳機一樣(一款耳機都給蘋果賺了不少錢)。安卓廠商也希望用戶習慣廠商所建立的硬體生態圈,所以很多機型就算不更新底層,也會增加一些廠商的新功能。此外,Google在安卓11中新增了一個類似控制中心的新功能,它含有控制耳機、電視等媒體控制選項,同時還支持用戶該頁面內直接訪問手機連接的設備,這大概率是國內的安卓廠商提的建議...

13年MIUI團隊200人

PS:小米手機更新的覆蓋面之所以廣,是因為小米在MIUI上的投入很大(而且也有了這麼多年的積累)。而每個廠商所重視的點也不同,研發投入也有區別,所以系統更新的速度才會有差異(術業有專攻,每個廠商的優勢都不同)。

寫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耐心看完(有其他感興趣的也可以在留言中回復,小編了解的話也會說,就是寫這種文章比較費時)。

每日一篇深度好文


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華為手機安卓系統可能停更,鴻蒙系統手機要來了
    有媒體認為,華為手機的Android系統或將停止更新或被直接斷供。由於無法獲得谷歌移動服務的授權,華為無法在其已生產的Android手機上更新谷歌的應用程式。此外,臨時許可過期意味著,2020年8月13日之後面向國際市場生產的華為手機將不被允許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
  • 停更兩年後,《坦克世界》終於更新了
    也有相對了解的,猜測這個WG,是不是就是遊戲《坦克世界》的開發商,白俄羅斯Wargaming公司。這一猜測是正確的。因為,此時距離《坦克世界》上次更新,已經過去了兩年時間。在停更800多個日夜之後,國服才從0.9.22版本,直升到1.9版,跨越了整整28個版本號。如此長時間的版本停更,在國內的網遊史上也屬罕見,《坦克世界》老玩家度過了漫長的兩年。上一群對此最能感同身受的人,或許還是10年前《魔獸世界》代理更替後,等待「巫妖王之怒」版本的魔獸玩家。
  • 新聞資訊 | 華為手機安卓系統可能停更,或啟用鴻蒙系統;雷軍:小米開啟「重新創業」
    趣頭條:裁員消息不實,60%比例更是無稽之談華為手機安卓系統可能停更!華為手機安卓系統可能停更!美國臨時許可到期,谷歌或被迫停供8月17日消息,據報導,由於無法獲得谷歌移動服務的授權,華為無法在其已生產的Android手機上更新谷歌的應用程式。此外,臨時許可過期意味著,2020年8月13日之後面向國際市場生產的華為手機將不被允許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
  • 【詳細科普】手機鏡頭全是湊數,廠商也有難言之隱...
    不過玻璃透鏡的成本較高,可塑形能力也沒有塑料強,所以很多低端手機採用了成本相對低廉、製作難度更低的塑料鏡片組。至於蘋果前幾年宣傳中的藍寶石鏡頭,其實只是鏡頭最外層的「保護玻璃」,只是鏡頭的抗磨損能力更強...
  • 蘋果 安卓 WP三大手機系統 到底誰更強
    安卓系統的「碎片化」已經成為了業界共識,由於系統的開源性,用戶、開發者、OEM廠商、運營商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對這隻綠色機器人進行改造,這種「碎片化」的程度有多嚴重呢? 從好的方面看來,「碎片化」讓每個用戶都可以與眾不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機型和UI,也給了每個廠商自我創新的機會(就連腕錶品牌「豪雅表」都推出了一款安卓手機),而且參與此次調查的用戶來自195個國家,其中參與用戶最多的五個國家為美國、巴西、中國、俄羅斯和墨西哥,能夠用一個系統覆蓋如此之大的市場,安卓也足以自豪了。
  • 這些手機優先升級安卓8.0系統!
    而最近,各家手機廠商開始陸續有消息放出。安卓8.0正式版將在8月份正式推送,那麼,會有哪些手機能夠趕第一波熱潮優先升級安卓8.0呢?此外,在國外社交論壇Reddit舉行的AMA問答活動中,也有來自一加科技的員工表示說,一加3/3T將會在今年內獲得Android O的系統更新。消息的來源性還是比較可靠的,所以我們期待8月份安卓8.0正式版正式推出後,一加手機率先更新,不知道會不會成為國產機首發呢?
  • 6年前老爺安卓機升級安卓10系統,國產廠商別在為不負責找藉口
    對於安卓手機好還是蘋果iPhone好這個問題,網友們的爭論已經有好幾年了,並且爭論的焦點也涉及到方方面面。
  • 手機也有「壽命」?其實手機廠商早已設定好時間,望相互轉告
    人們外出時必須攜帶手機,因為您有手機,所以不必擔心飲食。但是,手機市場現在是多元化的,出現了很多品牌的手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手機的更換速度太快。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手機也需要維護。許多人使用了一年多的手機需要更換。特別是對於年輕人,更換手機的頻率非常快。有很多玩遊戲的朋友,並且遊戲與時俱進。有些手機不能支持某些遊戲的運行,所以我只能再次購買手機。
  • 【舊法新知】志工埋頭有苦衷
    許多縣市統包交予回收商競標售出,得標廠商會請人進一步分類,再賣到造紙、塑料、金屬等處理廠。近幾年來回收物的價格起伏極大,而且人力成本上漲,有些回收商會選擇囤積,等待日後價格回升;去年廢紙價格崩盤時,新北市甚至有廢紙廠商棄標,減低虧損。此外,也有一種狀況產生,回收商對於回收物的質量和純度要求更趨嚴格。
  • 安卓系統不再免費?谷歌正式對安卓手機廠商收費:還挺貴!
    據最新消息顯示,谷歌即將推出新的授權業務模式,從10月29日開始,向硬體廠商收取最多每臺40美元授權費,無論是手機還是平板電腦,只要運行的是安卓系統,就必須交納一定的授權費。不過好在目前這一規定只在歐洲地區實行,並未波及全球的其它區域。
  • 安卓手機省電神器黑域詳細安裝使用教程
    所以,手機上有一種清理緩存的應用程式,如一鍵清理之類的,專門解決此問題,用於騰空手機內存。 但是,比較惱人的是,無論你怎麼清理,那些剛被「殺掉」的應用,又偷偷跑回到手機內存,讓你束手無策。這種設計成自啟動的應用,可以理解為利用了安卓系統的服務機制。安卓是一種開放的系統,服務設計的初衷,是為了便於程序與手機達成更加緊密的聯繫,如調用手機各種傳感器,推送消息等等。
  • 谷歌 Pixel 3 是怎麼「教」安卓廠商做 AI 手機的?
    其實刨去谷歌本家,諸多第三方安卓廠商和技術提供商都把 AI 技術當做自己的突破口。目前國產手機廠商主要將 AI 應用在這麼幾個方面:AI 場景識別 / AI 攝影要說 AI 給國產手機帶來的最大提升是什麼?可能既不是功耗,也不是系統流暢度,而是「拍照」。無論是華為、小米這樣的大廠,還是銷量屬於 Others 的小廠商,都把「AI 攝影」當做自己手機拍照最大的亮點之一。
  • 安卓系統更新過於頻繁?這些手機廠商終於怒了...
    點擊上方藍字「電腦報」關注我們據科技網站SlashGear報導,眼下,谷歌會定期向安卓設備推送月度安全更新,但由於各家實力有差別,能跟上谷歌節奏的廠商並不多,三星、黑莓、摩託和HTC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曾經,摩託羅拉是谷歌的一份子,其安卓系統訂製化程度低,安全更新的推送較為簡單。但「改姓」聯想後摩託的腳步確實慢了許多。當然,這不是說未來摩託將徹底放棄安全更新的推送,只是這一更新周期將顯著變慢,因為這些安全更新未來將綁定在系統更新和維護升級包中一同推出。
  • 【詳細科普】信號不好怪高通?手機天線其實也很重要
    在iPhone XS Max的中框上,就有6 根天線,它們各司其職有著不同的分工,而在機身之下,它們連接著LCP軟板,和手機主板實現數據傳輸。所以iPhone信號差並不全是intel的鍋,和設計也有一定關係(後面會說到)。
  • 各大手機廠商都是如何改造安卓系統的?
    我說的並不是手機外觀設計上的差異,而在激活屏幕之後,你們看到不同的廠商在作業系統設計上都有明顯自己的風格。Android系統擁有開放的特性,直接導致了各大OEM廠商會以Android為基礎為手機創建一套屬於自己的「皮膚」,而整套「皮膚」將會從用戶界面(UI)、主屏幕快捷菜單和配色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造。
  • 國內已確認升級安卓7.0手機全匯總:大品牌更靠譜
    事實上從國內部分廠商曾經的升級策略來看,有不少的機型僅升級過自家定製界面的版本號而沒有升級過底層安卓系統版本,這也導致新特性善乏可陳,尤其是受到部分在意系統體驗的用戶控訴。據HTC社區管理員透露,國行版HTC One M9將在2017年2月收到推送,因此HTC One M9的用戶將更晚才能更新系統。
  • Win7停更,Win10再「翻車」,國產系統迎來轉機?
    而目前來看,來自微軟的作業系統,根據統計來看,使用Win7和Win10的用戶為多數,但在今年的1月14日開始,微軟已經停止對Win7提供更新服務,有一些朋友可能不明白,為何微軟要停更,筆者也簡單說兩句。
  • 蘋果兩年前的iPhone7plus,相當於現在什麼安卓手機?
    如今再也不是iPhone6系列時代,一款iphone銷量就能超過一億臺,如今國產手機在安卓陣營中非常強大,全球前十大手機銷量排名,國產手機最少有五個品牌,因此蘋果手機銷量每年都很給力,以往發布的老iPhone幫了不少忙。
  • 華為被禁用安卓系統!你的手機真的完蛋了嗎?
    開源的部分叫做AOSP,全稱「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安卓開源項目。等產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整改測試完畢之後,Google會下發最後的審核結果,廠商才能在手機中內置谷歌服務套件。 費勁.txt
  • 聊聊小米多款845處理器機型停更MIUI開發版
    最近有朋友想讓我聊聊關於MIUI將在9月份開始,停更一些845處理器系列機型的開發版內測和公測的通知;其實停更這件事情,早晚都會來的,只不過從845機型開始,MIUI似乎是加快了這個過程。因為小米6才6月20日停更內測,不到三個月之後,小米8就停更,這確實很難讓人一下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