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李強:後疫情時代,數字科技成為企業增長的新引擎

2021-12-24 互訊

「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融合,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的支點」,在2021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智慧工業和服務業總裁李強發表了這個觀點。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智慧工業和服務業總裁李強

 

數字科技,成為企業增長的新引擎

 

過去一段時間,全球產業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中國卻憑藉供應鏈強大的「韌性」和數位化技術的應用,成為唯一一個在2020年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中國作為引領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進入後疫情時代,數字科技正成為企業增長的新引擎,必然會加速應用於各行各業」,李強判斷。

 

實際上,那些積極擁抱技術創新的領軍企業,在營收上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埃森哲先後對8000多家和4300家企業在雲計算、人工智慧、IT基礎設施以及新技術的應用程度進行了跨度兩年的調研。

 

2019年的時候企業對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位技術的平均使用率在75%左右,但到了今年上半年,對數位化的擁抱程度最高達到95%以上。

 

數據還顯示,那些走在技術創新前沿的領軍企業,在營收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過去三年平均來看,領軍企業的增長率達到4%左右,其收入增速已達後進企業的5倍,在未來將進一步拉開與數位化薄弱企業之間的差距,在市場競爭中進入一個「強者恆強」的階段。

 

發揮科技力量,四大方向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過去20年來,騰訊紮根消費網際網路,積累了非常多的能力和技術優勢,在產業網際網路的大潮中,騰訊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現場,李強分別從組織高效、生產智能、流程優化和供應鏈協同四個方向講述了騰訊助力實體經濟數位化升級的故事。

 

首先是組織高效。國家電網作為一家龐大的集團和組織,在全球有超過上千個不同的系統遍布在各個部門和各網省,為了讓這些系統所代表的業務能夠高效協同。騰訊幫助國家電網基於企業微信構建了國網雲一體化的協同平臺——i國網。目前已有18萬個國網員工使用該平臺進行業務協同,每天活躍用戶超過10萬,預計到年底會有100萬的員工開始使用i 國網平臺。

 

同時,為了解決應用開發效率低、周期長、重複建設等痛點,i國網採用「一平臺、多接口」模式,開放超過280個業務接口,當前也已上線超過100個內部應用。

 

騰訊也把AI的技術能力應用到生產環節。上海富馳高科,是一家金屬粉末注射成型(MIM)產品專業製造商。這種工藝可以製作結構複雜、表面精度很高的小型精密零部件,在汽車、消費電子等高科技領域大受歡迎。但同時,也給質檢帶來了麻煩:產品結構複雜,檢測點多,單個產品檢測耗時長,在每年的產能高峰期,僅質檢人員就需要1500人以上,同時質檢人員要每天盯著零部件找外觀缺陷近10個小時,也容易疲勞。

 

如今,憑藉先進的光度立體、遷移學習等算法和雲端的強大算力,騰訊雲深入生產環節,為上海富馳高科提供了全新的質檢方案,效率比原來人工質檢提高了10倍,幾乎實現了零漏檢。同時,這個方案每年為富馳節省56% 的成本,釋放95%的勞動力,在生產製造環節,做到了效率精度雙提升。

 

在大型工程建設項目的流程管理中,同樣有著騰訊雲的身影。粵海水務於2019年開始承建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這是國務院部署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輸水線路總長113.1千米,將西江水引入東江,解決深圳、東莞、廣州南沙等地發展缺水問題。

 

面對這樣一個百年工程,粵海水務最關切的就是安全和質量管控問題。騰訊雲與粵海水務旗下科榮軟體公司一起,在工地上部署大量物聯網設備,使得管理者在辦公室或者手機上可以實時看到100多個工地的作業情況,加上了AI能力的攝像頭,可以對危險進行識別提醒,保障工人安全。

 

目前整個項目系統一共管理著6000多名建築工人,有1000多名管理人員每天基於系統展開工作,使用包括隱患排查、考核管理、原材料追蹤、建設看板等功能,保證工程有序安全進行,實現了工程優良率達到97%。動態數據顯示,通過這套系統的應用,整個項目工期預計可縮短19%,進行了最大程度的流程優化。

 

在供應鏈協同層面,李強分享了騰訊雲跟玲瓏輪胎的合作項目。過去,玲瓏輪胎的零售業務過度依賴於傳統的線下渠道,對終端市場真實需求把握不準,也無法針對用戶需求進行生產計劃調整,經常導致庫存積壓。

 

如今雙方以小程序為抓手,打通了廠家、經銷商、門店,最終觸達消費者,不僅提高了生產計劃的準確率,同時營銷大數據分析更加精準。平臺自上線以來,吸引了300家經銷商入駐,近30000家渠道夥伴使用,加盟店快速增長至20000家,即便在疫情期間,玲瓏輪胎也實現了銷量逆勢增長50%。

 

最後,李強總結道,實體經濟數位化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全行業有長跑的耐心和長期投入的信心,未來騰訊也將通過技術手段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加速數位技術與實體產業融合。

2021騰訊數字生態大會

正在直播

即刻點擊👇,雲上見!

文章來源:騰訊數字生態大會

相關焦點

  • 迎來後疫情時代,哪些產業會迎來爆發
    後疫情時代就是新冠疫情後期,社會、文化、經濟、人們的消費習慣等受到疫情影響而產生的巨大變遷的時代
  • 後疫情產業轉型新引擎,數字政府產業升級新系統
    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過程中,數位技術、數字產業和數字服務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展示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增長潛力。 數字經濟在疫情期間展現出了極大的韌性和可能性。這也讓我們對於數字經濟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期待,數位化產業升級也自然成為了大家都非常關心的話題。2020年10月29日,中國·杭州黃龍酒店,阿里雲新商業數智峰會盛大召開。
  • 2020軟通動力的新動力 | 多維度全方面提升能力 成為「中國數字...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回首一路披荊斬棘,環視市場風雲變幻,中國科技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革新與發展。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的特殊背景下,中國科技行業扛住了疫情衝擊的風險,迸發出更具韌性的發展勢能。
  • 金蝶國際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 重構數字戰鬥力 中國企業新引擎
    2003年非典疫情加速了客戶上雲,2020年新冠疫情則加速了企業家上雲,改革開放40年,企業從粗放式、外延式、數量式增長,進入了EBC時代,轉向高質量增長,對企業數位化平臺、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提出全新要求。當對手紛紛採用最新的數位化技術武裝自己,我們還要揮舞著冷兵器衝鋒?
  • 2021年全球經濟:疫情後的修複式增長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目前累計確診人數逾5400萬,成為重塑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歷史性變量,除中國之外的主要經濟體將全部同時陷入衰退。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有望迎來低基數的衰退後復甦,經濟增速回升至5.2%,但相較2019年實際增長僅不到0.6%。
  • 輔佐企業,做「後疫情時代」「股肱」
    【「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股肱」】:{核心提示}:騏駿品牌策劃機構攜手「味國爭光」平臺大師,一起為中國餐飲企業出謀劃策,改善和解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成為餐飲企業的
  • 【原創】松盛:打造技術創新型企業 ——專訪上海松盛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強
    在過去的2020年,物流設備行業經受了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在疫情得到控制後,企業應該如何抓住新新的發展機遇?
  • SAP 中國總經理李強發告別信:將離開SAP去開啟新旅程
    李強的下一站會是哪裡?李強表示,SAP 是一家非常卓越的企業,讓18年職業生涯受益匪淺。而最讓他感恩的,是與他一起將SAP中國帶到一個全新高度的小夥伴們,從而成為推動中國企業數位化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他將銘記與小夥伴們一起戰鬥的歲月和美好時光,後會有期。
  • 數字經濟核心科技深度報告:AI+5G是數字時代通用技術平臺
    下一個時代或是區塊鏈+物聯網(分布式計算):在人工智慧+雲計算時代,我們認為 一方面數據的價值不斷凸顯,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另一方面,數據越來 越集中於少數網際網路巨頭/雲計算廠商手中,「數據孤島」問題日益突出,數據的跨國 界流通也成為科技企業跨國合作的難題之一。
  • 後疫情時代,5G手機展現中國經濟新動能
    隨著各地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以及疫情防控舉措進入常態化階段。某種程度上,相比其他國家,如今的中國已經率先進入「後疫情」時代。人們期待的報復性消費是否會到來?中國居民消費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新動向?中國經濟未來走向何方?這一系列問題縈繞在人們心中。
  • 後摩爾定律時代的新引擎
    現代社會發展的引擎是科技,而科技的引擎是摩爾定律。
  • 【K50專稿】傅彤:後疫情時代科技行業的變革與機遇
    本文內容圍繞三個部分展開:1、數字科技的基礎設施屬性在抗疫過程中得到凸顯2、數位化供應鏈成為一個創新的焦點3、產業數位化加速落地帶來的新機遇3月1日,頂層在《求是》雜誌明確了數字科技的重要作用和定位。表示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據技術,在疫情期間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的發揮支撐作用。
  • 數字創新時代:雲端延伸價值,數位化創造新數字
    隨著全球數位化、智能化進程推進,雲2.0時代即將到來,數字創新成為這個時代的新潮流。
  • 薩摩耶數科成為金融轉型升級新引擎
    當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金融業務隨之普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金融的主角不再是那些「大客戶」,而是每一個普通人。近幾年中國零售銀行市場規模穩步成長。自2009年起,中國零售銀行業務收入以每年23%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0年整體規模將達到3.2萬億人民幣,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零售銀行市場。
  • 疫情之下,騰訊仍有的夢想
    騰訊戰略高度的不斷提升,中國網際網路未來的高度就是騰訊未來的高度。」三年後,通過新冠疫情,無數的投資者共同見證了騰訊生態的強大,在國民經濟最困難、幾乎陷入停滯的時刻,騰訊的產品依然是中國人最信賴、使用最多的網際網路產品。在上個季度,騰訊旗下多款產品皆呈現良好增長,在C端,從微信、QQ到網路遊戲,從微信小程序到騰訊視頻;在B端,從騰訊雲到騰訊會議。
  • 從連接到聚合,數字新基建時代下的Raydata
    敏捷創作,正在成為Raydata產品的一個顯著標籤。眾所周知,傳統遊戲引擎軟體在大數據可視化領域的使用,有著一定專業和技術的門檻壁壘。而Raydata產品體系,通過簡易上手、靈活自由的產品特性,並結合官方梳理的行業解決方案作為生產力支撐,幾乎所有的創作者和用戶都能在短時間完成一個高水準可交付的商業項目。
  • 輿情視角下後疫情時代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探析
    在疫情面前,我國旅遊業行業迅速反應,及時調整服務手段,也為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業發展開闢出發展新方向、新機遇。1.低密度、自駕、康養是關鍵目前我國疫情正逐步向好發展,但復工復產帶來的聚集性疫情傳播風險依然存在。受各地區疫情防控措施影響,道路交通仍會阻礙民眾出行。在短期內,近郊遊、自駕遊等旅遊方式將會受到遊客青睞。
  • 復甦與增長:美通社2020亞太區企業新聞稿發布趨勢數字讀解
    部分企業陷入裁員潮,或宣告破產。作為企業新聞發布服務供應商,美通社見證了更多的企業從艱難前行,調整步伐,再到穩中求進,成為2020年經濟復甦與增長的領路人。新冠疫情貫穿2020年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全年的數據,美通社亞太客戶發布新聞稿中,近15%的內容提到「疫情」「新冠肺炎」「Covid-19」。
  • 疫期美國OTT迎來新增長:聯網電視成為收看流媒體視頻的主要方式
    報告也對下一銷售節點618進行了預測:618作為上半年彩電家電市場最大的促銷節點,也是企業寄希望降低疫情營銷的關鍵節點。疫情發生後,這個數字上升到90%。與競爭對手相比,人們對聯網電視也有明顯的偏好:近60%的受訪者表示聯網電視是他們收看流媒體視頻的主要方式。疫情發生後,這個數字上升到63%。
  •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21期:騰訊佔據國內社交與遊戲市場霸主,布局產業網際網路打造新增長引擎
    公司2018年9月啟動新一輪整體戰略升級,延展公司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優勢,大力拓展雲服務、智慧行業解決方案(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出行、智慧教育等)、企業微信等產業網際網路業務,把握髮展新機遇。公司通過戰略升級,推動社交、內容、技術趨勢相融合,基於更廣泛數字內容組合,線上與線下服務組合,深化與用戶、廣告主、商戶、企業夥伴的連接,為消費者與企業客戶提供更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