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上海出不了一流的網際網路企業?』,下面是我的回答。
1.
首先,我覺得上海還是有很多一流網際網路公司的,說出不了顯然是不合適的。
下面有個列表,摘自知乎的一個問題『上海有哪些值得加入的網際網路公司?』
百度(分公司)
阿里(分公司)
騰訊(分公司)
攜程
大眾點評
天天動聽
蜻蜓FM
看片快手
餓了麼
世紀佳緣
喜馬拉雅
穿衣助手
WiFi萬能鑰匙
蟬遊記
小紅書
別吃胖
點我吧
食色
安居客
盛大(沒落了)
籬笆網
PChome
百姓網
VeryCD
丁丁網
新蛋 (當年跟京東有的一比,現在誰用)
易訊
一號店
麥考林
前程無憂
一嗨租車
91金融超市
一號專車(快的業務)
快錢
圖釘
東方財富網
巨人網絡
小區無憂
叮咚小區
雲家政
觸寶科技
樂蛙科技(不知道發展怎樣了)
美味七七
Life VC
凹凸共享租車
噼裡啪啦
虎撲體育
快錢
平安
驢媽媽
格瓦拉
PPLive
點融網
堆糖網
東方財富網
2345
ping++
洋碼頭
海蜜全球購
蜜呀寶貝
燃
足記
天天果園
陸金所
你我貸
51offer
好廚師
外賣超人
美味不用等
銀聯電子支付
其中大部分是上海本土企業,部分是外地企業在上海有重要分部。
如果你關注網際網路公司,應該至少會聽說十個以上吧?
不過,問題如果說是「為什麼上海的優秀網際網路企業(尤其創業團隊)非常少」,我覺得是可以說得通的。
下面就是我回答「為什麼上海的優秀網際網路企業(尤其創業團隊)非常少」。
2.
我想講個故事。
記得當初在某創業公司工作時,作為代表去參加一個政府組織的研討會。
名單上都是上海本土的 O2O 或電商公司,或者總部在上海(其實註冊在北京)的 O2O 或電商公司。
從赫赫有名的某程、某點評,到新興的某了麼、某家政,全部列席。
我跟我們 COO 準備的發言比較簡單,因為我們當時的確沒有跟政府打交道的地方。
輪到某程和某點評的代表發言時,整個研討會就變成倒苦水大賽了...
比如一個例子:
還有一個例子:
其實從消費者角度看,這是政府想盡辦法保護權益。
但從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看,簡直是滅頂之災。
之前有篇文章說馬云為什麼沒出現在上海,說的是一樣的道理。
當一個城市在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無條件傾向前者時,網際網路領域的公司就很難落腳了,因為網際網路公司做的事情大都是新嘗試,都是法規的空白地帶。
其他地方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上海是「法無禁止即不可為」。
所以馬雲如果在上海做淘寶,第二天可能就因為假貨問題勒令關門大吉了。
倒完苦水,那個政府部門的代表也很尷尬。他們也只能盡力從中協調,但長久以來上海政府形成的保護消費者的風氣已經紮根在所有相關的部門,怎麼能說改就改呢。
3.
上海的城市還有一個氣質,就是追求生活品質。
對熱愛生活的人來說簡直是聖地。
我特別喜歡下班從靜安寺沿小路走到外灘。
一路上都是值得逛的小店。
這些小店不是這樣的:
你在上海市區永遠看不到這樣的店。(評論裡很多朋友提到上海也有很多... 嗯,可能是我在市區沒有發現。但在北京真的是無處不在。)
上海市區的店是這樣的:
上海的店都是用來逛的,大家樂於去體驗,逛街、觀賞和嘗試,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在北京這種城市,大家都是目的明確的、匆匆忙忙的、趕時間的。
所以你應該懂了。
在上海,大家追求的是生活更精緻,享受當下,或者說喜歡光鮮。想犧牲當下去網際網路公司拼命、在相對糟糕的環境下工作、放棄休息和娛樂的時間,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他們寧願在陸家嘴工作,穿高跟鞋和皮衣,在俯瞰全上海的高層上享受一杯咖啡。
除了特別成熟、福利優質的網際網路公司,其他網際網路企業、尤其創業公司,是很難招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