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默廬。點擊上方藍字文字,即可免費獲得一個公眾號。每天為你分享讀書成長乾貨。後臺私信回復關鍵詞,也可領取更多與讀書、學習、成長相關的禮包。
![]()
最近整理筆記的時候,有點感觸,現在分享給胖友們。分享之前,我先給大家講講錢鍾書是怎樣做筆記的,之後,我再談談自己對筆記的看法,最後,大家看看我之前做的筆記之後,我再說點如今整理筆記的心得。一共三個部分。可以跳讀。錢鍾書先生是二十世紀的學問大家。在很多人看來,他記憶力超強,過目不忘。但是,他自己卻覺得並不如此。原因只是他喜歡讀書,肯下功夫。而且,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也會隨著他的反覆閱讀而不斷增補。他做筆記的習慣是在牛津大學圖書館讀書時養成的。因為牛津大學圖書館的圖書是不外借的。圖書館要求到那裡讀書的人,只準攜帶筆記本和鉛筆,且書上不準留下任何痕跡。因此,錢鍾書先生只能邊讀邊記。我們都知道做筆記其實很耗時間。恰恰是這一點,很多人接受不來,覺得與其花時間在做筆記上,還不如多讀一本書呢。而錢鍾書先生做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他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的疏忽。而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之後才發現。後來,錢先生做筆記做成了習慣。因為當時的中國環境,錢鍾書先生一家老是沒個安頓的地方。書,於是也就不知擱去哪裡。加上,他自己又經常買書。所以,他的書經常是讀完就隨手送人。
書非借不能讀。
有書趕緊讀,讀完總做筆記。
這是他的讀書信條。這樣的讀書習慣,在那樣的時代環境底下,對他其實有莫大的幫助,也讓他成為一個博學精深的學問大家。筆記,對讀書來說,非常重要。重要在哪裡。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通常會以聽過的這麼一句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來作為說辭。可是,對於這話的真正內涵,其實,自己也不大說得明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話的意思是記性總有一天會隨著歲月而淡薄下去,消逝得無影無蹤。而筆記,儘管字跡會暗淡,但是字字俱在(好像「罪證」),時時提醒你做過什麼事,想過什麼問題。除非你把本子毀了,要不然,它就一直在那裡。這樣解釋,不大具體,不大細緻,也不一定就能取得效果。說它能夠超過好記性。第一,它可以把思維變成語言,思維是抽象的、一閃即逝的,有時又常常是不成系統的,而語言(文字)則是具象的,只要我們用語言把思維固定下來,它才會變得可觸摸,可觀感,也可持續,如果再有總結、歸納,它也將是成系統的。第二,固定下來的筆記,我們可以時時翻看。課堂上,讀書後,你把筆記做得很詳細,很具體,可是,在那以後,你卻不再去翻看,不去複習,這筆記的作用也不大。第三,筆記只是作者或者你,一時的看法見解,它還需要補充,完善,在第二步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不時地增添自己新的看法,這樣,思考才能更加全面、深刻。錢鍾書說,書只有多讀幾遍之後,才能發現精彩的句子。同樣道理,筆記也只有在多翻看幾遍之後,意義才會顯現。有的人認為自己記性超群,不記筆記,是學習中的霸主,對於這類人,我無話可說。而有的人,可能覺得自己笨拙、記性差、是標準的學渣,那麼,就不妨跟我一樣,每天都記點筆記,並且把它涵養成一種習慣。之後,我們再繼續第二步——不斷翻看、複習,最後,是第三步——增添新的想法。研究顯示,積極、正確的筆記是與更好的大學學習成績相關的。然而,研究還顯示許多學生的課堂筆記出乎意料的不完整,學生通常只能平均記錄到的課程關鍵內容還不到 40%。這是課堂上。平時讀書,相信很多人並不如何做筆記。或者,只是摘抄一些優美句子或關鍵語段。對於書籍的架構、核心觀點等,大部分人都不大注重。這可能會造成一本書看完之後,卻不知道它在講什麼的尷尬情況。大家看看我之前的筆記。這筆記大概記錄於 2010 年,是十年前的了,也是大學畢業之後的第三年。那時的筆記,才殘存很多大學課堂筆記的影子。
![]()
這個筆記最上端,記的是主題:音效(音響效果聲),然後就是音響各種效果的摘抄。如果我們只是要了解這一點,那這筆記沒問題。可是,如果我們想要獲得更多的訊息,這筆記就再也無能為力了。比如,最近,我翻看這則筆記的時候,有幾個方面的疑問。第一,這則筆記是還什麼時候記的;第二,內容又是來自哪裡,是書還是雜誌,如果是書的話,書名叫什麼,是書的哪一頁。對於第一點,雖說我可以依據記性或者前後其他筆記的記錄時間,大致確定下來——是2010 年,但是,具體到月日,我就沒辦法做到了。重要的是,這還不是致命的。真正令人頭疼的地方是第二點。那時自己居然沒標明出處。如果往後我想要在這方面繼續深究的話,那不是少了一個很好的方向。或者,我覺得作者是一個很高明、很博學的人,他的觀點很有啟發性,我想再看看這音響之外的其他部分作者是如何思考、如何闡述的,那不是也不得其門而入。當然,我所提的這個記筆記的方法,在以後的筆記中,都被我逐步修正了。我現在不只有記錄時間,記錄書籍的名字或者文章的名字,還會記錄附加自己的感想。下圖就是今年的筆記。
![]()
筆記本是康奈爾筆記本。可以說,分成四個部分。最上端,記錄的是時間與主題。最大空間版塊,是主要內容,記錄的就是讀書筆記。左手邊狹長的版塊,是讀書筆記關鍵詞提煉,個人覺得這地方可以增補一些相關的內容;最下邊的是總結,可以記錄個人的思考。上邊所說的只是記錄方法,屬於個人的經歷或經驗,展示出來,僅供參考。胖友們如果會有自己獨特的記錄方式,也可以多多展示,讓默廬學習學習。關於記錄內容的反思,默廬也有一些粗淺的體會、心得。下次再與大家分享。這次就先談到這,總結一下,第一部分談的是錢鍾書先生怎樣記讀書筆記;第二部分談的是科學讀書筆記的作用;第三部分,則是個人筆記的漏洞與反思。多謝胖友們的閱讀。
作者:默廬。自由撰稿人。專注於個人成長。校園生活。讀書感悟。後臺私信回復關鍵詞,即可領取更多與讀書、學習、成長相關的禮包。文章皆屬原創,如果對你有所幫助或啟發,可以點下右下角的贊/點個在看/wow(不點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