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覺每周都過的非常快,每月每周每天每時都感覺很忙,工作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公開課、正課、乾貨輸出……
正常一天的作息大致就是從10點多開始工作,忙到晚上快11點(晚上8.30上正課到10點後),這周末屬於難得的休息周(其實今天基本也都在工作)。
現在休息周最大的快樂源,已經不是 Steam 啟動或者美劇了,而是終於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可以健身或者學習了。
白天先在家處理一些工作,中午出去吃飯,下午健身練了練腿。
健完身再去樓下的星巴克做氣氛組,把一些該看的材料看了再順便做記錄。最近還在測試一些不同的筆記工具,結尾會放圖中記錄的內容。
年紀越增長,對學習的渴望越發強烈。當真正認同 「終身學習」 信條的時候,我會把所有時間成本和學習做對比,無用的社交、無用的娛樂、無用的旅遊,都不如學習中獲得的快樂多。
學得越多,認知的邊界越廣,這個邊界越廣空虛感越強,會越懼怕停下來停滯不前,對知識的渴望也就越強。
這些年擺我面前的挑戰一直都是傳授基礎知識(對我來講)的工作目標,和深入某些領域的個人目標之間的衝突。
當工作把生活時間填滿以後,就得想方設法用碎片的時間學習。比如午休時間、早起早到電腦前、睡覺前……
目前我在進行 Spline 這款軟體的系統學習,因為要做教學,所以要對細節功能進行研究理解背後機制。同時也一邊在測試一些不同的筆記軟體,所以把學習軟體的筆記做在 Craft 這款筆記工具裡。
可以看下我做的筆記,最近會持續更新,感興趣的可以不定時進來刷新下:
https://www.craft.do/s/SCPPV9rHgEBux9
在持續學習的過程裡,我們是需要有一個自己的知識庫,來系統的整理自己的知識、筆記,方便我們自己進行回看和鞏固。
在這裡我首先還是推薦用 Notion 作為主筆記工具,最穩定,功能也最全。應我們這期 B 端學員的要求,抽空製作了一個我自己用的知識庫的模版。
自己能用起來的知識庫就不能太複雜,要直觀而且方便。所以我分的模塊比較直給一點不想像網上的一些其它 Notion 模版一樣拆分得太碎片像小女生手帳一樣。
模塊主要包含4個部分:
第一個模塊,雞血精華就是頂部一句激勵自己的話。
喜歡用什麼名言名句隨意了,自己寫給自己的也可以,比如我以前常用的 「長的醜又不好好學習,難道是想去吃X?」……
儘量讓自己每次打開這個頁面看到它就會警醒自己瞬間燃起學習的熱忱……
第二個模塊,學習計劃,是用來制定學習任何的模塊,我採用卡片式的方法來做記錄。
雖然最早我用的是流程化模塊 」待辦「、」進行中「、」完成「 這樣的順序,但這種結構看起來太混亂。所以還是推薦大家將不同時期學習的不同技能類型獨立成一個模塊,在下方添加你們要完成的任務。
卡片的形式還有個好處就是你們可以點擊到內頁,對一些細節或者參考元素待看乾貨做收藏和記錄。
第三個模塊,知識庫歸類。使用 Gallery Inline 的模式,不過我拆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和你工作相關的知識,比如 UI 設計有關的產品、交互、界面、視覺知識。第二個部分,是你自己個人感興趣的知識,不管是其它專業還是生活技能。
每個卡片點擊進去後的頁面,要怎麼添加筆記還是細分的知識點,就隨大家個人喜好完成了。
第四個模塊,就是看過書的筆記。因為看書還是比較高頻、常規的操作,我還是不太喜歡置入到知識分類裡,所以放在最底下。
內頁可以放相關的讀書劃線內容,也可以放你自己整理的感想和思維導圖等等。
通過這個簡單的結構,不僅美觀,而且方便管理、查找、編輯。雖然有為了好看而做筆記的形式主義問題,但如果這能激發自己的學習欲,去理解知識和做滿筆記的話,又何樂而不為呢。
我把模塊連結放在公眾號回覆中,使用 Notion 的同學只要在公眾號回復「Notion」,即可獲得模板連結。
在瀏覽器打開連結後,頁面右上方的 Duplicate 即添加這個頁面的副本到你自己的 Notion 目錄內。你就可以根據這個模版進行自己的調節了。
如果也想做自己的知識庫,不使用我的模版,根據我分享的經驗自己搭建也可以。只要注意儘量不要太花哨,方便自己使用的才是最好的。
最後,對於知識庫和筆記這件事,大段複製出來的別人的筆記其實是最沒用的,筆記最好是根據自己理解打出來的才有意義。
不要為了欺騙自己,複製黏貼一大堆別人的知識……
如果有什麼 Notion 或知識庫的使用心得,也可以在下面留言。
下篇再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