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很熱鬧,娛樂八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這個時代,任何人都是八卦的供應者,任何人也都可能是被八卦的主角。
平日裡,我們連張三家的狗是不是雜交李四家的貓有沒有做過絕育手術我們都愛閒聊,更何況是在虛擬網絡下,能夠躲在匿名ID之下,能夠只瀏覽不留言,被八卦的對象又遠在天邊,而又彼此都知曉對方說的是誰,自然津津樂道,樂此不疲。
在這方面,那些因流量而享受過至高福利的藝人們,自然也相應承擔著更高的風險。
流行的八卦很多都是負面消息,同時,人們總是對比自己地位更高、能力更好或者是名氣更大的人的八卦,更感興趣。這種心理和我們總愛關注一些名人的生活也是相似的。
現實中,我們很難過上成功人士的生活,可關注會讓我們產生一種強烈的參與感進而產生虛擬的滿足感。反之,名人毀滅性的遭遇也能夠平息我們內心陰暗角落裡的「妒忌之火」,更好享受我們當下的生活。
當我們看到鄭爽因為代孕生子的醜聞而被迫退出娛樂圈時,我們會本能地想,她能擁有幾億豪宅又怎樣,最後不也還是這樣的結果,當個小老百姓不也挺好的嘛。當看到馬雲被調查時我們也會想,好傢夥,這個高調的傢伙也終於有麻煩了。
永遠不要直視人的內心,那裡總是有著奇奇怪怪的烏雲,就連你自己,也不知道從哪兒飄來的。
所以閒時在網上被迫吃吃瓜(信息轟炸也是無處躲避),平時生活中和別人嘮嘮嗑(畢竟也能夠促進人際關係),只要倫理風範和分寸拿捏到位,也許無傷大雅。
可細細想來,無論是鎂光燈下的明星,還是近在咫尺的同事朋友鄰居,他們的生活和你又有什麼關係呢?生活已經很忙碌了,年華也是越來越短促。
曾經,我們愛把自己的生活袒露在朋友圈,其實也是滿心期待著能夠在朋友圈置換參與到別人的生活。而如今,我們大多都沉默了,並不是生活過得乏味或者是沒有了看客,而是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知道,生活,只是自己的。
同樣道理,與其興致盎然去理會別人的事兒,不如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好好吃飯,好好工作,正兒八經談戀愛,開開心心養孩子,多創造一些高質量的時光。閒暇時數數薪水,多吃吃自己愛吃的西瓜,讓別人八卦去吧。
畢竟,在你漫長的人生軌道上,自己才是那顆最閃亮的、且唯一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