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納米機器人的未來——它在不久的未來,會改變人類的生活嗎?

2021-02-13 機器人大講堂

因山洪暴發,一群驢友被困山中。乾糧早已耗盡,他們又餓又冷,感到支撐不了多久了。幸運的是,有一位驢友想起自己帶了一枚納米機器人儲存膠囊,於是他解開行李,將膠囊中細粉一樣的納米機器人撒到腳下的枯枝落葉中。接下來,他用手機對納米機器人發出指令,使其進行自我複製和食物分子組裝。小半天過後,他們眼前的地面上便長出了一層細軟如雪、又甜又香的食物,名叫「嗎哪」。驢友們感激涕零,捧起食物狼吞虎咽,很快恢復了元氣……

上文的故事聽起來像天方夜譚,可隨著人類對於生物的分子機器仿生學的不斷探究和技術上的進步,也許這樣的幻想在幾十年後就能成為現實。早在2001年1月,美國國家納米研究機構成立,現在,全世界的研究機構都在想方設法將這些幻想變成現實。在未來的世界裡,納米機器人將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為我們製造鑽石、艦艇、鞋子、牛排,甚至在我們的血液中穿梭,為我們醫治疾病。

195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理察費曼向全世界的工程師發出了挑戰,他希望有人能夠設計出一種可以裝入邊長為0.4毫米的立方體中的電動機。他的設想是,通過設計和製造這樣一種電動機,工程師們能夠開發出新的生產方法,最終生產出納米級別的機器人。1960年,比爾麥克裡蘭製造出了合乎規格的電動機。雖然麥克裡蘭的這個電動機是手工製造的,並沒有設計出新的生產方法,但費曼還是把獎金授予了他。

現在,人們能夠生產的微小元件已經遠遠小於0.4毫米。比如,有一種大小為1.5納米左右帶開關的傳感器,能夠計算出化學樣品中的特異分子。最近,美國萊斯大學研製了一種由巴基球作為輪子的單分子汽車,它是通過控制環境溫度和定位掃描顯微鏡的針尖驅動的。巴基球是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小球,直徑只有1納米左右。今天,藉助於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納米機械專家已經能將獨立的原子排列成自然界從未有的結構;此外,他們還設計出了只有幾個分子組成的微小齒輪和馬達。

科學家預計,在未來二三十年內,真實的、可以工作的納米機器人就將問世。這些納米機器人有微小的手指可以精巧地處理各種分子,有微小的電腦來指揮手指如何操作。手指可能由碳納米管制造,它的強度是鋼的100倍,粗細是頭髮絲的5萬分之一;電腦可能由碳納米管作為電晶體和導線,也可能由DNA製造。納米機器人的一個主要優勢在於經久耐用,理論上說,它們可以連續工作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由於位移較小,納米尺度的系統也比大型系統運行得更快。

為了讓納米機器人具有實用性,研究人員需要重點解決三個問題:導航、動力和移動方式。

導航可以分為外部導航和機載導航。外部導航系統可以使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指示納米機器人到達正確的位置,其中一種是讓納米機器人發出超聲波脈衝信號,使用者通過使用帶有超聲波傳感器的特殊設備來檢測信號,從而跟蹤納米機器人的位置,指引它去往正確的目的地。

機載系統也叫內部傳感器,同樣可能在導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個帶有化學傳感器的納米機器人可以探測並根據特定的化學物質進行追蹤,找到目的地。帶有光譜傳感器的納米機器人則能夠探知周圍物體發出的光譜,發現所要尋找的部位。

儘管有些讓人難以置信,但納米機器人還可能裝載微型攝像機。操作員將通過納米機器人傳回的實況圖像,指引機器人移動。攝像系統比較複雜,因此可能還需要若干年時間,科學家們才能設計出一套可靠的、能裝入納米機器人中的系統。

和導航系統一樣,納米機器人的動力也可以從內外兩個方面來考慮。製造一種小到足以放進納米機器人體內的電池是有可能的,但這種方式大概沒有什麼前景。因為電池所能提供的能量與其本身的體積及重量有關,很小的電池不足以保證納米機器人所需的全部能量。

納米機器人內部動力的另一種選擇是核能。利用核能的想法也許會讓人擔憂,但是實際上由於納米機器人極其微小,為其提供動力的核物質是很少的,因此其安全性也容易得到保障。

將來,納米機器人的動力最有可能來自外部,即從周圍環境中獲取能量。例如醫用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從人體血液獲取能量,一個配有電極的納米機器人利用血液中的電解液就可以變身為一節電池。

最後,我們來看看納米機器人的推進系統。

一些科學家正在研究微生物的推進系統,希望從中獲取靈感。例如草履蟲可以滑動纖毛,在水中自由活動;一些細菌通過舞動鞭毛,就可以向任意方向自由移動。

納米機器人還可能通過振動膜的交替收縮和擴張,來產生微弱的動力。對於納米機器人來說,這種微小的動力已經足夠使其移動。

其他發明聽起來更加不可思議。人們可以利用電容器來產生磁場,使導電液體從電磁泵的一頭噴射到另一頭,這種情況下納米機器人的移動看起來就像一架噴氣式飛機。小型的噴氣泵甚至可以利用人的血漿來移動納米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執行任何任務,都必須動用大量的機器個體協同作戰。如果是進行疾病的治療,可能需要數以百萬計的納米機器人在血液中工作;在每一個有毒廢物地點可能需要數以萬億計的納米機器人;要製造一輛汽車可能要調動數以百億億計的納米機器人同時工作。然而沒有一個生產線可以生產如此巨大數量的納米機器人。

但是納米科學家眼中的納米機器可以做到這點。他們設計的納米機器人可以完成兩件事情:執行它們的主要任務和製造出它們自身完美的複製體。如果第一個納米機器人能夠製造出兩個複製體,這兩個複製體每個又可製造出兩個自己的複製體,很快就可以獲得億萬個納米機器人。

但是,假如納米機器人忘記停止複製會發生什麼?如果沒有一些停止信號,使納米機器人曉得停止複製,這種災難的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納米機器人在人體內快速複製能夠比癌症擴散還要快地布滿正常組織;如果製造食物的機器人集體發瘋,它們能夠把地球的整個生物圈變成一塊巨大的奶酪。

納米技術學家沒有迴避危險,但是他們相信他們能控制災難的發生。其中一個辦法是設計出一種軟體程序,使納米機器人在複製數代後自我摧毀。另一種辦法是設計出一種只在特定條件下複製的機器人,例如只有在有毒化學物質以較高濃度出現時機器人才能複製,或者在一個很窄的溫度和溼度範圍內才能複製。

就像電腦病毒的傳播一樣,所有以上這些努力都無法阻止那些不懷好意的人有意釋放某種納米機器人作為害人武器。事實上,一些批評家指出,納米技術可能的危險要大於它的益處。然而,僅僅這些利益就已經太具誘惑力了,納米技術必將超過電子計算機和基因製藥而成為新世紀的技術發展方向。世界可能會需要一個納米技術免疫系統,在這個微觀系統中,納米機器人警察將同那些不懷好意的機器人進行不斷的戰鬥。

相關焦點

  • 【納米】人類未來的醫學革命 納米機器人
    在全球科技大會上谷歌X實驗室生命科學小組負責人安德魯·康拉德透露,谷歌正在設計一種納米磁性粒子,這種粒子可以進入人體循環系統,進行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納米機器人的概念最早是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1959年提出的。他認為人類未來有可能建造一種分子大小的微型機器,可以把分子甚至單個原子作為建築構件,在非常細小的空間裡構建物質。這意味著人類可以在底層空間製造任何東西。  這不是科幻,而是人類未來的醫學革命。上面描述的這種機器人,可能不久之後就能應用到實際臨床醫學中去,如今不少科學家已經踏上實現這個夢想的徵程。
  • 【關注】機器人時代來臨,人類生活將會因此發生哪些改變?
    機器人時代來臨,人類生活將會因此發生哪些改變?請看《經濟日報》記者從一線發回的報導。「機器人時代正在到來。」面對現場幾百位聽眾,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作出上述判斷,依據是當前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的變化。有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4.8萬臺,同比增長12%。
  • 前沿 | 矽谷未來帝凱文·凱利的狂想:人類的未來是鏡像世界
    人工智慧的意義可能比我們今天想像得還要重大,將觸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凱文·凱利相信,它會比過去的工業革命更深刻地影響人類。除了人工智慧,鏡像世界的實現還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諸如新的電線、新的傳感器、新的設備比如眼鏡等等。
  • 未來的機器人將取代人類嗎?
    如果漏洞就是機不如人的證據,那麼,人類就是無比完美,沒有任何軟肋、短板和缺點的嗎?技術性論證的最後一種論述,是設想以腦機融合的方式防止人類被超級智慧機器人取代。既然如此,有自主行動能力的未來機器人為何就不能擁有?難道它就不能在社會中進行自己的實踐嗎?顯然不是。此外,由於人的歷史文化本性不過是後天實踐經驗和文化學習的結晶,這就可說,在這個事情上超級智慧機器人只會比人更有優勢。因為它是一誕生就有自主行動能力,而不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並且也是一誕生就擁有了包含在大數據中的海量的歷史文化知識。
  • 清華才女揭秘10大前沿科技:每一件都能改變人類未來
    當科幻作家遇上科學家,會碰擦出什麼樣的化學反應?人工智慧、腦機接口、太空探索、基因編輯、糞菌移植、機械骨骼、人機一體、細胞治療、大腦探秘、混合現實——郝景芳花了三個多月,實地拜訪了這10個前沿科技的從業者們,匯集而成《中國前沿:不如問問科學家》。
  • 中國科學家取得這三項大突破,將影響你未來生活!
    2016年,在一個個有望改變人們未來生活的領域,中國科學家從未停止追逐的腳步,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 納米機器人來襲!可能會讓人類永生?
    到2030年,血液中的納米機器人將可以摧毀病原體,清除雜物、血栓以及腫瘤,糾正DNA錯誤,甚至逆轉衰老過程。到2050年,隨時隨地在人體內進行微型手術的納米機器人可能會讓人類實現永生。考慮到過去30年裡他對未來預測的準確率超過86%,而納米機器人讓人類能實現永生的設想也是極具誘惑力,讓我們不得不對納米機器人這一尖端科技加以關注。
  • 十大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科技
    科學家們在實驗鼠的身上首先進行試驗並且獲得成功,經過幾年就可以應用在人類的身上。這項技術可以幾大的改變我們的生活質量,更能夠延長人類的壽命。7、星際移民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出現在人的身上,而這些半電子人就如同正常人一樣出現在我們的身邊,這一趨勢將會在未來進一步擴大。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一定會出現更多更先進的電子設備,可以更好地幫助人類去聽、去看,變成人類身體裡面的骨骼、肌肉、器官,甚至是植入皮下幫我們計算的電腦。5、自我再生的機器人
  • 超級人類:未來有可能在人類內部崛起一個新種族
    還有一個令人興奮的應用——納米機器人。納米機器人實際上是將人的大腦和機器的大腦進行整合,甚至說在未來可能形成超腦。這聽起來不可思議,實際上將人類的大腦和機器大腦進行結合,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發生了。未來我們可以藉由納米機器人去增加電晶體或腦神經元的數量,可以讓人類變得更聰明。有一家叫Paradromics的公司,它做的是腦機接口設備,其核心是由納米纖維驅動的一個納米機器人。
  • 搶先撩 人類真的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最新一期的《周末畫報》就探討了我們的未來,提出了那個全人類都在關心的話題」人類會被機器人取代嗎?」Rodolphe Hasselvander:伴侶機器人的設計和外觀是很重要的。在我的公司,我們已經花了很多年來研習人類對於不同機器人設計的反應。這可以保證我們帶給公眾的機器人受到歡迎。具體來說,我們會在人類對什麼東西會感到親近上下大功夫。研究的成果濃縮成了BUDDY。BUDDY可以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情感聯繫,並愛上它。
  • 納米機器人能殺死癌細胞嗎?
    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治療癌症的新方法,但前提是,科學家需要大量研究來證明它們在人體中的安全性。你還記得電影《我,機器人》(I, Robot)裡的場景嗎?蘇珊·卡爾文博士給智慧機器人桑尼注射了納米粒子,以消除他的人工智慧。注射液中那些銀色的小東西怎麼可能毀掉機器人的全部智能呢?這個過程看起來很簡單,但也引發了許多關於納米材料的問題。
  • 拯救人類未來的10大未來科技,你將等到幾個?
    帕爾維茲教授目前正在研究的一款隱形眼鏡或許會讓你明白一切皆有可能。這種新式的隱形眼鏡上排列著一個LED集合。帕爾維茲表示:「這些LED組合可以在眼前形成各種圖像。這種眼鏡的大部分材料半透明,人們可以戴著它自由活動。」這種眼鏡還將識別人的面部特徵,並顯示所見者的生平,還能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這樣人們就可以看懂鏡片上顯示的字幕。
  • 它會取代人類嗎? | 科技向未來
    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和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技術,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2017年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對人工智慧產業進行戰略部署。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的技術與應用水平將發展至世界先進水平,同時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未來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還將不斷擴大。
  • 聊天機器人是未來大勢 但首先得讓它學會聊天
    絲芙蘭機器人:你想做個小測試,讓我們了解你嗎?           顧客: 好的。全球每月至少有14億用戶在使用聊天應用——通常偏向於年輕、懂得新科技的人群。品牌商越來越被各種聊天應用吸引,包括Whatsapp、Kik、微信和Line,可以與用戶進行一對一溝通。「聊天應用將會是未來的瀏覽器,機器人會是未來的網頁。
  • 科技預言:未來人類會永生不死
    25年後,氫燃料電池技術將給交通運輸領域帶來革命,氫燃料電池汽車將開始中批量生產超越「量子效應障礙」的技術將達到實用化水平,採用納米技術生產晶片,納米計算機將投入批量生產,科學家們甚至將研製出能夠製造動力源與程序自律化的元件和裝置。將在白令海峽建成海底隧道,連接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的環球高速公路將建成。
  • 未來機器人迎接的10大挑戰
    生物動力蛋白和3D列印等先進技術都已應用於機器的製造,但目前還沒有單一技術可同時滿足不同尺度的機器製造,微型或納米尺度、中尺度和大宏觀尺度的技術組合是解決相關問題的一個研究方向。對於仿生機器人,一個定義是利用基礎生物原理設計和製造機器人,使其類似於自然界中的系統工作方式。如果直接使用生物材料製造機器,我們稱它為生物混合機器人。
  • 預言「未來人類」將永生不死,震驚,科技改變世界!!!
    15年後,世界首架「空氣動力」無翼電磁空中飛行器將在美國問世,它能夠盤旋垂直起飛(其實也就是第1代飛碟)。超越「量子效應障礙」的技術將達到實用化水平,採用納米技術生產晶片,納米計算機將投入批量生產,科學家們甚至將研製出能夠製造動力源與程序自律化的元件和裝置。將在白令海峽建成海底隧道,連接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的環球高速公路將建成。
  • 科技預言:未來人類會永生不死!
    感謝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科學技術發展迅猛,讓未來充滿了更多的不可思議!10年後,三維全息虛擬技術將進入生活,人們可以面對面交流。  50年後人類厭倦了每天的生活,上百萬人用冷凍法讓自己「移民」到未來以尋求刺激(國家法律將開始解禁活人人體冷凍)。
  • 2017全球10大改變未來的科技 | 榜單
    比如人類基因有缺陷,他給補一個基因,還會補另一個系統進去,每次細胞分裂的時候系統就會啟動,把這個病毒基因再複製一遍,也意味著病毒會跟著一起分裂。只要你做一次基因治療,以後你每一個細胞都帶這個基因,你就痊癒了。這個真正實現了,大發展就不遠。第四個是先進位造。我們中國人喜歡日本、德國的工業機器人,因為精度高。
  • 看未來三百年科技如何改變生活
    ,人們越來越嚮往300年後人類社會的發展又會是什麼樣子呢?機器人承擔了100%的人類體力工作。智力方面工作的替代率也提高到了90%。人類進入到了可以不用工作的時代。絕大部分人類從世俗事務中脫離出來,得以專心致力於科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