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下午,澳洲蒙納士大學電子工程、電腦系統工程學士及工商系統碩士李維恩先生應我系之邀,在學校沙河校區綜合樓503教室,作「一分鐘提升你的樂器」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是我系樂器研發中心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具有研發意義的專題講座,它充分展示了傳統樂器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創新體驗。講座由樂器工程系負責人郝一男老師主持,我系全體師生及沙河校區部分師生一百多人聆聽了本次講座,個別師生參與了體驗活動。
樂器工程系負責人郝一男老師主持
在講座中,李維恩先生首先對樂器製造改良的諸多困難問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現場四種樂器的演奏試驗,說明他對樂器改良的研究結果。
第一種樂器是長笛。當演奏者演奏完後,李先生把三片量子物理材料分別貼在長笛的尾部、中間與唇墊上,然後要求演奏者再演奏一次相同的樂段。演奏者的體驗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貼上量子物理材料後長笛的高音更明亮,低音變得更厚實,雜音有所減少,高低音轉換變的可控制。」李先生解釋說,這是因為這些材料能夠改變金屬原子之間緊密的結構。
同學的長笛演奏
李先生為長笛貼上量子物理材料
第二種樂器是小提琴。先生為小提琴貼上同樣的材料,演奏者同樣感覺小提琴的音色更厚實,聲音更乾淨,且演奏時更容易投入感情。而後李先生拿出了能夠發射出質子能量光的電筒,對小提琴全身進行照射。相比之前,小提琴高低音更分明,而且這種效果能維持兩小時。相比於長笛,小提琴的感覺要更明顯些。
第三、第四種樂器分別是鋼琴和吉他。貼上量子物理材料,照射質子能量光,演奏者同樣表示,經過李先生的科技手段後,鋼琴的泛音更加豐富、音色更圓潤;吉他的手感得到提升,雜音減少,而且音量有所增加。
有趣的是李先生把量子物理材料貼在人體上同樣起效果。在貼之前人體在一邊力的作用下是無法自行平衡,當把材料貼在丹田上之後,人的平衡力得到明顯改善。貼上之前,李先生發力使同學的身體發生了傾斜
貼上之後,同學的力量變大了
通過上述多種樂器及饒有趣味的「人體」試驗後,李先生形象生動的為大家闡述了個中原理。他言道這是一種耦合現象,物體在震動時會推動空氣中的分子,傳到人體耳膜,在傳輸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損耗,而這種材料能夠使震動時的聲波容易與空氣中分子進行耦合,減少傳播過程中的損耗,使樂器音色等能夠得到較好的提升。
在提問環節上,同學們踴躍發言,提出許多切合日常生活的問題,諸如該材料的其他用途、價格、市場銷售等等。李先生認為:這種材料不僅可以運用在音樂上,而且在醫療等其他方面也可以使用,至於價格也將會考慮到普羅大眾層面。同學提問李先生講解原理
最後,李先生深切的表示,今後將與樂器工程系進行親密合作,進一步探討利用高科技改善傳統樂器聲音及樂器工藝等方面上的集合研發問題。
供稿:樂器工程系 葉智聰
攝像:樂器工程系 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