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魚飼養8大問題,這裡都給你解決了!

2021-02-18 亞峰水族

話說龍魚招財呀,請回家可得好好供著,有魚友說龍魚不好養,有的說好養,但其實好不好養得看護好了問題就少了,所以養龍魚不能懶,你一懶龍魚的毛病就出來了,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總結了飼養龍魚需要注意的八大要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龍友們。

龍魚的自殘問題

想必很多魚友想到的畫面就是龍魚跳缸的情景吧?龍魚為什麼要自殘呢?活著不好嗎?其實少數的龍魚在魚缸飼養時或換缸、移缸時會發生自殘的現象—如追咬自己的尾巴,多是由於產生緊迫感所造成的,空間的不足或是過大都容易引發這種現象。

可考慮加放不同種的魚(非龍魚)參與協調,或是改變魚缸內的水量也可以有些幫助。能採取的措施一定實施起來,魚不像人,勸說幾句就沒事,魚一想不開就後果就很嚴重了。

泥鰍的禍害

有相當多的人選擇泥鰍做龍魚的食物,泥鰍營養豐富,對於龍魚的快速成長非常有利,但是如果餵的方法不正確,往往釀成慘禍。原因是泥鰍生命力旺盛,龍魚吞到肚子裡,很久不死,鑽破龍魚腸胃造成死亡,前幾天有個朋友的羅漢也發生了這種情況。

真是讓人感到可惜。正確的方法是,泥鰍買回家,先用容器暫養,餵的時候用重鹽處理10分鐘,清除體表粘液和菌,等到泥鰍半死不活的時候再喂,也可以用剪刀在其背部來一刀更保險。

龍魚眼睛下視問題

就龍魚的眼睛來說,下視在成魚階段是常有的情形,尤其是4歲以上的魚下視的較多,這屬於正常現象。

龍魚跳缸事件

我的龍魚曾經發生過兩次跳缸事件,第一次:水質狀況PH7.6,水溫29度。餵一條蜈蚣。9:30突發意外,龍魚在吞食蜈蚣時,由於蜈蚣體形較大,一時吞不下去,突然從魚缸裡跳了出來。用手抓,體表黏液太滑,抓不住。趕緊找了一塊溼毛巾,把它裹住請回缸裡,以是頭上尾下,呼吸急促,身體不能保持平衡。

馬上把充氧機開到最大,充重氧處理,約一小時後,恢復正常。第二次,餵完龍缸蓋沒有關,龍正好跳到魚缸附近的沙發上。好在兩次我都在家。最近很多魚友反應這樣的事情接二連三,輕者掉鱗斷尾,重者就離我們遠去啦!龍魚有跳躍的本性,大家務必提高警惕,保證缸蓋的嚴密性和有一定的重量保證,確保這種事情不再發生。

無知的大量換水

龍魚飼養過程中,換水是日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是方法不正確依然是慘禍連連。無論你的水質是好是壞,大量換水都會造成龍魚的不適應,輕者生病,重則死亡。因為短時間大幅度的水質動蕩,龍魚的調節機能無法短時間適應,造成免疫力低下。

最近發現有些龍友用RO純水飼養龍魚,結果轉缸改變了水質,7條45釐米左右的紅外線都立鱗生病,調整了很久不能恢復,河北一位龍友也是這種情況,龍魚發生脊柱彎曲,幾乎變成殘龍。換水不可過多,不可超過1/3,速度不可過快,有些龍的死亡,往往死於我們的無知。

蝦之禍

蝦是龍魚飼養的好飼料,營養成分充盈,更富含蝦紅素對於紅龍增豔幫助很大,但是餵的方法不正確依然危險很大,有很多龍友因為餵蝦造成龍魚腸胃損傷,輕者腸炎,重者腹水甚至死亡,都有過相關報導,因此餵蝦必須去除蝦劍,避免危險發生。

龍魚的發色問題

龍魚的發色最主要的是紅龍和過背金龍這兩種龍魚的發色情況。由於飼養技術的不斷提高,市場上已經能夠見到較早呈現紅色的紅龍魚。在某種程度上說,紅龍魚發色成鮮紅色,也即是發情的信號,當紅龍魚養到6~8歲時,發色已完成了。

就紅龍的發色階段而言,大體上可以這樣劃分: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色,顏色變深,到了4歲前後變成深橘紅色,8歲左右變成鮮紅色。若是到4歲或5歲仍不發色,只有鰭像一號半龍魚一樣,這種魚當然是劣質魚。

最讓龍魚愛好者關心的一件事是過背金龍何時過背。過背金龍過背的速度依個體表現而有很大的差異。

如超級白金過背金龍在長15釐米時就完全過背了,但有些過背金龍七八年後才過背,甚至過得不完全,不過在成長到40千克後,第六排的鱗片就會在下緣發亮並出金邊,通常在靠近背鰭的鱗片會先出金邊,快則經過1~2年的細心調教之後就會完全過背,所以,能夠培育出一對出色的過背金龍需要3~5年的時間,這是十分不容易的。

重病期的錯誤處理

龍魚重病期如果處理不當死亡事件大大增加。重病期間切忌倒缸,最好原缸水處理,因為此時龍魚生命力脆弱,已經沒有能力適應水質的大幅度改變。有個龍魚前輩給我提供了一個救命處理方法,感覺很有道理,索性拿出來跟魚友分享。

龍魚在重病後期,發生翻肚,側倒等情況時,把它裝入水族專用塑膠袋中,用原缸水,此時切忌換水,水不可過多,沒過其背,用氧氣瓶充重氧氣處理,然後封袋子口,使袋子內保持一定壓力,半小時後,放掉袋子內的氧氣,重複上面的過程2-3次。

如果龍魚恢復正常,放鬆袋子口,減小氧氣供應量,氣管直接入水,保持一段時間,待龍魚完全恢復,再放入原缸,繼續充氧,逐漸減小氧氣供給直至龍魚正常。

以上飼養龍魚八點注意事項內容就是這些啦,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前輩指教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龍魚喜歡自殘?了解這8大要素,問題就可輕鬆解決!
    很多公司和家裡養龍魚覺得是風水魚,招財,所以都是好好供著,但是養著養著總出現一些問題,就比如龍魚經常自殘。所以覺得龍魚很難養,但其實好不好養得看護好了問題就少了,所以養龍魚不能懶,你一懶龍魚的毛病就出來了,所以今天從一位資深魚友總結了飼養龍魚需要注意的八大要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龍友們。
  • 龍魚10大疾病預防和解決辦法,建議先收藏
    適合於龍魚類的水質是PH值為6.0~7.0的弱酸性軟水或中等的硬水,PH值一旦下降到6.0以下,對於龍魚來說是從可健康生活水質,逐漸變成不舒服的環境。龍魚會發揮對水質的適應能力,不過若PH值降到5.0以下,或上升到8.5以上,極酸性或極鹼性時,各自造成酸中毒、鹼中毒。所以為了安全起見,PH值安全範圍是在5.8~7.5之間。
  • 龍魚飼養中的幾個誤區,你踩中了嗎?
    第一、拿來主義因為龍魚是自己的,別人的飼養經驗也許並不適合於你。經常看見有的魚友發帖跪求——我的龍魚應該吃多少?水溫多少?PH應該多少?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誤區:龍魚究竟應該吃多少呢?每條龍魚的食量也不一樣啊,看大家的回帖,有的五個蝦,有的二十個蝦,有的十條小金魚的,各式的回答五花八門,他們的回答對嗎?我認為是對的。但那隻適合他們自己的魚,對你來說不一定有用的。
  • 種魚、帶蛋龍仔都可以買!這麼牛!
    那種帶卵的龍魚仔有地可以買到嗎?龍魚種魚在國內可以買到嗎?但眾多周知,因為龍魚生存環境和《華盛頓公約》的限制,帶卵魚仔是不能直接運送到國內的,而種魚作為各大漁場的寶貝,自然也不會賣給魚友。這也打開了龍魚飼養的新玩法——互動玩法。小龍魚非常喜歡在手指間鑽來鑽去,長大以後要比現在售賣的龍魚養大的要親人很多,這也增加了龍魚飼養中的更多的樂趣。同時從幾公分就開始混養,這樣養出來的小龍魚不打架,情同手足。
  • 龍魚立鱗病
    龍魚立鱗,又名松鱗病、鱗立病、炸鱗病、豎鱗病。立鱗是龍魚飼養過程的常見病,在日常飼養過程中造成立鱗的病因種種,不能一概而論。因此處理方法也有區別。水質波動過大造成的龍魚立鱗患病誘因:此種情況多見於新龍入缸或者採取大量換水後,魚商飼養用水和自己家裡飼養用水的酸鹼度、軟硬度等存在較大差異。
  • 新買來的魚是否能和原來的魚飼養在一起?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想解決這些問題之前,首先要知道的是,你想要買什麼樣的觀賞魚,什麼種類的魚?還有就是要買多大的魚?如果之前養的魚是熱帶魚的話,而你現在又想養冷水魚的話,那你別想了,除非你分開養。如金魚和神仙魚放在一起養,就像水和火放在一起,你說這該有多嚇人,那後果真是可想而知呢!!!
  • 龍魚疾病與治療攻略,幫你解決燃眉之急!
    比如增加或者減少了混養魚,設備的變動,水流,光線強弱的變化,以及水族箱外部環境的改變都會造成龍魚的緊張,從而有趴缸現象的發生。(3)疾病:因為疾病龍魚往往也會有趴缸的現象,這種趴缸的現象有別於以上兩種。應該仔細觀察龍魚的體表有無明顯的變化,食慾的好壞往往最能說明問題,另外白天經常趴缸而晚上比較正常的龍多是由於精神問題造成的。
  • 養龍魚的心態與龍魚的習性.
    亞洲、美洲、非洲、澳洲都有分布,所在地域、所生活的水域各不相同,使得各龍魚在外形、體型上有明顯的區分。龍魚有著「活化石」之稱,早在遠古的石炭紀時就已經有它的存在了,隨著物種的進化,龍魚在品種、特點上都有所改變,在50年代後期,美國率先將龍魚作為觀賞魚引進到水族箱,而龍魚也因其霸氣的外形而深得養魚愛好者之心,自此便開始了龍魚在水族箱的飼養。
  • 六角龍魚
    [1]六角龍魚鈍口螈屬頭寬,眼較小,舌大,僅兩側游離。犁骨齒多橫置,有的間距較遠,有的成"M"形。分布範圍廣,北達阿拉斯加東南部,南至墨西哥高原。繁衍過程雨時,可在地面上見到成體。幼體則全年都能發現。大多1年完成變態。幼體外鰓和尾鰭都很發達。
  • 紅龍魚的名稱與分類,其實你買的龍魚都是改良版
    ,說一些龍魚界裡最簡單同時也最複雜的東西----紅龍魚的名稱與分類。你沒看錯,這個看似老生常談的問題再一次被拿出來說了,時代在變,市場和原產地都在變化,這個問題當然也會發生變化,對於那些入門玩家和一些即將深入龍潭的朋友,希望能夠有幫助於你們更直白的理解龍魚。
  • 龍魚族譜,龍魚知識大全!
    完全發育的橙紅龍體長是要比血紅龍體長長一些的,一般可以長至90公分左右。在價格方面,橙紅龍要比辣椒紅龍魚和血紅龍低一些,也更因此飼養它的龍魚愛好者還是很多的。亞洲龍魚--青龍魚▲星點龍就是市場上俗稱的珍珠龍,產於澳大利亞的東部,和星點斑紋龍魚很相似,幼魚極為美麗,頭部較小,體側有許多紅色的星狀斑點,此魚性情兇暴,能咬傷比它大許多的魚類。
  • 廣州 呈千祥 熱帶寵物龍魚 寶石過背金龍魚怎麼養?
    究其原因大致如下,換水量雖然不多,但換水速度太快,造成魚缸內部溫度不均勻,水族箱局部瞬時溫差過大。換水時水流不慎衝擊到龍魚身體,恰逢龍魚免疫力低下造成立鱗。龍魚春秋季節溫度變化大,沒有及時採取加溫措施。由此造成的水溫突然波動是造成立鱗的誘因。以上兩種情況俗稱「龍魚感冒」。
  • 龍魚繁殖技巧
    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龍魚之家」,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目前,龍魚繁殖和孵化在國內還處於一個瓶頸的階段,國內還未有成功繁殖和孵化的記錄。國內龍魚含蛋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真正孵化成功的還未有所耳聞。
  • 解決龍魚的魚蝨病,老玩家通常這樣做,掌握了這些,新手也能應對
    解決龍魚的魚蝨病,老玩家通常這樣做,掌握了這些,新手也能應對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飼養觀賞魚類,養魚不僅能夠修身養性,還能提高生活的品質。魚的種類非常多,其中龍魚深受水族愛好者們的追捧,它們體型雄壯,氣勢威嚴,體色豔麗,珍貴而稀有,被賦予了無限美好的寓意。但是對於龍魚新手來說,龍魚的常見病常常令他們困擾,其中魚蝨病對龍魚的危害較大,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龍魚得了這種疾病的表現以及治療方法。當龍魚得了魚蝨病以後,表皮發炎、變紅,變得好動,無法休息。魚鰭縮折,摩擦缸中砂石、裝飾物,肉眼可見粉紅色中心的小紅點。
  • 觀賞魚可以從幼魚養起,但是太小的龍魚苗,魚友們不一定能養活!
    1、這個問題怎麼說呢,由於各地的叫法不同,我們也不能把小魚都統稱為魚苗,對於很小的魚苗,比如說金魚的仔魚、龍魚帶有卵黃囊的仔魚,我們統稱為魚苗,而比魚苗大的我們統稱為幼魚。2、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如果是新手朋友想要飼養小魚的話,我們儘量去選擇幼魚來飼養,而不是去選擇魚苗,因為對於很多的魚友而言,魚苗可能要耗費更大的時間和精力。
  • 銀龍魚怎麼養 正確的銀龍魚飼養方法
    銀帶在一季之中會產卵一到三次,每次約100到300顆,卵徑有9到10mm大。產卵後40到50天內公魚會將卵含在嘴中,從孵化後一直到學習攝食行為開始之前,稚魚在口中都得到了最好的保護。而這期間親魚幾乎都不攝食,只是專心地守護著孩子。尚附有卵黃囊(YorkSack)的稚魚攝影實長5.5cm浮在水面生活攝影實長5.5cm。
  • 龍魚種類匯總,看看你到底知道多少!
    隨之慢慢成長,黑色減退,到10公分大時,其身體上有淡黃色的條紋,伴隨成長的是銀白色的光彩,不過魚鰭則變成深藍色,越長越大,魚鰭甚至會變成黑色、紫色等暗色彩,如果飼養得當,黑龍的臀鰭與背鰭還有紅色的色彩,不過因黑龍比較神經質,而且體質也比較弱,所以在飼養上要特別注意,尤其是驚嚇、水質的保持和餵養的適當。
  • 龍魚養廢了,是因為你忽略了「它」
    即將開啟座談模式利豐阿智和大家分享作為聽眾的你認為呢?成年的龍魚不喜歡水位太淺的環境,我們可將水位加深到40-50cm之間,這樣我們可以看見龍魚在水裡巡遊,也可以讓它們有個舒適的活動空間。龍魚最怕缸內空間狹小,這會造成緊迫感,對他們來說魚缸越大則狀態越好。對幼年的龍魚來說魚缸內的水位不宜太過高,過高的水位水的壓強變大,龍魚生長容易出現畸形的外表,對龍魚體型的塑造不是很有利。
  • 皇冠三間魚飼養知識
    關注魚趣匯,在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 龍魚小知識十則
    2.龍魚想長得快 水色做暗 光照用低色溫和低強度 甚至關燈,這樣情緒能較好穩定,加速代謝和消化速度。紅龍魚膽小,水一直處理不好,可以嘗試水色彌補,水質達標龍魚狀態好,無需做水色,讓魚適應就可以。3.龍魚從幼龍到亞成龍階段,每天餵1隻和3隻魚蝦,其實生長速度基本是一樣的,因為吸收能力在那裡;而多餵的後果則是寬身,肚子凸出,長大後體型容易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