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龍魚招財呀,請回家可得好好供著,有魚友說龍魚不好養,有的說好養,但其實好不好養得看護好了問題就少了,所以養龍魚不能懶,你一懶龍魚的毛病就出來了,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總結了飼養龍魚需要注意的八大要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龍友們。
龍魚的自殘問題
想必很多魚友想到的畫面就是龍魚跳缸的情景吧?龍魚為什麼要自殘呢?活著不好嗎?其實少數的龍魚在魚缸飼養時或換缸、移缸時會發生自殘的現象—如追咬自己的尾巴,多是由於產生緊迫感所造成的,空間的不足或是過大都容易引發這種現象。
可考慮加放不同種的魚(非龍魚)參與協調,或是改變魚缸內的水量也可以有些幫助。能採取的措施一定實施起來,魚不像人,勸說幾句就沒事,魚一想不開就後果就很嚴重了。
泥鰍的禍害
有相當多的人選擇泥鰍做龍魚的食物,泥鰍營養豐富,對於龍魚的快速成長非常有利,但是如果餵的方法不正確,往往釀成慘禍。原因是泥鰍生命力旺盛,龍魚吞到肚子裡,很久不死,鑽破龍魚腸胃造成死亡,前幾天有個朋友的羅漢也發生了這種情況。
真是讓人感到可惜。正確的方法是,泥鰍買回家,先用容器暫養,餵的時候用重鹽處理10分鐘,清除體表粘液和菌,等到泥鰍半死不活的時候再喂,也可以用剪刀在其背部來一刀更保險。
龍魚眼睛下視問題
就龍魚的眼睛來說,下視在成魚階段是常有的情形,尤其是4歲以上的魚下視的較多,這屬於正常現象。
龍魚跳缸事件
我的龍魚曾經發生過兩次跳缸事件,第一次:水質狀況PH7.6,水溫29度。餵一條蜈蚣。9:30突發意外,龍魚在吞食蜈蚣時,由於蜈蚣體形較大,一時吞不下去,突然從魚缸裡跳了出來。用手抓,體表黏液太滑,抓不住。趕緊找了一塊溼毛巾,把它裹住請回缸裡,以是頭上尾下,呼吸急促,身體不能保持平衡。
馬上把充氧機開到最大,充重氧處理,約一小時後,恢復正常。第二次,餵完龍缸蓋沒有關,龍正好跳到魚缸附近的沙發上。好在兩次我都在家。最近很多魚友反應這樣的事情接二連三,輕者掉鱗斷尾,重者就離我們遠去啦!龍魚有跳躍的本性,大家務必提高警惕,保證缸蓋的嚴密性和有一定的重量保證,確保這種事情不再發生。
無知的大量換水
龍魚飼養過程中,換水是日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是方法不正確依然是慘禍連連。無論你的水質是好是壞,大量換水都會造成龍魚的不適應,輕者生病,重則死亡。因為短時間大幅度的水質動蕩,龍魚的調節機能無法短時間適應,造成免疫力低下。
最近發現有些龍友用RO純水飼養龍魚,結果轉缸改變了水質,7條45釐米左右的紅外線都立鱗生病,調整了很久不能恢復,河北一位龍友也是這種情況,龍魚發生脊柱彎曲,幾乎變成殘龍。換水不可過多,不可超過1/3,速度不可過快,有些龍的死亡,往往死於我們的無知。
蝦之禍
蝦是龍魚飼養的好飼料,營養成分充盈,更富含蝦紅素對於紅龍增豔幫助很大,但是餵的方法不正確依然危險很大,有很多龍友因為餵蝦造成龍魚腸胃損傷,輕者腸炎,重者腹水甚至死亡,都有過相關報導,因此餵蝦必須去除蝦劍,避免危險發生。
龍魚的發色問題
龍魚的發色最主要的是紅龍和過背金龍這兩種龍魚的發色情況。由於飼養技術的不斷提高,市場上已經能夠見到較早呈現紅色的紅龍魚。在某種程度上說,紅龍魚發色成鮮紅色,也即是發情的信號,當紅龍魚養到6~8歲時,發色已完成了。
就紅龍的發色階段而言,大體上可以這樣劃分: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色,顏色變深,到了4歲前後變成深橘紅色,8歲左右變成鮮紅色。若是到4歲或5歲仍不發色,只有鰭像一號半龍魚一樣,這種魚當然是劣質魚。
最讓龍魚愛好者關心的一件事是過背金龍何時過背。過背金龍過背的速度依個體表現而有很大的差異。
如超級白金過背金龍在長15釐米時就完全過背了,但有些過背金龍七八年後才過背,甚至過得不完全,不過在成長到40千克後,第六排的鱗片就會在下緣發亮並出金邊,通常在靠近背鰭的鱗片會先出金邊,快則經過1~2年的細心調教之後就會完全過背,所以,能夠培育出一對出色的過背金龍需要3~5年的時間,這是十分不容易的。
重病期的錯誤處理
龍魚重病期如果處理不當死亡事件大大增加。重病期間切忌倒缸,最好原缸水處理,因為此時龍魚生命力脆弱,已經沒有能力適應水質的大幅度改變。有個龍魚前輩給我提供了一個救命處理方法,感覺很有道理,索性拿出來跟魚友分享。
龍魚在重病後期,發生翻肚,側倒等情況時,把它裝入水族專用塑膠袋中,用原缸水,此時切忌換水,水不可過多,沒過其背,用氧氣瓶充重氧氣處理,然後封袋子口,使袋子內保持一定壓力,半小時後,放掉袋子內的氧氣,重複上面的過程2-3次。
如果龍魚恢復正常,放鬆袋子口,減小氧氣供應量,氣管直接入水,保持一段時間,待龍魚完全恢復,再放入原缸,繼續充氧,逐漸減小氧氣供給直至龍魚正常。
以上飼養龍魚八點注意事項內容就是這些啦,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前輩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