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點大白話吧,說一些龍魚界裡最簡單同時也最複雜的東西----紅龍魚的名稱與分類。
你沒看錯,這個看似老生常談的問題再一次被拿出來說了,時代在變,市場和原產地都在變化,這個問題當然也會發生變化,對於那些入門玩家和一些即將深入龍潭的朋友,希望能夠有幫助於你們更直白的理解龍魚。
在與一些新手朋友的溝通中,最多被提及的便是「辣椒」與「血紅龍」這兩個名稱,更甚有「超血」「烈焰」甚至「火龍」這些被商家美化到極致的精美用詞,實在擔心會不會有一天「火德星君」「鳳凰傳奇」一類的高檔名稱也會出現在龍魚證書上!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的中國水族市場上,亞洲紅龍的數量還保持在一個珍惜物種的水平的時候,人們聽到最多的便是「辣椒」一詞,恰如其名,當時的紅龍魚還保持著那份原始震撼的卓越氣質,尖翹的頭版,誇張的背線,健壯的寬體和巨大而飄逸的七鰭,配合橘紅色的鱗片與翠綠色的頭頂,完美詮釋了「辣椒紅龍」這一美名!
伴隨著時間的沉澱和市場的擴大,人們想在更短的飼養周期內看到更加優秀的發色表現和色素沉澱,在原產地業者不斷的努力改良下,另一種為迎合市場而改良的「血紅龍」應運而生了。更加深厚的底色,更短的發色周期,更低的終端價格,深得一些入門玩家的喜愛,使得亞洲紅龍終於放下高價的門檻走進千家萬戶!然而老天是公平的,這將註定是一次有得有失的改良!改良後的血紅龍不再有尖翹的頭版,不再有寬大的體型和霸氣的姿態!
說到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最早期的亞洲紅龍分布以著名的KAPUAS RIVER卡普瓦斯河上遊Sentarum lake仙達如湖南北為中心,兩種表現不同的地域種紅龍被各自的特徵區分而開,一種生活在Sentarum lake以南,頭版小,軀幹寬大,七鰭碩大而柔軟,發色程橘黃或橘紅色,鱗片也相對巨大的紅龍魚,我們習慣的稱之為「辣椒紅龍」。
另一種則生活在Sentarum lake以北,頭版圓頓,也就是頭大,軀幹平直身形略窄,七鰭相對短小而硬朗,陽光下少數個體可以達到驚人的深橘紅髮色,這就是我們所說早期的「血紅龍」。
然而這兩種不同表現的亞洲紅龍卻都有一個相同之處,那就是成年以後的體長全部超過70CM,本人更是在原產地耳聞過體長超過一米的巨型紅龍魚,但是眼見為實,無從考證!
直到今天,中國的龍魚市場不斷地擴大,也更加的引起原產地的重視,作為原產地繁殖者和貿易商,則更加直接的將亞洲紅龍規劃為簡單的「大種魚」和「小種魚」。
KAPUAS RIVER卡普瓦斯河上遊Sentarum lake仙達如湖產區由於數年來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至今還保留著相對淳樸和古老的勞作方式,原始的養殖模式,稀有的產量,再加上極其少量珍稀野生紅龍加入種群,使得這一產區的亞洲紅龍還保持著最純正的血統。
無論是這裡所產出的『辣椒』還是「血紅」都通通的被稱之為「大種魚」。這些「大種魚」因其整體良好的表現和極高的觀賞效果以及更加複雜的運輸問題,目前依然在亞洲紅龍的產品線頂端,價格自然也高高在上。
那麼「小種魚」就不用多說了,為了提高產量,縮短繁殖周期,當然換來的是更低的售價,使得更多愛龍之士能夠輕鬆上手。那麼是不是「小種魚」就一定不好?這個當然不是,隨著玩家和商家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小種魚」的表現還是非常理想的,特別是發色方面,小種魚往往能給主人帶來幾近瘋狂的發色速度和快感!
說了這麼多,又回到文章開始的話題了,商家為了更好地宣傳各自的龍魚產品,按照中國人的審美方式,給各自的龍魚取了各種生動優雅的名稱。在我看來並無大礙,消費者和玩家在選擇和購買的同時應該將更多的視線放在龍魚本身的表現上,不要去過多的關注證書有多麼的精美,晶片號碼有多麼的吉利!因為再好聽的名字也掩蓋不了血統上的不足,真正優秀的龍魚個體是可以直接被目光認可的,不需要多麼美麗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