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多長的中華鱘你見過嗎?崇明有個「中華鱘之家」!

2021-02-08 上海崇明


長江口三甲港附近水域監測到今年第一尾野生中華鱘幼魚,這是繼2016年野生中華鱘幼魚監測「0」記錄後,長江口首次發現野生中華鱘幼魚。這一消息吸引了公眾目光,大家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的好奇心隨之升溫。日前,我們來到位於陳家鎮的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基地,了解關於中華鱘保護有關問題。



「前幾天,一條體長10.3釐米,只有四五個月大的小鱘魚,在長江口不小心撞進了漁民的網兜。誤捕國寶,漁民即刻通知我們,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進行搶救,可惜回天乏術。」保護區工作人員說者,雖然鱘魚幼苗最終因長時間斷氧夭折,但這次的發現,仍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這可能標誌著去年秋季自然繁殖的野生中華鱘幼魚開始陸續抵達長江口水域,而對中華鱘的保護,有助於長江生態環境的研究和保護。



中華鱘是古棘魚類的一支後裔,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五千萬年,被譽為「水中熊貓」,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IUCN瀕危級物種。2010年以來,野生中華鱘幼魚數量直線下降,2014年和2016年長江口水域均沒有監測到野生中華鱘幼魚,僅2015年曾有部分發現,與此同時,也未監測到成年中華鱘正常產卵,這給物種延續帶來了極大的考驗。



「近年來,中華鱘保護形勢嚴峻,所以,保護區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工作人員介紹,中華鱘保護區於2004年成立,2015年建立保護區基地,主要保護對象是長江口以中華鱘為主的水生野生生物及其棲息生態環境。




「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搶救中華鱘。」工作人員說,實施搶救後,為中華鱘提供專門的棲息場所,讓它們順利完成各項生理調整,然後放流,讓它們回歸大自然。



保護區還是中華鱘唯一的「幼兒園」、「待產房」和重要的「產後護理場所」,目前,在保護區生活的中華鱘有千餘尾,成年鱘體長3米到4米,體重在200到300千克間。



一般來說,中華鱘的壽命在40年左右,保護區的中華鱘多數已生活了10年左右,達到「青年期」,再經過一段時間模擬野生生存環境的馴養,就可放歸大自然。



信息來源丨崇明報



交一個工作生活的幫手,開一扇了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條喜歡小島的理由

美圖、美文投稿請發送至郵箱:cmxwb2010@163.com



相關焦點

  • 中華鱘放流丨10000尾!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
    這是自1984年首次放流以來,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連續實施的第62次中華鱘放流活動,也是自2009年首次開展中華鱘子二代放流以來,放流子二代中華鱘數量最多的一次。目前,三峽集團已累計向長江放流中華鱘超過503萬尾,放流子二代中華鱘28000餘尾。
  • 野生中華鱘十年後將滅絕?詳解長江大壩對中華鱘的致命一擊
    撰文丨李曉慧中華鱘是長江最大江海洄遊魚類和旗艦物種,有自古以來固定不變的洄遊通道:每年夏季,成年中華鱘會從東海進入長江口,溯江而上,歷經一年多的長途跋涉,直到第二年秋季來到它們的繁殖地點——長江上遊江段及金沙江一帶,進行交配和產卵,之後便順流而下,重返大海。
  • [生死中華鱘]誰殺死了「大魚」?(上)
    造成該公司中華鱘死亡的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鳳凰大道施工需要,緊鄰公司的廟湖部分水域被抽乾,造成公司養殖用水不足;二是在建的鳳凰大道穿過該公司場區,施工現場又緊鄰中華鱘養殖基地,施工帶來的震動、噪聲;三是持續高溫,養殖密度過大可能導致中華鱘死亡。
  • 【曝料】融水疑似發現野生中華鱘,萌萌噠
    網友@轉身你不在曝料:昨日,微友@轉身你不在在後臺曝料:融水發現野生中華鱘
  • 溫州漁民捕獲「奇怪大魚」 專家鑑定:是中華鱘本鱘!
    對於這條中華鱘後續將如何處理快點溫州客戶端將持續關注!新聞連結這不是溫州第一次發現中華鱘!據報導,2014年5月,一位漁民陳某在樂清市北白象鎮處東海支流的甌江口一帶捕到一條特大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據該執法大隊大隊長劉文勝介紹,這條中華鱘重40多公斤,長1.8米。
  • 釣魚釣到100斤中華鱘?長江生態恢復明顯,真釣到放生為上策
    不久前,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他在湘江附近釣魚的時候,釣上來一條古怪的」尖頭魚「,很像傳說中的中華鱘。對此許多人認為它是一條俄羅斯鱘,並不是中華鱘。因為現在長江中的野生中華鱘已經非常少見,哪有這麼好的運氣?近年來在長江周圍,有許多養殖俄羅斯鱘魚的漁場,因為自然災害等原因逃逸到長江的俄羅斯鱘魚應該不少。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高枕無憂。
  • 中華鱘養殖須知,錯過就是虧了
    上期內容我們講了紫菜加工,這期我們來點葷的,中華鱘養殖條件梳理,不容錯過。五、魚病防治網箱下水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浸泡處理,提前7-10天下水,魚種入箱前用3%-4%的食鹽水浸泡10-15分鐘,每隔15-20天每箱用生石灰2-3公斤,化水潑灑箱體及近旁水域,每天1次,連續3天,同時在網箱內四個角用漂白粉與敵百蟲穿插掛袋(掌握好漂白粉掛袋的濃度)。
  • 長江裡最大的魚有一千多斤,每年遊幾千公裡入海!
    俗話說:「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的就是中華鱘。它的壽命也比較長,一般淡水魚只能活10歲左右,但它可以活到40歲。 中華鱘的外形很有特點,它有兩個小小的眼睛,頭呈尖尖的三角形,嘴巴也很長。 中華鱘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減退,它的骨質介於軟骨與硬骨之間,體內中軸為未骨化的彈性脊索。它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也被稱為魚類的「活化石」。原來,中華鱘身上有這麼多有趣的知識!小朋友們,你們都記住了嗎?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它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它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
  • 這張地圖請你為她收好!
    這期「墨墨說」先請你看一張地圖☟(請把手機橫過來看) 作為長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是論壇關注的焦點。這些長江精靈的保護形勢十分嚴峻——白鱀豚、白鱘等長江水生野生動物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物種瀕臨滅絕。旗艦物種就像一把傘,保護好旗艦物種,就保護了傘下的生物和環境。保護好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珍稀動物,就是保護長江生命之河。
  • 崇明島為什麼這麼窮上海為什麼不發展崇明?
    隨著《極限挑戰》節目讓網友大呼崇明島這麼窮,於是關注崇明島發展為什麼這麼窮的朋友越來越多,有知乎網友曹寧發表《有優越地理位置的崇明島
  • 崇明本地產的這種月餅,你吃過嗎?
    又到了我國傳統佳節中秋節,中秋時節我們有吃月餅的風俗,崇明本地產的這種月餅,你吃過嗎? 距離中秋節還有半個月不到的時間,位於崇明豎新鎮的上海偉多利食品廠,進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 工廠車間內,月餅生產線上機器不停運轉,轟鳴聲不絕於耳,工人們和機器都忙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