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漁民捕獲「奇怪大魚」 專家鑑定:是中華鱘本鱘!

2021-02-08 快點溫州

今天(3月6日)中午

溫州龍灣狀元一漁民

在甌江裡捕獲一條奇怪的大魚

尖頭歪尾,全身無鱗片

和媒體報導的中華鱘非常像

便立刻報警

接到群眾求助報警後

狀元派出所民警迅速趕到現場進行保護

並找來漁政部門

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專家

進行鑑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

目前,經溫州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劉鳴等專家確認,這條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現已採取一切保護措施進行保護。

對於這條中華鱘後續將如何處理

快點溫州客戶端將持續關注!

新聞連結

這不是溫州第一次發現中華鱘!

據報導,2014年5月,一位漁民陳某在樂清市北白象鎮處東海支流的甌江口一帶捕到一條特大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據該執法大隊大隊長劉文勝介紹,這條中華鱘重40多公斤,長1.8米。因漁民捕撈時中華鱘的尾部有一點受傷,打算把中華鱘送到溫州市洞頭縣浙江省海鮮水產養殖基地養護一段時間,等恢復健康時再放生。

據溫州市民間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綠眼睛環境文化中心」王芒芒主任介紹,這是近10年來溫州漁民第一次鋪到中華鱘,我國在上海、廣東等地有增殖放流中華鱘,可在這條鋪到的身上沒有看到標誌,他認為很可能這是條野生的中華鱘。

中華鱘,一個中國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它有很多稱號,如「水中活化石」、「長江的主人」、「水中大熊貓」等,或許也有人曾吃過(人工養殖),但在野生狀態下的中華鱘早已步入瀕危(極危)物種行列。

關於中華鱘

中華鱘(學名:Acipenser sinensis):體長平均約40釐米,最長達130釐米,體重最高達600千克。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並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鱗,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

鱘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它介於軟骨與硬骨之間,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減退,腹鰭位於背鰭前方,鰭及尾鰭的基部具棘狀鱗,腸內具螺旋瓣,肛門和洩殖孔位於腹鰭基部附近,輸卵管的開口與卵巢遠離。

夏秋兩季,生活在長江口外淺海域的中華鱘回遊到長江,歷經3000多公裡的溯流博擊,才回到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產後待幼魚長大到15 釐米左右,又攜帶它們旅居外海。它們就這樣世世代代在江河上遊出生,在大海裡生長。

中華鱘生命周期較長,最長壽命可達40齡。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很高的科研、藥用和觀賞價值。分布於中國、日本、韓國、寮人民民主共和國和朝鮮。

相關焦點

  • [生死中華鱘]誰殺死了「大魚」?(上)
    中華鱘的危機是個縮影。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前提下,該給這些珍稀動物提供怎樣的棲息地?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地方政府真正面臨難題的時候,該怎麼選擇?調查報導《生死中華鱘》今天推出上篇:《誰殺死了「大魚」?》。長江水生研究所中華鱘保育與增殖放流中心內的中華鱘。
  • 漁民捕獲罕見巨口鯊 哪些海中「怪物」浮出水面?
    日本漁民近日捕獲的巨口鯊。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外媒報導,日本漁民於當地時間15日,在三重縣尾鷲市港口附近五公裡的地方捕到了一隻體長達5.2米的極其罕見的深海巨口鯊魚。而且只有它偶爾擱淺在沙灘上或是被漁民捕獲時,世人才能有幸看到它的樣子。大部分都是在日本、菲律賓和臺灣發現的,第一次捕獲大嘴鯊是在夏威夷的海岸。
  • 福清漁民捕獲170斤重龍膽石斑魚
    前日清晨,福清市東瀚鎮漁民出海捕魚時就意外捕獲這種野生大魚,實屬罕見。最終,福州一名商販花萬元高價將其買走。  前日清晨5時,楊先生準備下水出海時,看到不遠處的海面上漂浮著一個「巨無霸」。他立即開著小船上前,發現它是一隻大魚,但已經奄奄一息了。  「我捕魚20多年了,這麼大的魚還是頭一回見到。」
  • 野生中華鱘十年後將滅絕?詳解長江大壩對中華鱘的致命一擊
    自長江大壩建成以來,野生中華鱘賴以生存繁殖的環境每況愈下,在某些年份已經捕撈不到中華鱘的幼苗。最新的研究指出,如果不對長江環境作出改變,野生中華鱘可能10年以後就會消失。隨著庫容巨大的三峽大壩、溪洛渡大壩的運行,在中華鱘自然繁殖時期,葛洲壩下遊的中華鱘產卵地水溫大幅上升,中華鱘的繁殖行為對水溫極其敏感,因此水溫上升意味著中華鱘的繁殖受到極大的威脅,對於整個種群而言可謂是致命一擊。在有限的產卵窗口期,中華鱘常因水溫不適,而無法繁殖,只能悻悻而歸。
  • 一人多長的中華鱘你見過嗎?崇明有個「中華鱘之家」!
    長江口三甲港附近水域監測到今年第一尾野生中華鱘幼魚,這是繼2016年野生中華鱘幼魚監測「0」記錄後,長江口首次發現野生中華鱘幼魚
  • 英國一漁民捕獲巨型章魚,觸角展開可達3米長!
    據了解,這名漁民名叫喬希•珀克斯,生活在英國德文郡布裡克瑟姆,今年已經33歲了。珀克斯在捕獲到了這樣一條巨型章魚之後,就把它的照片上傳到了網絡上,網友們紛紛表示自己這一輩子都沒有見過如此大的章魚。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一生能夠捕獲這樣一條巨型章魚,估計都可以吹一輩子了。但是這對於珀克斯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他從事這個行業已經有十幾年了,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他捕獲過很多深海魚類,這些魚不僅體型巨大,而且還長相十分奇特。他曾經還捕獲過一條已經有80歲高齡的大菱鮃,這條深海大魚體長接近了兩米,重達15公斤。好了,本期的節目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收看。
  • 臺灣漁民捕獲罕見地震魚,當晚就真的發生了地震???
    由於此類魚群至少是生活在914.4米以下海底,所以很難被捕獲到。甚至部分的人無意中捕獲到了,都會誤為「海蛇」,分布區域十分的廣泛,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東部和地中海都有。所以說,看到地震魚大家不要害怕,正常的生物只是我們見得比較少。
  • 石獅漁民捕到4.5米長鯨鯊 屬瀕危動物不得買賣
    拖拉機運載著這條大魚東南網8月3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見習記者 林永清 李昌乾 通訊員 李小坤 文/圖)昨日下午4時許,石獅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裡,一條體長約4.5米、重約2噸的鯨鯊,引來很多人的圍觀。捕獲鯨鯊的船長蔡成築說,他們是當天凌晨2時許捕到這條魚的,魚捕上來時就死了,打算以1萬至2萬元價格售賣他人。不過,石獅市海洋與漁業局海洋與漁業執法大隊吳教導員表示,若是鯨鯊,漁民不得進行買賣,否則會觸及刑法。
  • 釣魚釣到100斤中華鱘?長江生態恢復明顯,真釣到放生為上策
    不久前,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他在湘江附近釣魚的時候,釣上來一條古怪的」尖頭魚「,很像傳說中的中華鱘。對此許多人認為它是一條俄羅斯鱘,並不是中華鱘。因為現在長江中的野生中華鱘已經非常少見,哪有這麼好的運氣?近年來在長江周圍,有許多養殖俄羅斯鱘魚的漁場,因為自然災害等原因逃逸到長江的俄羅斯鱘魚應該不少。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高枕無憂。
  • 化石木雕赤峰雞血石 專家感嘆:溫州民間寶貝真多
    溫州網訊 6月18日下午,「全省巡迴移動鑑寶大會」走進溫州。  本次鑑寶大會在溫州博物館舉行。下午1點,離活動開始還有一個小時,就有幾十名藏友來到現場等候。下午2點,活動開始。玉器鑑定專家範勇首先做了「品玉石、鑑翡翠、話收藏」的專題講座。講座結束後,蔣文光、範勇、餘紹尹三位國家級文物鑑定專家為100位全球通VIP俱樂部會員提供了免費鑑寶服務。
  • 平潭白青漁民再網起一6米長小鬚鯨,送往廈門製成標本
    昨日下午2時許,在白青鄉白勝漁港碼頭,一輛起重機吊著一條長約6米、魚背黑色、魚腹白色的大魚,緩緩地將其放置在一旁的輕卡上。由於輕卡車身長度較短,擔心破壞魚體骨架,周圍圍觀的漁民們紛紛從旁協助。被吊起的這頭大魚是小鬚鯨,13日凌晨被發現於白青鄉青峰村船老大劉用月的漁網之中。
  • 剛開漁,一條千斤鯨鯊在溫州近海誤入漁網!才一兩歲,可惜!
    8月以來全省部分開漁,各個碼頭千帆啟航,漁民們卯足幹勁滿載而歸,把最新鮮的海鮮運回各地海港,不過這其中也夾雜著不該出現的漁獲。
  • 99%的漁民沒見過!長了蛇頭鰻魚身,還長著300顆」獠牙「的怪魚
    2015 年 1 月 22 日,澳大利亞漁民在拖網捕魚的時捕上一條"怪魚"。       完事一看,哇,這物種已在地球上存活了 8,000 萬年了!就是傳說中的活化石"活化石"的皺鰓鯊(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
  • 【關注】中國漁民的"斷子絕孫"捕魚術
    一般是中間兩艘大漁船張好網,再用二三十條小船在大船前圍成半圓圈,每艘小船3人,一人搖櫓,兩人敲打綁在船幫上的竹槓,通過水下聲波將黃魚震昏,船隊再把昏死的魚群趕入大船張開的網中。敲罟作業成本很低,效率極高,凡石首魚科魚類,不分老幼,一律聚殲,堪稱解決大黃魚的終極漁法。上世紀50年代,從福建傳到溫州後,給大黃魚造成巨大的災難。在此後短短二三十年裡,中國最主要的傳統魚類就被捕殺殆盡。
  • 專家的鑑定結果竟然是……
    記者在新城附近4家水果店購買了4種不同價位,不同個頭,不同外觀的草莓,並按照網傳的方法,分組進行試驗,並將試驗結果均給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三農中心主任、果樹專家王法格鑑定。 記者挑選了兩顆草莓蒂呈現大面積白色、個頭中等的草莓,購買於同一家店,單價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