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製造】掌握Nike球鞋的全球最大代工霸主,每六雙就有一雙他做的

2021-02-11 臺灣遊學考察

nike每六雙鞋它做一雙

卻能讓員工每天五點下班

平均年薪110萬

 好與做大,哪一個比較難?

有一家藏身在雲林鬥六鄉間的企業,他們選擇做好:它的員工平均年薪一百一十萬元,而且全公司員工都五點下班,如果要加班,得事先跟公司總裁申請。

 

這家公司全球十一萬名員工,工廠都設有幼兒園,員工都有免費午餐。今年開始,老闆再加加碼,把午餐食材有機化,希望每位員工吃得健康,他更把公司每盈餘(EPS)與年終獎金天數,公告出一個公式,讓系有員工知道。

 

做了四十五年,它的營收是製鞋業第二名,龍頭的五分之一,可是,它的股東權益報率 (ROE)卻是龍頭的三倍。


這家公司,是豐泰企業。當營收規模二千四百億元的製鞋龍頭寶成工業,近四年來陷入廣東、越南的工廠人員薪資糾紛與暴動問題時,豐泰內部一片祥和,現在營收、獲利扶搖直上,股價更是寶成的三倍以上。

 

這個種子,早在三十七年前就種下。當時,這家公司只有一千名員工時,它就花費公司獲利的10%,幫員工小孩打造兩千坪幼兒園,讓員工可以安心上班。

 

如今,它是掌握Nike球鞋的最大代工霸主,當今 NBA戰場上,百億球鞋商業競爭的背後推手,籃球之神喬丹、小飛俠柯比、小皇帝詹姆斯的球鞋,都來自這裡。


隨著Nike股價過去四年成長1.5倍,豐泰的股價在近四年也成長3.6倍,ROE與EPS稱霸臺灣上市製鞋產業,它更是臺灣製鞋股王。

 

「做好,比做大更重要。」這是豐泰董事長王秋雄,經營豐泰四十五年,最大的啟示;也是他打動Nike創辦人菲爾·奈特(PM Knight),成為奈特自傳《跑出全世界的人》一書裡,唯一提及的臺灣製鞋業合作夥伴。

 

為何,奈特在四十年前,第一次見到他,就決定將豐泰當成在臺灣事業的基石?

當我們看見王秋雄的辦公室,答案,就完全揭曉。

身價240億老闆,意外簡樸

接受採訪開始,他介紹45年辦公桌

 暌違二十年,王秋雄首次接受媒體獨家專訪,走進位於雲林科學工業園區的總部,股王辦公室意外的簡樸。隔間是三合板,王秋雄介紹給我們的第一個東西,是跟了他四十五年的辦公桌,抽屜因為長年開關鎖,表面已被鑰匙串刮出半圓形的痕跡,桌上的文件鐵盒鏽跡斑斑。


為了精準回答我們準備的題綱,他會翻開陳年的檔案與照片,或者打開計算機找檔案,甚至當年奈特手寫的第一張訂單都找出來,有憑有據的告訴我們故事的來龍去脈。

 

王秋雄身價二百四十億元,但他用的東西卻很懷舊:更懷舊的,是他的家。當年奈待到豐泰廠房參觀,還待別問到了他在工廠門口警衛室後方的住家,神奇的是現在他還住在那裡。「這個辦公桌,是我設計的」「工廠的鐵門,是我設計的」「員工餐廳吃飯的桌椅,也是我設計的。」當我們跟長相和藹可親、笑容滿面的王秋雄聊起豐泰,你絕不會想到,他年輕時的外號,叫作「閻羅王」,臺灣製鞋同業對他的印象是「鐵血」。


王秋雄的侄子、豐泰監察人陳仕榮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學生時期暑假在豐泰打工,當時工廠加班到晚上八點多,作業員的閒聊聲音與生產線機械聲,整個工廠鬧轟轟的,卻突然咻一下,所有講話的聲音都不見了,只剩下機械運轉聲,「我問其他人說,怎麼突然這麼安靜啊?他們說:『王先生來了!』」此時的王秋雄,距離工廠還有一百公尺遠。

 

「董事長為什麼這麼兇?因為他當時賭上身家的一切,不成功,便成仁啊!」陳仕榮說。

 

王秋雄1965年畢業自臺大商學系,這是當時臺大的第一志願,他在班上還拿過書卷獎,堪稱是當時全臺灣前5%的精英。

出身富二代,卻在田裡創業

「這裡人生地不熟,有很多人幫我」


他是富二代,他的父親王文溢在臺中創辦豐全橡膠廠,出口自行車輪胎,隨後轉做橡膠鞋。家中排行老四的王秋雄大學畢業後,原本申請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卻因為二哥在美國被列為臺獨分子,無法歸國,父親反對他出國,就在家族事業裡工作。但在豐全當三年廠長後,他決定自立門戶。

王秋雄坦言:「因為我大嫂幹政的問題我跟我哥說要接這訂單,明天我大嫂就說不行。」有志不能伸,一氣之下,他就跑到鬥六跟農會總幹事借錢,加上大姊的資金,兩百萬創立豐泰。


當時的製鞋聚落在臺中,他到鬥六設廠時附近只有甘蔗田跟稻田,一片荒涼。王秋雄想買個辦公桌,找遍全鬥六卻只有嫁妝桌,他只好自己設計出現在跟著他四十五年的辦公桌。

 

孤身一人,遠走他鄉,在製鞋沙漠的鬥六創業,「我是當時臺灣第一個投入製鞋業的大學(畢業)生。」王秋雄回憶說,「來到這裡人生地不熟。我覺得一定要有很多人幫我才行。」

 

當王秋雄接受採訪的三個小時過去後,他的二子、豐泰第二事業部總經理王建榮投以羨慕的眼神說:「今天你們跟董事長聊天的時間,比我國中、高中六年加起來還長啊!」

公司訓第一條,就是養人才

設幼兒園、員工訓練,都為留人

由於當時得經常到臺北Nike公司開會,王秋雄一人云林、臺北兩地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極少。當時體會到「人」的重要,因此他創辦豐泰時,公司訓的第一條就是「人的培養」。

 

鬥六的人才不如臺中大都會多,「人才的定義是長期願意跟我做。」王秋雄為了留人,開設幼兒園是第一步;留才的第二步,是員工訓練。

 

鐵血與員工教育,對臺大畢業的王秋雄來說,其實是同一件事,只是在當時不重視學歷的臺灣製鞋業中,卻被視為異類。 


在政府都沒規定要戴安全帽的年代,王秋雄要求員工騎機車要戴安全帽。當時在雲林,只要看到戴安全帽的就知道是豐泰員工,如果違規被糾舉就得警告一支。有次員工抗議,為何下班時間還要戴安全帽,王雙雄回答:「戴安全帽,是為了自己的身體,不是為了上班,本企業不過是雞婆,愛管閒事,這也是我的社會價值觀跟命感。」

 

重情的他,視人才為他的資產,因此他連員工下班要戴安全帽都管「。他對人才最大的賭注,就是堅持根留臺灣,敢在危機時向Nike說不。

 

這個賭注,不僅確立了豐泰「做好」的路線,也把臺灣製鞋供應鏈,帶進了Nike,提升了臺灣製鞋產業,更確立豐泰在臺灣眾多代工業中,走出一條「level up」(研發升級)而不是「cost down」(降低成本)的路。

幣值狂升年代,敢拒絕客戶

堅持根留臺灣,換來喬丹鞋訂單


時間 ,拉回到1987年,新臺幣兌一美元從四十元,升值到三十元,突然間變成二十五元。在1987到八九年的兩年內,臺灣工廠爆發出走潮,兩千多家製鞋工廠全跑了,全部關門,這也包括王秋雄哥哥接手父親留下的家族事業。豐泰的大客戶Nike也要求豐泰出走,但王秋雄卻不願意。

 

四十五年來,「我椅子換了四、五個了,但是都捨不得換桌子。」王秋雄說,「坐久了,就有感情。」 

對員工感情的牽絆,就如同他捨不得換的桌子一樣。拗不過王秋雄的堅持,奈特也決定幫他一把。

 

奈特馬上派Nike財務長跟兩個負責採購的副總裁過來,向臺北花旗銀行洽商能不能預借美元給豐泰,至少度過一整年,但沒談成。奈特知道王秋雄不願放棄臺灣,就決定把高價鞋款訂單繼續下給臺灣豐泰,他知道單價越高,越有本錢吸收調高的人工成本。這個高價鞋款,就是喬丹鞋。

 

麥可·喬丹是籃球之神,喬丹鞋成了當時全球銷量最大的單一鞋款。當時一雙雙從雲林鬥六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喬丹鞋背後,其實藏著重感情的王秋雄,不願意放棄臺灣的故事。奈特支持了他四十年,一直到2000年豐泰才結束在臺灣的生產線。


臺灣的供應鏈變革

王秋雄的不願放棄,也帶動了臺灣的Nike供應鏈。三芳化學工業會跨入面人造皮的事業,就是由王秋雄建議。當時豐泰被Nike要求要採購日本帝人的人造皮,王秋雄請三芳研發更細緻的人造皮,從低階產品說服Nike高層先試用,到最後連高價的喬丹鞋,都由三芳供應,現在成了全球最大鞋面人造皮革廠。

 

Nike的糊膠七成 使用南寶樹脂,也是因為王秋雄建議。當時,韓國領先開發出水性黏劑,可消除97%的致癌物,他告訴南寶,假設不跟上,就只能被Nike除名。在王秋雄的力挺下,三芳、南寶打破日、韓廠獨大的態勢,擠進Nike 概念股。

不斷放棄做大,多的訂單給對手

設定產增8%,只為配和育才速度

王秋雄有Nike的力挺,訂單量可說源源不絕,但豐泰的成長,卻沒有外界想像的快,全因為他有8% 的堅持。

 

業界總把豐泰跟寶成比較,寶成求規模、求量,跨品牌接單;豐泰則專注做Nike ,求質。一位鞋機廠的主管認為,寶成的成長快,營收是豐泰的五倍;豐泰因為Nike市佔率提升,獲利率較好,但對擴張保守。

 

王秋雄計算過,一座製鞋工廠平均八千名員工,如果不想發生像越南、東莞大罷工,就得培養十五位以上優秀的當地經營人才,一個總經理的養成要十年,算下來,一年8%正好配合人才培養的速度。


豐泰的年營收成長目標8%,就是依據人才發展速度來設定。為了做好人才培養,他拒絕做大。最經典的例子,是九二一大地震後,Nike的代工廠之一因位於斷層帶全毀,無法生產,Nike急著找豐泰承接產能,一般企業一定一口答應,但是王秋雄卻介紹 Nike去找寶成,給對手訂單。

為什麼放棄訂單

王秋雄這個產業競爭的另類想法,來自參訪Nike美國研發中心的震撼。

 

有著臺大高材生習性的王秋雄,為了回答我們的問題,還特別攤開美國地圖,畫了記號,告訴我們他去了哪裡。

 

那一年是1984年,王秋雄第二次跑到美國Nike的研發中心參觀。他驚訝的發現, Nike研發中心裡有四十公尺的跑道,記錄跑者的身體狀況、人體工學,研發不易疲勞的慢跑鞋。當(當時)佔營收100%的客人已經開始創新,如果豐泰還只能提供質量高、交期準確,有一天會被拋棄,王秋雄說:「我擔心有一天醒來,Nike是龐然巨物,而豐泰只是一個蘿蔔,永遠不是平等的買賣雙方。」

說服Nike,在臺設研發中心

重視研發人員,大方給獎金


他花了四年爭取Nike在豐泰設立第一個海外研究設計中心 (RDC),還提供Nike員工辦公的場所,豐泰內部有個被稱為Nike Zone的區域,只有Nike員工可以進出,被戲稱為Nike的領地。

 

當時,同業在臺中喝酒、玩跑車的時候,王秋雄則窩在雲林提升豐泰的開發能力,他撥出營收的7%做研發費用,就算豐泰營收成長,現在每年的研發費用至少3%,比科技業者如廣達、仁寶都要高。


「我為什麼要設這個研發中心?就是為了人才。」王秋雄千方百計的想讓Nike在臺設研發中心,就是為了借Nike之力,提升豐泰的研發能量,作為豐泰的人才培訓基地。

為了人才的好,他不斷的放棄「大」的路線。


相較於寶成透過垂直整合,穩定供貨來源,提高競爭門坎,王秋雄卻認為,要轉做研發,就得放棄垂直整合,一來是避免品牌殺價,二來是保有選擇供應商做創新研究的彈性。他解釋:「我進去投資、去幹涉,只是在講價格、降低成本,而不是提升價值。希望最少保存兩個!供貨商,量更大的時候可以三個。Nike需要新的東西,如果你不好,我可以找他。」

 

王秋雄甚至讓研發人員的獎金可以高於管理團隊,對以中長期案子而言,只要五成開發成功,他就滿意。

 

因此,Nike每次研發新產品,如空氣袋(Air Bag ,用於氣墊鞋)、針織鞋面球鞋(Flykint,都會找上豐泰共同開發。參與開發,除了讓豐泰有機會獲得利潤較高的新訂單,也讓王秋雄有鍛鍊人才的機會。


當寶成為了做大,開始進行垂直整合,豐泰卻只把重心放在最擅長製鞋上。視提升研發的人為資產的王秋雄,進行的是一場馬拉松賽跑,從股東的角度看這場賽事至今,豐泰的ROE,是高速成長的寶成的三倍、另一家製鞋廠鈺齊的近十八倍。

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於卓民指出,豐泰是典型的深耕企業,專注製鞋,不追求快速成長,卻可能遇到,企業提供舞臺太小,好人才出走的挑戰。

 

從豐泰出走人才創立的公司,少說有四到五家,包含上市公司F-I鈺齊、專門接單Skechers的綠洲鞋業,以及同樣是Nike代工廠的廣碩集團,這些公司營收加起來有兩百億元,約是豐泰營收三分之一強。

 

同業都稱豐泰是「製鞋的陸軍官校」,王秋雄就是「祖師爺」。

甚是,王秋雄還選擇「共好」,幫這些徒子徒孫訓練人。


還幫別人培養人才!

廣碩集圑創辦人張榮梧,早期在豐泰任職,出去創業後,王秋雄不介意讓其胞弟到豐泰學做模具,因為他是早年資助王秋雄創業的恩人孩子,「人家對我們有恩,我永遠不會放棄,學院裡面講理論嘛,我要面對現實的人際關係,你叫我說(人)離開就要變成敵人嗎?我做不到。」

 

現在王秋雄每年召集退休員工回總部吃飯聚會,因為他們都是在豐泰遇到匯率升值風暴時,仍不離不棄的老員工。他送他們鞋子,甚至還到海外工廠參觀。

 

豐泰董事尼可森形容,「王秋雄像是個藝術家,」對他來說,他的大作是為員工、社會跟城市創造完美人的組織。但是,人比畫布還難改變,他總是在微調,還沒達到目標。

給福利,少賺幾十億不可惜? 

「我做幼兒園,才有這麼多人才」

王秋雄在三十七年前,就撥出企業盈餘的10%設立員工專屬幼兒園,每學期註冊費僅收五千五百元,教案都是請專家量身打造。他說:「有人告訴我,王先生你如果不做幼兒園,可能增加幾十億的財產。但是我認為,因為我做幼兒園,所以才有這麼多人才。」

 

如今豐泰幼兒園裡的第一批「豐泰寶寶」,已有人做到豐泰的處長級主管,這個位處鬥六鄉下的幼兒園,就是他的人才搖籃。


面臨中國製造業崛起,講究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的傳統臺灣代工思維,已面臨考驗,未來臺灣製造業的大,已大不過中國企業。

 

在求「大」、「快速成長」與「利益極大化」贏者全拿的主流經營思維下,王秋雄用四十五年的時間,在雲林鬥六鄉下證明,企業獲利好也可以讓員工幸福。在罷工事件頻傳的今日,他展現出不同的經營哲學,在員工,客戶、股東與產業界間,找到新平衡點,證明「做好,比做大更重要。」

 

來源:封面故事

 耐克創始人的傳奇人生!

沉默但是一鳴驚人

戳圖片你就知道~




相關焦點

  • 一個戰略失誤,他丟掉了成為全球工業霸主的機會
    你可能不知道,在臺灣商界,有這麼一位商人,如果不是因為當時的一個戰略失誤,那現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霸主就可能是他了。但人生有的時候就是這麼的遺憾,它不會給你再NG一次的機會。這個牛逼的企業家,他叫曹興誠,退休前曾任臺聯電董事長,半導體產業圈內的人都知道他的鼎鼎大名。
  • 2018年全球電子製造服務(EMS)代工廠 TOP 50,大陸和臺灣誰強?
    而根據另一家市場研究機構Beroe Market Intelligence的統計,臺灣廠商在全球EMS市場的佔有率達75%,因為臺商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ODM商機。除了蘋果,富士康還為華為、小米、索尼等品牌代工。有消息稱,富士康不甘心只做代工,有意打造自有手機品牌並進軍印度市場。經過幾次收購和授權合作之後,富士康目前掌握了三個智慧型手機品牌,分別是諾基亞(和中國資本背景的HMD公司合作運營)、夏普以及富可視(InFocus)。
  • 超跑避震器,每十輛中就有一輛採用臺灣製造
    誠然,臺灣的電子產品製造是非常厲害的,能夠製造蘋果產品也是說明了臺灣電子行業的先進位造水平。除了電子行業,臺灣的汽車零件製造也是不可小覷。像法拉利、蘭博基尼等頂級超跑,對零件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對供應商也必定是什麼挑剔。然而有一家叫做AirREX臺灣企業就經常出現在這些超跑公司的採購名單裡,這些超跑所用的避震器,有10%是AirREX做的。
  • 2017至今最好的15雙球鞋,Nike又刷屏了.
    以及 StockX 等球鞋網站的每季數據,排列出 2017 年至今,最好的 15 雙球鞋,你買了哪幾雙?Top1、KAWS x Air Jordan 4淘寶炒賣價:9500—11000 RMB 左右( 42 碼 )帶有夜光外底的灰色 KAWS x Air Jordan 4,全球貨量極少,發售價 350 美元,剛發售時炒賣價翻了 10 倍。
  • 臺灣華晶狀告歐菲光侵權,雙攝專利戰開打
    華晶科技是世界著名的數字相機設計和製造公司,也是臺灣最早投入開發百萬畫素等級數字相機研發製造的公司,成立於1996年,擁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和專利優勢,主要提供ISP晶片、圖像算法、手機鏡頭、數位相機鏡頭等產品,曾一度成為世界上頂級DSC ODM廠商之一。在2013年開始,華晶科技成功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主要客戶包括小米、華為、HTC、聯想、中興、360手機和印度品牌等在內。
  • 臺灣製鞋傳奇王秋雄:一把火燒出「耐克代工王」
    王秋雄的豐泰公司以鞋類代工為主,主要客戶是全球最大運動品牌NIKE(耐克),產量佔其全球銷售量的六分之一。豐泰在中國、越南、印尼、印度共有20家廠,每年生產8500萬雙鞋子。若以金額計算,豐泰已經正式超越全球最大鞋廠寶成企業,成為NIKE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代工廠與夥伴。所有NIKE高單價的籃球鞋、各式潮鞋,全部都是「Made in 豐泰」。由於搭上全球運動風潮以及NIKE近幾年業績與獲利大漲,豐泰股價一年以來飆升65%,更一度在去年10月創下206.5新臺幣的歷史最高價。臺灣地區雲林縣鬥六市,是豐泰總部所在地。
  • 臺灣電子科技代工轉型求生,搜羅臺灣地區電子代工產業目前最新現狀!
    那時候的「代工五虎」是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幾乎承包了90%的電腦出貨量,做主機板的微星、技嘉,做電源的臺達,做面板的友達、奇美(與群創合併),做內存的南亞、華亞科,它們彎下腰,給臺灣電子業打下了路基,為威盛這樣的公司晶片組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威盛的「禍」早有伏筆。
  • FBI:成都嘉石一杯咖啡偷走臺灣砷化鎵關鍵技術;2017全球電子製造代工廠Top50;MWC 2018各大廠商這次有什麼大動作
    透過石宇琦建立的網絡,嘉石科技開始建立起氮化鎵等尖端化合物半導體的製造能力。設計是一回事,要能量產尖端的化合物半導體,仍然十分挑戰。 2015年,中國大陸最大的飛機維修公司海特高新增資嘉石科技五億一千萬人民幣,準備量產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嘉石總經理高能武於是把目標指向臺灣,希望補齊這塊技術缺憾的最後一片拼圖。
  • 90歲半導體教父將「張忠謀」裸退 他開創了代工時代!
    **前二季毛利率皆逾50%,強調創新、高附加價值有成**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到去年為止,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市佔率,臺積電囊括五六%,居於絕對領先的地位,國際大廠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以九・六%居次,聯電以八・一%居第三,三星以七・九%排第四,這也可以看出臺積電在產業競賽中,完全拉大領先對手差距,不論是在次世代的奈米布局,或是產品良率競爭,臺積電都明顯居於領先地位
  • 2017年全球電子製造服務(EMS)代工廠 TOP 50
    除了蘋果,富士康還為華為、小米、索尼等品牌代工。有消息稱,富士康不甘心只做代工,有意打造自有手機品牌並進軍印度市場。經過幾次收購和授權合作之後,富士康目前掌握了三個智慧型手機品牌,分別是諾基亞(和中國資本背景的HMD公司合作運營)、夏普以及富可視(InFocus)。
  • 球鞋| 16歲的他賣球鞋賺百萬美元!
    然而有一位『奇怪』的人出現了,16歲賣球鞋賺百萬美金。Kapelushnik說道,他上學時,學校的學生都迷上了球鞋。一開始他並不理解這種狂熱的態度。正因為 Benjamin 能夠提前拿到未發售球鞋,他能夠從每雙球鞋獲得 30-40%的利潤。
  • 穩懋董事長:大陸做不了這塊晶片代工!
    估計未來還會有許多手機品牌廠陸續跟進導入此一零組件,對穩懋明年營運表現是一大助力。展望明年,從目前訂單進度及公司擴產腳步來看,我有信心會持續成長。我認為,對穩懋而言,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永遠都是自己,所以要一年比一年好,才能鞏固市場龍頭地位,客戶也才會放心把產品交給我們做,而員工們也才能安居樂業,達到企業永續經營目標。答:主要有三個原因。
  • 【成功轉型案例】從代工轉做自我品牌,用辦公椅拿下全球40國訂單
    當多數家具產業隨著客戶腳步,將陣地轉到東南亞、中國大陸時,彰化鹿港卻隱身一家根留臺灣、大賺日本無印良品和美國零售商沃爾瑪錢的家具業者;更難得的是,這家公司還轉型做自有品牌。一張辦公椅在歐洲售價六萬元,比無印良品平均一張約八、九千元高出五倍多。還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這是一張椅子故事。不到一千元和超過六萬元的椅子,都出自這個家具廠商,可貿。
  • 一雙球鞋一萬二!Fear of God不是過氣了嗎?憑什麼這麼貴?!
    國內 SNKRS 頭一次出現這種狀況,可想而知這雙鞋有多少歡迎! Owens 的秀,被 Rick Owens 的先鋒理念震驚,決定做自己的品牌;也有人說是 Virgil Abloh 帶他去看的,Kanye 帶他去看的 ....
  • 臺灣能稱霸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源於44年前的一頓早餐
    全球每二顆晶片就有一顆是臺灣製造,臺灣晶圓代工產業稱霸全球,其中臺積電市佔率五成以上,遠遠把對手甩在後頭,有此輝煌的成績,要從44年前一場豆漿店的早餐會報開始說起。1974年時,臺灣以勞力密集的輕工業、加工出口業為主,面臨產業發展成熟,且第三世界國家崛起,擁有大量低廉勞力,臺灣需要尋找下世代產業接棒的轉捩點。
  • 年產1.8億雙鞋、市值千億,全球第2大運動鞋製造商華利上市
    華利集團(宏福)提供以運動鞋為主的開發設計與製造服務,穩定客戶有Nike、Converse、Vans、Puma、UGG、Columbia、Under Armour、 HOKA ONE ONE 等全球知名運動品牌,是全球為數不多的產量超過1億雙的運動鞋專業製造商之一,2020 年度公司營業收入超139億元。
  • 【成敗】張忠謀成了全球霸主,他卻成了局外人;挖礦等新應用驅動代工業維持增長;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封裝行業分析
    臺灣半導體產業雙雄,張忠謀成了全球霸主,他卻成了局外人如果不是運氣太差,他可能已是全球產業霸主。老對手成了世界第一,他成了局外人。曹興誠曾與張忠謀並稱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雙雄」,也是不折不扣的「冤家」,他們的「纏鬥」綿延超過20年,幾乎貫穿了臺灣IT產業的整個發展史。如今,張忠謀成了全球霸主,他卻成了局外人。
  • 四雙夏日限定Air Force 1定製球鞋,獻給大家!!
    第二期|CUSTOM全球社球鞋定製文化定製工作室【Frank Anthony】夏天買鞋子首要考慮因素就是百搭,其實百搭和個性也可以兼得,定製球鞋滿足你的各種要求。酷的、甜的、清新的,各種風格都可以交由球鞋定製師為你打造,只要你信任,便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今天就帶大家來看四雙夏日限定Air Force 1!
  • 【熱點】臺灣考慮對開放大陸產12英寸矽晶圓進口?鴻海加碼印度蓋手機廠?英特爾10nm一拖再拖、晶圓代工做不起來
    他分析,英特爾做自己的產品非常厲害,但晶圓代工是要幫別人做產品,必須要有服務別人的精神和文化,但英特爾只會服務自己,不會服務別人。在比較之下,以臺積電和格芯等這樣的純晶圓代工業廠與英特爾這樣的IDM廠商在替第三方客戶代工生產晶片時,雖然時常會碰到類似的問題,但卻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予以優先處理。
  • 全球最大的三家代工巨頭!全部都來自於中國:年收入均超萬億.
    眾所周知,隨著近年來國內裝備製造業的迅速發展,中國製造業可謂是碩果纍纍,只要一說起中國的製造業,確實是無敵般的存在,目前全球超過85%的智慧型手機,超90%的電視機、超90%的PC.等等都是由中國生產,「中國製造」早已經成為了中國享譽全球的「代名詞」,所以,中國也誕生了很多世界級工廠巨頭,其中全球最大、最知名的三家代工廠均來自於中國,且每一家的年收入均超過萬億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