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AI加速器匯聚頂尖技術、專業人才和行業資源,依託騰訊AI Lab、騰訊雲、優圖實驗室及合作夥伴強大的AI技術能力,升級鍛造創業項目。
6月19日,騰訊AI加速器在北京舉辦2017項目甄選複試,由前微軟亞洲工程院副院長簡仁賢領導的情感人工智慧企業「竹間智能」入選,COO趙育穎接受《創始人》專訪,談情感人工智慧的魅力與挑戰。
讓機器人具有情感?在如今與聊天機器人的語音互動還常常停留在「我不太明白你在說什麼」而終結的情況下,如何做一款能識別情感的智慧機器人令趙育穎的工作讓人覺得好奇。
作為國內少數以情感計算為切入口的人工智慧公司,趙育穎所在的竹間智能科技正在創造一個具有情感的(類腦)機器人對話系統,意味著,它可以通過自然語言進行雙向對等交互,產生情緒的應對和對用戶的理解。
解密人類情感的小黑屋
「從去年底開始,越來越多學者和大公司開始提出情感計算框架和應用,我們發現大家越來越重視情感在人機互動中的作用,也確信情感計算是人工智慧的未來,但全世界範圍大家都還在摸索中。」趙育穎說。
就在不久前,全球人工智慧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李飛飛還提出:「人類的認知學,是人工智慧下一步發展的突破口」、「情緒、情感,是人工智慧未來的方向」等觀點。
基於此信念與挑戰,趙育穎接受了竹間智能科技CEO簡仁賢的邀請,加盟了這一家致力於把機器人創造成人類夥伴的初創AI公司。
當時簡仁賢從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的職位上離職創業,在微軟期間,他曾負責領導 Bing 全亞洲搜索、人工智慧、全球移動搜索、廣告、電商等技術和產品研發,並領導包括微軟小冰及小娜的產品研發及落地。
離開大公司去創業的選擇對趙育穎而言並沒有那麼困難,區別就在於「初創公司在創新的時候資源比較不足,但是從0到1將想法一步步落地的過程會讓人有無窮盡的動力」。
實際上,許多中國的人工智慧企業都將注意力聚焦在自動駕駛、面部識別等領域。但「所有的人工智慧基礎技術中,自然語言處理與情感識別是最難的。這意味著要讓機器人通過聊天,理解你的意圖,並做出合適的反應。這點在人工智慧商業化應用中尤為重要,誰都不想有一個會惹怒用戶的人工智慧客服。」讓趙育穎記憶深刻的是,為了教會人工智慧系統學會人類情感,技術團隊需要大量地對人工智慧系統進行文字、面部表情和語音的識別訓練及數據收集,比如通過人臉上的100多個點來捕捉、記錄多塊面部肌肉帶動產生的喜悅、悲傷、憤怒等人類表情,根據算法模型來分析面部表情,同樣通過記錄大量聲音語料,讓人工智慧系統能對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的聲音進行識別。
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截至目前竹間智能已經能夠識別22種人類情感。而一旦系統能讀懂、看懂、聽懂用戶的某些特定情緒,就可以進行商業化的應用,比如客服中心能通過系統識別出哪些是憤怒的客戶,並會進行優先處理,從而大大提升客服中心的服務體驗。而定製化的電商垂直機器人可以根據用戶購買記錄,分析購買行為,靈活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推薦、時尚資訊推送、客戶服務等功能。
不懼質疑,讓技術落地
但商業化的道路並沒有像趙育穎及團隊想像的那麼容易,「當我們閉起門來,做技術研究和數據積累的時候,那個過程大家可以很專注,但是一旦走出來要與各個行業合作的時候,你就必須拋下自己身上的光環去服務客戶,很多苦活、累活必須由我們來做。」
公司的第一個落地項目,是一個大型電商的智能客服平臺,竹間智能需要在短短的3周時間內,證明公司的技術比過去的平臺服務表現得更好,「這個過程我們歷經了三次POC(技術評估),我們的科研人員每天挽起袖子來,蹲在客戶的封閉辦公空間裡,整理數據、梳理場景、搭建平臺、部署機器等等,內心就一個信念,技術必須落地。」在與不同競爭對手的評測比拼中,竹間智能最終勝出,取得了這個項目。
這次勝利給了團隊以巨大的成就感:「多半的人工智慧技術離商業化還很遠,如果我們能夠率先把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更多商業化的場景,真正能得到客戶的認同,對這些科研人員來講,是深受鼓舞的。」
趙育穎介紹,自去年九月以來,竹間智能已經與多家金融、電商、智能家居、實體機器人企業展開合作。不久前還和國內最大第三方安卓系統定製公司卓易科技,聯合推出了比擬Siri的「小影機器人」APP,可應用於物聯網、實現雙向對等的人機互動。
「我們做智能客服,不是為了代替人工客服,而是更好地協作他們,幫助企業承擔更少的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趙育穎認為,人類的生產效率會因為人工智慧的參與提升20~30%,未來3年,智能客服能夠代替80%的人工工作。
每個機器人誕生的意義
「創業對我最大的改變是,變得很務實,務實到要爭取每一個合作都一定要落地,一個公司要在每個階段都非常務實,才能走得穩。」趙育穎說,在強手如林的環境裡面,作為女性高管,在進行談判、確定策略和執行時,趙育穎都需要拿出堅定的一面。
的確,技術會改變人類的交互方式和生活習慣。有數據顯示,隨著人工智慧的加入,服務機器人的增速將遠超工業機器人,情感機器人的互動和陪伴功能使其具有廣泛的潛在商業價值,有望在電商、遊戲、時尚、金融、醫療、公共服務、研究和智能家庭等方面大有作為。
有情感才更類人。正如科幻電影《Her》,影片中的人工智慧系統薩曼莎的女性人設,擁有迷人的聲線,幽默風趣、溫柔體貼又善解人意,是人類完美的陪伴和慰藉,甚至可以和人類發生愛情。正是這部電影將竹間智能CEO簡仁賢的創業想法完完全全地表達出來。「與其總是恐懼我們都被人工智慧取代,不如我們自己掌握它、定義它、利用它,無論是商用,還是個人使用,都讓人工智慧技術變成非常好的應用,去服務更多的人群,這才是每個機器人誕生的意義。」趙育穎說。
騰訊AI加速器匯聚頂尖技術,專業人才和行業資源,依託騰訊AI Lab、騰訊雲、優圖實驗室及合作夥伴強大的AI技術能力,升級鍛造創業項目。
通過騰訊品牌、創投和流量廣告等資源,為AI技術及產品找到更多的應用場景,實現產品從打造到引爆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