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改版,咱們可能就走散了!
給我們加顆小星星吧!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清清書苑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或者 → 「置頂公眾號 」謝謝支持啦!
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公眾號及時刪除
主編微信:fqyd556699
人們常說,我們可以用一年學會說話,但是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
有的人可以因為兩毛錢在菜市場裡跟人破口大罵,有的人即使被人誤解也可以滿面春風。而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叫做格局。
當我們在二樓的時候,看到的會是滿地的垃圾;而在二十二樓的時候,會將滿城的風景,盡收眼底。
不同的樓層,就會有不同的視野和心態。人也一樣,當我們邁入了一個新的高度,達到了更高的境界,就會有不一樣的視野和胸懷。
每一個人都是在自己的視野範圍內做判斷,如果和井底之蛙說,天不是井口大小,它肯定認為你是個騙子,因為它看到的天就是井口大小。它的視野決定了它的格局。
後一字排開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有時候,我們總是仰望,仰望別人的風景,羨慕別人的優秀。低下頭,又哀婉自己的貧瘠,嗟嘆自己的平凡。要知道,別人的風景,成不了自己的美麗。與其仰望,莫如低下頭好好經營自己!其實,世界的一花、一草、一樹、一葉都各具特色,無可替代。人亦如此,每個人雖是天地間的偶然,卻是不可替代的生命個體,都有一次無法重複的生命過程。毛荷西一樣的愛情。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裡寫道: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她們的愛情,仿佛是沙漠裡的一汪綠洲。沒有充裕的物質基礎,唯有愛,不生不滅。在他面前,三毛可以任性地像個孩子。他愛她,懂她,疼惜她,包容她。她亦是。兜兜轉轉,青春遠去,那個流浪的夢也漸行漸遠。我定居中原一隅,捻一縷茶香,在文字的世界裡,放逐自己,尋找詩意的棲居地。在某一個安靜的夏日午後,我翻開青春裝訂的那本書。泛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地如此拙劣。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來不及打開,已被歲月蒙塵。來不及品讀,字跡已斑駁黯然。青春,漸行漸遠漸無息。樹靜,風止,霧散盡。夜闌珊色,獨上西樓,用回憶下酒,把青春飲成一場宿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不斷進步,提升自己的格局,改變自己的命運。
▎而你遇過的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這些就構成了你的人生格局。
▎以歡喜心看事,事事皆為我而生;以感恩心看人,人人皆為我而來。
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總會遇到很多人,人生的際遇並非尋常,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人就是我們今生有緣遇到的人,因此我們應該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
感恩親人,感恩朋友,感恩陌生人,也感恩那些給我們帶來麻煩、困擾甚至痛苦的人,是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人世間的真、善、美與假、惡、醜,是他們讓我們看清了人性中的另一面,考驗了我們的堅強,使我們成長和成熟。
遇到愛你的人,學會回報;遇到你愛的人,學會付出。
遇到你恨的人,學會原諒;遇到恨你的人,學會道歉。
遇到欣賞你的人,學會笑納;遇到你欣賞的人,學會讚美。
遇到不懂你的人,學會溝通;遇到你不懂的人,學會理解。
▎感恩之外,我們還要警惕,在今後的生活中,不必把太多的人請進我們的生命裡。太多人,請進生命裡,若是他們走進不了我們的內心,就只會把我們的生命攪擾得一地雞毛。
把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關心的人,留給懂自己的人,別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丟了快樂。
擺脫沒意義的飯局,樂得清靜;遠離看不起你的親戚,和虛情假意的朋友。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鍛鍊與不鍛鍊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上就有了巨大差別。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
一個人讀過很多書,但是後來往往大部分都忘記了,這樣的閱讀究竟有沒有意義?
其實,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們的骨頭和血肉。
一個人認真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他的靈魂,沉澱成智慧和情感,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有人說,就算你讀了那麼多的書,懂了那麼多的大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讀書並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現實的利益和好處,讀書這個行為僅僅意味著:
我們沒有完全認同這個世界和現實,我們還有精神生活,還有夢想,還有追求,還在奮鬥;
我們還不滿足,還在尋找生命的另一種可能,另一種生活方式。
▎讀書,是為了避免被瑣屑生活打磨得麻木不仁;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一個人所行走的範疇就是他的世界,北島曾經這麼說過。
每個人所走的路都有不同,腳下走過的,留下的都是一條截然不同的路。也不必羨慕別人的路,我有我的獨木橋,你走你的陽關道。
曾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其實,行路也是一種閱讀,一個讀的是有字書,一個讀的是無字書。
讀書,是在字裡行間行走,古今中外在腦海裡翻騰;行路,是在閱讀天地萬物,一草一木都被我們辨識。
在路途中,我們會經歷很多,所謂見多識廣,了解別人和自己,我們的心胸會變得更寬廣,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從而擴大我們的人生格局。
▎人間沒有永恆的風景,沒有永遠的人,也不必悲觀,畢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生命的禪意不在一經一卷中,而在一呼一念裡;心態的超脫不在一字一句中,而在一言一行裡。
走過了,經歷過了,就是人生的路。只願一路風清,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