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G網絡降速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
此前《國際金融報》記者向中國移動等三大運營商採訪求證時,獲得了一致否認的答案,但這似乎並未能平息質疑,多名消費者仍向記者反映,「4G網絡的使用體驗的確是慢了」。
據社交網絡上的一項調查,超過90%的參與用戶認為,「4G流量網速變慢了,下載和加載的時間明顯增加」。然而,寬帶發展聯盟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二季度,我國4G網絡的平均下載速率同比提高了16.6%。
一邊是體驗感在變慢,一邊是研究顯示的速率在增長,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有業內分析人士稱,運營商主動下調4G網速的可能性不大,根本原因還是4G用戶的急劇增長,加大了4G基站的網絡負荷量。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日前,《國際金融報》的報導《4G降速為5G讓路?三大運營商集體否認》發表之後,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少用戶向記者稱,現在4G網絡的確感覺變慢了。其中一名用戶表示,「以前辦公室的4G可以在網上參與秒殺搶購,現在經常連朋友圈的照片都打不開。」
在社交網絡上,記者也注意到,關於4G降速的吐槽普遍存在。「信號太差」、「卡到連外賣軟體都刷不出來」……類似的表述並不鮮見。
在一份網絡問卷調查中,90.1%的用戶認為,4G流量網速變慢了,下載和加載時長明顯增加;只有9.9%的用戶認為,4G網絡和之前的體驗沒啥區別。
面對4G降速的質疑,三大運營商異口同聲地表示,「沒有這回事」日前,寬帶發展聯盟發布的2019年二季度《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似乎也佐證了運營商的這一說辭。
該報告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我國移動寬帶用戶使用4G網絡訪問網際網路時的平均下載速率為23.58Mbit/s,同比提高16.6%。
具體到三大運營商,其中,中國聯通的4G網絡用戶下載速率最高,為24.86Mbit/s,移動居其次,為23.46Mbit/s,電信則是23.23Mbit/s,分別較第一季度的下載速率同比上漲1.22%、3.26%和1.98%。
獨立通信業分析師付亮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4G降速與國家目前大力倡導的「提速降費」政策完全背道而馳,運營商逆勢而為的可能性不大。與此同時,付亮認為,4G是三大運營商的主產糧田,運營商不可能做出降速這種「自殘」行為。
中國移動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集團整體開支為852億元,其中52.7%(449億元)投資於「移動通信網」,4G基站淨增30萬個,達271萬個。中國電信方面,截至2019年6月,4G基站達到152萬座,較2018年末增加了14萬座。中國聯通2019年上半年資本開支中,有58%投資於4G,4G基站達到135萬座,新增900M基站18萬座。
一名業內觀察人士對記者表示,建設更多的4G基站,表明運營商在4G網絡的建設運營上仍舊充滿動力,「不太可能存在一面去建基站,另一面又去做限速限網的事」。
既然4G基站數量在增加,相關研究報告也表明4G網絡速率在提升。那麼,「用戶體驗變慢」又是何故?
三大運用商對此作出的解釋是,隨著「提速降費」工作的開展,各種優惠的大流量資費套餐紛紛推出,戶均流量使用額度攀升,出現了流量爆發式增長。在部分人流較大、上網人群集中的地區,上網尖峰時段可能存在因同時上網客戶數過多,最終出現4G網絡暫時性體驗速率下降的情況,也可能會造成部分用戶的連接不暢。
資深通信業觀察人士錢立富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用戶4G網絡體驗速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從技術角度看,4G網絡屬於共享網絡,接入同一個基站的所有用戶共享該基站的帶寬資源,用戶速率會在一個區間內波動。
「從用戶數量的角度看,隨著2G/3G用戶加速向4G遷移,截至2019年7月,我國4G用戶數達12.4億,佔行動電話用戶的78.3%,尤其在演唱會、火車站等用戶密集區,可能存在用戶數過多造成某時段體驗速率下降的情況。」錢立富表示。
據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6月,全國4G用戶數已達到12.3億,比上年末增加了6541萬。
通信專家張弛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不限流量套餐的資費標準下,大家都習慣了使用流量,甚至在家都不連WiFi。相關統計表明,去年3月人均使用流量額度還是3GB,到年底時,人均流量已達到6GB。「隨著智慧型手機流量的大漲,基站網絡負荷量過重,基站運行跟不上了,所以大家就一起降速」。
面對這一情況,有業內人士認為,根本辦法是運營商積極開展網絡擴容升級。通過引入載波聚合、3D-MIMO等新技術來提升網絡容量(採用3載波雙流條件下,基站下行峰值速率可達450Mbps),同時加快內容分發網絡(CDN)向網絡邊緣延伸,實現網際網路信息源的就近訪問,改善用戶上網體驗。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國際金融報,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ICDYXSZB】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