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家樂福在中國
似乎已經成為超市的代名詞
而提到Costco(好市多)
中國消費者可能並不那麼熟悉
它被稱為「反沃爾瑪」、「價格警察」
是排名僅次於沃爾瑪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商
它是一個讓購物變成一種信仰的賣場
是一個把「顧客就是上帝」顛覆的社區
在雷軍眼裡它是小米的品牌燈塔
在「股神」巴菲特的搭檔芒格心中
它是臨死之前最想去的地方
9月8日,Costco的一則官方消息
中國大陸第一家店即將在上海落地
且其天貓旗艦店將會先一步開業
讓沃爾瑪、家樂福都慌了神
這家叫做Costco的超市終於要在中國開業了!
Costco現在已經是一家風靡全球的會員制倉儲店。
Costco在全球9個國家擁有700多家賣場,年銷售額超過1100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商。
Costco的創始人布羅特曼說:「當我看到一些不太幸運的人遭遇基本的不公平的時候,我就不得不採取行動,強迫自己去做一些我能做的事情」。
那究竟是怎樣的魔法、怎樣的操作讓Costco成為傳奇一樣的存在呢?
對於傳統的零售商來說,花29美金進一件商品,就想以35美金的價格賣出。甚至價格越高越好。
而在Costco,一件90美金買進的商品,則想以18或17美元將其賣出。
任何一件品牌商品的價格上調幅度不得超過14%;
自有品牌科克蘭的零售價不得超過其成本的15%。
首先,「有限性」,是Costco區別於其他企業的經營特色。
雖然感覺Costco什麼都賣,但其實你會發現Costco的商品龐而不雜。
在CNBC的一則新聞中曾有這樣的報導:美國一家普通超市,出售的貨物種類有4萬種,沃爾瑪會高達10萬種,但在Costco只出售4000種產品左右,同一類商品只有一到兩種品牌可供選擇。
選擇越多,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就越低,Costco深諳這個道理。
其次,Costco商品的陳列也暗藏玄機。
一般超市會把應季商品或者暢銷商品大量擺放在入口處等顯眼的位置,而Costco這個奇葩卻常常把熱賣商品藏起來,擺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賣。
產品的擺放則與消費者的步伐一致:當你隨著購物車陣排隊進入商場,迎面而來的先是一大排電視,再來是維他命和化妝品。
消費者在剛進商場時,心情最好,願意慢慢瀏覽,而維他命是最需要比較,也最容易使人衝動購買的高價單品。
接著,依次是餐廚用品、家居和衣服等,在消費者開始感到不耐煩的時候,食品區就像沙漠去裡突然湧現的清泉般出現在眼前。
這樣的購物體驗實在高明。
最後,Costco的退貨政策,相當瘋狂。
Costco規定,除電腦、數位相機和投影儀等一些電子產品需要在購買後90天內進行退換外,其它商品沒有退貨期限。
Costco的無理退貨的政策,曾經一度刷屏社交網絡,比如有人成功退掉已經發爛的桃子、蔫掉的盆栽、吃到只剩一顆的巧克力,買了幾年的衣服,用的殘破的拖把······
不管你的理由是什麼,有沒有收據,時間過去多久,只要你的Costco會員卡裡有消費記錄,都可以成功退貨。
提到超市會員卡,你的卡包裡一定有一大堆,有些卡你甚至都忘記了自己什麼時候辦的。
而Costco的會員卡,卻可以和身份證相提並論,估計這也會是一張你永遠不會丟棄的會員卡。
Costco把會員的照片和姓名印在會員卡上,跟北美政府部門合作,拿到了符合TSA允許乘客提供除了護照以外的其他證件來證明自己身份的許可。
對於這個屬性,很多國家的護照都自愧不如!
世界上員工幸福感最高的企業,Costco可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Costco的最高管理層幾乎全部提拔自公司內部,98%的店鋪經理都有一線工作經歷。
在這裡,他們既是同事,也是家人。
在Costco,收到來自員工的抱怨是這樣的:「我的工作時間不夠」。
Costco的食品安全副總裁自豪地說:「人們會爭先恐後地為Costco工作」。
在Costco,如果沒有人離開,也幾乎沒有人會被解僱。
即使在經濟衰退和裁員潮襲來時,Costco也沒有讓一個人離職。相反,Costco反而給員工加薪,幫助他們度過困難的時光。
優厚的福利和光明的職業前景,使僱員忠誠度大大提高。
「做正確的事情」也許就是摩根史坦利零售業分析師西米恩·古特曼眼中的企業「超級文化」:「如果我們繼續服務於顧客,讓他們心滿意足,這些顧客就會持續返回。」
Costco不僅僅是一家企業,更是一項使命;不僅僅是一個超市,更是一種零售運營方式。
「做正確的事」過去是,現在仍是Costco的口頭禪。它可能聽起來很陳腐,像一個空口號,但Costco的員工們卻在努力踐行。
它意味著永遠不要欺騙供應商、消費者或員工;
它意味著直面錯誤,主動矯正,而不是被迫這樣做或找藉口;
它意味著堅持一項無條件退貨政策,儘管他們知道它會被一些消費者濫用。
文化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它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數十載光陰轉瞬即逝,這家公司始終在灌輸一種現在比以往更加竭力堅守的經營理念。
進了Costco,無論是你事先想要的還是臨時起意的,只需要閉上眼睛拿,這是一種「信仰」。
在這裡,消費者不再對具體商品有品牌忠誠度,而是對Costco建立起信任和忠誠度。
現在,Costco進駐上海,這也許是2017年零售業火星撞地球般的新聞。
不論是商業模式的不斷變革、商業玩法的不斷升級還是傳統零售的不斷衝擊,Costco的強勢來襲對中國市場的零售業都會是一個新的機遇和挑戰。
能在Costco上海實體店買到什麼還是一個未知數,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