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製造:「新」在哪裡?

2021-02-13 看懂經濟


文 | 陸凌柒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

注意!前方有神秘生物出沒!!

這隻你從沒有見過的全新物種,便是阿里推出的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

9月16日,這只在阿里動物園水下蟄伏許久的犀牛智造浮出水面,阿里保密了三年的新業務終於在大眾面前被揭曉,全球首家的新製造工廠正式亮相。犀牛工廠的發布,作為阿里「五新」戰略的試驗田,可以說是備受矚目。而這也代表著阿里的「五新」戰略布局落下最後一子,進入中盤階段。

對於新製造的首次呈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徐偉棟提出:新製造其實是阿里五新裡面最有嚼勁的一環。相比新零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向傳統零售業的「賦能」、會面臨高速的智能環節與低速的傳統部門配合失諧的問題。

在他看來,新製造是對傳統低速製造領域的一次自下而上的「供給側改革」,直接動用最先進的人工智慧、統籌學、虛擬仿真、工業機器人、Iot等領域的技術進行融合與集成,全面提升製造業的全要素生產率。雖然初期集中在服裝領域,隨著採產運銷全流程體系的逐步完善,將來很有可能在整個製造業領域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對於「新製造」來說,業界總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阿里需要探索吃螃蟹需要哪些工具、哪些能力,然後把這些探索而來的工具與能力與中小企業、行業等分享。犀牛智造工廠是阿里巴巴探索新製造打造出的一個樣板工廠。

「犀牛智造」以服裝產業為切入點,實現「定製服裝批量化生產」。通過過去三年的運行,實現了需求端和供給端的全新服務。

在正式面世之前,犀牛工廠已經默默給予了很多初出茅廬的設計師店鋪、網紅店鋪強大的支持。每一件從創意到穿到消費者身上的衣服,都有新製造工廠的創新和探索。

在需求端,犀牛工廠打通淘寶天貓,為品牌商提供精準銷售預測,首次讓按需生產可規模化實施。犀牛工廠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從淘寶天貓、社交資訊、潮流趨勢等大樣本中,洞察出消費需求,給到品牌商「該款式下個月能賣出多少件」級的銷售預測建議,指導品牌商生產爆款產品。可讓中小服裝商家,預測銷售趨勢、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不用提前生產很多貨,解決困擾服裝行業已久的「庫存難」問題。

這與傳統製造的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傳統製造,是根據生產線的能力和歷史經驗來確定產能,提前4-6個月組織生產,在夏季就開始生產羽絨服,這種模式下,當市場環境變化時,要麼出現爆款準備不足,要麼出現滯銷成為庫存。

再來看供給端,通過柔性製造系統,犀牛工廠可實現100件起訂,7天交貨。不僅如此,犀牛工廠還通過自研柔性製造系統及物聯網布局,讓品牌商通過淘寶天貓上新銷售,來判斷是否追加訂單,還是調整款式。讓品牌商能及時響應流行,降低風險。

這又與傳統製造業形成鮮明對比。傳統製造業是大規模、批量化生產,起碼5000件起訂,1個月交貨。相當於「期貨」制,新的流行趨勢出現時,難以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

同時,犀牛工廠也通過技術的方式降低了工人就業的門檻,將人從繁重重複的工作當中解脫出來,從事更有創造性的工作。同時犀牛工廠也將對中小工廠分享數位技術,提升中小工廠的效能。在製造業外遷的背景下,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

對於犀牛智造的面世究竟能帶來哪些影響,人工智慧領域專家鄧偉強指出:平臺將使得產值達30萬億元的製造業數位化,這將為新經濟下「雙循環」奠定重要的基礎,可以預見的是,其能對接海外市場的B2C或B2B端,快速市場將成為亮點。同時,其還能解決生產效率的痛點,透過實時資源分配、流程規劃、成本規劃、自動化物流方案等,產生平臺經濟的效益,有利於成本控制和更短的交付時間,客制化、小批量訂單將成為潮流,生產效率將有機會從25%提升至平均55%。

新製造是繼新零售之後阿里巴巴「五新」戰略的又一重要戰略布局。新製造是從「需求」到「供給」,通過消費洞察「按需生產」,以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柔性化、快速生產。

新製造一詞其實早在5年前就已初見端倪。2015年國務院提出《中國製造2025》,其中明確指出「基於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裝備、智能工廠等智能製造正在引領製造方式變革」。在傳統製造業中,其實有多個環節都可以進行智能化升級。比如,工業機器人可以被應用於製造業生產環節,輔助完成複雜工作;智慧倉儲、智慧物流可以高效低成本地完成倉儲、運輸等環節;智能家居打造在家庭環境下的智能家庭產品等。

而新製造首次被提及,正是來自於2016年雲棲大會上,由馬雲提出的「五新」戰略。五新——即新零售、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新製造。

在大會上,馬雲認為,未來的30年「五新」的發展將會深刻地影響中國、世界和所有人的未來。在阿里巴巴"五新"發展戰略提出之後,新零售、新技術等概念成為行業新風口,關注熱度極高。相比較之下阿里巴巴的"新製造"與其形成極大反差,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還曾對阿里巴巴"新製造"提出質疑——又不是實體經濟他製造什麼東西啊?

對於新製造這個全新的概念,馬雲給出其定義的標準是:按需定製、個性化、智能化,而按需製造的核心是數據。驅動未來製造業的是數據,大數據是生產資料,雲計算是生產力。新製造是基於大數據時代思想的製造業,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

新製造不是製造業的延伸,而是一種新物種,融合了需求和生產的新範式。是把中國的製造業優勢、網際網路發展優勢首次融合在一起的重要嘗試。新製造的重點不在於製造,而在於把網際網路能力與製造業融合起來。

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在美國高地公園工廠,完成了工業時代最具標誌性的流水生產線,是為電力驅動大生產的成熟樣板。2020年,雲端數據驅動、供需精準對接,由阿里巴巴推出的犀牛智造,則是網際網路平臺探索新製造的重要一步,為數字時代全球探索未來智造給出了新思路、新路徑、新模式。

未來成功的製造業一定是用好網際網路,一定是IoT,一定是雲計算、大數據的新型製造業企業。而新製造正是突破傳統製造業,將IoT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的產物。

新製造的目標是具備「從5分鐘生產2000件相同產品,到5分鐘生產2000件不同產品」的能力,讓創業者、中小商家能夠聚焦核心能力,並帶動中小工廠實現數位化升級,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新製造不是為了顛覆製造,而是為中國製造找新未來。

「五新」布局,數據時代的全新篇章

隨著新製造犀牛工廠的公布,阿里的「五新」戰略也全部完成布局。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鄧宇十分看好阿里的「硬核」布局,他認為:阿里巴巴的優勢在於其雄厚的資金,全方位的數字經濟平臺和業務布局,擁有前沿的科研團隊,對於發展數字經濟的企業和行業具有引領作用。阿里巴巴「五新」戰略的指向性更強,智能化和數據正是其最大的優勢,B2B和B2C的發展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企業資源也非常豐富,因此非常看好阿里巴巴的「硬核」戰略和前瞻性布局。

多年來,阿里都致力於為中小企業、新品牌成長創造更好的土壤與平臺生態。阿里推出淘寶直播、助力孵化網紅經濟、推出新品牌戰略,背後都需要從需求到供給的快速反應。他們互相咬合,融為一體。阿里真正踐行、推動了由消費者來定消費趨勢、由消費者來決定生產量級。而這毫無疑問對供給端的中小企業大大利好:面對瞬息萬變又個性化十足的需求,新製造解決了工廠的庫存問題、無效生產問題,將大大提升中國工廠、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

如果說,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與蒸汽機的改造讓人們開啟了蒸汽時代;而發電機的問世,使得機器逐漸被電器所取代,人們也進入到了電氣時代,二戰過後,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代表的新科學技術革命又將人們引領到了現在的科學時代,那麼,犀牛智造帶來的雲計算+AIoT的模式也完成了阿里的「五新」戰略最後一塊拼圖,這意味著產業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數位化將進入新的層次,人類即將步入製造業的數據時代。

文章轉載請加微信號:xialele0802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號:fuxuejun1234

相關焦點

  • 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是怎樣煉成的?
    阿里新製造團隊在首個廠區開工儀式上的合影,張勇在照片上題詞。 「新製造」為阿里「五新戰略」(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之一。張勇讓伍學剛想想可以怎麼切入。「他反覆說了兩點,一是要圍繞數位化,二是要圍繞客戶價值。」伍學剛說。 這一面之後,伍學剛既興奮又頭大,調查、琢磨,也猶豫了幾個月,覺得還是有闖的心,於是帶著想法加入了——「網際網路有很多不確定的東西,但數位化一定是很確定的東西。
  • 阿里動物園新動物正式亮相,誓要用新智造孵化本土ZARA
    迅犀以 IoT、雲計算、邊緣計算等新技術,與大數據相結合,通過AI、AR/VR、圖形圖像等一系列技術,賦能製造,完成C2B2M的全鏈路數位化打通,打造全新的「製造大腦」,將實現規模化、數位化柔性生產的「雲製造」,是阿里在「新製造」領域的核心。那麼,什麼是阿里的「新製造」?
  • 【早報】阿里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亮相;川普說不喜歡TikTok的新方案;比亞迪或代工新iPad
    跟隨早報,來看看有哪些大事兒吧阿里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亮相,此前曾保密運營3年近日,一則阿里巴巴發出的邀請函引發關注和熱議。邀請函上印有一個動物腳印,並標註文字「阿里巴巴動物園有新動物出沒!」9月16日,謎底揭曉。阿里宣布其打造的全球首個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正式亮相。阿里方面透露,此前這一戰略級項目已在保密運行3年。犀牛智造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數位化智能化製造平臺,大量應用雲計算、IoT、人工智慧技術,其團隊80%為工程師。
  • 大會員與新勢能,阿里大文娛的脈絡疏通法
    例如,背靠阿里大文娛的優酷擁有《這就是街舞》、《這就是鐵甲》在內的海量內容,蝦米上則擁有超過2000萬海量曲庫的優質音樂資源。後者平臺上的用戶向88會員進行轉化後,這種單一的內容服務就將向不同行為、不同場景進行延伸,用戶既可以在不同內容平臺間跳轉消費流媒體內容,又可以在天貓、餓了麼上下單購物。
  • 新零售,有贊和阿里的玩法兒有什麼不同?
    有贊在這個實踐過程中持續積累了大量經驗,並且開始幫商家實現數位化升級,完成業務轉型,轉型到哪裡?其實就是做新零售。阿里在 2016 年提出新零售這個概念,但這麼久,也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從阿里後續做的各個動作看,做線下盒馬生鮮,收購高鑫零售,做菜鳥物流……很多嘗試和探索,不過說實話,直到現在也不知道收購高鑫零售之後到底讓零售升級了什麼。而同期,騰訊提出了智慧零售,利用騰訊自身流量和場景優勢,幫助用戶更有效的做交易。業界也出現了無人貨架、新模式便利店、生鮮電商等諸多創業項目,到現在大多偃旗息鼓。一個概念,各有各的理解。
  • 工業網際網路IIoT的未來在哪裡?李培根院士/阿里/華為/聯想這樣說…
    5G的到來將大大推進數據和智能技術在製造中的應用。驅動因素包括對高性能的需求,以及工廠OT設施和IT系統之間的集成。越來越多的機器製造商和系統集成商使用無線技術來實現新的、創新的自動化架構。用戶可以減少布線,並創建新的解決方案用於連接和控制。4. 突破生產製造的邊界,最大限度的提高數據的價值
  • 紅杉中國合伙人劉星:新零售新在哪裡?
    我想分享的最重要的觀點是,我認為,有「線下載體的新零售」是「正在開往春天的列車」。2017年會是線下零售煥發生機的一年。現在到了4月份,我更加相信這一點。新零售新在哪?我覺得是新業態、新人群、新品牌、新技術。那麼,也就是構建新業態、依託新人群、提供新品牌、應用新技術。
  • 騰訊阿里是否走向衰落,用新網際網路大腦模型分析
    如何看待騰訊阿里在科技生態中的地位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我們用新繪製的第五版網際網路大腦模型進行分析。阿里雲創立於2009年,阿里雲依託在商業和企業方面的資源,服務了製造、金融、政務、交通、醫療、電信、能源等眾多領域的領軍企業,到2017年阿里雲連續第八個季度保持超過100%的高速增長。
  • 左手阿里右手蘇寧,搞新零售的高鑫零售何懼業績失色?
    話說自去年11月獲阿里入股以來,作為國內具可觀規模和發展速度的大賣場運營商,高鑫零售(06808-HK)就成為了阿里新零售戰略布局中至關重要的一員猛將。而在當前各行業企業爭相搶灘新零售的時代背景之下,又以騰訊和阿里兩大網際網路行業巨頭之間的角力更為激烈,當然,這種自帶「江湖氣」的觀感或許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外界不由分說為其貼上的肖似於「宿命般的對決」之類的標籤。總之,加入了「阿里陣營」的高鑫零售可算是勾起了市場極大的關注度,存在感一時前所未有地居高不下起來。當然了,隨能量巨大的戰略盟友光環而來的,是外界對高鑫零售經營成績的極大期待。
  • 阿里CEO說這是下一個增長新引擎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發布會上表示,阿里和美的集團的合作是中國家電領域領軍企業與網際網路領軍企業共同在萬物互聯的新時代邁出的堅實一步。「今天打開的豈止是一扇冰箱門。未來,我們將帶領中國上億戶家庭共同走向一個全新的智能生活,全新的數字生活方式,共同努力推動一種嶄新的消費升級、嶄新的生活方式的實現。」張勇表示,在萬物網際網路的時代,阿里的雲加端戰略無比的清晰。
  • To B服務:阿里的老本行和新引擎
    但今天再談起阿里,從技術人才夢想之地的阿里雲,到在企業社交領域做的風生水起的釘釘,再到做智慧物流的菜鳥,阿里已經不再是個純粹的電商。或者說,電商業務之外,阿里已經構建起一個非常豐富的企業服務產品生態。 不過有一點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阿里的to B基因。這20年,阿里不管做什麼,始終都離不開對於企業服務的執著。
  • 【行業資訊】馬雲:新零售在重新定義零售 新製造必將重新定義製造
    他認為,這次技術革命所帶來的變化遠遠超過想像,未來30年智能技術將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改變傳統製造業、服務業,改變教育、醫療,我們所有的生活都是離不開智能製造。「未來不是我們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的天下,而是用好網際網路公司、用好智能技術公司的天下。」馬雲認為,新零售以後最重要的是新製造,新零售在重新定義零售,新製造必將重新定義新的製造。
  • 阿里音樂新平臺出來了,我們一起來研究下?
    文 | 新音樂產業觀察研究室阿里音樂要做一個新平臺這事,從去年11月開始,
  • 新製造,新未來!第三屆中國服裝製造大會圓滿落幕
    陳會長表示,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2021年,又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世紀疫情持續衝擊,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們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2021年,也是中國經濟的調整之年,科創深化、雙碳行動、專精特新、規範治理、共同富裕等等,中國經濟發展的邏輯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 阿里「1元店」衝擊名創優品,線下新零售或將重新洗牌
    在這樣的背景下,阿里的「1元更香體驗店」橫空出世,以C2M重新布局新零售,為顧客提供質量更好,價格更低的商品,這或將正面衝擊名創優品等線下零售集合店,甚至直接洗牌行業。 一個亮點是,通過「1元更香體驗店」的商業模式,將電商和線下實體店高度統一,從製造端到渠道端的整個產業鏈全線聯動,在搶佔線下市場的同時,打造消費新模式。這對庫存佔比高的紡織服裝、輕工製造、家電行業影響更大。 正如馬雲所說:未來純電商和實體店都將消失,想要生存,必須要線上線下融合!
  • 【新影像】阿里健康入股萬裡雲 開啟遠程影像診療時代
    阿里健康入股萬裡雲構建醫學影像大平臺  3月28日,阿里健康發布公告宣布,以2.25億元人民幣增資華潤萬東旗下萬裡雲公司,同時,阿里健康將持有萬裡雲25%的股份,並擁有萬裡雲董事會5名成員中的2名董事提名權。
  • 小米又成專利官司被告 新製造企業發起AIoT反擊戰
    2015年前後,阿里、華為等企業開始在智能家居行業排兵布陣,其邏輯基本為搭建各自的IoT雲平臺,並以海量的用戶資源和數據能力,吸引硬體廠商和終端用戶,繼標準之戰、入口之戰後,「平臺之戰」正式打響。AIoT時代的新製造企業反擊戰這已經不是小米在AIoT領域的第一個專利官司,2018年3月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小米旗下生態鏈企業雲米科技展出的網際網路洗碗機,因涉嫌專利侵權,被美的公司舉報和投訴,並遭遇上海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的現場檢查和取證。而在手機領域,小米在海內外同樣專利糾紛不斷。
  • 新消費下,中國製造邊界的新定義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達1/3以上,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曾預測,中國新經濟規模到2030年將超過50%。在線新經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中國製造型工廠也開啟擁抱「後浪」新趨勢。
  • 馬雲提出的「新零售」的概念,究竟「新」在哪裡?
    隨著傳統零售模式的改革升級,新零售模式在市場上得到廣泛應用。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新零售」這個詞,不理解「新零售」究竟「新」在哪裡?
  • 最強AI算力哪裡來?三個時代的阿里疊影
    我們知道了AI算力來自哪裡之後,就可以來看阿里雲的收穫過程。雖然我們今天的焦點是平頭哥,但故事的開端其實早在十年前就已經發生。2009年,草創的阿里雲寫下了第一行關於飛天的代碼。當時這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團隊,就意識到大規模計算是未來網際網路的發展中軸,甚至是更多計算迭代的肇始因緣。時至如今,這個判斷應該說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