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陸凌柒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
注意!前方有神秘生物出沒!!
這隻你從沒有見過的全新物種,便是阿里推出的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
9月16日,這只在阿里動物園水下蟄伏許久的犀牛智造浮出水面,阿里保密了三年的新業務終於在大眾面前被揭曉,全球首家的新製造工廠正式亮相。犀牛工廠的發布,作為阿里「五新」戰略的試驗田,可以說是備受矚目。而這也代表著阿里的「五新」戰略布局落下最後一子,進入中盤階段。
對於新製造的首次呈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徐偉棟提出:新製造其實是阿里五新裡面最有嚼勁的一環。相比新零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向傳統零售業的「賦能」、會面臨高速的智能環節與低速的傳統部門配合失諧的問題。
在他看來,新製造是對傳統低速製造領域的一次自下而上的「供給側改革」,直接動用最先進的人工智慧、統籌學、虛擬仿真、工業機器人、Iot等領域的技術進行融合與集成,全面提升製造業的全要素生產率。雖然初期集中在服裝領域,隨著採產運銷全流程體系的逐步完善,將來很有可能在整個製造業領域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對於「新製造」來說,業界總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阿里需要探索吃螃蟹需要哪些工具、哪些能力,然後把這些探索而來的工具與能力與中小企業、行業等分享。犀牛智造工廠是阿里巴巴探索新製造打造出的一個樣板工廠。
「犀牛智造」以服裝產業為切入點,實現「定製服裝批量化生產」。通過過去三年的運行,實現了需求端和供給端的全新服務。
在正式面世之前,犀牛工廠已經默默給予了很多初出茅廬的設計師店鋪、網紅店鋪強大的支持。每一件從創意到穿到消費者身上的衣服,都有新製造工廠的創新和探索。
在需求端,犀牛工廠打通淘寶天貓,為品牌商提供精準銷售預測,首次讓按需生產可規模化實施。犀牛工廠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從淘寶天貓、社交資訊、潮流趨勢等大樣本中,洞察出消費需求,給到品牌商「該款式下個月能賣出多少件」級的銷售預測建議,指導品牌商生產爆款產品。可讓中小服裝商家,預測銷售趨勢、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不用提前生產很多貨,解決困擾服裝行業已久的「庫存難」問題。
這與傳統製造的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傳統製造,是根據生產線的能力和歷史經驗來確定產能,提前4-6個月組織生產,在夏季就開始生產羽絨服,這種模式下,當市場環境變化時,要麼出現爆款準備不足,要麼出現滯銷成為庫存。
再來看供給端,通過柔性製造系統,犀牛工廠可實現100件起訂,7天交貨。不僅如此,犀牛工廠還通過自研柔性製造系統及物聯網布局,讓品牌商通過淘寶天貓上新銷售,來判斷是否追加訂單,還是調整款式。讓品牌商能及時響應流行,降低風險。
這又與傳統製造業形成鮮明對比。傳統製造業是大規模、批量化生產,起碼5000件起訂,1個月交貨。相當於「期貨」制,新的流行趨勢出現時,難以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
同時,犀牛工廠也通過技術的方式降低了工人就業的門檻,將人從繁重重複的工作當中解脫出來,從事更有創造性的工作。同時犀牛工廠也將對中小工廠分享數位技術,提升中小工廠的效能。在製造業外遷的背景下,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
對於犀牛智造的面世究竟能帶來哪些影響,人工智慧領域專家鄧偉強指出:平臺將使得產值達30萬億元的製造業數位化,這將為新經濟下「雙循環」奠定重要的基礎,可以預見的是,其能對接海外市場的B2C或B2B端,快速市場將成為亮點。同時,其還能解決生產效率的痛點,透過實時資源分配、流程規劃、成本規劃、自動化物流方案等,產生平臺經濟的效益,有利於成本控制和更短的交付時間,客制化、小批量訂單將成為潮流,生產效率將有機會從25%提升至平均55%。
新製造是繼新零售之後阿里巴巴「五新」戰略的又一重要戰略布局。新製造是從「需求」到「供給」,通過消費洞察「按需生產」,以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柔性化、快速生產。
新製造一詞其實早在5年前就已初見端倪。2015年國務院提出《中國製造2025》,其中明確指出「基於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裝備、智能工廠等智能製造正在引領製造方式變革」。在傳統製造業中,其實有多個環節都可以進行智能化升級。比如,工業機器人可以被應用於製造業生產環節,輔助完成複雜工作;智慧倉儲、智慧物流可以高效低成本地完成倉儲、運輸等環節;智能家居打造在家庭環境下的智能家庭產品等。
而新製造首次被提及,正是來自於2016年雲棲大會上,由馬雲提出的「五新」戰略。五新——即新零售、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新製造。
在大會上,馬雲認為,未來的30年「五新」的發展將會深刻地影響中國、世界和所有人的未來。在阿里巴巴"五新"發展戰略提出之後,新零售、新技術等概念成為行業新風口,關注熱度極高。相比較之下阿里巴巴的"新製造"與其形成極大反差,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還曾對阿里巴巴"新製造"提出質疑——又不是實體經濟他製造什麼東西啊?
對於新製造這個全新的概念,馬雲給出其定義的標準是:按需定製、個性化、智能化,而按需製造的核心是數據。驅動未來製造業的是數據,大數據是生產資料,雲計算是生產力。新製造是基於大數據時代思想的製造業,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
新製造不是製造業的延伸,而是一種新物種,融合了需求和生產的新範式。是把中國的製造業優勢、網際網路發展優勢首次融合在一起的重要嘗試。新製造的重點不在於製造,而在於把網際網路能力與製造業融合起來。
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在美國高地公園工廠,完成了工業時代最具標誌性的流水生產線,是為電力驅動大生產的成熟樣板。2020年,雲端數據驅動、供需精準對接,由阿里巴巴推出的犀牛智造,則是網際網路平臺探索新製造的重要一步,為數字時代全球探索未來智造給出了新思路、新路徑、新模式。
未來成功的製造業一定是用好網際網路,一定是IoT,一定是雲計算、大數據的新型製造業企業。而新製造正是突破傳統製造業,將IoT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的產物。
新製造的目標是具備「從5分鐘生產2000件相同產品,到5分鐘生產2000件不同產品」的能力,讓創業者、中小商家能夠聚焦核心能力,並帶動中小工廠實現數位化升級,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新製造不是為了顛覆製造,而是為中國製造找新未來。
「五新」布局,數據時代的全新篇章隨著新製造犀牛工廠的公布,阿里的「五新」戰略也全部完成布局。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鄧宇十分看好阿里的「硬核」布局,他認為:阿里巴巴的優勢在於其雄厚的資金,全方位的數字經濟平臺和業務布局,擁有前沿的科研團隊,對於發展數字經濟的企業和行業具有引領作用。阿里巴巴「五新」戰略的指向性更強,智能化和數據正是其最大的優勢,B2B和B2C的發展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企業資源也非常豐富,因此非常看好阿里巴巴的「硬核」戰略和前瞻性布局。
多年來,阿里都致力於為中小企業、新品牌成長創造更好的土壤與平臺生態。阿里推出淘寶直播、助力孵化網紅經濟、推出新品牌戰略,背後都需要從需求到供給的快速反應。他們互相咬合,融為一體。阿里真正踐行、推動了由消費者來定消費趨勢、由消費者來決定生產量級。而這毫無疑問對供給端的中小企業大大利好:面對瞬息萬變又個性化十足的需求,新製造解決了工廠的庫存問題、無效生產問題,將大大提升中國工廠、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
如果說,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與蒸汽機的改造讓人們開啟了蒸汽時代;而發電機的問世,使得機器逐漸被電器所取代,人們也進入到了電氣時代,二戰過後,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代表的新科學技術革命又將人們引領到了現在的科學時代,那麼,犀牛智造帶來的雲計算+AIoT的模式也完成了阿里的「五新」戰略最後一塊拼圖,這意味著產業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數位化將進入新的層次,人類即將步入製造業的數據時代。
文章轉載請加微信號:xialele0802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號:fuxuejun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