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往年一樣,蘋果在3月更新了前200家供應商名單。在這份最新供應商名單中,約更換了20家廠商,有淘汰者,自然也新增了部分企業,其中就包括中國大陸新增的11家供應商。
有人笑稱:「在每一個蘋果到達消費者手上之前,它已經遊歷了大半個地球了。」其產品設計在美國,日本、韓國提供晶片、顯示屏和核心零部件,再由中國廠商提供另外一些零部件,然後在富士康的工廠內組裝完成,最後暢銷到全球各地。而很多消費者已注意到,蘋果在各地區的供應鏈話語權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據了解,在蘋果供應商中,2018年中國企業統計約為85家,佔比高達43%。2019年又有通達集團、廈門京嘉光電科技等企業殺入蘋果供應鏈,數量在不斷攀升。
整理這份前200大供應鏈廠商名單發現,來自中國臺灣的企業至少有45家上榜。其中包括代工廠臺積電、中日月光、鴻海、和碩、英業達、緯創、廣達、仁寶;光學鏡頭企業大立光、玉晶光;零組件廠有奇鋐、華通、嘉聯益、可成、正崴、達方、臺達電、順達科、臺郡科、景碩、光寶科、美律、良維、立訊、南亞科、致伸、瑞儀、新日興、新普、精元、臺灣穗高、TPK、國巨、鈦鼎、健鼎、欣興、燿華;包材廠正隆;還有商標、印刷企業正美集團。新增的臺灣供應廠包括先鋒材料、華殷磁電、金箭印刷、復揚科技、明翔科技及臻鼎科技等。
在這其中,國巨旗下共有4家企業,鴻海集團旗下則有35家;鴻海轉投資的夏普也有5家入列。
吸引最多關注的是鴻海集團旗下35家企業榮登。根據名單顯示,在大陸,鴻海集團富士康製造組裝蘋果產品的地點,包括廣東深圳龍華廠區、深圳觀瀾科技園區、深圳福田免稅區、廣東佛山、廣東中山、江蘇崑山、江蘇淮安、河南鄭州、河南濟源、河南開封、山西太原、山西晉城、浙江嘉善、河北廊坊以及四川成都等地。
此外,富士康在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區、湖北武漢、以及河南鶴壁市的廠區,也列入蘋果前200大供應商。
在大陸之外,鴻海集團製造組裝蘋果產品的地點,涵蓋巴西聖保羅(Sao Paulo)和美國德州FortWorth、越南北江(Bac Giang)、臺灣臺南、以及南印度的坦米爾那都省(Tamil Nadu)。
在蘋果更新的供應商名單中,有5家中國供應商被剔除,但又新增11家中國供應商。業內人士稱:「這也延續了蘋果培養更多總部設在中國的製造商的趨勢。」在這個龐大的全球產業鏈體系中,中國力量不同小覷,且在日益加強。
有業內人士分析道,從蘋果全球供應商的分布可以看出一個非常明顯的規律,東亞在全球電子供應鏈上已經佔據了優勢,「中國+日本+韓國」的供應商數量已經佔了全球的70%。歐洲不僅在消費電子品牌領域全面潰退,而且在電子產業零部件領域也已經衰退,僅僅佔到蘋果全球200大供應商數量的8%。而美國不僅有蘋果、惠普、戴爾等強勢品牌,而且在電子零部件產業鏈上依舊佔據全球21%左右,但是美國公司的優勢主要是在半導體產品方面。
儘管市場高度關心蘋果回遷的可能性,但實際實施的難度很大。首先,蘋果自身對產業鏈回遷美國就是牴觸的。早在2015年,就有消息傳出,蘋果為了控制成本,還對臺灣地區供應商發起砍價,降幅達到20%。當然,蘋果的這一舉措遭遇了臺灣地區供應商的集體抵制。
根據美銀美林的研究報告,如果蘋果在美國本土組裝,iPhone價格將上漲20%才能抵消勞動成本上升的影響,如此漲幅必將對蘋果的銷量產生較大影響。
國金證券研報則指出,從中長期來看,蘋果產業鏈遷回美國並非易事。2019年蘋果新機正在研發中,從更新名單中也看出蘋果公司選擇供應商時還是側重於中國廠商,並沒有供應鏈轉移的「大動作」。
接下來,將呈上蘋果最新公布的2019年前200家供應商名單。如有遺漏,請補充。
全球物聯網觀察整理自集微網、今日半導體、手機中國網等
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都在看:
2019「兩會」,這些關於物聯網的提案值得關注!
揭秘!華為手機核心供應商名錄
缺貨漲價,CMOS圖像傳感器的「江湖之爭」!
Facebook入局,AI晶片大混戰!
廣告投放 | 政府招商 | 產業報告
投融資 | 專家諮詢 | 人才服務 | 論壇策劃
↓合作需求,請點擊「閱讀原文」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