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安全基礎知識:安全連接到物聯網雲服務

2021-02-25 電子發燒友網
物聯網 (IoT) 安全依賴於多層保護,可從物聯網設備的硬體基礎一直延伸到執行環境。不過,對於任何聯網設備來說,威脅依然存在,針對雲連接的典型物聯網應用要求也可能讓物聯網設備和雲服務暴露在新攻擊之下。為了緩解這些威脅,物聯網雲提供商採用特定的安全協議和策略,但若使用不當,它們反而會讓物聯網應用更容易受到攻擊。通過使用預先配置的開發板,開發人員可以快速借鑑主要物聯網雲服務所使用的安全方法,對連接進行身份驗證以及授權使用物聯網設備和雲資源。本文將說明兩大雲服務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和 Microsoft Azure 所使用的連接要求,並且介紹開發人員可以如何使用來自眾多供應商的開發套件及相關軟體,來快速連接這些服務。物聯網門戶在雲服務中所扮演的角色當一臺物聯網設備連接到某個資源,如雲服務或遠程主機,其自身以及因擴展整個物聯網網絡而可能受到偽裝成合法服務或伺服器的威脅。相反地,雲服務本身也面臨著來自黑客的類似攻擊威脅,黑客會模仿物聯網設備事務以試圖對雲防禦機制進行滲透。為了幫助確保保護物聯網設備和雲資源,雲服務需要採用特定的安全協議對登錄進行雙向身份驗證並對後續操作加以授權,以確定是否允許使用服務。此類協議通常包含在一系列服務內,以在物聯網設備和雲資源之間提供安全門戶。類似於其他可用的物聯網雲服務平臺,AWS 和 Azure 分別提供特定入口門戶,以供物聯網設備用來與每家提供商的全套雲資源進行交互。這些雲資源包括虛擬機 (VM) 和軟體即服務 (SaaS) 產品等。Azure IoT Hub 和 AWS IoT 使用功能類似的機制和能力組合,能夠為各自相應的企業雲產品提供此類門戶。在最低程度上,這些及其他物聯網門戶會使用特定的身份驗證協議來建立安全連接。這些協議可通過每家提供商的軟體開發套件 (SDK) 實現。對於 AWS,物聯網設備使用雙向身份驗證來連接設備網關。而設備網關會使用設備註冊表中保存的信息來連接物聯網設備和其他物聯網支持服務。該寄存器可存儲唯一設備標識碼、安全憑證,以及管理對 AWS 服務進行訪問所需的其他元數據(圖 1)。在 Azure 中,身份註冊表具有類似的功能。AWS IoT 和 Azure IoT 都提供有相關服務,能在與每臺物理物聯網設備有關的虛擬設備中維護狀態信息。在 AWS IoT 中,設備影子將為 AWS IoT 提供此功能;而設備孿生則為 Azure IoT 提供類似功能。這種安全門戶概念可延伸到物聯網邊緣服務,例如 AWS Greengrass 或 Azure IoT Edge 等。這些邊緣服務產品可將部分雲服務和功能下放至本地網絡,並且在大規模部署中,邊緣系統會放置在靠近物聯網設備和系統的位置。開發人員可以使用 Azure IoT Edge 等服務來實現應用業務邏輯,或提供所需的其他功能來縮短延遲,或向本地操作人員提供服務,如工業自動化等(圖 2)。
應對物聯網門戶連接性要求不管是通過邊緣系統進行連接,還是直接連接至提供商的物聯網服務,物聯網設備通常需要滿足一系列要求,才能連接提供商的物聯網門戶並使用提供商的雲服務。雖然細節有差異,但物聯網設備至少要提供某些項目,如私鑰、X.509 證書或其他安全令牌。在設備-雲連接序列的身份驗證階段,這些密鑰、證書或令牌會為物聯網門戶提供關於物聯網設備身份的認證或證明。此外,物聯網雲服務通常需要一套策略規範,用於定義物聯網設備和雲服務之間交互所需的訪問權限。和其他企業計算要求一樣,需要使用由主要物聯網雲服務(如 AWS IoT 和 Azure IoT)指定的特定格式和程序,來提供用於身份驗證的認證信息以及用於訪問管理的策略信息。這些服務不僅在最低程度上支持基於證書的身份驗證,它們還支持使用其他形式的認證。例如,開發人員可以在 AWS IoT 中使用以 JSON Web Token (JWT) 為基礎的基於令牌的身份驗證方法,或在 Azure IoT 中使用共享訪問籤名 (SAS) 令牌。如前文所述,這些服務使用註冊表來保存每臺物聯網設備的元數據。除安全和其他信息以外,此類註冊表還會保存訪問權限策略,而這些策略需要進行定義以連接物聯網設備。雖然針對不同的雲服務有不同的指定方式,但這些策略定義對不同通信通道和實體的訪問權限進行了描述。例如,一項簡單的 AWS IoT 訪問權限策略可能會使用 JSON 格式來指明:AWS IoT 設備註冊表中帶有特殊「物件」名稱的物聯網設備只能在具有相同的相關物件名稱的通道中進行連接與發布消息(清單 1)。

{ "Version": "2012-10-17", "Statement": [ { "Effect": "Allow", "Action":["iot:Publish"], "Resource": ["arn:aws:iot:us-east-1:123456789012:topic/${iot:Connection.Thing.ThingName}"] }, { "Effect": "Allow", "Action": ["iot:Connect"], "Resource": ["arn:aws:iot:us-east-1:123456789012:client/${iot:Connection.Thing.ThingName}"] } ]}

清單 1:開發人員使用 JSON 格式來描述物聯網設備的 AWS IoT 訪問權限策略。(代碼來源:AWS)雲就緒開發套件雖然雲提供商提供關於此類格式和程序的詳細規格,但提供商的支持論壇上經常充斥著開發人員遇到的非常小但關鍵的細節問題,這些問題使其無法順利完成身份驗證和訪問管理。更糟糕的是,從安全角度來看,無意識的濫用認證或不完整的訪問策略定義還有可能導致物聯網設備、網絡和應用受到攻擊。隨著現成即用的開發板和配套軟體包的推出,開發人員能夠在這些連接程序中快速導航,並使用供應商提供的示例快速連接到物聯網雲。例如,Espressif Systems 的 ESP32-Azure IoT 套件或 Seeed Technology 的 AZ3166 IoT 開發套件都包含經過 Azure 認證的開發板,且專門為輕鬆連接 Microsoft 雲而設計。Microsoft 提供完整的分步演示,包括受支持開發套件的身份驗證和訪問憑證等。以 AZ3166 開發板為例,開發人員只要按下板上的按鈕,即可啟動與本地 Wi-Fi 網絡的連接。一旦連接,他們可以使用適用於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ode 的 Azure IoT Tools 擴展包中的 Azure IoT Device Workbench,來進行開發、調試,以及與 Azure IoT Hub 進行交互。通過使用此工具集及其代碼樣例包,開發人員可以在 Azure IoT Hub 中為物聯網設備創建對象,並使用提供的文件來配置包含憑證和其他元數據的關聯身份註冊表,用以將物聯網板連接至 Azure IoT Hub(圖 3)。Azure IoT Device Workbench 提供額外的支持軟體和元數據,讓開發人員可以快速加載 AZ3166 板和代碼樣例,並開始將開發板的溫度和溼度傳感器的測量數據傳輸到 Azure IoT Hub。在物聯網雲中為物理物聯網設備創建表示形式以及配置關聯的註冊表,所涉及的必要步驟只是將設備連接到物聯網雲。不過,要充分利用雲服務的優點,Azure IoT Hub 還需要一項訪問權限策略。為了對來自 AZ3166 傳感器的設備到雲的消息進行監控,開發人員只需使用 Azure 共享訪問策略屏幕,來選擇專門為快速啟用必要訪問權限而設計的預構建策略(圖 4)。在使用 AWS IoT 時,開發人員可以轉用開發套件,如 Microchip Technology 的 AT88CKECC-AWS-XSTK-B 零接觸配置套件及配套軟體,來對雲連接進行快速評估。此版本是早期 Microchip 零接觸配置套件的更新版,預先加載了身份驗證憑證。使用該套件提供的其他腳本,開發人員可以快速將開發板連接到 AWS IoT,而無需處理私鑰和證書問題(請參閱「採用零接觸方法安全鎖定物聯網設備」)。其他開發套件包括 Renesas 的 RTK5RX65N0S01000BE RX65N 雲套件和 Infineon Technologies 的 KITXMC48IOTAWSWIFITOBO1 AWS IoT 套件,擴展了對 AWS IoT 連接的支持,並且支持快速開發基於 Amazon FreeRTOS 的應用。AWS 提供了詳細的指導說明,有助於註冊開發板,創建身份驗證憑證,以及加載所提供的 JSON 策略以連接至 AWS IoT 和使用 AWS 服務。簡化大規模物聯網部署的配置開發套件(如前文所述的套件)可作為快速開發物聯網應用的原型,以及探索物聯網雲服務連接要求的有效平臺。但在實際應用中,開發人員通常需要轉用更高級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專為簡化現實應用中的物聯網設備配置而設計。Azure IoT 和 AWS IoT 都支持各種方法,以允許對大規模部署中的個別設備或大量物聯網設備進行更自動化的配置。以 AWS IoT 為例,開發人員可以使用自舉方式進行證書配置。亦即,智能產品在交付時會提供自舉證書,其中包含關聯的最低訪問權限以供請求和訪問新證書(圖 5)。使用自舉證書時,設備可以連接到雲(見圖 5 中的「1」),請求 ("2") 新證書,接收 ("3") 由 AWS 無伺服器 Lambda 函數生成的證書 URL,以及從 AWS Simple Storage Services (S3) 存儲桶檢索 ("4") 該證書。而使用該新證書,設備則可以重新登錄到 AWS IoT ("5"),以便繼續正常操作。AWS 還提供其他雲服務,以支持使用執行資源(如 AWS Lambda 函數)對身份驗證令牌進行動態配置。例如,某汽車應用可能依賴一系列臨時連接,在這些連接中,使用令牌更實用而且更安全。在適用於物聯網身份驗證和授權的 AWS 模塊批准令牌請求以後,AWS Security Token Service (STS) 會生成一個令牌以傳輸到汽車系統。使用該令牌,這些系統可以訪問需要由 AWS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IAM) 服務驗證的 AWS 服務(圖 6)。AWS 為訪問權限的動態分配提供類似功能。此時,其他 AWS Lambda 函數會分配一組與有效令牌關聯的策略(圖 7)。其他物聯網雲服務允許開發人員更有效地處理大規模部署中的配置。例如,AWS IoT 提供車隊配置功能,包括支持前文所述自舉方法的更大規模部署。Azure IoT 的設備配置服務提供組註冊功能,支持對擁有相同 X.509 證書或 SAS 令牌的大量物聯網設備進行配置。安全責任共擔IoT 雲提供商提供若干有效方法,以提升物聯網應用的端對端安全。儘管如此,IoT 開發人員不能預期這些方法可以承擔其特定物聯網應用的全部安全要求重任。實際上,雲服務提供商會使用具體的模型(如 AWS 的責任共擔模型)來仔細地概述其在物聯網應用安全領域內的具體角色和責任(圖 8)。AWS 和 Microsoft Azure 都提供責任共擔文檔,說明與解釋在保護資源、數據和應用過程中提供商的自身角色,以及客戶所扮演的角色。在其說明文檔中,Microsoft 還概述了安全責任共擔和合規性要求之間的部分關係。最後,雲提供商還負有保護雲安全的責任,而客戶則要對在雲中使用的應用、數據和資源負責。總結IoT 應用依賴以基於硬體的機制為基礎所建立起來的安全層,來實現加密和安全密鑰存儲。和任何聯網產品一樣,當物聯網設備連接雲服務時,安全威脅可能存在於任何形式的交互過程當中。為了保護自身及其客戶,IoT 雲提供商針對身份驗證和訪問權限管理制定了具體的要求。雖然提供商會提供關於此類要求及相關規格的詳細說明文檔,但開發人員還是有可能發現他們為實現安全連接所做的努力有時候會使資源暴露在風險當中,甚至適得其反地使其不可訪問。使用開發板和相關軟體,開發人員可以快速連接雲服務,並快速設計物聯網應用原型,同時保證端對端安全。

作者:Stephen Evanczuk

來源:Digi-Key

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電子發燒友網轉載僅作為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對該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如有異議,歡迎聯繫電子發燒友網。

更多熱點文章閱讀

相關焦點

  • 物聯網安全——信任遊戲
    主要問題是物聯網本質上容易受到網絡的攻擊。它引發了各種各樣的安全信任遊戲,每個人都想使用物聯網,但與此同時,他們希望自己不會遇到潛在的安全問題。 物聯網的結構是什麼? 物聯網生態系統由五個不同的區域組成: ▲物聯網設備本身;▲網關,處理來自設備的信息;▲網絡;▲伺服器或雲; 物聯網為其生態系統的所有部分連接和交換信息創造了條件。不幸的是,隨著設備數量和連接方式的增加,網絡犯罪分子可以利用這些連接並發起強有力的攻擊。
  • 物聯網安全:物聯網概述
    換句話說,物聯網是以網際網路為基礎,主要解決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互聯和通信問題。除了上面的定義外,物聯網在國際上還有以下幾個代表性描述。感知控制層:感知控制層簡稱感知層,它是物聯網發展和應用的基礎,包括條形碼識別器、各種類型的傳感器(如溫溼度傳感器、視頻傳感器、紅外探測器等)、智能硬體(如電錶、空調等)和網關等。各種傳感器通過感知目標環境的相關信息,自行組網以將信息傳遞到網關接入點,網關再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數據傳輸層提交到數據處理層進行處理。
  • 物聯網安全與實戰
    其實方案早就有了,我們可以借鑑傳統網絡安全的知識,並針對物聯網的特點做些相應的升級改造。網絡安全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攻擊表面,也稱攻擊面、攻擊層面,它是指網絡環境中可以被未授權用戶(攻擊者)輸入或提取數據的可攻擊位置。這些攻擊表面可能是某個服務埠,也可能是某個網頁的輸入框、某個TCP的連結等。對於網絡安全的防守方,希望的是攻擊表面越小越好,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沒有攻擊表面。
  • 物聯網安全大勢:構建物聯網安全共同體
    等網絡技術亦完善著網絡層的連接服務能力;各類傳感器在智能晶片的加持下,猶如人類的「五官」及皮膚,感知能力更是超乎想像!近日,在與全球安全服務領跑者梆梆安全董事長闞志剛博士的交流中了解到,物聯網安全發展可分為三大階段:檢測階段、方案階段、基線產品階段。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物聯網安全的發展將會從檢測階段進入方案階段,而物聯網安全基線產品或將於明年上半年出現。
  • 物聯網安全行業研究簡析
    與此同時,數以億計的設備接入物聯網,物聯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針對用戶隱私、基礎網絡環境的安全攻擊不斷增多,網絡安全問題已成為限制物聯網服務廣泛部署的障礙之一。「萬物互聯」成為全球網絡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據GSMA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包括蜂窩及非蜂窩)聯網數量將達到252億如圖1.1,遠高於2017年的63億;同時,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目前的四倍。
  • 物聯網安全:安全體系
    無源RFID系統中的RFID標籤會在收到RFID讀寫器的信號後主動響應,發送「握手」信號,因此,攻擊者可以先偽裝成一個閱讀器靠近標籤,在標籤攜帶者毫無知覺的情況下讀取標籤信息,然後將從標籤中偷到的信息「——握手」暗號發送給合法的RFID閱讀器,進而達到各種非法目的。顯然,物聯網的感知節點接入和用戶接入離不開身份認證、訪問控制、數據加密和安全協議等信息安全技術。
  • 物聯網安全基礎知識:加密技術的使用
    以往,企業應用普遍擁有隨時可用的資源來處理安全算法,但如今企業級物聯網應用卻飽受威脅日益增多之苦,且其攻擊目標是不斷擴大的資源受限型物聯網設備網絡。企業在急於迎接快速湧現的物聯網機遇時,部署的物聯網設備在功能上往往無法支持基本的安全措施,因此難以保護存儲的數據,且無法保證在易受攻擊的網絡上進行數據和命令交換。當然,開發人員需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確保設計安全取決於多個因素。
  • 物聯網安全:感知層安全
    感知層安全是物聯網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與此同時,感知層是物聯網的信息源,也是物聯網各種拓展應用的基礎,感知層的安全是整個物聯網安全的首要問題。感知節點數量龐大,直接面向世間萬「物」。物聯網相較於傳統通信網絡,其感知節點大多部署在無人監控的環境中,其節點呈現出多源異構性,又因為各個節點所持有的能量及智能化程度有限,所以無法獲得複雜的安全保護能力。
  • 2021年,物聯網安全會發生什麼?
    安全即服務迅速進入物聯網市場正如FireEye和其他安全即服務(SECaaS)提供商最近取得的成功所表明的那樣,公司越來越多地尋求將其本地部署、雲和其他網絡安全需求外包出去。這些SECaaS提供商將深厚的網絡安全專業知識、易於部署的SaaS安全解決方案和規模經濟相結合,以比內部替代方案更低的成本為公司提供強大的安全性。
  • 青天科技——專注物聯網安全
    2017年4月,公司聯合清華大學珠海研究院創辦物聯網聯合實驗室,於2017年6月獲得微軟孵化器BizSpark Plus高級獎,同年9月成為工信部OASES安全生態聯盟首批安全廠商,公司基於人工智慧的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榮獲「2017鴻山世界物聯網技術應用大賽」最佳創新物聯網信息安全方案。
  • 機智雲|物聯網雲服務第一平臺
    (PaaS)及雲服務(SaaS)平臺,國內第一個技術孵化平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機智雲擁有完整的技術研發團隊、安全運維團隊、人工智慧團隊和技術服務團隊,為有志於進軍物聯網的企業/開發者提供機智雲提供給廠家設備管理、網絡連接管理、應用開發、數據服務、智能分析、與第三方系統互聯等重要功能。
  • 從FIT 2019看物聯網(IoT)安全
    網際網路安全創新大會(FIT 2019)作為安全行業一年一度的盛會,匯聚了全球的安全從業者、優秀技術專家和白帽子,共同分享交流當前最熱最尖端的技術。而每年最能吸引眼球的,還是「HACK DEMO」環節,不僅能現場欣賞到只有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情節,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物聯網全景動態圖譜2.0|PaaS物聯網平臺匯總(國內篇)
    從端到雲,從數據採集、傳輸、計算、存儲、展現到分析,天工提供了全面的基礎產品和服務。立足於」連接」、」理解」到」喚醒「的各項關鍵能力,從而輕鬆構建各類智能物聯網應用,促進行業變革。百度物聯網雲平臺分為基礎平臺和行業平臺兩個部分。
  • Ubuntu 發布了Ubuntu Core,希望給物聯網提供更多安全支持
    Canonical 是 Ubuntu 的一個桌面環境,該公司目前在雲服務業務賺到了錢。
  • 物聯網全景動態圖譜2.0|PaaS物聯網平臺匯總(中篇)
    生成與 Microsoft 和第三方 Web API 相集成的移動和 Web 應用程式,並使用 OAuth2.0 生成自己的安全 WebAPI。設備身份驗證:為每個連接的設備設置標識和憑據,並幫助保持雲到設備和設備到雲消息的保密性。並且,選擇性地撤消特定設備的訪問權限以保持系統的完整性。
  • 兩大殺毒巨頭2017年安全威脅趨勢預測:勒索軟體、雲安全、物聯網被劃重點
    同時,汽車製造商和車載軟體廠商在安全問題的責任劃分上,也會對智能汽車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除了智能汽車以外,由于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數據和業務系統遷往公有雲或行業雲,雲基礎設施也正成為網絡攻擊者獲利的重要攻擊目標。一旦發動勒索攻擊者突破雲服務提供商對雲基礎設施的基礎性安全保護,沒有在雲上做額外安全加固的企業數據也可能受到影響。為了避免關鍵數據的丟失,企業將不得不支付贖金。
  • 物聯網全景動態圖譜2.0|PaaS物聯網平臺匯總(上篇)
    物聯網開放平臺由連接管理、應用使能和垂直服務三大板塊構成,全球化、安全可信的端到端服務貫穿始終。平臺將具備三大優勢:一是全球連接、一點服務,二是開放創新、安全可信,三是數據感知、智能決策。同時,在此基礎上,提供了一系列物聯網基礎服務,包括連接管理子系統、設備管理子系統、數據處理子系統、應用支撐子系統以及內嵌的物聯網基礎應用等。中興的ThingxCloud興雲
  • 物聯網全景動態圖譜2.0|PaaS物聯網平臺匯總(下篇)
    Ayla端到端解決方案能夠連通設備、雲以及移動App,為客戶和最終消費者提供安全連接、大數據分析、以及功能豐富的用戶體驗。 Ayla敏捷物聯網平臺Agile IoTPlatform、敏捷移動應用開發平臺AMAP、以及大數據平臺Ayla Insights為製造商提供安全可靠的聯網能力,提供完善的數據反饋環路來打造更好產品,創造更具吸引力的用戶體驗。
  • 最強物聯網和物聯網卡知識科普
    關於物聯網的基礎知識還有很多人不了解,今天就由小邁為大家科普一番。IOT:IOT英文物聯網的縮寫,全稱為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是一種全球化的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它基於現有和未來演進的通信和信息技術,提供互聯物理和虛擬物體的先進服務。我們偶爾也會看到iot-card,這個就是物聯網卡的意思。
  • 物聯網全景動態圖譜2.0|史上最全!PaaS物聯網平臺匯總(國外篇)
    Cloud IoT Core 是一項完全託管的服務,可幫助您輕鬆安全地連接到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數百萬臺設備、管理這些設備以及從這些設備中提取數據。該服務以 Cloud Pub/Sub 為基礎,可以將分散的設備數據匯總到一個與 Google Cloud 數據分析服務無縫集成的全球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