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中國4.0+:中國「智能+」戰略不可缺少的一隻關鍵齒輪

2021-02-15 懂懂筆記

來源:懂懂筆記

「在中國,為中國」,是戴爾在中國發展多年的slogan。這句話說得多了,慢慢變成每一個戴爾中國員工基因裡的一部分。

「我們是一家徹底本地化的企業,資金是跨國企業的,我新的定義是『外資本地企業』。」 在以「拓界·成真」為主題的2019戴爾科技峰會上,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說道。

戴爾科技集團創始人麥可·戴爾出現在這次大會上,在演講中他兩次雙手合十、微微彎腰鞠躬,用中國人最熟悉的方式與來自中國的客戶與合作夥伴打招呼,這恰好是徹底本地化最好的證明。

今年,中央電視臺「大國品牌」節目評選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品牌」,只有8個跨國企業獲得這個獎項,戴爾科技集團就是其中之一。過去70年中,有無數的全球知名品牌走進我們的視野,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但真正入選的只有8個。說明這8個品牌融入中國經濟的程度之深、貢獻之大。

沒錯,這家紮根於中國的企業,已經將自己作為中國經濟的一部分,中國數位化浪潮中一隻不可或缺的齒輪。

「過去21年來,戴爾始終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中國的業務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定履行『在中國,為中國』的長期發展承諾。」 麥可·戴爾表示。

戴爾科技集團創始人麥可·戴爾

2015年,他來到中國,宣布戴爾科技集團的中國4.0階段開始,提出要多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比如提出在2015年到2020年的五年當中,在中國市場投入1250億美元,貢獻進出口1750億美元,在整個生態系統支撐100萬個工作機會。

當時,一些跨國公司正開始將製造業遷往中國以外成本更低的地區。戴爾這樣的投資規劃讓人感到有些難以實現。但是今天看來,這一切都已經被超額完成。「比我們承諾的還要多。」 黃陳宏說。

紮根中國21年,現在有2個全球的服務中心在中國,在中國有3個工廠,有4個高層客戶訪問中心,8個研發中心,45個辦事處、分公司在全國45個地方,有12500名員工。

一年我們在整個戴爾生產系統貢獻100萬個工作機會,每年在中國投入不少於330億美元。

當一些全球頂尖科技公司將製造外遷的同時,戴爾卻加重了中國的投資,中國工廠已經成為戴爾產品的最重要產出地,在中國生產的量佔整個戴爾全球的73%。在中國一秒鐘生產一臺機器,一天生產8萬臺機器。

服務了很多在國內的客戶,比如服務了80%的中國網際網路客戶、90%的中國金融客戶、100%的中國雲提供商、90%的製造業客戶。

戴爾融入中國的方式,不僅把自己作為一家商業公司,還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在方方面面體現著社會企業的責任。「在2005年以來,我們已經為全國缺少設施的學生們捐贈了387個戴爾學習中心。截止到2018年,我們大中華區團隊成員已經貢獻了超過65000小時的志願者服務。」

在進入會場的走廊上,懂懂看到這樣一個展示板:

我們知道,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的另一面,大量的廢棄電子元器件成為新的垃圾,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戴爾自2012年開始推進可持續發展至今,已在自己的產品中使用超過4.5萬噸回收廢棄物。在懂懂看來,戴爾對環保、資源的貢獻,很難用經濟數字來衡量,但長期價值可能要大於戴爾在中國投資的價值。融入中國,就是要從中國長遠發展著眼制定策略,而不是一時的得與失,從這一點看,戴爾可以算得上真正本地化的公司了。

一家跨國公司的本地化,其實不僅在於產品本地化、服務本地化、管理本地化,而是與這個國家戰略相匹配。中國正在進入「智能+」時代,戴爾也進入到「戴爾中國4.0+」階段,構建開放協同的全新生態,與中國方方面面的合作夥伴一起踐行「智能+」戰略。

在此次科技峰會期間,戴爾又是一連串的重磅合作發布:

響應國家科技創新的號召來培養下一代的創新型科技型人才,與六所高校剛剛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人工智慧和VR、AR等方面培養下一代創新型人才;

響應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號召,與三所高校一起籤署戰略性協議,推進產學合作;

為進一步提高經濟質量發展,與三個地方政府籤訂了戰略性協議,搭建創新平臺,提高經濟轉型升級的力度和速度;

在「智能+」的具體落地方面,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建立了人工智慧的平臺,解決人工智慧發展當中的問題,與西門子公司一起推動智能製造的建設,與首都在線一起提供一個雲、數據中心方面的服務,幫助企業「智能+」。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

黃陳宏博士

黃陳宏博士表示:「放眼未來,我們將堅定踐行戴爾中國4.0+戰略,即進一步深化『在中國,為中國』發展戰略,進一步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進一步推動數位化轉型,並積極融入『智能+』等國家戰略,繼續攜手客戶及合作夥伴,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在懂懂看來,一家公司本地化的標準,就是看它是不是在本地發展中扮演著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顯然,從前幾年的數位化轉型,到未來幾年的「智能+」,戴爾都是中國經濟推進中不可缺少的一隻齒輪。

戴爾在中國積極推動「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的背後,是其創新的技術、貼身的服務以及最完整的軟硬方案,即技術底氣,以科技突破商業邊界,成為傳統企業數字新動能的製造者。

在數位化大潮推動之下,經濟社會慢慢進入到贏家通吃的階段。「就像工業革命一樣,用蒸汽機和不用蒸汽機、用電氣和不用電氣的企業,會迅速分化。」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數據中心銷售總經理孔大勇認為數位化鴻溝正在形成,智能+的企業會加速發展,甚至會出現跨界碾壓的現象,「誰能夠採用這些新的新的技術來釋放你的潛能,誰就能在數位化轉型裡面佔據先機。」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企業解決方案總經理曹志平表示:「『智能 +』正在給中國企業的全球創新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越來越多的企業級用戶的IT戰略重點從『資源平臺』轉移到『創新平臺』。」企業的數位化轉型逐漸進入到深水區,進入到『智能+』落地的過程。但在這個階段,企業面臨更複雜的環境,更多樣的技術,以及各種不對稱的信息,這是當前企業面臨的挑戰。

「我認為技術中有一個萬有引力定律,就是我們需要把事情做的更加簡單,因為我們的客戶要求技術簡化。」麥可•戴爾表示,戴爾科技集團這些年之所以獲得良好的發展,就是因為一方面致力於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另一方面整合這種創新以最簡單的方式交付給客戶,幫助客戶實現價值。「戴爾有一種技術樂觀的文化,我們成立之初的理念就是要普及技術,使我們的技術可及、可達,而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地去推動和擴大技術傳播。今天我們的技術變得更加易於訪問,更加互聯互通,功能更加強大,而且我們取得了驚人的進步。」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企業解決方案總經理曹志平

今天,戴爾中國也是沿著技術萬有引力定律在前行,「戴爾科技集團通過強大的技術和產品組合幫助中國企業搭建智能創新平臺,加速其應用交付能力。戴爾科技集團凝聚全球產業優質資源,將多雲、跨雲和邊緣計算能力轉化為業務增長引擎,更有效釋放數據紅利,助力客戶應對數位化轉型的浪潮,共贏數位化未來。」 曹志平說道。

從「資源平臺」轉移到「創新平臺」,對IT基礎架構提出了新挑戰。傳統的資源平臺,在應對每天需要處理的上千個應用開發和部署、上百萬次各種信息採集,以及上千萬次來自於邊緣端數據推理和全球業務的落地方面已經越來越感覺到捉襟見肘。跨多雲平臺,以及各種應用的自適應能力,已經成為下一代的創新平臺全球業務落地以及安全合規的基礎。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中國研發集團總經理劉偉博士將之總結為六大趨勢:新計算、新存儲、新互聯、新算法、新架構、新模式。戴爾科技集團的專長就是打造創新平臺,整合各種產業的優質資源,進行全球拓界,不斷推動每一家企業去實施IT戰略重點從資源平臺的打造到創新平臺的演進。從這一點看,戴爾更像是數字新動能的製造者。

此次峰會期間,戴爾科技集團全面展示了從邊緣計算到數據中心到雲計算的創新產品組合與解決方案,總共有120個數位化轉型的方案。以滿足政府、企業和行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的全方位需求。其中比較亮眼的有第五代存儲旗艦產品戴爾易安信PowerMax,全新的戴爾易安信PowerEdge伺服器,以及軟體定義網絡的戴爾易安信SD-WAN 解決方案發布。

數據時代的到來,推動了對計算和存儲資源的更多需求。最近,IDC與戴爾科技集團共同定義了面向未來的智能存儲——「第五代存儲」。在此次峰會正式發布了「第五代存儲」旗艦級產品戴爾易安信PowerMax。它是業界首個提供SCM(存儲級內存)作為持久存儲的存儲陣列,結合端到端NVMe和SCM,通過AI/ML自動數據放置最大化管理系統整體性能,以滿足虛擬機、電子醫療病歷、關係資料庫、ERP等傳統關鍵任務應用,以及實時分析、基因測序、AI、IoT等未來數位化轉型創新應用的需求。與此同時,全新戴爾易安信PowerProtect DD系列產品(Data Domain數據保護存儲設備的下一代產品)也正式發布,旨在幫助組織更加快速、安全、高效地管理和保護數據,以提升多雲工作負載環境下的操作效率。

在多雲環境中要求跨多樣化的工作負載實現全面創新,這為伺服器平臺提出了重新構思和重新設計的要求。作為現代化數據中心的基石,新增五款全新的戴爾易安信PowerEdge伺服器搭載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具有專門針對現代化數據中心的卓越性能、管理功能和安全性能,創造了虛擬化資料庫性能和 SAP SD 基準測試的世界記錄。它不僅發揮了處理器的全部潛力,更優化了在虛擬化、軟體定義存儲、數據分析、高性能計算等工作負載方面的性價比,降低企業客戶總體擁有成本,滿足企業在多雲方面的需求。

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網絡環境,戴爾一直推進軟體定義網絡的管理方式。「我們要實現四化:硬體功能軟體化、軟體功能模塊化,模塊功能平臺化,平臺功能自動化。」劉偉博士說到。此次大會上,戴爾易安信SD-WAN 解決方案發布,這是具備集所有功能於一身的簡潔特性,它通過靈活的訂購方式將 VMware SD-WAN by VeloCloud 軟體與具有多種配置方案的高度工程化及高效的現代設備結合在一起,並有強大的戴爾易安信支持、供應鏈和服務作為後盾。戴爾易安信 SmartFabric Director作為軟體定義網絡的一項創新,它可以讓物理交換機底層基礎架構跟上虛擬化和軟體定義網絡不斷變化的需求,讓數據中心操作員能夠輕鬆構建、操作和監視基於戴爾易安信 PowerSwitch 系列交換機的開放式網絡底層結構。

可以看到,戴爾的一系列新產品、解決方案,都是在幫助客戶解決今天面臨的複雜的多雲環境,竭盡全力去創建了一個整合的基礎架構,通過單一的應用程式,數據和運營環境能夠簡捷、開放和統一的運作。從而幫助政府、企業和行業釋放數據價值,加速數位化轉型。

【結束語】

戴爾在中國的成功源於兩點:第一是定位,把自己真正視為中國經濟的一份子,以中國的長期戰略、長期利益為制定自己戰略的依據,而不是簡單的外資企業,來中國投資換市場。第二是其長期堅持技術創新,以技術賦能客戶,客戶數位化轉型成功,作為自己成功的標準。

相關焦點

  • 【觀察】融入中國大數據建設浪潮 戴爾中國4.0戰略加速落地
    同時,他還分享了對大數據產業的看法,並建議攜手共建創新、開放、綠色的「未來就緒」的信息產業生態系統。在我看來,麥可·戴爾之所以能主持總理的座談會,成為中國政府的「座上賓」,表明了其2015年發布的「在中國,為中國」的戴爾中國4.0戰略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認可和重視。同時,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新技術將成為中國未來「新經濟」的推動力,也是推進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設施。
  • 【觀察】傳遞正能量 看戴爾中國4.0戰略帶來的新啟示
    而戴爾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麥可·戴爾對收購EMC後保持私有化公司的運營亦充滿信心。 回到中國市場,和不少跨國企業在華表現出來的「落魄」形象不同,戴爾中國如今傳遞出來的更多是一種「正能量」的感覺。 眾所周知,今年戴爾正式宣布進入戴爾中國4.0階段,這一新的策略也預示著戴爾在中國進入了新的開始。
  • 「在中國、為中國」全面提速 數博會戴爾十大事件盤點
    加速落地「在中國、為中國」4.0戰略的戴爾公司,則將國際先進技術和服務帶到貴州,隨著雙方深度合作的漸次展開, 以及戴爾在數博會期間的一系列重磅發布和舉措,戴爾公司在攜手中國政府、企業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助力企業客戶創新轉型所貢獻的力量,也正在越來越多地作用於當地乃至西部經濟的升級發展,而戴爾公司也在深度融入本地市場的過程中,加速踐行著自己的「中國承諾」。
  • 【頭條】戴爾中國4.0現已就緒 物聯網方案落地中國
    本次峰會全面展現了戴爾在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新一代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方面的解決方案與創新成果。戴爾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表示,「在中國,為中國」是戴爾中國4.0新戰略的核心目標。下一步,戴爾將不斷融入中國本土的IT生態系統,加強與本地合作夥伴的關係。他強調,戴爾未來的發展計劃與中國經濟發展和國家政策將緊密結合。
  • 工業4.0:從德國概念到中國戰略
    工業4.0是什麼?  工業4.0是一個發展的、動態的概念。它是互聯,是集成,是數據,是創新,是服務,是轉型;它是CPS,是智能工廠,是智能製造;它是國家戰略,是企業行為。但從根本上來講,它是一種在信息技術發展到新階段產生的新的工業發展模式,終極目標不是為技術而技術,而是提高企業、行業乃至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 二十年的創新傳承,戴爾中國的基業長青
    但戴爾公司仍然毅然決然地投入中國,正是戴爾在1.0時代的沉澱與付出,讓戴爾選擇了在中國紮根。在2015年的時候,麥可.戴爾訪華,並且親自發布了戴爾中國4.0的戰略。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舉措就是,宣布2015年到2020年的五年當中對中國會持續投入1250億美元,貢獻進出口1750億美元。
  • 更全、更新,整合後的戴爾成為中國企業轉型的使能者
    從一開始銷售PC、伺服器等硬體,到後來硬體、軟體、服務一體化,再到此次成功整合之後,為中國企業提供全面的數位化解決方案,戴爾在中國不斷成長,也一路陪伴中國企業轉型。戴爾中國在2015年進入了4.0階段,這次剛剛完成全球整合的戴爾宣布全面深化戴爾中國4.0+戰略,此時的戴爾有能力帶給中國企業更完整、更靈活的數字轉型服務,幫助企業在面向未來十年的競爭中具備先發優勢。而此時,中國企業的市場環境恰如麥可•戴爾所說,處於數位化轉型的關鍵節點上,轉與不轉,怎麼轉,將決定企業未來的命運。
  • 戴爾科技集團黃陳宏:助力中國智能製造,共享智慧新時代
    記者了解到,戴爾易安信在這次展會上,將展出端到端企業級產品,以及圍繞新時代智能製造的創新解決方案。「我們很榮幸參與這場行業盛會,期待CITE能夠有效促進各界攜手合作,優化已有的合作架構和模式,幫助中國企業和組織積極應對數位化轉型和產業升級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推進中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 「一帶一路」探秘戴爾電腦廈門電子智能製造工廠 !
    領先的工業4.0生產物流系統記者了解到,戴爾的生產物流系統完全是當下國際倡導的工業4.0數位化製造系統。工業4.0是2013年漢諾瓦工業博覽會的最大熱詞,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而智能製造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導,在德國已上升至國家戰略。令人驚詫的是,戴爾廈門工廠早在2006年就通過中國的崑山同日公司完成了智能製造項目的實施,該項目至今仍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 構建超融合新格局,戴爾中國正式銷售VxRail
    對於戴爾來說,在全球超融合戰略上,早已布局了三條戰線,根據最新IDC超融合市場報告,戴爾科技集團排名第一位。這個系列戴爾中國早已開始在銷售。並且戴爾XC系列超融合系統是業界首個Nutanix超融合基礎架構解決方案。可以部署在從VDI虛擬桌面到私有雲的應用場景,具有非常高的可擴展性。
  • 戴爾伺服器緣何全球和中國都銷量第一?
    >IDC權威數據顯示,戴爾伺服器在2017年Q1中國和全球市場銷量排名第一;回望2016年,全年的X86伺服器銷售情況,戴爾伺服器也是全球市場銷量排名第一 。2015年6月戴爾在中國正式推出了PowerEdge R930伺服器,也是專為要求最苛刻的企業級應用程式而設計,對於用戶關鍵業務負載帶來了更好的支撐。後來,R930獲得SAP HANA 效能測試世界第一,從而將戴爾伺服器的整體影響力拉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 戴爾存儲緣何逆勢增長?!
    來自IDC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存儲市場2016年第二季度緩慢增長7.2%的情況下,戴爾存儲營收持續保持20.7%兩位數增長,這在主流國際大廠中難得一見,這和戴爾中國戰略4.0密不可分。這也體現了戴爾十分看重中小規模存儲用戶的策略,也只有穩中求勝、做細做精,才能在比較低迷的市場環境下贏得創新的市場機會。從以上兩個方面戴爾存儲的表現來看,都離不開戴爾中國整體戰略的推進。在針對中國本地化市場的發展道路上,戴爾中國4.0戰略助存儲一臂之力,聚焦本地企業級用戶存儲需求的變化特點,不斷創新與突進。
  • 工業革命4.0,全世界不帶中國玩
    其中有遠程醫療的項目:將一個很小的設備註射到人體靜脈,則可以在德國操作美國手術臺上進行的心臟搭橋,不用動手術也不用麻醉,遠程就可以實現。然而這場振奮人心的工業革命,或又將中國拋棄。從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至今,人類已經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三次的代表性技術分別是蒸汽動力、電力技術、信息科技。
  • 別著急分析天價收購EMC,先來看看戴爾中國的渠道新政
    眼下,還得和您聊聊戴爾,不過,我們更想跟大家聊聊戴爾的渠道新政,因為這是咱們中國市場的事情,跟大家的關係更密切.所以,可以收起您發直的眼神,輕鬆地和黃博士對話吧。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句老話,其實重點在於旁觀者對主角的寄望,即希望見到新政。就任戴爾大中華區總裁一職已經一周年的黃陳宏博士,其新政有哪些?
  • 工業4.0終極應用篇:德國開花中國香!
    美的集團2013年底就組織研討智能製造的課題,「以精益化、信息化、自動化為核心,打造柔性生產的智能化工廠」。本次美的組織了9個產品事業部的製造負責人,參加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組織的「中國智造:工業4.0探索之旅」。中歐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實戰性較強的課程培訓和工廠參觀。通過課堂理論學習,我對於什麼是工業4.0、工業4.0的德國模式和美國模式有了基本的認識。
  • 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奏?
    當「工業4.0」上升成為德國的民族戰略、由總理默克爾親自代言,並把這一概念迅速風靡全球時,中國工信部正在狠狠推動「中國製造2025
  • 【觀察】合縱連橫 戴爾開啟跨國企業在華雲計算新模式
    以私有雲+公有雲的混合雲模式今天已逐漸成為眾多企業部署的主流。在這種趨勢下,國內雲計算市場呈現了爆發性的增長。 為了應對這些變化,在本屆數博會期間,戴爾公司宣布了在雲計算戰略的四大新措施,具體包括:正式啟動戴爾未來就緒的中國「任意雲」戰略;攜手雲計算產業領先的提供商成立未來就緒企業雲聯盟。
  • 科技基因決勝新時代發展,通過全新財報看戴爾
    這一年,邁克戴爾年滿50歲,按照中國的標準,已過「半百」的他,連續做出了兩個令人驚訝的舉動。先是戴爾以670億美元併購EMC,創造了全球科技併購史最高紀錄;同樣在這一年,邁克.戴爾訪華,並且親自發布了戴爾中國4.0的戰略。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舉措就是,宣布2015年到2020年的五年當中對中國會持續投入1250億美元,貢獻進出口1750億美元。
  • 戴爾科技集團連續三屆亮相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本屆進博會期間,戴爾科技集團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基建』」為主題,全方位展示了戴爾中國戰略的核心內容,以及支持和幫助中國客戶進行數位化轉型的整體實力,尤其是如何以更多優秀的創新成果,積極參與和推動「新基建」,集中體現了戴爾長期深耕中國市場取得的實踐成果。
  • 戴爾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盛會 黃陳宏都講了哪些乾貨?
    18家合作夥伴的52個解決方案……這是戴爾科技集團正式成立以後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大型會議,也是戴爾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戴爾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分享戴爾中國企業數位化變革戰略根據IDC的預測,當前全球已經有80億的聯網設備,到2030年這一數字會達到2000億個甚至更多。